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流彩彩灯的句子

形容流彩彩灯的句子

时间:2013-08-05 19:55

和灯光有关的句子

1、每间房深夜的灯光,都有一颗等待的心在那里2、记忆中的煤油灯的灯光,温暖无比,承载着回不去的时光。

3、那围在高楼上的万盏灯火,如同一串又一串闪光的宝石项链。

4、傍晚时分,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盏盏街灯像黑暗中闪光的珍珠。

婉蜒而去,无穷无尽。

6、华灯初上,一条条街道变成了皓光闪耀的银河。

7、我喜欢城市里的灯光,喜欢独自一人在喧闹的城市中随着灯的光芒不停的走着,夜是那么的迷人,但总好像少了点什么,对那就是灯光,如果没有灯光,大地上将一片寂静。

如果失去灯光,城市的夜晚便不再如些炫丽,所以城市的灯光是迷人的。

8、幽幽灯光凸显父亲日夜奔波的劳累与艰辛,岁月的痕迹无情地赖在父亲的额头;幽深的灯光见证我的成长;见证父亲对我一点一滴的呵护;见证我茁壮成长的背后父亲付出的艰辛。

灯光如一条纽带将我和父亲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9、那在黑暗中猛然亮起的灯光,照亮了我的心房。

两年后的一个冬晨,灯光又亮了起来,我的心再次沉浸在温暖之中。

10、黑暗中的灯光,是最温暖最难忘的,驱散了不安、寒冷,带来了希望和期盼11、甘棠公园门口华灯高照。

甘棠湖的岸上灯光闪烁,街道上有照明灯和喷泉灯。

喷泉水本身是白色,但是五颜六色的灯照着它,它的水就变成了五颜六色。

还有一种绿色的灯照着茁壮的绿树,让茁壮的绿树在夜色的灯光下,显得更加茁壮,更加翠绿。

12、橘色灯光照耀下的马路,车流不息,两旁的树飞一般地向后掠去,混沌的灯光中夹杂着不停跳动的黑色斑点,在车子上晃动,不过都一闪而过,转眼即逝。

13、忽然,水底所有的灯光都打开了,伴随着音乐,喷泉变得更加美丽了。

过了一会儿灯光慢慢变暗了,声音渐渐变小了,喷泉最终没有了14、各种花灯、植物灯仍然大发光芒,把大地梳妆得壮丽多姿,给除夕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15、远处的船埠灯火通明,向海远方伸展,像一条火龙在大海上翻腾,十分壮观。

16、此时,已全然看不见远近山脉和房屋的轮廓,夜色早已把它掩盖在一片迷茫之中,取而代之的是那一团团、一簇簇悠悠闪烁的灯光,仿佛是天女为大地织成了一件五彩缤纷的衣裳,轻轻穿在家乡的大地上。

17、夜晚,灯光照亮了城市的天空;道路上,车辆如长龙,在奔跑;路口,红绿灯,永不熄灭地交替闪现。

仿佛为这城市的夜晚奏着乐歌。

18、、屋子里的灯光交织成梦幻一片。

是美丽的,温馨的橘色。

19、节日里的小灯管,灯光五颜六色,忽明忽暗,缠绕着,悬挂着,寄托了人们对节日的祝福

形容文化人的句子

1、胸无: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文化。

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

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

有文化,讲道理。

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

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

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

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

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花灯的起源

花灯  元宵节是传统的灯节。

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

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

雄县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於农历正月十五日於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於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於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热闹磙磙,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张灯遂逐渐发 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 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

玄宗时亦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后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 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后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帜。

  两宋时期国势虽然积弱,此项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

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坊间更出现灯市,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  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

台湾花灯,俗称「鼓仔灯」,因早期制作时多形似锣鼓而得名,流行的种类有走马灯、骰子灯、圆灯、关刀灯等。

由於闽南语「灯」与「丁」同音, 故一般将提灯、闹灯视为人丁旺盛的佳兆。

台湾习俗中,妇女在元宵节穿梭於灯下 ,祈求来年得子(男)、添丁;在台湾北部桃竹苗客家庄里,男丁从农历正月十一日起到家庙挂灯,称为「起灯」;谐音「起丁」,为新生男丁入族的仪式之一,涵意深远流长。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我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

