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松柏、菊花、牡丹等花各有什么意义
松柏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菊花、牡丹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
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有没有关于 空荡 纪念碑 的诗句
关于烈士的诗句如下:诗歌一:卜算子·读《革命烈士诗抄》有感动脉贯黄河,静脉长江注。
华夏江河血管流,养我心肝腑。
烈火见真金,革命经风雨。
爱国诗词一脉传,血沃红旗谱。
诗歌二:满江红·重读《革命烈士诗抄》感赋重读奇文,停眸处,斑斑碧血。
书案上,景星麟凤,几多豪杰。
壮志常随云浪起,雄躯争与山河裂。
好头颅换取九州同,心如铁。
浩然气,常郁结,胸中事,凭谁说。
恨余生也晚,未曾同列。
掩卷且由清泪洒,闻笳更使黄粱觉。
对边尘此日又嚣嚣,思英烈。
诗歌三:那一抹闪闪的秋色——谨以此诗献给革命烈士秋瑾你从闺房中走出不怕讥讽,不怕风险毅然踏上东渡日本的轮船漂洋过海,万水千山依然改变不了你对革命的信念……你从家庭中走出忍痛留下孩子,抛下父母决然走上革命的道路面对当时那个积重难返的民族你在振臂高呼你在摇旗呐喊争取自由的明天……你从革命中走出勇敢无畏,雄志高飞与革命仁人志士煮酒论剑,抒写革的壮丽诗篇……从此,历史长空有了那一抹闪闪的、耀眼的秋色永不老去……诗歌四:革命烈士永不朽古道青石凉;烈士林间葬。
十八把军参;忠骨埋他乡。
茅屋白发娘;天天把儿想。
告诫吾辈人;别把他们忘。
诗歌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千年来清明节,源远流长情难舍,每人只祭自家翁,烈士碑前有花朵
诗歌六:七律·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有感一、陵园门庭踏进陵园步履轻,几多游客悼群英。
杜鹃有意分流让,松柏无言夹道迎。
染翠高坛飘细雨,烫金大字寄贤名。
白花点缀何其静,肃立阶前听雨声。
二、烈士纪念堂大厅肃穆几分钟,心里尊崇外貌恭。
背井离乡追马列,舍生忘死为工农。
艰难困苦何须说,弹雨枪林不改容。
多少男儿无字姓,英灵化作万千松。
三、井冈山碑林碑林围绕亭廊转,曲折回环可共论。
政要题词真理永,名流遗墨赤心存。
倾听讲解生元气,品读诗文落指痕。
更有吟声来国税,滂沱大雨慰忠魂。
形容庄严的句子
文中“牡丹花,荷花,菊花”分别象征着高贵 纯洁 傲霜、耐寒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个浮雕的名称是什么
是东提文,周恩来提笔写的:三以来,在人民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全部碑文
邮票上的碑铭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纪念碑,执锹破土,为纪念碑奠基。
碑型经全国广泛讨论,定型后,于1952年8月正式施工,1958年4月落成,5月1日隆重揭幕。
人民英雄纪念碑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通高37.94米,碑座分2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均有台阶,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雕以“虎门焚烧鸦片”到“人民解放军胜利渡长江”等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画面,由我国雕刻艺术家和精湛手艺的石工,花费5年时间制作出来的精品。
碑心是1块长14.7米、高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的花岗岩。
碑的正面(北面)镌刻着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于碑心;背面(南面)是周恩来同志书写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碑身两侧以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装饰着,象征人民英雄的革命精神万世长存,通体纪念碑以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十分宏伟壮观,庄严肃穆。
1958年5月1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揭幕之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纪47·1-1(165)面值8分邮票1枚,采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侧面图。
由孙传哲设计。
同年5月30日我国邮电部又发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邮票面值为8分,图案右上角采用了1958年5月1日发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整枚邮票;邮票下边刻有同志的题词,左边刻有周恩来同志书写的碑文。
这是我国建国后发行邮票中唯一一枚展现全部碑文的邮票。
东北解放区邮票中,李兆麟将军“三九”被难二周年纪念邮票于1948年3月9日由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1套2枚,30元(暗绿)、150元(暗紫)两枚均以有水印绢丝纸和无水印白纸两种印行。
图案是哈尔滨道里公园内(今兆麟公园)李兆麟将军纪念碑,碑上刻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用放大镜依稀可见碑文,而下方的墓志铭,由于邮票票幅小,只能用黑点表示,其文如下: 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墓志: 李兆麟将军又名张寿芊,原籍是辽阳县小荣官屯,幼丧父为佣农而少负大志,工余孜孜攻读,后待亲友助入北平中国大学,一九三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忠贞不二,九一八变起,奉命返里,组织义勇军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后任东北抗日抗军第三陆军总指挥,驰骋于北满原野,孤身奋战,艰苦奋斗十四年如一日,适苏联对日宣战乃配合苏军解放桑梓于风雨飘摇中,毅然任松江省副省长,维持社会秩序造福人民,形势稍定乃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劲力邦交敦睦奔走国内民主和平功在国家妇孺皆感,不幸于民国三十五年三月九日下午四时惨遭反动派杀害,将军生于一九0八年时年三十有七,将军殁后举市同悲,众议葬于道里公园并易名兆麟以示永念,谨书数语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