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小孩做大人的事 成语
No.10老克“克勒”源自英语单词carat(钻石等的重量单位--克拉)、color、classic引申为时髦的、衣着光鲜现用于形容上海小资人士。
例:定制西装就是上海老克勒们最耀眼的时髦标志
No.9差头源自英文单词charter(出租、包车),是出租车的常用口语说法。
例:上班要迟到了
拉差头去
No.8洋泾浜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条河浜,即今天的延安东路。
所谓“洋泾浜英语”,是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英语,意思可以理解为:不标准
例:那个人英语说得好洋泾浜哦
No.7轧山河上海话读“噶散户”,来自英语单词“gossip”,闲聊、聊天的意思。
例:王奶奶又在院子里和老伙伴们噶散户。
No.6香面孔这是情侣间的小甜蜜,吻脸颊的意思啦
例:这个电影太甜蜜,里面有好多香面孔的镜头欸
No.5老面皮但也是生活中很常用的一句口语。
原指长不大的孩子,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厚脸皮
例:到别人家里吃饭,不要客气怕难为情——面皮老老,肚皮饱饱No.4混腔势来源于英文单词chance,机会混枪势就是混机会,也引申为浑水摸鱼,等等。
例:这个人一直在混腔势,其实什么本事都没有。
No.3窝色来自英语单词worse,意为心情很不好、很郁闷的,跟上海话另一个词“吼嘶”一个意思。
另外,它跟大家很熟悉的伐开心也是同义词
例:小编辛辛苦苦码的稿子居然没保存
心里老窝色额
No.2门槛精“门槛精”源自英语中的“monkey”,猴子。
猴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精、聪明因此,门槛精就是形容一个人精明的意思啦
例:这个小娃娃一点都伐肯吃亏,门槛真精啊
No.1脑子坏脱了
按字面理解的意思就是——智商已下线。
用于开玩笑、自嘲、或其他多种场合,也是生活中非常常用的一句口语
天津话怎么说
天津方言哏儿——好玩的——男人鲜卑——炫踢——舒坦有根——有把握艮秋——脑子有包呗——可能是拥给嘛——因为什么赠微——反抗奋秋——不老实翻疵——翻脸楞子——爱冲动暴躁的人的波——罗嗦墨迹——做事不果断把次——嫉妒挖苦别人搭搁——搭话走鸡——办事不地道个了绷子——个别褶列——怎么都不舒服白豁——语言表达能力强或善于表达拔闯——跟拖踢差不多归齐——最终不缴闷——不自觉老坦儿——外地人齁——(hou)非常...很...掐个儿——颠倒惹惹——搅合黑傻儿——晚上硌窝儿——咧鸡蛋九地——地面满登——满太多了板生——看着笔挺介是嘛——这是什么离哜——失真糟改——开玩笑打眼儿——没看好丝儿——丝迂踢——舒服晌儿午头——中午今儿个——今天明儿个——明天卧果——煮鸡蛋拐子——鲤鱼螃克(kei)i——螃蟹胰子——肥皂狗烂儿——小流氓夜儿囊的——吃饱撑的办事走几格路——与众不同另类老豆腐——豆腐脑浆子——豆浆大蓉果——花生符神儿——指东西事物正好合适逗闷子——勾心斗角糊弄局——不认真地界儿——地方戗火——抬杠肆横——事儿多德愣——教训收拾油呼鲁——类似“蛐蛐儿的昆虫”囊呼——暖和罗罗缸——形容一件事情特别麻烦,难缠老齐跟儿——原来的哏鹰——比较硬的东西硬磕——靠的住顶戗桑亮子——上亮子指门上方的玻璃窗塄(一声)人——(指商家)价格偏高觉得不值这个钱气犊子
上海话骂人的
。
那些经典上海话(你知道么)上海活越说越少络语言到是用,再这样下去快把原来个性海活给忘了,现整理拿来让大家看看,爆笑,若你要来上海,也不妨学学。
闷特(上海话发音:闷特) 很容易理解.就是闷掉的意思吃生活(上海话发音:切桑卧) 意思就是挨打.一般用于大人教训小孩的时候.嘎梁(上海话发音:噶凉) 形容戴眼镜的人的代名词..中性词语寿头(上海话发音:搜发三声 豆) 形容呆傻而且树大招风的人..扎台型(上海话发音:则代应) 很风光很有面子..出风头..笑不动(上海话发音:笑伐动) 很简单..就是笑不动~形容有意想不到的好事小赤佬(上海话发音:小册老) 小鬼..褒义贬义语境下都能用..阿飞(上海话发音:阿fi) 流氓的意思..老上海常说的词..空麻袋背米(上海话发音:空木代呗米) 空手或者不带钱出门从事各种活动.狠三狠四(上海话发音:狠塞狠四) 形容一个人凶神恶煞的样子..老家裳(上海话发音:老噶桑) 形容很有价值很值钱~有些年代历史的东西老三老四(上海话发音:老塞老四) 形容没什么阅历的人装资格老摆腔调~~神之胡之(上海话发音:森字无字) 就是无法无天的意思..斗五斗六(上海话发音:豆唔豆落) 形容一个人粗枝大叶到处坏事~~一天世界(上海话发音:夜替四噶) 一塌糊涂的意思~褒义贬义都可..轧姘头(上海话发音:个拼豆) 很容易理解的~就是男女在外插花出轨啦~奥斯两百开(上海话发音:凹丝两八开) 暂停的意思猜东里呀猜(上海话发音:才东里呀才) 就是石头剪子布的上海话版本~猪头三(上海话发音:字豆塞) 骂人的话..猪头..热昏(上海话发音:捏昏) 形容脑子发热~没有经过大脑思考~~港币样子(上海话发音:刚比样子) 骂人的话~性质比较严重啦..戆大(上海话发音:刚度) 傻子~也可以是朋友间昵称哦~~人来疯(上海话发音:拧来风) 普通话也有的..人来疯搞搞路子(上海话发音:告告路子) 指教训教训你的意思~认得侬算我路道粗(上海话发音:拧的弄算无路道粗) 认识你算我倒霉辣手(上海话发音:了搜) 形容事情棘手妖泥角落(上海话发音:yo泥过落) 形容极其偏僻不起眼的地方~~五斤哼六斤(上海话发音:恩斤哼落斤) 形容喉咙响讲话声音巨大无比~洋盘(上海话发音:样beui) 对某件事情外行~不在行不懂弄松(上海话发音:龙松) 形容捉弄某人..胸闷(上海话发音:胸闷) 比较直白..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叫胸闷..泥心(上海话发音:泥心) 恶心~脏~或者形容人粗糙低级~头皮撬(上海话发音:豆比缴) 头皮硬~固执的人...豁翎子(上海话发音:或领子) 暗示的意思~~拐倒(上海话发音:拐倒) 晕倒..绝倒..碎玻璃冒充金刚砖(上海话发音:塞不里冒充金刚转) 不自量力乡下人(上海话发音:乡无拧) 上海人喜欢讲别人的一个词..带点贬义了~~忽略哈洋泾浜(上海话发音:洋今帮) 不标准的发音或者模仿得不到位的穿着...缺西(上海话发音:却西) 跟普通话里的缺锌..没心没肺差不多的意思莫知莫觉(上海话发音:摸子摸过) 后知后觉扒分(上海话发音:不发二声 分) 拼命赚钱的意思~~额头碰到天花板(上海话发音:ng过豆帮到替户百) 形容小概率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饭泡粥(上海话发音:fai泡作) 形容话极其多极其唠叨极其婆妈的人~~戆巴子(上海话发音:刚八子) 傻瓜~不领行情的人撬边(上海话发音:翘比) 在一旁吹风插话的行为..横竖横(上海话发音:王丝王) 大不了这样了~死活这样罢了~无所谓~的意思..柴片(上海话发音:撒背) 形容一个人骨瘦如柴的样子...贱骨头(上海话发音:西过豆) 形容某人很贱很讨打...蹩脚(上海话发音:别接) 就是很蹩脚啦~不上档次~上海话常说的词立壁角(上海话发音:列别过) 小时候罚站就叫立壁角..呵呵..敲竹杠(上海话发音:拷作刚) 揩油 沾光的意思..捉班头(上海话发音:作把豆) 就是指鸡蛋里面挑骨头~~挑刺挑剔~~吃排头(上海话发音:切把豆) 挨批评..受到指责..册那(上海话发音:册那) 上海话中最经典的骂人的话~和的意思完全等同..王蛋(上海话发音:王代) 指那些蛮横不讲理..撒泼的行为假姿假态(上海话发音:噶子噶ngai) 装摸作样或者指不情不愿的意思..一记耳光(上海话发音:也几泥光) 不一定真的给一个耳光..