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读书的好句子有哪些
形容一本的成语有:叫绝、扣人心弦、字字、引人入笔下生花。
一、拍案叫绝1、拼音:pāi àn jiào jué2、释义:意思是拍着桌子叫好。
形容非常赞赏。
可用于对某人的言语或佳作等。
3、出处:唐·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翻译:情不自禁的拍着桌子叫好。
)二、扣人心弦1、拼音:kòu rén xīn xián2、释义:指因感动而引起共同反应的心。
3、出处:魏巍《东方》: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三、字字珠玑1、拼音:zì zì zhū jī2、释义:意思是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3、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翻译:无论你的文章每一篇,每个字都很优美,也不会考上进士的。
)四、引人入胜1、拼音:yǐn rén rù shèng2、释义:意思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
3、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立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翻译: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五、笔下生花1、拼音:bǐ xià shēng huā2、释义:指一个人的文笔很好或者写出来的作品或诗篇非常好。
3、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翻译:李白小时候梦到自己用的笔的笔头上生出了花,后来表现出惊人的才能,闻名于天下。
)
形容女子容颜较好的古诗
1、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2、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3、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4、有美一人,。
--诗经 5、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6、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曹植 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 8、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
-- 9、,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10、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11、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2、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
--汤显祖 13、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14、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5、次女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机会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6、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娴静以娇花照水,行动如。
17、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18、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 19、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20、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21、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22、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3、佳人自鞚玉花骢,翩若惊燕踏飞龙。
--苏轼 24、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25、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26、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27、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28、,动若脱兔。
29、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30、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 3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32、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33、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34、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宋玉 35、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
36、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37、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萧纲 38、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 39、翩如浮云,矫若惊龙。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刘与义 40、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4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
--杜牧 43、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4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 45、螓首蛾眉,。
46、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47、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48、盛服浓妆韶颜雅容。
4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美目盼兮。
--出自《诗经 硕人》 5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51、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52、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53、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5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55、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56、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57、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58、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59、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60、眼波才动被人猜。
--李清照
“女子”有哪些别称
形容读书的优美句子 1、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就是一种享受。
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
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书卷气也。
2、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个教师,要想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读书加以补足,况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渊博的大脑是不行的。
读书让我们能够很好的乘上时代的风帆,才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辉。
3、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供增长才干。
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4、正确的读书方法,也许应该是,在思想上要重视读书,要在有选择的前堤下读好书,时间上对读书要给予保证,但我们也要勇敢地走出书本,勇于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读书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我们的读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
5、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
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
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6、读书是一种清福,这种境界被吴延康说得直白:“读书身健即是福,种树开花亦是缘。
”好一个读书人,好一片读书的心境。
我们不是哲学家,能从一滴水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参悟人生,但我们可以像吴延康这样,静静地做个读书人,在一片芸芸众生里感悟人生收获快乐。
7、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并不在于作者告诉你什么,而是因为读书使你积极思考。
在作者的书里,你的想想在书里驰骋,你的思考有可能比作者的文笔更好,更详细这样一来你不仅从书中了解世界,体验作者的生活,你也会重新认识你自己。
但是,只有诚信读书,读书才能成为一种乐趣。
假如你因阅读而变得高尚、聪明、善良、文雅,读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8、书,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它带我畅游理性世界,领略大自然风光,了解大自然奥秘,它能让我懂得许多人生哲理。
书,用它丰富的知识甘露,浇灌了我求知的心田。
六年级下册语文认知规律答案
二、我的母亲1.(1)chōngchōng往来不定的样子(2)xīng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3)niè放轻(手脚)(4)wěiwěi言谈动听(5)lài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2.(1)蒙眬、蒙蔽蒙骗、蒙头转向蒙古族(2)检查、查处查氏3.(1)元宵、宵禁、夜宵云霄、霄汉、重霄(2)金锁、锁链、锁住琐碎、琐事、琐屑销声匿迹、销量、销赃4.(1)帐辗转(2)歉5.热泪盈眶莫名其妙无缘无故6.才并如果必7.(1)“至今”是直到今天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内疚之情。
(2)“清算”一词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严格要求和严厉的态度。
(3)“不幸”表达了惋惜的感情。
(4)“前世冤家”表达了作者对孔孟经典厌恶的态度8.(1)不能删去。
