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换个发型换种心情句子有哪些
1、标志的瓜子脸,淡淡的眉毛,眼睛很大却总是眯成一条缝,小小的鼻子上框着一副浅蓝色边框眼镜,一双伶俐的嘴巴是她心情的晴雨表,心情好的时候叽叽喳喳,心情坏的时候撇成一条弧。
娇小的外形,小女生特有的撒娇,一副童心未泯的样子,让人心生怜爱。
勤奋刻苦是她的品质,求学好问是她的习惯,与人为善是她的格言。
她就像一束满天星,淡蓝色的花瓣散发着独特的芬芳,繁星点点惹来一片春色。
2、白皙的脸蛋,淡淡的柳叶眉,眼睛不大却把她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小鼻子小嘴巴也显得极为标志。
一尾到顶的马尾辫更增添了几分娇美。
玲珑的外形,优雅的姿态,略带一丝羞涩的谈吐,让人看了不由得生出几分怜爱。
这分明是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洁白无暇,清新淡雅,芬芳扑鼻。
3、不同的声调不会阻隔朋友间真诚的交流,朴素的打扮掩不住她的美丽大方,洁白的心灵衬托出她的真诚善良,刻苦的品质更彰显她的高贵品质。
她的美,不浮夸;她的美,不张扬;她的美就如一朵开放在寒冬的腊梅,只有在苦寒的环境中才能透露出诱人的清香。
4、有这么一位女生,她梳着短马尾辫,浓眉大眼,高鼻梁下面框着一副黑边大眼镜,一张巧嘴总能把他的朋友笼络的服服帖帖。
学习上,总能见到她勤奋和谦虚的身影;生活上,她是全班同学的心理治疗师,有问题她会帮你排忧解难;班级管理上,她能为老师出很好的主意,是老师得力好帮手。
她就像沐浴在春风里的百合,淡淡的芳香里透露着和和美美,她是我们高二(3)班的福气,是我们班的骄傲
她是我们班的最美的班花。
5、用颜色来形容这位女生,我认为粉色最为贴切
粉色不像红那样妖艳,也不像白那样单调,它透露着一种淡淡的唯美。
用这种美形容她最合适不过。
短马尾,粉红色的发髻,粉色的外套和一和别人说话就会泛粉的脸颊,短刘海下面遮挡不住的一双透露着春光的眼睛。
她就如同早春里的一支粉桃,有了她的美,全世界都是春天。
6、时尚的靓装,时髦的卷发,淡淡的柳叶眉,一双大大的眼睛里透露着对未来的迷茫,高鼻梁,樱桃小嘴,一副冷酷的表情后隐藏着她那一颗热忱的和急需别人理解的心。
她的美,美在冷酷;她的美,美在时尚;她的美就想像开在神州大地上的樱花,另类、时尚还有些许唯美。
7、听话、文静、善良、可爱……太多的夸奖词可以去形容她。
娇小的外形,女孩子标志的发型,小小的园脸蛋上挂着一幅极不协调的大眼镜,大大眼睛里充满了少女的矜持和羞涩。
她就像一朵没有完全开放的郁金香,即使花瓣闭合也能香飘万里。
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你.很高兴能为你解答问题! 个人形象的重主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得体的塑维护个人形象,会给初次见面的友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包括发型、着装、表情、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女士的化妆及饰品等。
装扮要看场合。
不只是着色和款式,也要注意服装要合身。
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
在正式场合下,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体现一个人内在品质。
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
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
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掐下手套。
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
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二、个人形象不是个人性的,它承担着对一个组织的印象。
服饰礼仪、职业礼仪渐渐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服饰礼仪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了表示相互的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的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
职业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三、个人形象是沟通工具。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信任度,是来自语言、语调和形象三个方面。
它们的重要性所占比例是:语言占7%;语调占38%;视觉(即形象)占55%,由此可见形象的重要性。
而服装作为形象塑造中的第一外表,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你的形象就是你自己的未来,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一个人的形象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重要。
一个人的形象应该为自己增辉,当你的形象成为与有效的沟通工具时,那么塑造和维护个人形象就成了一种投资,长期持续下去会带来丰厚的回报,让美的价值积累,让个人消费增值。
没有什么比一个人许多内在的东西都没有机会展示,还没领到通行证就被拒之门外的损失更大了。
四、个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发展。
做为一个企业,个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成功或失败,这是显而意见的。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了个人形象与修养的重要性,才能体会到个人形象给你带来的机遇有多大。
同时要注意交往的对象,与大众传播、广告或是设计之类等需要天马行空般灵感的行业人士交往时,个人形象方面可以活泼、时髦些;而与金融保险或是像律师事务所,以及日系公司等以中规中矩形象著称的行业人士交往时,则尽量以简单稳重的造型为佳。
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一点,那么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总之,国际交往中最需要表现给上司、同事、商务伙伴以及客户以专业稳重的个人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出门上班前,正确地选择服装、发式,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对你的工作绝对多有加分的效果。
至于你说的还有人给自己脸上抹黑,这就不懂了,可能是有自己的理由或难言之隐吧
有喜欢穿古装的女孩吗,觉得古代女孩好漂亮啊,长裙及地,长发披肩,美啊
我也好喜欢的
艺术的好文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写手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生活的内涵是丰富复杂的,明言直语往往不能尽述其意。
一般说来,正面描写常受事物定势框架的限制,而侧面描写天地广阔,无所束缚。