有时候是教训一下~~狗比倒灶(上海话发音:够比到早) 指那些不磊落不光明的行为~~~一刚(上海话发音:一刚) 上海话基本语气词!什么语境下都能用..常指竟然的意思嗲(上海话发音:嗲) 就是很好..一切美好的事物或者人都用这个形容..灵(上海话发音:灵) 上海话常用形容词..意思和嗲差不多..噶许多(上海话发音:噶西读) 那么多的方言发音..烂污三鲜汤(上海话发音:来无塞西汤) 瞎弄 乱七八糟的意思~~鲜格格(上海话发音:西个个) 形容某人贱格..或者献媚的样子..摆标景(上海话发音:把彪今) 通俗地讲就是拗造型..掼浪头(上海话发音:拐浪豆) 讲大话..不切实际..一样过的(上海话发音:一样过的) 磨蹭..挑剔难伺候..黏糊..作孽(上海话发音:作捏) 就是作孽的意思..很倒霉的感叹词..特过子(上海话发音:特过字) 很地道的方言哦~就是一共总共的意思~头他(上海话发音:豆特) 敲你一下头~~打头~~穷心穷恶(上海话发音:迥心迥饿) 狠狠地..就这个意思啦..脑列三(上海话发音:闹列塞) 骂人词语..脑子有毛病的意思..神兜兜(上海话发音:森豆豆) 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自得其乐~~奥扫(上海话发音:哦扫) 快一点!快一点!的意思~~不来塞(上海话发音:伐来塞) 不行的意思..来塞就是行的意思..贼头狗脑(上海话发音:色豆够闹) 贼头贼脑..戆腔(上海话发音:刚腔) 很简单,就是很傻的腔调~~烂污泥(上海话发音:来无泥) 打牌时的2的发音~~莫熏熏(上海话发音:摸寻寻) 形容一个人很木讷很笨重的样子..乌苏(上海话发音:无素) 指颜色或服装发型搭配上不利落~~太繁复~~了么桑斗(上海话发音:了么桑豆) 突然..一下子..的意思老克勒(上海话发音:老可了) 特指讲究吃穿和精致生活的老上海人..磨洋工(上海话发音: 木样工) 做事情拖沓..没有效率..捣糨糊(上海话发音:倒江无) 指做事情不仔细做..糊弄过去..哭出乌拉(上海话发音:阔册无拉) 带着哭腔的声音或样子~或者指尴尬的表情~惨古(上海话发音:塞古) 可怜..作(上海话发音:作发一声) 特指小姑娘很难弄很挑剔撒娇发嗲..有时带褒义..嘎三湖(上海话发音:噶塞无) 聊天..侃大山..拎不清(上海话发音:拎伐清) 脑子笨..不会察言观色形势..连裆模子(上海话发音:里当木子) 就是北方常说的 托儿~~抓(上海话发音:抓) 做啥?干吗? 的意思~应该是说组撒..说得快就成了抓..瞎来来(上海话发音:哈来来) 乱来~~瞎弄~~贼态兮兮(上海话发音:色特西西) 差不多就是鲜格格的意思啦..上面说过的阿爹拉娘(上海话发音:呃嗲拉娘) 就是天哪!我的妈呀!的表示惊叹的意思..塌扁夜壶(上海话发音:特比呀无) 形容一个人五官长得丑陋~~不好看~~十三点(上海话发音:色塞地) 骂人的话~指某人很13啦..不正常..结棍--解释[厉害,牢靠] ·吃生活--解释[挨揍,吃扳子] 吃酸--解释[没办法的事] ·翘辫子--解释[骂人死掉] 牵丝攀藤--解释[慢性子] ·蹩脚--解释[质量不好] 半吊子--解释[一知半解] ·老妖咯--解释[见鬼了] 刮皮--解释[小气、抠门] ·豁边、穿帮--解释[露馅] --解释[我,我们] · 白相--解释[游乐、玩耍] 阿木林--解释[为人迟钝] · 帮帮忙--解释[省点劲吧] 呆呆侥--解释[正好,碰巧] · 打庞--解释[弄虚的事情] 抖攉--解释[内心抖抖缩缩] 词义发生变化的俗语 淘浆糊:1935年汪仲贤的《上海俗语图说》中指的是做得一塌糊涂的乱账。
今指各种“混”。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滥竽充数;说话随说乱扯,和稀泥;甚至变成褒义,指摆平各种关系。
放白鸽:二三十年代指将某女假嫁于人,然后卷走其财物远走高飞的无赖行为。
今指爽约,使人上当。
又称“放鸽子”。
想勿通:原指思想有疙瘩,不理解。
今指出乎人意料,不可思议。
勿搭界:原是毫无干系的意思,现在对方感谢你时用,义为“不要紧,没事儿”。
开司米:原是cashmere的音译词,指羊绒毛制成的细毛线。
现义kissme,即“吻我”。
百得胶:原指一种黏性很强、可粘合之物甚广的胶水。
今指怎么也甩不掉的人。
上海话最新流行语 粢饭糕: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
月抛型:隐形眼镜一种,又指每个月要换个恋爱对象的人。
少女系男生:温文尔雅的有点女孩性格的男生。
排骨美女:以瘦为美的女性。
袖珍男:称矮小的男青年。
黑暗料理:路边食摊。
Old three old four:老三老四。
3.72平方:十三点,不三不四。
根3:尚嫌矮的男青年。
跟包:跟在后面拎包。
跌停板:运气差到极点;绝对不受异性青睐。
死机:一时呆住了,反应不过来。
本草纲目:又笨又吵又戆又木。
奥特曼:落伍的人(outn)。
嗲勿煞:对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的挖苦语,责他摆臭架子。
小花:花痴。
巴文化:郁闷。
免提听筒:经常自言自语,没人爱听。
有腔调:形容人有气质,很有型,举止潇洒有个性;又指某些事情做得有章法、像样。
死到角角里去:形容情况很糟,无可挽回;又让人滚开。
分手对白(经典上海话,笑S人不偿命) TO 亲爱的祝大椛: XXXX我要帮弄分手,因为我发觉,弄么老早夹爱我了,对我么老早好了,侬现在每天就晓得白相 KFC送额点玩具!帮弄刚额事体么弄才伐听!我决定了,弄伐要再劝我了!因为弄是只神经病,那一家们才是!!五额宁住一一厅(拿爸爸妈妈姐姐侬我),个是宁登额伐?半夜里,撒宁只要放只屁,一家们通通好伐要困高了! 那爷娘蛮好,把两个人困床,一拉两个人床额左面右面一人搭只地铺,讲是两个人夜头动静大,万一滚下来,滚了伊拉身上,伐容易受伤!我册那,我呸!呀呀呸!我实在是受伐了了!!弄一天到夜刚自家帅,15度到35度天才穿件白衬衫,侬伐闷我看了也闷透闷透,侬也伐晓得跟隔壁小瘪嘴学学,变变造形!其实侬帮吴孟达是一只模子里相刻出来额!弄讲弄BABYFACE,可爱,其实就是只面孔特别圆,像只皮球一样!一天到夜吹***,刚自家跳舞好,我告诉弄,其实弄跳舞额从光就像只蟹,撑脚蟹!唱么像老和尚念经!弄样样才白相伐过人家!现在有额大老板追我,人家老有立升额! 夏天小龙虾,天冷大闸蟹,你自家真额要保重哦!下堂点我座了奔驰上帮弄打招呼,弄伐要伐睬我哦!我现在天天吃鱼翅鲍鱼,82年额矿泉水荡子部!不过也真额老怀念弄下额面额,光面高头,两颗青菜摆了造形老好看额!侬讲这叫腔调,我滚那娘蛋!侬只晓得腔调腔调,腔调侬死特,要么回去孵空调,自己窝里38度天伐舍得开空调,躲了人家台球孵空调到12点上来!那爷娘也来三,天天烧牢卜,红烧牢卜,清炒牢卜。
劳卜烧牢卜,讲天热吃了清火,吃了空调鞋好伐要开!!我册那!!还有,我真额老搞伐懂额,弄哪能会得想得出一只帮弄夹匹配额名字额――爱**! 还有弄只个人签名,“20岁以下的女生建议在家长陪同下和本人聊天!!”其实侬自嘎就是只小鬼!!弄只土人,阿土根!!FROM 曾经爱侬额XXXX XXXXX: 哦哟为~~,为了弄我白白浪费了几额头额青春! 我真额老搞伐懂额,侬认得额大老板是伐是瞎子啊?还是弄长了像伊拉老娘!! 8过,ANYWAY,能把你只定时送出去! 我真额要谢谢伊拉三家门了!窝里相宁才看古侬这封信了!爸爸现在了黑旁边边叫 YES边开香槟! 妈妈今早烧额菜比年夜饭还要好!还有我最欢喜吃额牢卜,不过另外加了眼肉,香喷喷!表阿弟也赶古来了,现在了黑门口放炮仗!姐姐了黑烧香拜佛,希望弄永远伐要再回来!其实弄阿伐要觉得自家老漂亮额,弄眼睛满度额,我承认,但是弄只鼻孔比弄眼睛还要度!面孔么来的额“大方”,大大方方像块砖头,弄还问我为撒老伐亲弄,我册那每次香好弄面孔,我自嘎面孔高头雪雪白,像了了唱京戏,阿姐,侬粉塌了太多来,香奈路拿只小龙虾朋友有股份阿?!还有,弄晓得伐?弄只名字好听色了―― 阿呆&阿瓜!弄册那就是只呆瓜!弄只个人签名,嗲色了!我更加是佩服到 biang biang 声,(秋天我把老公埋在地底下,细心浇水,到了春天,我就会有很多老公了),哪能有侬这种缺西额拉?弄就是只阿乌,I 服了YOU,祝你一路顺风!!
