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钟楼晚上的句子有哪些
1. 在北京钟楼顶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
钟声有宏亮绵长,方圆数里都能听到,堪称钟之王”。
2. 钟楼,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但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雄姿。
楼内的彩绘虽在1739年翻修时已换了清朝的图案,但仍然十分赏心悦目,不失典雅的古代图案之风。
楼的各部分都是木质结构,既齿合严密,又十分轻便。
3. 钟楼,座落在西安市的中心。
它创建于公元1384年。
初建时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
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建到现址。
因楼内西北处昔日曾悬一口古钟,所以名曰钟楼。
4. 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中心。
楼顶覆盖着琉璃瓦,红橡绿瓦,交相互映。
每层楼的四角翘起,犹如飞鸟展翅,形式典雅、优美。
据说它的顶是木心金表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金光四射,灿烂辉煌,为钟楼增添了神彩。
西安钟楼的夜景给大家分享一下
真不错
西安钟楼晚上几点开灯
你没听说过“暮鼓晨钟”吗
它们的鸣响当然有区别。
古时候,城市中的报时工具就是钟和鼓,所以多建有钟楼和鼓楼,白昼叩钟报时,夜间击鼓报时,西安钟楼的用途也不外于此。
西安钟楼楼基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基座高8.6米,呈正方形,全部由青砖砌成,下部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门洞,面向四条大街,门洞的层檐十分壮观。
基座上部绕以雕花栏杆,使钟楼的雄伟中凭添了几分秀气。
楼体为木质结构,呈正方形,深广各为5间,外加围廊共7间。
楼分二层,重檐三层,承以窝拱,四周以回廊相通,楼内有木质楼梯盘旋而上。
楼盖攒顶转角,覆盖以琉璃绿瓦。
楼的顶端是5米高的大金顶,外镀金箔,金光灿灿。
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4年。
是在元朝“报时楼”的基础上改建的。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及乾隆五年(1740年)曾两次重修。
明清时,楼上置一面大鼓,傍晚时即击鼓报时。
鼓楼楼体呈长方形,上下三层,歇山式建筑。
东西长52米,南北宽37米,基座高8.7米,从地平至楼顶总高33米。
楼基正中辟有南北券拱门洞,宽、高各6米,北至北院门,南达西大街。
鼓楼楼顶为绿色琉璃瓦所覆,庄重典雅。
在南北两面楼檐下,原悬有两块匾额,南面一块上书“文武盛地”,是清朝乾隆御书摹刻;北面一块上书“声闻于天”,相传是咸宁李允宽所书。
写一段描写夜晚景色的句子
大地已经沉睡了,除了微风轻轻地吹着,除了偶然一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当晚霞烧红了半边天时,海边沙滩上的人们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拾贝壳,有的在尽情地嬉笑,于是,这里的欢声像海浪一样一阵高过一阵。
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
黄昏,夕阳已它最后的余晖,创造了永恒的美,留在远路归来的人们记忆里,形成永远的美回忆。
暮色像一张灰色的大网,悄悄地撒落下来,笼罩了整个大地。
偶然一声鱼跃,冲破江夜的寂静,接着又陷入无边的静谧。
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天空像一块洗净了的蓝黑色的粗布,星星仿佛是撒在这块粗布上闪光的碎金。
夜空中,月亮昏晕,星光稀疏,整个大地似乎都沉睡过去了。
夜阑人静,大地上万物都进入了梦乡。
夜色抹去了最后一缕残阳,夜幕就像剧场里的绒幕,慢慢落下来了。
夜色是那么迷人,天上一颗一颗蓝幽幽的小星星,神秘地眨着眼睛,离我们是那样遥远。
月光不变,但人会变。
她已不是中秋的主角,但愿我们都知道这是繁华背后的代价。
这是冬夜的特色,天上亮,地上黑,仿佛寒气把光也阻隔了似的。
西安钟楼晚上到几点就不能上去了?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