所以尽管正面描写是描写的主要手段,但有时还必须进行侧面描写,正如茅盾所说:“要考虑到读者必有的想象力,在正面描写以外,还要辅以侧面描写。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有: 1.以人衬人: 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对罗敷外貌美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外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这种“以不写写之”的侧面描写法,能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自由联想和丰富想象,产生一种不定型的、没有限度的“揽之若无,思之则有”的审美效果。
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 2.以物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如歌颂了一位无名战士,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绘自然环境:“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环境是多么的险恶啊
而无名战士呢,是“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身体是多么的虚弱啊
这一切表明无名战士自己是最需要火柴的,可他却把仅有的七根火柴无私地奉献了出来。
作者通过对“物”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忘我革命精神的无名战士的形象。
3.以物衬物: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
”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如果从侧面描写的性质来分,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如一文中,为了突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先写了黑妞说书,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象已词尽意穷,无以复加,读到这儿,不禁使人生疑:作品的主人公不是白妞吗
把黑妞的演唱技艺写得如此绝妙,岂非喧宾夺主
作者借观众之口道出了个中用意,解答了读者疑问:“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原来写黑妞是为了衬托白妞啊
这就是用了正衬法。
如中,作者塑造了刺客荆轲这一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与此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刺客秦武阳,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可是见到秦王,将献图时,竟然吓得“色变振恐”,而荆轲泰然自若“顾笑武阳”,并“前为谢”,巧妙地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
在这里,秦武阳的徒有虚名、外强中干有力地衬托了荆轲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
这就是用了反衬法。
诗人王建诗中的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所以特别为人所称道,就是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反衬法,以动衬静更显静。
在实际写作中,这几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往往是综合使用的,如中,为了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当艺人摹仿发生大火的情景时,观众的反应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以观众的反应衬托口技的高超,这是以人衬人,是正衬;当演出结束时,写舞台上的布置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里是以道具的简陋反衬口技的高超,这是以物衬人,是反衬。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讲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的妙用。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够积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做到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使你的描写由单一变得丰富、由直白变得蕴藉、由呆板变得生动,使你笔下的景物更加鲜活、人物更加丰满,从而全面提升你的作品质量。
阅读一:鞋一天,两天,一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上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鞋
“啊……对呀。
”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 “他……上前线去了。
”说完,军人转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
”说完,军人迈开大步走了。
(选自,王伟\\\/文)阅读提问:1、这是一篇小小说,主人公是谁
2、他有那些优秀品质
作者对他的刻画用了什么写法
具体说说。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大个子优秀品质,曲折含蓄,唤起读者的想象,人物想象更生动,主题更深刻,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
阅读二:风这一年,春天来的较早。
在我满月的前几天,北京已经刮过两三次大风。
是的,北京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狂暴地要把春天吹跑。
在那年月,人们只知道砍树,不晓得栽树,慢慢的山成了秃山,地成了光地。
从前,就连我们的小小的坟地上也有三五株柏树,可是到我父亲这一辈,这已经变为传说了。
北边的秃山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北京的城墙,虽然那么坚厚,也挡不住它。
寒风,卷着黄沙,鬼哭神号地吹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青天变成黄天,降落着黄沙。
地上,含有马尿驴粪的黑土与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飞向天空。
半空中,黑黄上下,渐渐混合,结成一片深灰的沙雾,遮住阳光。
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
风来了,铺户外的冲天牌楼唧唧吱吱地乱响,布幌子吹碎,带来不知多少里外的马嘶牛鸣。
大树把梢头低得不能再低,干枝子与干槐豆纷纷降落,树杈上的鸦巢七零八散。
甬路与便道上所有的灰土似乎都飞起来,对面不见人。