训练口才的有哪些经典句子呢
口才并不是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
古今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讲家、雄辩家。
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这些名人与伟人为我们训练口才树立了光荣的榜样,我们要想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就必须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 我们在此介绍几种符合大家特点,简单、易行、见效的口才训练方法。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
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
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
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
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
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
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
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
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
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
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
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
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
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
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
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
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
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
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
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
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
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
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
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
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
首先,进行“背”的训练。
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
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
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
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
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
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
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
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
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
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
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
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
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
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
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
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
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
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
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
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
要让气慢慢地呼出。
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
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
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
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
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
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
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
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
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
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
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
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
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
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
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
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
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
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4)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
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
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
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看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
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
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
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
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
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
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
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
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
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
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
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
而且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
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你将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5)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
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
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
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专人。
你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③随时模仿。
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
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们练习,希望大家能勤学苦练,早日见效。
(6)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
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
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
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
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
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
有假山
有凉亭
还有游人
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
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
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
第二步,描述。
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
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
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
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
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
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7)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
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
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①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②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④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训练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别于对朗诵的要求。
它不仅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成功迈进
怎样让孩子学会独立
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一、独立自主的性格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他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长大后的事业、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1、当宝宝还小的时候,有的妈妈会觉得,宝宝这么小,能自己独立做的事情太少,所以,等他长到一定的年龄,懂事了,再开始对他进行独立性培养。
