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一句话主谓宾颠倒
谓语在主语之前的语序叫做主谓倒置。
主谓倒置形成一是因为表达者的心急,先说谓语,然后再补出主语;二是跟据语境的需要先说谓语,以突出谓语,然后再补出主语。
在书面上,这种表达方式一般谓语与主语之间以逗号间隔,多用于文学作品中。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_____。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绕口令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学语文,有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读《囚绿记》有感
五、囚绿枝1、好一份爱绿深情呀
可天天望着还不够,只想与它更亲近,于是作者将柔条牵进了房间,请大家齐读8-12段。
读完后,围绕“作者囚绿枝的直接原因”“在囚绿枝过程中作者的心理变化”来展开讨论,尽量用原文回答。
牵绿枝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噢。
作者之所以囚绿,是赋予了绿色以特殊的含义,把它比作爱幸福青春,可他却并未获得快乐。
在囚绿枝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心理
心情发现了“生的欢喜”;绿枝条却不领我的情,让我不快;尤其课文的第11自然段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我的复杂的心情,两个“渐渐”写出了我内心的动摇,自责、愧疚悄悄产生,可是绿枝条的固执更让我不愿放弃,依旧囚禁着它。
甚至于因爱而产生的自私、固执的魔念也悄悄生长了。
2、在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是同学们难以理解的,请尝试着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例如:在叙述囚绿行为时,为什么用“浆液丰富”来形容柔条,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写出了绿枝条的形象,而且富有质感,又与后文它的变化形成对比。
为什么用“葱茏”“猗郁”描写草木茂盛的形容词来修饰“爱、幸福、年华”,这样的借用方法好不好
从修辞的角度说是移用,借描写色彩浓烈的词语表现爱、幸福的丰富,年华的朝气磅礴,形象可感。
作者囚绿不仅是要用绿色装饰房间,抚平心灵,还表达了对爱、幸福、快乐的追求。
什么是“生的欢喜”
(“生的欢喜”是指对生命活力的赞美)第九段的插叙是不是多余,为什么
爱绿心理由来已久。
“魔念”指的是什么
爱之深所产生的占有欲。
第八段的“牵进”第十段的“囚系”第十一段的“移锁”都是表达了囚禁的意思,三个词语还有什么不同
首先,用“牵进”,表现作者对于绿的喜爱和珍惜;当绿不懂我的爱抚时就用“囚系”,“移锁”从字面上看,囚禁的语意在加强,但联系上一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用这个词也来表达了对自己行为的责备。
层层递进,不同动词表达了我对绿的感情变化。
第十段的“绿友”与第十二段的“绿囚”两个名词有什么区别
前者更多的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和依恋,后者则表达了自己对囚绿枝行为的愧疚。
3、我的情感一直被这个不会说话的朋友牵动着,绿枝条到底有怎样的魅力时时牵动着我的情思
请大家欣赏描写绿枝条的语言,并谈谈你的体会。
“它依然伸长,依然攀缘,依然舒放,而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卷中有舒,写出了绿枝条刚被牵进屋时旺盛的生长状态。
体现了它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然而绿枝条终究是不甘愿被囚的,失去了阳光地它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向着阳光,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绿枝条顽强不屈、向往光明与自由的特点也跃然纸上。
这句话中哪个字要重读
“总”写出了绿枝不屈服的特点。
接着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绿枝条的变化
颜色与形态上描写了绿枝条的生命渐渐萎缩。
颜色先起了变化,由失去青苍的颜色-柔绿-嫩黄,形态上由先前的“浆汁丰富”-细瘦-娇弱,并把它比作病了的孩子,这一比喻充满了作者的爱怜。
一个“渐渐”写出了它的颜色由深而浅,枝条由粗而细的过程,它的生命也随之流逝。
体现了绿以死来表达对光明自由的向往的特点。
此时,我们回头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理解绿枝条的个性特点。
请一个女生第7段,找一找描写绿枝条生长的动词。
当我坐在窗前看它生长时,它伸须、攀缘、舒叶,变青、变老,富于动感。
其中前三个动词描写出了绿枝条逐渐伸长,逐渐繁密的动态。
这些动词写出了绿枝条怎样的特点
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详细地描绘了它自由自在地生长状态,体现了充满生机的特点。
这时作者笔下的常春藤,既像是一个让人呵护备至的孩子,又像是一个娇美小姑娘,使人怜爱不舍。
这一段中雨中摆舞的活力与12段绿枝条的憔悴的病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枯萎的枝条以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向往阳光的决心。
通过以上细致的描写,绿枝条生命力旺盛、向往着光明和自由的特点跃然纸上。
4、我们从绿枝条不愿被囚,以死抗争的行为中可以发现它具有怎样的精神
大家可以从文末两段中找到答案。
这就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作者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定开释绿枝条。
六、怀念绿之精神,人之品格正当作者计算开释它的时间时,一件事件的发生,让他提前了恢复绿枝条自由的时间。
