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人的成语,老人走路的句子,精神好,诗句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只要天气好,总能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水南社区的水泥路上慢慢地挪动着步子。
老人动作迟缓,且神情有点呆滞。
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神情是那样的专注。
他们用脚步叩响一个个黎明,用身影剪落一个又一个黄昏。
描写两个老人牵手散步的好句
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永结同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形容“老年人走路”的词语有哪些
珊珊而行、 步履瞒珊步履蹒跚: bùlǚpánshān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步履维艰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供参考
老人什么时段散步最好 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
(一)一般建议大早上7点左右和后一个小时,因个时候人体最轻松,空气相对的来讲也比,但不要在晚上八点以后进行,临近睡觉了长时间的散步会影响到睡眠质量。
(二)老人散步的好处有1、增强心血管的机能。
经常散步可以调节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防止肌肉萎缩,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人在散步时下肢要支持体重,使小腿、大腿和臀部肌肉及骨骼都能得到锻炼,同时身体向前位移,需参加活动的下肢肌肉群和身体其他部位协调配合,心脏则必然要加强收缩,加大心脏的血液输出量,从而对心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例如,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散步,一般每分钟心率可达100次。
2、提高机体代谢率。
中老年人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散步,代谢率提高48%。
如果每天步行1小时,走4000米~5000米,要消耗大约300千卡的热量。
3、有助于消除疲劳。
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解毒剂”。
歌德曾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我散步时出现的。
”由于散步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使脑血流量增加,神经细胞的营养得到改善,可以帮助精神和心理紧张的人放松,对消除疲劳、保养身体以及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是有帮助的。
4、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5、有益于心血管系统。
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三)散步的方式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体弱者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小时走5kg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肥胖者:长距离疾步走宜长距离行走,每日2次,每次1小时。
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分燃烧,脂肪细胞不断萎缩,从而减轻体重。
失眠者:睡前缓行半小时晚上睡前15分钟前散步,缓行半小时,可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
高血压患者:脚掌着地挺起胸高血压患者散步,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冠心病患者:缓走慢行冠心病患者散步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
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
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挺起胸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
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
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形容老年人走路缓慢的成语
步履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