因为“居然”表达了作者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惊喜之情。
(2)不能删去,因为“都”表示总括,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扼杀妇女全部才干的愤慨之情。
9.示例:愿你像清润的水分,天天浸润我们的喉咙。
10.邹韬奋散文萍踪寄语萍踪忆语11.(1)活泼、欢悦、柔和、青春(2)不能。
因为“瞥”是很快地看一下的意思,而“看”“瞧”等不能把“很快”的意思表达出来。
(3)①“大约”表示估计,不是确数。
②“大概”“也许”两词都表示猜测,不是确指。
只有这样才符合语境。
(4)①背②容貌姿态(5)①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表达了一个母亲的爱子深情。
②母亲生怕惊醒熟睡中的孩子,所以“蹑手蹑脚”,表达了深切的爱子之情。
(6)元宵夜的“巡阅”综合题答这道题首先要说明课文用了哪四个片段,对表现母亲的品格和才具有何作用,(答出这一点可得“中”)然后联系自己的作文实际谈体会,谈得好的可得“优”,谈得一般化的可得“良”。
如果既没有结合课文来谈,又没有联系自己的作文实际来谈,则得“下”。
三、我的第一本书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赵恒”二、B(因为A项中“红”应写为“红薯”,“翻来负去”的“负”应为“覆”,错了两处;C项“师”的“”应为“塾”,“敬”的“”应为“崇”,错了两处;D项全对;只有B项“盈”的“”应为“眶”,错了一处,所以选B)三、1.课本没有什么好写的。
2.我的课本一点也不像书。
3.我真不能不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
4.难道它不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吗
四、1.A2.B3.A4.B5.B五、1.热情鼓励严格要求2.能同时得到鼓励和鞭策3.不因得到赞扬而得意忘形,不因受到批评而灰心丧气。
4列夫·托尔斯泰1.zīránliǔquánzhūrúɡānɡàzènɡcàn2.《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3.①气概,风度。
②束缚,限制。
③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④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⑤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4.答案举例:为勾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作者用了大量比喻:脸庞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这些比喻(内含夸张)的大肆铺排,浓墨重彩,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
二、(一)5.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6.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写。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7.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8.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
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9.参考答案:二者并不矛盾。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二)10.依次是:眨眨眼、风趣地、睁大敏锐、富有洞察力的眼睛11.塔吉娜是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托尔斯泰是塔吉娜的姐夫。
12.“我把你们的行动全都记下来了。
”13.答案举例:“眼到”就是对现实生活及周围的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14.三者之中,“联系”是基础,“思考”是在此基础上的继续,“积累”是经过思考之后的收获,三者有相承关系。
15.提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只要睁开我们发现的眼睛,像托尔斯泰一样善于积累,你会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的。
结合自己的感受去答即可。
三、16.提示:此题须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理解可浅可深,关键能通过课内外阅读了解托尔斯泰这位文学巨匠,尤其是他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
5、再塑生命答案与提示1.D2.C3.A.指不深入领会,只停留于一知半解;B.指某种心情自然而然的产生;C.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描述或说出;D.深入思考,想尽法。
4.A5.(1)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2)海伦·凯勒本人的求知欲望。
提示:此题应抓住文中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加以分析。
6.“爱”就是“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情感。
提示:此题应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并结合人物的心理加以分析。
7.让“我”感受到爱,表明爱是发自心灵的情感。
提示:此题可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理解其用意及含意。
8.对爱初有所悟,但只是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
提示:此题可结合后文分析语句所揭示的含意及发展层次。
9.为了引导海伦获得思维的提升,从而开发海伦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
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文意揣摩人物心理意图的能力。
10.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11.莎莉文热爱海伦,讲求教育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时机,开启思维、智慧和情感。
提示:此题可抓住文中莎莉文小姐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仔细品味揣摩人物形象。
12.(1)“富”改为“赋”;(2)“偕”改为“谐”。
13.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
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14.示例: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
15.做人要心胸豁达,心平气和。
(或:做人不要心存猜忌、煞费苦心。
)提示:此题要读懂文段大意,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第六课《雪》1、 shuòzhuólǐnjuanhepanghuangtuì yanliánging2、(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突出了它的生机勃勃。
(2)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朔方的雪的孤独而倔强的性格。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未若柳絮因风起4、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北方雪的赞美。
5、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涵着生命,透露着生机。
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6、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7、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
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8、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
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
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9、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
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10、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11、江南的雪有一种平和恬静的美,她“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育着生命,透露着生机。
江南优美的雪景中,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几多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
12、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俨然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这里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赏北方雪的壮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向上,这种张扬的个性与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13、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
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
雪罗汉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却很快消融。
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吻合。
14、6.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
②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
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15、“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等。
16、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17、春雨随着气候变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春雨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
18、想象 如“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
”或“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
”19、不设统一答案,示例1:我更喜欢选文的这个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示例2:我更喜欢《春》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20、略,强调符合题意,语句通顺。
示例1: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示例2:瑟瑟的秋雨中,我回味那春雨的轻盈,夏雨的激越,冬雨的冷冽。
23。
略第七课《雷电诵》1.C(pītà)2.B(丝骋)3.(1)拟人、呼告、排比 (2)比喻 (3)反复、排比 (4)排比、反问 4.早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郭沫若旗手诗人历史学家《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5.风,你咆哮吧