其实,这种观念不甚妥当。
即使是宝宝还不能脱离任何帮助、独立地去做事,但其独立的性格意识,也应该是越早越好。
2、孩子的独立性格,其实不仅仅是指他能独立地完成某项操作,最重要的是指他能在思考和想像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至于之后的操作行动,已经成为后话。
所以,就从现在开始吧
二、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要让宝宝脱离你,开始独立自主地尝试,这需要宝宝内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
所以,首先妈妈要让他充分感受到你的爱,与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他对你和周围事物充满信任感——当幼小的宝宝知道,在他遇到困难时,你一定会帮助他,他才能排除一切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以及进行各种尝试活动。
三、给宝宝充分的活动自由:宝宝的独立性格只有在自由的空间中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以,妈妈不仅要为他提供独立的操作空间,还应当为他提供独立的思考空间。
四、为宝宝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为了免去后顾之忧,也为了让宝宝能够行动得更自由,妈妈需要保证宝宝周围环境的安全。
当然,安全并不是绝对的,妈妈不可能为宝宝设置一个空中楼阁。
所以,妈妈一定要教给宝宝基本的安全常识,同时还要糖宝宝学会躲避危险,学会自我保护。
让宝宝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和探索的时候,懂得躲避危害——能够自主地躲避危害,也是独立的体现。
五、当宝宝的好榜样:妈妈的一举一动,宝宝都会模仿和学习——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作为妈妈,首先就不要扮演依赖他人、游移不定、动不动就寻求别人帮助的角色。
通常都是,独立干练的妈妈造就独立自主的宝宝。
六、鼓励宝宝独立行动:当宝宝能够独自行走之后,他的独立意识就已经开始萌芽。
和以往比起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
这个时候,妈妈就不要再扮演他的左右手了。
当宝宝说“我自己穿衣服”时,你就要让他自己穿;如果他把扣子扣错了,你可以让他解开重扣。
宝宝的独立行动倾向越来越明显,妈妈则要更积极地鼓励引导,为宝宝提供一些做事机会,让他体会到自己动脑筋、动手做事的乐趣和喜悦。
不要因为还怕他做不好或动作慢就采取包办代替方式,这会干扰宝宝独立性格的养成。
需要提醒妈妈的是,虽然宝宝独立的愿望很强烈,但他做事的能力却还不够。
所以,妈妈既要允许宝宝在某些方面有依赖大人的情绪,又要鼓励他,告诉他他一定能行,争取让他毫不气馁地反复尝试——其间,独立地吃饭、穿衣是他独立行为能力的开始。
如何让自己说话吐字清晰流畅,说话有条理
1)速读法 这里的“读的是朗读,嘴去读,而不是用眼,顾名思义,“速读”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
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
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
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
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
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
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
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
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
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
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
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
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
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
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
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
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
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
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
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
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
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
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
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
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
首先,进行“背”的训练。
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
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
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
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
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
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
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
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
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
