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熟的枇杷形容词
我的家乡在福清,我爱家乡的枇杷。
秋末冬初,枇杷树开出了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
枇杷花在腊月开得最盛,有负雪扬花的美名。
枇杷花很小,虽然没有玫瑰、牡丹的娇艳,但在万物凋零之际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
冬去春来,枇杷树上结满了青青的果子,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琵琶形的绿叶之间,远远望去,碧绿一片,像是用翡翠装点起来。
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碧绿的枇杷树上挂满了枇杷,它们犹如一盏盏金灿灿的小灯笼,夹杂在绿叶中,真像是金果压枝,灿若群星。
枇杷的品种很多,有酸甜可口的早钟6号,有椭圆形的长虹,有又大又红的解放钟,有扁扁圆圆的橘子红……它们品种不同,长相也不同,香味也各异,但无论是哪种,一吃便会让你口水直流。
枇杷大多像鸡蛋一样大小。
枇杷先是青色的,随后才变成黄色。
没有成熟的枇杷酸溜溜的,成熟了就甜津津的。
有时候吃太多的枇杷,酸得牙齿都快掉了。
你知道吗,枇杷虽然成熟了,但还是有点儿酸味。
我迫不及待地剥开它那又黄又薄的外衣,里面的果肉晶莹剔透,咬一口,汁水横溢,香味便溢满了嘴,有种软软甜甜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
枇杷又名甜蜜,是果中之王。
枇杷的全身都是宝,树梗可以用来做中药;树叶可清热、治胃病;果肉的营养很高,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常吃对儿童发育很有帮助,而且可以止咳、润肺、清热、利尿。
我爱你,家乡的枇杷
赞美枇杷的诗句有哪些
《初夏游张园》年代: 宋 作者: 戴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山枇杷》年代: 唐 作者: 元稹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
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
金线丛飘繁蕊乱,珊瑚朵重纤茎折。
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
绿珠语尽身欲投,汉武眼穿神渐灭。
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说向闲人人不听,曾向乐天时一说。
昨来谷口先相问,及到山前已消歇。
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
天高万里看不精,帝在九重声不彻。
园中杏树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两木》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
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
春风拆勾萌,朴樕如榛菅。
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
去年小试花,珑珑犯冰寒。
化成黄金弹,同登桃李盘。
大钧播群物,斡旋不作难。
树老人何堪,挽镜觅朱颜。
颔髭尔许长,大笑欹巾冠。
《依韵和行之枇杷》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
《杂咏园中果子》年代: 宋 作者: 陆游不酸金橘种初成,无核枇杷接亦生。
珍产已从幽圃得,浊醪仍就小槽倾。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年代: 宋 作者: 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隐静遗枇杷》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五月枇杷实,青青味尚酸。
猕猴定撩乱,欲待热应难。
描写枇杷的句段
形态特征 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
小枝密生锈色绒毛。
叶革质,倒披针形、倒卵形至矩圆形,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上部有疏锯齿,表面多皱、绿色,背面及叶柄密生灰棕色绒毛。
圆锥花序顶生,花梗、萼筒皆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芳香。
花期11月至翌年2月。
果球形或矩圆形,黄色或桔黄色。
果熟期5月~6月。
[编辑本段]分布 亚热带树种,原产我国西部四川、陕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长江以南各省多作果树栽培,江苏洞庭及福建省云霄都是枇杷的有名产地。
福建省云霄县还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在每年的3月28日都会举办大型的枇杷节晚会。
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更多信息搜索枇杷树基地,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其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
枇杷的学名为「Eriobotrya Japonica」,是双子叶植物,属蔷薇科的长绿树,高度可以达到10米之多。
叶子呈椭圆形、互生,呈锯齿状的刻痕。
表面有光泽,里面有密生的毛。
能放出芳香的白色花在11月份开始开花。
果实呈卵形、椭圆形、圆形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在5-7月左右香味较浓的橙黄色的果实成熟季节,洞庭山层层苍翠的群山之中,黄澄澄的枇杷,挂满枝头,有人喻为“黄金丸”,有人称之为“小金锤”。
明代沈周诗云:“谁铸黄金三百丸,弹胎微湿露渍渍。
从今抵鹊何消玉,更有锡浆沁齿寒。
”。
芳香的果实很贵重,种子、叶子、树干也有很多用处。
安徽三潭枇杷全国闻名,徽州民间有“天上王母蟠桃,地上三潭枇杷”之说,与樱桃、梅子并称为“三友”。
《本草纲目》:“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并渴痰。
” 《本草新编》:“枇杷叶,味苦,气平,无毒。
入肺经,止咳嗽,下气,除呕哕不已,亦解口渴。
用时去毛,但只用之以止阴虚之咳嗽,他嗽不可用也。
”其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有毒,所以千万不要误食,以免危害健康及生命。
蔷薇科 Rosaceae、枇杷属。
枇杷树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叶片革质,披针形、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有琉锯齿,表面皱,背面及叶柄密生锈色绒毛。
圆锥花序花多而紧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芳香,直径1.2—2厘米,花瓣内面有绒毛,基部有爪。
梨果近球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后脱落,果实大小、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
花期1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
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我国四川,江苏(大丰枇杷基地),湖北,福建,有野生,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枇杷品种极多,只要搜到枇杷树基地不管什么品种的枇杷都立即知道,可分为红沙枇杷、白沙枇杷二类,前者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但品质不如后者,著名品种有圆种、鸡蛋红等;白沙枇杷生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圆种、育种、鸡蛋白等。
种子可酿酒及提炼酒精;木材质坚韧,供制木梳、木捧等用材;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杷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又为极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质优。
叶含皂廿、苦杏仁廿、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l、维生素C等。
[编辑本段]【相关诗作】 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
他说“枇杷是也”。
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
”我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
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
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
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
”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
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
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
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前面六句,对枇杷的性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
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
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
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
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
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
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
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记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吧,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
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
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
”鲁迅很不以为然,写下了《“感旧”以后(下)》这篇文章,认为可笑的不是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而是以此作为笑柄滥加讥讽的大教授。
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学生,识字不多或许因为没钱读书,或许另有其他的原因。
倒是那些自以为官高权重,本事比天大,到处题辞而又到处出丑、别字连篇的人,脸皮比城墙还厚,不妨刺他几句,但这样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讥讽的。
枇杷与樱桃、杨梅并称初夏三姐妹,品种有二百多种。
枇杷论成熟期,可分早、中、晚三类,早熟品种五月即能面市,中熟品种于六月大批登场,晚熟品种可延至七月上旬。
依果形分,有圆果种和长果种之别,一般圆果种含核较多,长果种核少或独核者居多。
按果实色泽分,又分为红肉种和白肉种,红肉种枇杷因果皮金黄而被称为“金丸”,如宋代陆游所写的“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
”白肉种枇杷肉质玉色,古人称之为“蜡丸”,正如宋代郭正祥所写“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蕊枝看。
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飞书寄蜡丸”。
就品种而言,红肉种皮厚易剥,味甜质粗,宜于制罐头。
而白肉种皮薄肉厚,质细味甜,适于鲜食。
枇杷名品有:浙江余杭的“软条白砂”,肉白味甜;福建莆田的“解放钟”,果肉厚嫩,汁多味美;江苏吴县的“照种白沙”,汁多质细,风味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