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中秋节不能回家的诗句
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应该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过这是重阳节的,但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用在任何节日吧
这个应该是很精确了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从网上搜了一些,看是否有用: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
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
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
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 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
官至礼部员外郎。
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 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
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 元 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汉魏诗 1、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现代诗歌 1.月亮升起的地方 作者:小岛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萨尔图:大庆市一地名,蒙语意为月亮升起的地方) 2.中秋 1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2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出嫁女有哪些节日不能回娘家
民间有很多习俗,有的已经很少人记得了,有些还在一些地方广泛流行,很多年轻人不理解,认为是封建迷信的糟粕,比如出嫁的闺很多时候是不能回娘家的,看娘屋的罢娘屋的根”,忌立春回娘家,因为“春”比“年”还大,否则穷娘家。
元宵节不能到娘家去,“见了娘家灯,一辈子穷坑”,清明节、十月一、立冬、腊八、数九(冬至)等都不能在娘家过,比如“不忌清明,死老公公”,“不忌数九、死两口”,“不忌立冬,死老公公”等。
女人在一定的节日必须在婆家度过,至少不能这时节回娘家去。
现在很多小夫妻都是独生子女,每逢过年、过节都希望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团圆,于是有人提议“轮流过,今年去男方家,明年去女方家”,认为这是再公平不事了。
细数一年里有多少节日不能回娘家
出嫁的姑娘不能回娘家过年,这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印象的,我的姑姑出嫁后,虽然她年初一不回婆婆家过春节,但是她也必须老老实实的等到年初二再回奶奶家。
具体原因谁也讲不出来,只是听奶奶说,出嫁的姑娘回娘家过年会穷娘家的,所以,谁也不敢顶着让娘家穷的罪名初一回娘家。
\ 或许很多朋友还不知道,我们这里不仅过年出嫁的姑娘不能回娘家,在这一年里还有很多节日都不能在娘家过的。
\ 第一个节日,\ 我们从春节算起,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出嫁的姑娘必须在婆婆家过年,哪怕是不回婆婆家,但也不能在娘家过年,这一条在我们这里是死规定,必须遵守,出嫁的姑娘必须等到年初二的那天由娘家的人去叫才能回娘家。
\ 第二个节日,\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团圆节,但也不能回娘家,必须在婆婆家过年。
\ 第三个节日,\ 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
\ 第四个节日,\ 清明节,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而且女人是不能去扫墓的,不管是在婆婆家还是在娘家,女人不能去墓地。
第五个节日,\ 第六个节日,\ 农历六月初一,我们这里还流行过半年,过了六月初一这将意味着这一年过了一半了,不管大小它都是个节日,又叫半年,所以,农历的六月初一也不能回娘家。
\ 第七个节日,\ ,这个节是大节,八月十五,团圆节当然只能在婆婆家过了,如果谁家出嫁的姑娘在娘家过八月十五,左右邻居都是拿来当话柄的,所以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 第九个节日,\ 九月九日重阳节也是不能回娘家的。
\ 第十个节日,\ 是冬至,这一天听说是对公公不好,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必须要乖乖待在自己家里,或者最好是去婆婆家,因为如果冬至回娘家对公公不太好,所以......,“明白人”都知道不能回娘家。
\ 我们和婆婆住在一起,我们的家距离我娘家开车也就三分钟的功夫,很多时候没事我就开车带着语新回娘家玩,而在每个‘节日’到来的这一天早上,我妈妈都会打电话告诉我说:“今天别回娘家啊。
”\ 妈妈也会耐心的讲解,实在说不出来的原因就说:“就是这样的,别人这一天都不回娘家,你也不能回来。
”\ 再后来,当妈妈打电话过来告诉我说:“今天别回娘家啊。
”我一听特别生气,我说:“妈,你能不能说点别的啊,再说,我也没打算今年回去。
”妈妈笑着说:“就是怕你忘了,所以才提醒你一下的。
”\ 有的时候我会和妈妈生气我对她说:“别人妈妈过节的时候都是打电话让女儿回家,你可好,每次过节都是一大早就打电话说不让回去,真是有意思。
”\ 妈妈也很无奈,因为她也是这么过来,每到一些特殊的节日,就不能回娘家,所以,她要把这些规矩都教给我。
\ 在我们这里,这些‘规矩’作为出嫁的姑娘是必须要遵守的,因为只有遵守好这些前辈留下的‘规矩’才能是好媳妇的开始。
春天里汪峰
你想把哪句格言送给节日里不能回家的边疆战士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已婚女子什么节日不能回娘家
腊八,迎春,立春,春分,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清明,十月初一及小年至初三之前不能见到娘家灯。
妨娘家的为:迎春,立春,春节,春分,立春在六九第一天的,初二也不能回。
妨婆家的为:小年至初三见到娘家灯,元宵,二月二,三月三,清明,十月初一。
迎春,立春,春分,春节。
闺女逢春必躲
民间有说: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之说,有离婚之险。
另一说:春日阴阳交接气息驳杂,已婚女回娘家是为占春,易妨碍兄弟姻缘。
又有一说:春乃一年之始,在春日里回娘家易将婆家好运带到娘家。
这些都是以前的传统,现在应该没人会这样做了
描写节日的好句子
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到了这一天,人们要在一起吃饭、贴春联、贴倒福、放鞭炮,等活动。
2、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
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
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
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
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
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 3、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