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
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
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
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
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同学帮助,请同学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
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
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
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
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
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
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
要让气慢慢地呼出。
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
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
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
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
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
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
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
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
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
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
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
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
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
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
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
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
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
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④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4)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
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
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
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
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
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
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
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
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
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
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
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
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
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
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
而且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
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你将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5)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
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
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
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专人。
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
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②专题模仿。
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
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
课上、课间、课后都可进行。
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
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
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了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③随时模仿。
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
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们练习,希望大家能勤学苦练,早日见效。
(6)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
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
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
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
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
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
有假山
有凉亭
还有游人
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
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
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
第二步,描述。
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
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
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
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
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
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7)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
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
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①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②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③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
比比看,谁最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④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训练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别于对朗诵的要求。
它不仅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8)讲故事法 同学们或许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
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
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
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
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形容大人小孩的成语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深明大义 识得大体 知书达理 乳臭未干 黄口小儿 弄鬼掉猴 踢天弄井 憨状可掬 童言无忌 憨态可掬 牙牙学语 金童玉女 天真无邪 人小鬼大
孩子20条长处或优点
这也太多了,随便举例子:孝顺懂事礼貌可爱会做饭会跳舞会画画会弹钢琴帮助他人尊重长辈心地善良有耐心考虑周到勤劳踏实稳重擅长写作幽默风趣刻苦专研有进取心······太多了
把四川常用的四川话用普通话解释一下。
1.女娃儿------女孩(一般指未结婚的) 2.婆娘,堂客------女士(一般指结了婚的) 3.瓜娃子 -----白痴,笨蛋 4.欠扁--------想找打(如:你娃欠扁啥
) 5.拷沙罐------枪毙 6.扎起--------支持 7.雄起--------加油 8.喝我--------骗我 9.铲铲(cuan)------废话(如:你说个铲铲
) 10.莽子 .哈包儿----笨蛋 11.雀雀--------**** 12.哈批,哈嘛批 -------傻子.笨蛋 13.上切,上克-------上去 14.安逸 ,巴适------好 15.干啥子-----干什么 16.为啥子-----为什么 17.啥子-------什么(事) 18.吃烟-------吸烟 19.千烦(平声)----形容小孩很调皮捣蛋,到处 惹是生非 20.殿部--------臀部 21.耗老官,老徐子,耗子---老鼠 22.长虫,乌烧鞭----------蛇 23.夜边花(儿)[是儿化音]----蝙蝠 24.阎罗水(儿)-------------蝙蝠(广安话) 25.客妈儿,客官儿----------青蛙 26.癞克包-------------癞蛤蟆 27.丁丁猫,洋迷迷------蜻蜓 28.偷油婆 -------蟑螂 29.灶鸡子 -------蟋蟀 30.车蛛子--------蜘蛛 31.曲鳝,虫鳝------蚯蚓 32.带把子---------语言中夹带粗俗词,说脏话 33.打幺台-----以前农村家庭用匠人常用的方式, 指中午饭前的一次加餐。
(因为 通常午饭都煮得比较晚) 34.劳慰----------感谢,慰劳 35.错拐----------办事出差错,出了问题 36.讨口子,叫花子,搞花子----乞丐(“讨口”是 一个动词。
) 37.苦毛子 ,寒毛-------汗毛 38.倒拐子-------------手肘弯 39.耳瓜子 -----------耳朵 40.螺丝骨、螺丝拐 ------足踝骨 41.克膝头儿-----------膝盖 42.定子---------------拳头 43.抓--------------脚踢的意思 44.黄棒------形容一个人做事情,一窍不通,是 个外行 45.篓-------四川其他地区主要是形容一个人不修 边幅,不讲卫生。
但是在阆中话中, 更多是形容一个人思想有点“黄“, 样子有点色 46.棒老二-------旧社会的土匪,强盗 47.贼娃子-------小偷的意思,含有厌恶的成分 48.剪脑壳-------理发 49.失悔-----------后悔 50.忙的打鼎锅盖-----形容一个很很忙,要把锅盖 都打翻了意思。
51.舍物儿----------通常用来骂猪 52.砍脑壳的-------诅咒一个东西该死。
好象常常 用来骂畜生,人与人之前吵架 时也用这个,这时表示一种诅 咒,有时用在亲人身上时有恨 爱相加的意思。
53.耙耳朵--------意思是一个男人很怕老婆的意 思,也叫妻管严,现在在四川、 重庆耙耳朵却成了好男人的代 号,意思男人对妻子是百般呵 护,百般顺从,这也是四川、重 庆男人爱妻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外省说四川、重庆的女人凶就因 此而得名。