咆哮吧
运用拟人、呼告歌颂了风。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运用呼告、反问、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这些修辞格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爱憎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6.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7.答案要点:①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②郑詹尹准备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 ③东皇太一庙神像林立,阴森恐怖;④雷电交加,狂风大作;⑤屈原的肉体和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光明与黑暗在殊死搏斗。
8.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怒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9.光明火10.暗喻,比明喻更肯定,更有力。
可以。
但强调的对象就不是“炸裂”了。
11、“火”。
突出它燃烧得迅速、大和极有气势。
12.第二场郭沫若13、你也能够迸射出光明啊
原句运用反问,显示出屈原满腔热血急切争取光明的精神,很有力量。
第八课《短文两篇》1.yānɡhénɡhàojìn2.答案举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3.果实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4.参考答案: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用一幅画卷,描绘她神奇秀丽、雄伟壮观的景色。
(答案假设身份与后句表达内容相符即可)二、(一)5.此文作于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寇蹂躏,光明被黑暗所代替。
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这儿的“飞蛾”,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象征着追求光明勇于献身的美好人格。
赞美“飞蛾”即是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6.参考答案:生命固然可贵,但与其苟且活在这“黑暗的寒冷世界”,不如顽强斗争,追求光明与希望。
即使为此牺牲,也再所不惜。
表达出作者赞美抗争精神,执著追求光明,“虽九死犹不悔”的爱国情怀。
7.月亮带给作者的最大感受是冰冷。
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月光冷得很”等等。
这种意境让人想起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苏轼的“高处不胜寒”;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
8.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姮娥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
9.其实两篇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盼望光明的到来。
10、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11、“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作者的理想人格。
12、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飞蛾、夸父不惜牺牲自己,这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13、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14、夸父、嫦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夸父追求光和热,嫦娥要改变冰冷的月光。
他们代表着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15、热情洋溢,坚韧向上。
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第九课《海燕》1.Yínmòfěifáyuānwānqièháo2.(1)苏联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春天的旋律(2)提示:两个分句的第一个空格处可填“遇到挫折”“怯懦退缩”“空虚寂寞”“失去航向”等方面的内容,第三个空格处填写与之相反的内容。
中间的书名(或文章名)只要符合前后语境即可。
(3)略3.(1)“困乏”是困倦的意思。
海燕听出了雷声的“困乏”,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看穿了沙皇反动势力色厉内荏的反动本质,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2)“高傲”是贬义褒用,表现海燕藐视环境的恶劣,突出了它的英勇精神。
4.沙皇反动势力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先驱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5.“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表明了海燕的矫健、勇敢和乐观的特点。
6.恐惧和胆怯对比衬托出海燕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精神。
7.描写大海的景象,可以烘托出海燕的斗争精神。
8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那些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则象征了正在做垂死挣扎的沙皇反动派;大海象征革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9、(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1—6)节。
(2)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7—11)节。
(3)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12-16节。
10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11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1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渲染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
13写其他海鸟,是为了和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写它们惊恐万状的丑态,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是抓住它们的声音、行动、情态去刻画的。
14象征了当时现实环境中形形色色明哲保身、怯于革命的不革命者。
15、“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6、D17、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来反衬鹰对重返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战斗的渴望之情。
18、文末着重从在蓝天中搏击、不幸负伤的“失败的英雄”,其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渴望战斗的激情和念念不忘再一次翱翔天空重新战斗的精神却屹立不倒这一内外对比的角度来刻画“鹰”的英雄19、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20.学习海燕的斗争精神第十课《组歌》1.《泪与笑》纪·哈·纪伯伦《先知》《泪与笑》2.①长吁短叹吐露纹丝不动面无笑容死里逃生馈赠②叹息泪水微笑感情大海思想天空心灵田野3.提示:联想或想象合乎自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语句前后贯通即可。
4.①E云②A年轮③D蒲公英④B虾⑤C羊5、①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②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6、纯洁神圣 7、渴饮朝露,向往光明。
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8、对人类作了一点儿批评。
9、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10.参考答案:海浪是一个执著的爱人形象,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
并由对海岸的爱情上升到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个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11.提示:可用原文语言,也可用自己的话描述。
黎明,她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言;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
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人脚下。
12.海浪与海岸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13.执著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九死其犹未悔”等。
14.海浪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无休止地扑向礁石,想淹没它,冲垮它,击碎它,但每一次都被礁石击得粉碎。
礁石尽管伤痕累累,但它依然坚定,笑对恶浪。
15.一切旧势力反动势力的强大及冷酷无情《敬畏自然》教案参考答案1、hāokūnjíjǐngzhǐyáoxiáozhì2、C3、①比拟②拟人③比喻④比拟4、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
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5、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6、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7、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8、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9、[甲]④[乙]①[丙]③[丁]②10、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11、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的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12、略13、宇宙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14、起铺垫作用。
作者写“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突出时间长,是为后边写树飘散种子的时间之长。
15、“飘散”强调散开、飞扬,与白色的纤维搭配恰当;“飘送”强调送走,与块状的“云朵”搭配合适。
16、“我感到诧异和震撼”指的是“我”所看到的景象:树所飘散的纤维时间之长,数量之多令人吃惊不已。
17、如干枯的胡杨挺立在茫茫沙漠之中,细弱的小草从石隙钻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