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描写菜园花的句子

菜园里,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气勃勃。

菜地里,流着水茵茵的绿色,青菜、卷心菜,韭菜、菠菜,都给露水洗得油光崭亮。

淡红色的番茄,一只只挂在人字棚架上,像一盏盏彩灯。

这棵大菜花的花色白白的,个儿像个娃娃脸。

菜花们都仰起淡黄色的脸,迎着红日眯眯笑呢。

很激动,刚在百度上搜索到:的名作。

玉家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

这原因从姓上可以明白,姓玉原本是旗人,菜种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

北京白菜素来著名。

以前,来城候补的是玉太爷,单名讳瑁当年来这小城时带了家眷也带了白菜种籽。

大致当时种来也只是为自己吃。

谁知太爷一死,不久革命军推翻了清室,清宗室平时在国内势力一时失尽,顿呈衰败景象。

各处地方都有流落的旗人,贫穷窘迫,无以为生,玉家却在无意中得白菜救了一家人的灾难。

玉家靠卖菜过日子,从此玉家菜园在本县成为人人皆知的地方了。

主人玉太太,年纪五十岁,年青时节应当是美人,所以到老来还可以从余剩风姿想见一二。

这太太有一个儿子是白脸长身的好少年,年纪二十一,在家中读过书,认字知礼,还有点世家风范。

虽本地新兴绅士阶级,因切齿过去旗人的行为,极看不起旗人,如今又是卖菜佣儿子,很少同这家少主人来往。

但这人家的儿子,总仍然有和平常菜贩儿子两样处。

虽在当地得不到人亲近,却依然相当受人尊敬。

玉家菜园园地发展后,母子两双手已不大济事,因此另雇得有人。

主人设计每到秋深便令长工在园中挖窖,冬天来雪后白菜全入窖。

从此,城中人都有大白菜吃。

菜园廿亩地,除了白菜也还种了不少其他菜蔬,善于经营的主人,使本城人一年任何时节都可得到极新鲜的蔬菜,特别是几种难得的蔬菜。

也便因此,收入数目不小,十年来,渐渐成为小康之家了。

仿佛因为种族不同,很少同人往来的玉家母子,由旁人看来,除知道这家人卖菜有钱以外,其余一概茫然。

夏天薄暮,这个有教养又能自食其力的、富于林下风度的中年妇人,穿件白色细麻布旧式衣服,拿把蒲扇,朴素不华的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

侍立在身边的是穿白绸短衣裤的年青男子。

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了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

溪水绕菜园折向东去,水清见底,常有小虾小鱼,鱼小到除了看玩就无用处。

那时节,鱼大致也在休息了。

动风时,晚风中混有素馨兰花香茉莉花香。

菜园中原有不少花木的,在微风中掠鬓,向天空柳枝空处数点初现的星,做母亲的想着古人的诗歌,可想不起谁曾写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鹜一类好诗句,又总觉得有人写过这样恰如其境的好诗,便笑着问那个儿子,是不是能在这样情境中想出两句好诗。

“这景象,古今相同。

对它得到一种澈悟,一种启示,应当写出几句好诗的。

” “这话好象古人说过了,记不起这个人。

” “我也这样想。

是,是,不能记得,我真上年纪了。

” “母亲你试作七绝一首,我和。

” “那么,想想罢。

” 做母亲的于是当真就想下去,低吟了半天,总象是没有文字能解释当前这一种境界。

一面是文字生疏已久,一面是情境相协,所谓超于言语,正如佛法,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所以笑了。

