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总离不开妈妈怎么办啊
孩子缠着妈妈的现象很普遍,当然,每个孩子缠着妈妈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主要都是亲子关系非常亲密所致。
针对你孩子的情况,我想提这么几点建议: 首先,思想不要紧张,不要在出门前躲闪,否则孩子会更紧张,更怕你“不见了”,而当她看到你时,就会更盯住你,不让你离开她。
著名的育儿专家内藤寿士朗博士曾经说过亲子是相通的,母亲紧张,孩子也紧张。
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是容易产生不安的时期。
为了逃避或“解脱”这种不安,她就老想紧紧跟在母亲的身边。
作为母亲,要“体谅”孩子这种心理,抱着宽容的心情去满足孩子的这种期望,不要以为苦恼。
第三,“缠人”“跟脚”只会是短短一个时期的现象。
孩子就会渐渐地自主起来。
所以母亲应该满足这个短期性的要求,一边和孩子亲密地玩,一边逐渐放手,期待他的自立能力的到来。
第四,回到家里要与姥姥或奶奶一同和孩子玩,一同照顾她的生活(吃喝、穿脱衣物、安排睡觉等),使孩子懂得妈妈和姥姥或奶奶都爱我,都和我一块儿玩,妈妈不在眼前,和姥姥、奶奶在一起也一样。
绝不要一回到家就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不要老人照看了,这样孩子就会把你和老人分开,变成“对立面”,只想要你了。
第五,你回家后,应该对老人表示尊重、亲爱,常常说些感激他们的话,孩子看到你对他们的态度,也会爱他们,对你可以少依赖些。
第六,也千万不要回家以后有一种歉疚感,觉得白天离开她太久了,很对不起她,因此回家以后,寸步不离她(不是她不离你)。
要有一颗平常心,慢慢放手。
第七,早上离家这一段时间不要太紧张,即使她哭一哭,闹一闹,也不要太在意,因为你走后,她与老人玩得更好,并没有哭闹整天,不会影响她的健康。
第八,不要和她讲“为什么要去上班”的大道理,这个年龄的儿童是不能理解:“上班-赚钱-给宝宝买好吃的”的关系的。
她只知道妈妈上班,妈妈就看不见了,所以听到“上班”就哭。
怎样形容小孩子喜欢爸爸讨厌妈妈的成语
上次有位妈妈参加家长沙提出孩子两岁半,但是非常依恋妈一点也不肯与妈妈分开。
经解发现,孩子的妈妈比较宝贝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从没让孩子长时间离开妈妈,妈妈上班时,由爷爷奶奶照看,非常包办孩子的一切, 吃饭会追着孩子喂, 还要通过表扬、奖励、利诱、威胁、哄骗等各种方法,让孩子多吃,结果孩子身体状态反倒不好,孩子自理能力也比较不发达,特别依恋妈妈。
经过初步分析,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妈妈没有给孩子分离的机会,妈妈出差时,也会带上孩子;一般幼儿可以在2岁左右,逐步尝试与妈妈的分离,逐步过渡分离型焦虑敏感期;第二,妈妈太宝贝孩子,没给孩子发展自己的就会,特别是爷爷奶奶对孩子生活的照顾方法,严重剥夺了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使孩子失去自我认识、自我价值、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锻炼机会;第三,可能有其他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经历等原因,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建议对策是: 第一,通过接纳、尊重、理解、关爱孩子,充分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第二,逐步培养孩子的和习惯,减少爷爷奶奶和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包办和替代;第三,逐步进行妈妈与孩子的短暂分离,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分离型焦虑敏感期,为进入幼儿园、托儿所做准备;第四, 如果一下难以改变爷爷奶奶的理念和习惯,要想办法减少他们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并逐步给他们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的节目、影像资料和书籍,也可以参加家长沙龙等活动,通过外界的专业人员和家长来影响他们。
孩子总离不开妈妈怎么办,一会看不到妈妈就哭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是出于本性,没什么能够代替。
对孩子来说,看不到妈妈就好像被妈妈抛弃一样,会感觉非常失落和不高兴。
你可以找机会让孩子了解你上班的地方,告诉他你就在这里工作,不工作就没有钱给他买玩具了。
另外,每天离开家时跟孩子做好约定,告诉他到几点钟妈妈就会回来,并且不能失言。
你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形容孩子很棒的成语
1、灵心拼音:líng xīn huì xìng成语解释:聪慧资。
成语出处:清·文儿女英雄传》第27回:“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一团灵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买笑,自料断不及我一顾倾城。
”2、聪明伶俐成语拼音:cōng míng líng lì成语解释:伶俐:灵活。
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 3、聪明智慧成语拼音:cōng míng zhì huì成语解释: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4、冰雪聪明成语拼音:bīng xuě cōng míng成语解释:比喻人聪明非凡。
成语出处: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 5、聪明才智成语拼音:cōng míng cái zhì成语解释:聪明:耳聪目明。
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