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
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4、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节对于中国人,就如同圣诞对于欧美人,都是头等重要的节日。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
5、除夕夜,街上“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花中,好象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6、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
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除夕。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都不同,有饺子、年糕、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8、除夕的转天便是新年。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我们一大早就吃好早饭,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去邻家拜年了。
到了邻居家里问候了一声,人家便喜气洋洋的,再同父母唠上几句家常,我们便要走了。
走时邻居会往我口袋里塞上一把糖或是一两袋吃的东西。
今年的新年恰巧下了第一场雪,更增添了几分乐趣,我还同两个玩伴与雪来了次“亲密接触”呢。
9、年年有余 步步高升 万事大吉 心想事成 花好月圆 圆圆满满 恭喜发财 财源滚滚 举国欢腾 10、门口的小商店也忙得不亦乐乎。
门口挂满了红灯笼,一串一串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在这么多商店里,最喜气洋洋的要数建国路口的小吃店—“有意思”了。
一走进“有意思”,一只只“烧鸡”朝我迎面扑来,害得我口水直流。
瞧,窗户上、墙壁上、天花板上,贴满了“鸡”,哎,那么多“鸡”,吃都吃不完哪
11、早上,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风儿轻轻转在耳边吹过,仿佛在对我说:“祝你节日快乐
”同学们都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巾,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也显得格外精神。
12、在这烛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我嗅到了节日的欢乐气息。
虽然我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无法将这快乐的一刻永恒定格,但是可以将这一刻的快乐心情持久,将这种快乐传递给每个人。
今年的元旦充满了节日的快乐和青春的自豪,让我沉浸在其中难以忘怀。
13、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在这一天早上吃汤圆,在家里挂上红红绿绿的灯笼,并猜灯谜。
14、六一儿童节是儿童的盛宴。
在儿童节里,我们欢庆着属于自己的时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挂着欣喜、快乐的笑容。
我们来到学校的大礼堂,准备参加六一儿童节歌咏大赛,和其他班的同学来个PK比赛
15、别的小区不说,就说我住的小区吧,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有一位姓王的老公公,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雄鸡福寿唱新歌,猴报安康吟雅韵”。
好吧,真可以称得上是绝妙啊
除此之外,每家每户都贴上了“福”字。
小区的墙面、楼梯都穿上了新衣服,大家都在等待春节的到来。
16、焰火点燃了,天空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火花,有的像鲜花绽放,有的如繁星点点……家家户户点起了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17、为了让我们的节日过得更加快乐,学校为我们举行了五月的鲜花闭幕式暨六一文艺汇演。
我们全校的师生都相聚在体艺馆上,参加比赛的选手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都想在这场比赛中大显身手、一展风采。
19、今年的春节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虽然等春节要经过一段时间,但是还是阻隔不了我对春节的向往,而且我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等下去,终有一天你会等到你期待的那一天。
对于春节,我将怀着一颗满怀期待的心
20、校园里彩旗飘荡,歌声飞扬,教室里更是一番节日的景象,小朋友们的笑脸如同六月的鲜花一样灿烂,应邀参加活动的家长也陆续地来到教室。
八点半钟,随着王景州等四个主持人的闪亮登场,我们精心准备的综合素质汇报演出正式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集体诗朗诵《阳光·梦想·希望》,同学们个个满怀激情,用嘹亮的声音表达了对校园的热爱,对未来的畅想。
21、兴高采烈 欢呼雀跃 张灯结彩 繁弦急管 喜气洋洋 欢天喜地 举国欢腾 喜气洋洋 八喜临门 22、随着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的启动,我们学校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操场上早锻炼的同学多了起来,同学们包括自己做广播体操的态度也认真了许多。
“六一”儿童节,学校还举行了广播操大赛,更激发了广大师生参与运动的热情,这可真是一件有益于我们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好事。
23、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24、元旦是世界传统的节日,都是每逢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被订为元旦,这就好比宋朝诗人王安石写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但也有少部分国家不这样,如印度等国家,它们是用自然现象来订元旦。
25、在春节的晚上,大家都会拿出已经买好的烟火、鞭炮放,漂亮的烟火在天空中绽放,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服,等着长辈发红包。
看着这一个个厚厚的红包,大家心里都开了花。
我啊,现在已经收到500元的压岁钱了,当然我不会乱用。
我都把它们藏在小金库里,等到教学费的时候,再把它们给牺牲了
中秋节不能回家的句子有哪些
民间有很多习俗,有的已经很少人记得了,有些还在一些地方广泛流行,很多年轻人不理解,认为是封建迷信的糟粕,比如出嫁的闺女有很多时候是回娘家的,看娘屋的灯,罢娘屋的根”,忌立春回娘家,因为“春”比“年”还大则穷娘家。
元宵节不能到娘家去,“见了娘家灯,一辈子穷坑”,清明节、十月一、、腊八、数九(冬至)等都不能在娘家过,比如“不忌清明,死老公公”,“不忌数九、死两口”,“不忌立冬,死老公公”等。
女人在一定的节日必须在婆家度过,至少不能这时节回娘家去。
现在很多小夫妻都是独生子女,每逢过年、过节都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团圆,于是有人提议“轮流过,今年去男方家,明年去女方家”,认为这是再公平不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