她说:“这不行,哪里还会做诗

” 稍过,又问: “少琛,你呢

” 男子笑着说,这天气是连说话也觉得可惜的天气,做诗等于糟蹋好风光。

听到这样话的母亲莞尔而笑,过了桥,影子消失在白围墙竹林子后不见了。

不过在这样晚凉天气下,母子两人走到菜园去,看工人作瓜架子,督促舀水,谈论到秋来的菜种、萝卜的市价,也是很平常的事。

他们有时还到园中去看菜秧,亲自动手挖泥浇水。

一切不做作处,较之斗方诗人在瓜棚下坐一点钟便拟赋五言八韵田家乐,偶一出城就称赏独木桥美不可言,虚伪真实,相去真。

冬天时,玉家白菜上了市,全城人都吃玉家白菜。

在吃白菜时节,有想到这卖菜人家居情形的,赞美了白菜总同时也就赞美了这人家母子。

一切人所知有限,但所知的一点点便仿佛使人极其倾心。

这城中也如别的城市一样,城中所住蠢人比聪明人多十来倍,所以竟有那种人,说出非常简陋的话,说是每一株白菜,皆经主人的手抚手摸,所以才能够如此肥茁,这原因是有根有柢的。

从这样呆气的话语中,也仍然可以看出城中人如何闪耀着一种对于这家人生活优美的企羡。

做母亲的还善于把白菜制各样干菜,根、叶、心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

少年人则对于这一类知识,远不及其对于笔记小说知识丰富。

但他一天所做的事,经营菜园的时间却比看书写字时间多。

年青人,心地洁白如鸽子毛,需要工作,需要游戏,所以菜园不是使他厌倦的地方。

他不能同人锱铢必较的算账,不过单是这缺点,也就使这人变成更可爱的人了。

他不因为认识了字就不作工,也不因为有了钱就增加骄傲。

对于本地人凡有过从的,不拘是小贩他也能用平等相待。

他应当属于知识阶级,却并不觉得在作人意义上,自己有特别尊重读书人必要。

他自己对人诚实,他所要求于人的也是诚实。

他把诚实这一件事看做人生美德,这种品性同趣味却全出之于母亲的陶冶。

日子到了应当使这年青人定婚的时候了,这男子尚无媳妇。

本城的风气,已到了大部分男女自相悦爱才好结婚,然而来到玉家菜园的仍有不少老媒人。

这些媒人完全因为一种职业的善心,成天各处走动,只愿意事情成就,自己从中得一点点钱财谢礼。

因太想成全他人,说谎自然也就成为才艺之一种。

眼见用了各样谎话都等于白费以后,这些媒人才死了心,不再上玉家菜园。

然而因为媒人的撺掇,以及另一因缘,认识过玉家青年人,愿意作玉家媳妇私心窃许的,本城女人却很多很多。

二十二岁的生日,作母亲的为儿子备了一桌特别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

窗外就是菜园,时正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

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满,正象一座座大坟。

还有尚未收取的菜,如小雪人,成队成排站立雪中。

母子二人喝了一些酒,谈论到今年大雪同菜蔬,皆须大雪始能将味道转浓,把窗推开了。

窗开以后,园中一切都收入眼底。

天色将暮,园中静静地。

雪已不落了,也没有风。

上半日在菜畦觅食的黑老鸹,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母亲说:“今年这雪真好

” “今年刚十二月初,这雪不知还有多少次落呢。

” “这样雪落下人不冷,到这里算是希奇事。

北京这样一点点雪可就太平常了。

” “北京听说完全不同了。

” “这地方近十年也变得好厉害

” 这样说话的母亲,想起二十年来在本地方住下的经过人事变迁,她于是喝了一口酒。

“你今天满二十二岁,太爷过世十八年,民国反正十五年,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

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

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

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 在儿子印象中只记得父亲是一个手持“京八寸”人物。

那时吸纸烟真有格,到如今,连做工的人也买美丽牌,不用火镰同烟杆了。

这一段长长的日子中,母亲的辛苦从家中任何一事皆可知其一二。

如今儿子也教养成人了,二十二岁,命好应有了孙子。

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

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

他说他想过北京。

北京方面他有一个舅父,未出宫以前,还在宫中做小管事,如今听说在旗章胡同开铺子,卖冰,卖西洋点心,生意不恶。

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作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