这是一件怎样的事件
一年之后,作者依然念念不忘它的“绿友”,作者赋予了绿怎样的意义呢
齐读课文的13、14段。
卢沟桥的事件的爆发让他提前开释了绿枝条,离开了北平。
东北三省人民的命运时时牵动着他的心,一年后再回忆起“囚绿”事件时,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责、悔恨、怀念。
绿枝条向着阳光生长的本性更让他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时,绿色被作者赋予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借赞扬绿色的精神,赞扬了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必将到来。
再读最后两段,体会作者感情。
而绿色不甘被囚,顽强抗争的精神也正是作者精神的体现。
巴金曾盛赞他:“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泉可以当之无愧。
”圣泉即陆蠡的字。
巴金先生阅人无数,他对陆蠡的评价却十分高。
抗战期间,陆蠡和吴朗西、巴金几位朋友一起在上海负责《文化生活丛刊》的出版工作。
1942年4月13日,日本宪兵查抄了他所在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了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得知消息后前去交涉,被日本兵扣留,在敌人的逼问下宁死不屈,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吗
”“爱国”“你认为日本能不能征服中国
”回答说:“绝对不能
”最终受尽酷刑致死。
陆蠡,一介文弱书生,在生死面前表现出的书卷气、硬气、浩然正气,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魂。
他用文字赞美的这种精神,用生命实践的这种精神至今仍感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七、拓展训练本文中作者将个人的感情、志向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
接下来,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慰安,绿是快乐”中的一句话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同学们,绿到处都有,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绿而是缺少发现。
学完本文后,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感悟绿色,让绿色永远陪伴在我们的左右。
怎么提高语文成绩啊,我高一了语文总是学不好。
总是语文拉下了总分。
怎样才能让语文成绩提高
动动小脑筋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
谜底:(荷花)解释词语:清香:清淡的香味。
冒:向外透,向上升。
本课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显出来的意思。
饱胀:形容饱满而鼓鼓的。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扬。
飘动:(随着风等)摆动;飘。
1.画出生字词,读准生字词;2.读通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自由朗读课文jǐ挨挨挤挤zhàng饱胀piān翩翩起舞péng莲蓬liè破裂dǎo舞蹈gū花骨朵fú一幅zuó昨夜mèng好梦看解释填词语挨挨挤挤1、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2、圆圆的盘子。
(圆盘)3、没有开放的花(花骨朵)4、形容舞姿轻快优美。
(翩翩起舞)5、(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破裂)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并小组交流:“我”为什么要往荷花池跑去
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二三两段•思考:荷花池的荷花有什么特点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1.这两句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
2.“清香”是什么意思
(清淡的香气。
)3.“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说明什么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挨”和“挤”分别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在图中指出,哪一处是“挨”,哪一处是“挤”。
2.“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如何评价师生读书的片段的
晋中之窗提醒您合作探究,蛇的故事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课文小结,巩固延伸1、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
”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
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
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教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好;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
还可以边说边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