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粗心的句子有哪些
粗枝大叶、丢三落四、粗心大意、马马虎虎、麻痹大意、 三心二意、漫不经心、心不在焉、草率将事一、粗枝大叶 [ cū zhī dà yè ] 【解释】: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
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出自】:赵树理《地板》: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
二、丢三落四 [ diū sān là sì ] 【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三、粗心大意 [ cū xīn dà yi ] 【解释】:粗:粗蔬。
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翻译】:这是我做事马虎,不细心,我如果不进去,他怎么出的来
四、马马虎虎 [ mǎ mǎ hǔ hǔ ] 【解释】:指还过得去。
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自】: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五、麻痹大意 [ má bì dà yì ] 【解释】:麻痹:肢体失去知觉和运动机能障碍,比喻失去警觉。
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示例】: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孩子做事做题都很粗心,怎样训练或者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改掉这样的毛病
案例一 把做的时成功课量 (10岁女孩) 女儿是粗心大作业做错、漏做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我也跟着神经紧张。
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
据我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
比如她妈妈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
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
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了两个。
有一次,我无意中把督促她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结果她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 23分钟。
我找到了纠正女儿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5分钟”,改为“再做6题”。
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
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案例二 对孩子的粗心问题,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重要(11岁男孩) 儿子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
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
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
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
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
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业速度;2.自己必须检查;3.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
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
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
案例三 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 (11岁男孩) 儿子粗心问题总发生在爱看的节目和规定的作业时间冲突时,这时,即便关掉电视或反复提醒他细心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心不在作业上。
我想起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
“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
运用这个原理,我把儿子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
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如儿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期以往,更会养成粗心习惯。
与其如此,不如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看完电视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
我从资料上看到美国新近兴起“好好玩耍,好好读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主拟订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此。
据报道,孩子拟订的计划,几乎都是先玩再做作业,结果作业粗心现象大有改观。
案例四 孩子粗心,要防备做功课疲劳 (13岁女孩) 和许多孩子一样,女儿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字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我以为这是疲劳所致。
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
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
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起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
我总想方设法帮女儿缓解疲劳。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学习,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来。
于是,送些点心,让孩子缓解一下就算休息了。
殊不知,保持与做功课一样的状态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
因此,即便休息5分钟,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
这样,心理紧张才能得以缓和。
采用此法,不仅解决了女儿粗心问题,她的视力也有好转。
案例五 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问题,改了就好 (7岁男孩) 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
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
我不太在乎儿子粗心,做错了让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别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
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我认为,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和最强烈的学习动机。
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及时纠正错误效果最好。
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教给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就是根本。
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
案例六 从杜绝粗心的根源着手解决问题 (10岁女孩孩) 数学考了59分,女儿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
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
我问女儿:“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粗心
”看到女儿好奇的表情,我帮她分析,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2 3等于几,你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
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
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
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
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有了理论还要有实践,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简单的劳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时作业质量。
此外,还教她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家长能够找到孩子粗心的根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孩子做事做题都很粗心,怎样训练或者有什么好的方法
每天放学,他回来的时候让他把作业做完,然后做完之后给他出题,把他们最近在学的题,出类似的写在纸上,口算写20题,问题解决那种写5题,写错就罚读课文,背课文,打手什么的,给点惩罚,然后他就不敢懈怠,如果过情况不好转,就重罚一次,以此杀鸡敬猴。
反正不要心软,为他好
孩子做事总是粗心怎么办
三大方法,克服粗心 面对孩子的粗心,妈妈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宽容,慢慢想办法,千万不要瞎指挥、乱批评,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
孩子细心的好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的。
方法一:帮助孩子找到“粗心点” 一位10岁孩子的母亲在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方面很有心得: 我家孩子数学成绩不好,经过我和孩子仔细分析他每次做错题的原因,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不是题不会做,而是每次都会把题目看错。
由此,我得知,容易看错题目就是孩子的“粗心点”。
于是,我便告诉孩子:“你粗心的原因是每到审题时,你的思维就滑过去了。
怎么办呢
以后你每次再做这样的题时,先停一下,闭上眼睛数三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写,这样就不容易错了。
因为你没让思维滑过去,而是有意识地给它设了一个障碍。
这就像警察叔叔在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设置提示牌一样。
” 孩子用我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真很明显,每次做作业时,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少多了。
看,面对孩子的粗心,妈妈与其批评孩子、给孩子上“政治课”,不如具体地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方法二: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 一个孩子的作业本、作文本里到处都有错别字,孩子因此很自卑,他的妈妈对此也很无奈。
于是,孩子的妈妈便去请教儿童教育专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妈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她和这个孩子一起统计和整理他作业本里的错别字,整理完之后,她和孩子都惊奇地发现:原来,总是写错的字就是那么几个。
最后,她让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本,把整理出来的错别字写在这个本子里,并且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些字写错的原因,把这些也写进本子里。
在妈妈耐心的指导和孩子的认真坚持下,一周以后,这个孩子作业本里的错别字已经明显地减少了。
如果你的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你不妨让他准备一个错题本。
其实,只要对“粗心”问题进行详细地整理,这些问题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纠正。
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 “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
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为冰很滑,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走,因为小心翼翼,所以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很多。
方法三: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
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就会成为“家长便饭”。
所以妈妈要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
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不仅仅是,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
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
生活、学习都整齐有序地进行,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当然也就是少有的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