不能不出门的人们,像鱼在惊涛骇浪中挣扎,顺着风走的身不自主地向前飞奔;逆着风走的两腿向前,而身子后退。
他们的身上、脸上落满了黑土,像刚由地下钻出来;发红的眼睛不断流出泪来,给鼻子两旁冲出两条小泥沟。
那在屋中的苦人们,觉得山墙在摇动,屋瓦被揭开,不知哪一会儿就连房带人一齐被刮到什么地方去。
风从四面八方吹进来,把一点点暖气都排挤出去,水缸里白天就冻了冰。
桌上、炕上,落满了腥臭的灰土,连正在熬开了的豆汁,也中间翻着白浪,而锅边上是黑黑的一圈。
一会儿,风从高空呼啸而去;一会儿,又擦着地皮袭来,撞击着院墙,呼隆呼隆地乱响,把院中的破纸与干草叶儿刮得不知上哪里去才好。
一阵风过去,大家一齐吐一口气,心由高处落回原位。
可是,风又来了,使人感到眩晕。
天、地,连皇城的红墙与金銮宝殿似乎都在颤抖。
太阳失去光彩,北京变成任凭飞沙走石横行无忌的场所。
狂风怕日落,大家都盼着那不像样子的太阳及早落下去。
傍晚,果然静寂下来。
大树的枝条又都直起来,虽然还时时轻摆,可显着轻松高兴。
院里比刚刚扫过还更干净,破纸什么的都不知去向,只偶然有那么一两片藏在墙角里。
窗楞上堆着些小小的坟头儿,土极干极细。
窗台上这里厚些,那里薄些,堆着一片片的浅黄色细土,像沙滩在水退之后,留下水溜的痕迹。
大家心中安定了一些,都盼望明天没有一点儿风。
可是,谁知道准怎么样呢
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啊。
要不怎么说,我的福气不小呢
我满月的那一天,不但没有风,而且青天上来了北归较早的大雁。
虽然是不多的几只,可是清亮的鸣声使大家都跑到院中,抬着头指指点点,并且念道着:“七九河开,八九雁来”,都很兴奋。
大家也附带着发现,台阶的砖缝里露出一小丛嫩绿的香蒿叶儿来。
无风的时候感到春天来临。
阅读提问:从文中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说说写出了风的什么特点。
附: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描绘了旧北京春天刮风的情景。
原本无形的风在作者笔下却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首先,以“物”写风。
狂风袭来,黄沙乱飞,“含有马尿驴粪的黑土与鸡毛蒜皮”一起飞向天空。
大树低头,枯枝降落,树上的鸟巢被刮得“七零八散”。
这里作者没有直接说出“风大”二字,但我们是能从侧面描写之中感受到风力之大的。
其次,以“人”写风。
“不能不出门的人们,像鱼在惊涛骇浪中挣扎,顺着风走的身不自主地向前飞奔;逆着风走的两腿向前,而身子后退。
”这是多么大的风,大得人们连自己的行动都不能控制了。
人们“觉得山墙在摇动,屋瓦被揭开,不知哪一会儿就连房带人一齐被刮到什么地方去”。
“一阵风过去,大家一齐吐一口气,心由高处落回原位。
”可见风力之猛。
写一写:1、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小明同学爱读书。
2、运用侧面描写,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室里真静啊, 。
天气不打招呼就大幅度的降了温, 。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
比如:“那个人好坏,这个人和他一样”。
利用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
描写方法(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2)以对面写正面。
如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一、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
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二.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
我想一方面固然是鲁迅先生很难从正面去描写夏瑜,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形象,是以革命者秋瑾为原型的,鲁迅对当时革命者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正面描写可能有一定难度,而且即使写成也很难在当时的环境中发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鲁迅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表现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
又如鲁迅《祝福》中介绍祥林嫂改嫁后的事,正面叙述有很大难度。
鲁迅巧妙地利用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家拜年,很自然地谈到祥林嫂,引出祥林嫂改嫁后的情况,为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埋下伏笔。
三.侧面描写完全超出或取代了正面描写。
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
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
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的作用】一、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
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
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
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
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
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
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中,都运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
《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声音发涩、毫无光泽”、“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
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
此外,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长处。
备注:侧面描写的作用还不止这么多。
除了上述作品,它还有许多成功的典范,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便时有所见,如《药》中描写革命者夏瑜的形象,用的主要就是侧面描写。
《孔乙己》、《祝福》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用心地揣摩、学习和借鉴。
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侧面描写加以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