54.日白扯慌-----说空话、大话和撒慌 55.咋子嘛-------有点不服气 56.抓梦脚-------还不清醒,不懂事 57.扯脯酣-------意思是睡觉的时候打酣打呼噜, 而且用这个词语是指的声音很大 58.邦重---------形容一个物品很重的意思 59.趋黑---------形容词语,指颜色很黑,非常黑 60.血股淋裆-----形容词,形容血淋淋的,强调可 怕的意思 61.柳倒--------表达一人对另外一人一直纠缠不休 62.匍爬跟头-----形容一个人走路或者做事情因为 急而跌跌撞撞的形象 63.搞刨了------表示一个人为了一件事情非常着 急,完全不顾及自己的紧张窘 相,一个人慌昏了 64.蒲--------装液体装的很满都要荡漾出来了,指 因人为失误装得过满,类似于流的意 思,但比流要强烈。
65.流汤滴水-----形容一个人做事不仔细,扫尾不 够,总是留点,用吃饭时候的样 来比喻 66.走人户------北方的串门是一个意思,而且经常 用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67.米啊(两个字连拼)子------麦子(阆中话) 68.比啊(两个字连拼)菜------白菜(阆中话) 69.比啊(两个字连拼)话----空话,废话 (阆中话) 70.耐,耐不耐----------烫,烫不烫(广安话) 71.咪啊子--------------蝉 72.乌儿麻糖-----一个人把事情办的混着一团, 很糟糕的意思 73.扯拐---------指东西出了问题,有故障了 74.默逗,别逗----不要骗人的意思 75.背实---------倒霉 76.默斗,买到-----最主要的意思是表达“以为” 77.相因---------便宜 78.阴斗,阴到-----悄悄的,达到自己某种目的 而不让别人知道 79.哈数---------心里有没有数,或者有没有把握 80.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 81.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 82.嗲(dia)-----------就是拿、提的意思 83.打捶------------打架 84.落教-------这个人比较懂事,听话,常用 来比喻孩子 85.毛焦火辣-------烦躁,急躁的意思 86.一哈-----------一起,一块 87.一哈儿----------很快的意思 88.拦中半腰--------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 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 89.绵-----------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 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90.毛起,毛了------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毛” 也是有矛盾的意思 91.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
或者 是表面不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 92.棒棒---------靠卖苦力帮别人挑东西或搞搬运 的人 93.斩劲--------用劲,努力做好一件事情 94.抹和--------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
得了便宜; 也有便宜货的意思 95.巴郎不得,巴不得-----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 自己想的 96.几哈--------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97.傻各--------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98.弯酸--------挑剔的意思 99.鼓到--------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100.挨球--------骂人的意思 101.费头子,费-----调皮的意思,一般指孩子 102.崽儿--------男孩,儿子 103.你要杂子------你要怎么样嘛,一般指对方 有威胁的意思 104.打平火,打平果-----AA制,平摊的意思 105.吃醉了--------指喝酒喝醉了 106.涨饱了--------吃饱了饭没事找事,一般 指自己的事不干,给自己 找点闲事做,有点傻的意思 107.胎神---------神经有问题,有点笑骂的意思 108.光脚板儿-----赤脚 光脚 109.夜饭---------晚饭 110.清早八晨------早晨 清晨 111.办招待--------请客 112.耍朋友--------谈恋爱 113.哈错错--------傻的意思 114.哈麻批、哈儿、日不龙耸的-----傻子 115.我日你先人板板-------骂人的话 116.我的先人呢-------一般指大人骂小孩,有 恨爱交加的意思 117.少在这批咋卵咋的------少罗嗦 118.卡卡角角头--------角落,地方的意思 119.瓜西西的--------指很窘迫,如“今天被领导 训得瓜西西的” 120.吃挂饭没得------吃了饭没有
121.你咋不开腔------你怎么不说话 122.批噻噻---------舌头长,搬弄是非 123.梭椰子--------骂一女人乱搞男女关系 124.上该,赶该----上街,赶街,去逛街,买东西 125.蚌壳--------贝壳 126.盘楷--------螃蟹 127.吃莽莽 -----吃饭 128.吃嘎嘎------吃肉 129.撇脱--------方便,有捡便宜的意思 130.孩子(谐音)----鞋子 131.要得--------好的,可以 132.等到我------等我一下 134.遥裤-------内裤 135.飞飞儿-----小纸条 136.火闪-------闪电 137.踏踏(儿)-------地方 138.后头-------里面 139.闷墩儿-----胖子 140.杀板儿孩-----拖鞋 141.甲甲车------板车 142.滴点儿,滴滴儿----东西少 143.一耳屎------一巴掌 144.扯经-------吵架 145.冰欠,冰沁--------冷 146.阵丈--------场面(指摆的场面) 147.搓夹夹------搓澡,洗澡 148.妖艳儿------爱打扮 149.冷飕飕---------天气冷 150.惊风火扯,惊抓抓-------形容急忙慌慌的, 有点慌 151.恼火----------麻烦 152.稀溜怕-------形容东西煮得很软 153.咪到脑壳------形容做事情很投入 154.过了---------胡牌(麻将) 155.下轿---------听牌(麻将) 156.里扯火------不踏实 157.打喝嗨-------打哈欠 158.墙起---------躲起,藏起 159.关得清死严缝,关得帮紧------关紧 (门窗等) 160.多半--------很可能 161.拜拜儿------一只脚有问题的人 162.告一哈--------试一下 163.摸来头,不存(chen)在------没关系 164.搞不赢--------忙不过来 165.搞求不醒和------弄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