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诗经形容说话的句子

诗经形容说话的句子

时间:2019-02-07 07:42

形容一个人话多的成语

1、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

”译文:说出话来就有文章。

释义:说出话来就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2、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译文:郭子玄议论好像瀑布泻水,注而不竭。

释义: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3、口齿伶俐[kǒu chǐ líng lì]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译文:宝玉一向天但是嘴角伶俐,这时一个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自己逃亡死的。

释义: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

谈吐麻利,应付自如。

形容口才好。

4、能言善道[néng yán shàn dào]出处:《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释义: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5、能说惯道[néng shuō guàn dào]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译文:但成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解释。

释义: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才”字的用法

“的用法  “才”作为副词使用,学术般认为属于语气副词。

语气副指表示说话人情感认识的副词。

王力先生认为,语气副词“才”表示辩驳语气。

史金生在《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中国语文》2003.01)中,把“才”划为表示知识类肯定意义中表示指明的那类副词,和它同类的还有“就”、“并”、“也”等。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用作副词的“才”的用法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五点:一、刚刚。

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可用于单句,也可与“就”搭配使用;二、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三、表示数量少,程度低,相当于“只”;四、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出现某种情况,造成某种结果,一般与“只有”、“必须”、“要”等搭配使用;五、强调确定语气。

本文在吕叔湘先生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的发展状况,对副词“才”的用法进行描写和归纳。

以下是副词“才”的几个例句:1. 他才出去。

2. 他才回来。

3. 他才跳了两次。

4. 他才是凶手。

5. 你才有病呢

6. 你才讨厌呢

7. 那才好呢

8. 才不是呢

9. 才怪呢! 这些例句的整体语义可以归纳如下: 1. 例句1和例句2是歧义的,既可以理解为动作行为发生在不久以前,也可以理解为说话人认为动作行为发生(或结束)的晚;2. 例句3是歧义的,既可以理解为动作行为发生在不久以前,也可以理解为说话人认为数量少;3. 例句4中,副词“才”表示在选择中排除其他选项或因素,做出判断或指示;4. 例句5、例句6为主谓结构的感叹句,表示说话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看法做出否认或反驳,需要加语气词“呢”,感情比较强烈;5. 例句7、例句8、例句9位非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副词“才”表示说话人对某件事情的解释或不同看法,需要加语气词“呢”,语气没有用法4强烈。

下面对这些用法进行分析:1. 例句1和例句2是有歧义的,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副词“才”在表层结构相同条件下的语义指向有所不同。

请看一下一组例句: A:他才出去。

B:他才回来。

A’:他出去才三天 。

B’:他回来才三天。

A”: 他三天才出去。

B”:他三天才回来。

用时间状语 “三天”来分化歧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例句A’和B’表示刚刚达到或完成动作行为,副词“才”的语义后指。

主观上,说话人认为“三天”与他设想的相比较属于不足量,时间短、程度浅。

例句A”和例句B”中,副词“才”的语义指向作用于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表示开始(或完成)某一动作行为不久的意义。

主观上,说话人认为“三天”与他设想的相比较属于过量,时间过长、程度过深。

2. 例句3也是歧义的,我们首先试着用分析1中的利用时间状语分化歧义的方法处理之,请看例句: A:他才跳了两次。

B:他才跳了两次三天。

* C:他三天才跳了两次。

例句B是不成立的。

例句C中,时间状语起到了排除歧义的作用,副词“才”在这里表示说话人认为数量少的意义。

下面我们采用给出具体语境的方法,对例句3的歧义进行分化,请看例句: A:他才跳了两次。

B:他才跳了两次,让他歇会儿吧。

C:他才跳了两次,还有一次机会。

例句B中,副词“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与不久之前,相当于“刚”;例句C中,副词“才”表示说话人认为数量少,没有达到某一标准,相当于“只”。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副词分化由于副词“才”所造成的歧义的方法,不适用于句中有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句子。

3. {NP+才+是}*陈述语气。

副词“才”表示在选择中进行判断或指示的意义,一般为陈述语气。

试比较以下一组例句: A:他是凶手。

B:他才是凶手。

C:他就是凶手。

例句A没有使用任何语气副词,表示一般的判断语气。

例句C使用语气副词“就”,表示强烈的指示语气,不用考虑其他的选项或因素。

例句B使用语气副词“才”,表示在选择中判断或指明某一选项。

4. 例句5、例句6的格式可以写作:(NP+才+P+呢)*感叹语气。

P可以是动词、动宾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名词或者名词短语。

这个格式表示的语气很强烈,一般需要使用感叹形式。

句末语气词“呢”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不符合言语习惯。

这个格式通常使用的情景是,自己的某种特征或行为被别人指认为自己不认同的某种特征或行为,从而引起5. 例句7、例句8、例句9的格式可以写作:(才+P+呢)*感叹语气。

P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形容词短语,一般不出现动宾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句末语气词“呢”一般必须出现,而整句的语气不如例句5、例句6那种格式强烈、直接。

参考文献:1. 《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邵敬敏,商务印书馆,2000;2.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3. 《范围副词“都”的选择限制》,张谊生,《中国语文》2003.5;4. 《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史金生,《中国语文》2003.1;5. 《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齐沪扬,《语言教学与研究》;6. 《时间副词“正”的两个位置》,《中国语文》1998.2;7. 《“才”、“就”句中“了”的对立分布与体意义的表述》,岳中齐,《语文研究》2000.3;8. 《从“才”看寓意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邵敬敏,《汉语学习》1997.3;9. 《副词“才”的语义指向和数量反义句》,谢凤萍,《学语文》1997.6;

形容诚恳说话的成语

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辩才无阂 巧舌如簧 滔滔不绝 出口成章 口若悬河 妙语连珠 能说会道 语惊四座 才辩无双 娓娓而谈 谈笑风生 能言善道 口齿伶俐 能言善辩 言辞流利 舌灿莲花 喋喋不休 能说会道

<诗经>里有哪些关于夏天的诗啊

1.A《诗经·国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B《诗经·小雅·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乱离瘼矣,奚其适归

  冬目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我日构祸,曷云能谷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匪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C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D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E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于公。

  F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2.《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3.《诗经》中比较著名的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风·黍离》  式微,式微,胡不归

《邶风·式微》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卫风·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卫风·木瓜》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郑风·子衿》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魏风·硕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秦风·无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小雅·鹿鸣·鹿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鸿雁·鹤鸣》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小雅·节南山·小(上日下文)》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谷风·北山》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形容说话要等别人说完的句子或者诗词

《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