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

然而她也挂念着那胞兄的。

“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

” “我想读点书。

”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

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 “那我们俩去

” “这里放得下吗

” “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 “要去,三年五年也去了。

我不妨碍你。

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不什么要紧。

做人不一定要多少书本知识。

象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

” 这妇人这样慨乎其言的说后,就要儿子喝一杯,问他预备过年再去还是到北京过年。

儿子说赶考试,还是年前走好,且趁路上清静,也极难得。

虽然母亲同意远行,却认为不必那么忙,因此到后仍然决定正月十五以后再离开母亲身边。

把话说过,回到今天雪上来了,母亲记起忘了的一桩事情,她要他送一坛酒给做工人,因为今天不是平常的日子。

不久过年了。

过了年,随着不久就到了少琛动身日子了。

信早已写给北京的舅父,于是坐了省河小轿,到长沙市坐车,转武汉,再换火车,到了北京。

时间过了三年。

在这三年中,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

但渐渐的,城中便知道玉家少主人在读书,极其出名的事了。

其中经过自然一言难尽,琐碎到不能记述。

然而在本城,玉家白菜还是十分出色。

在家中一方面稍稍不同了的,是作儿子的常常寄报纸回来,寄新书回来,作母亲的一面仍然管理菜园的事务,兼喂养一群白色母鸡。

自己每天无事时,便抓玉米喂鸡,与鸡雏玩,一面读从北京所寄来的书报杂志。

母亲虽然五十多岁,一切书报扇起二十岁年青学生的种种,母亲有时也不免有些幻梦。

地方一切新的变故甚多,随同革命,北伐……于是许多青壮年死到野外。

在这过程中也成长了一些志士英烈,也出现一批新官旧官……于是地方的党部工会成立了……于是“马日事变”年青人杀死了,工会解散,党部换了人……于是北京改成了北平。

地方改了北平,北方已平定,仿佛真命天子出世,天下快太平了。

在北平的儿子,还是常常有信来,寄书报则稍稍少了一点。

在本城的母亲,每月寄六十块钱去,同时写信总在告给身体保重以外顺便问问有不有那种合意的女子可以订婚。

母亲年纪渐老,自然对于这些事也更见其关心。

三年来的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因儿子的缘故,多知了许多时事,然而一切外形,属于美德的,没有一种失去。

且因一种方便,两个工人得到主人的帮助,都接亲了。

母亲把这类事告给儿子时,儿子来信说这样作很对。

儿子也来过信,说是母亲不妨到北平看看,把菜园交给工人。

虽说菜园的事也不一定放不下手,但不知如何,这老年人总不曾打量过北行的事。

当这母亲接到了儿子的一封信,说本学期终了可以回家来住一月时,欢喜极了。

来信还只是四月,从四月起作母的就在家中为儿子准备一切。

凡是这老年人想到可以使儿子愉快的事通通计划到了。

一到了七月,就成天盼望远行人的归来。

又派人往较远的长沙市去接他,又花了不少钱为他添办了一些东西,如迎新娘子那么期待儿子的归来。

儿子如期回来了。

更出于意外叫人惊喜的,是同时还真有一个新媳妇回来。

这事情直到进了家门母亲才知道,一面还在心中作小小埋怨,一面把“新客”让到自己的住房中去,作母亲的似乎人年青了十岁。

见到脸目略显憔悴的儿子,把新媳妇指点给两对工人夫妇,说“这是我们的朋友”时,母亲欢喜得话说不出。

儿子回家的消息不久就传遍了本城,美丽的媳妇不久也就为本城人全知道了。

因为地方小,从北京方面回来的人不多,虽然绅士们的过从仍然缺少,但渐渐有绅士们的儿子到玉家菜园中的事了。

还有本地教育局,在一次集会中,也把这家从北平回来的男子与媳妇请去开会了。

还有那种对未来有所倾心的年青人,从别的事情上知道了玉家儿子的姓名,因为一种倾慕,特邀集了三五同好来奉访了。

从母亲方面看来,儿子的外表还完全如未出门以前,儿子已慢慢是个把生活插到社会中去的人了。

许多事皆仿佛天真烂漫,凡是一切往日的好处完全还保留在身上,所有新获得的知识,却融入了生活里,找不出所谓迹。

媳妇则除了象是过分美丽不适宜于做媳妇值得忧心以外,简直没有疵点可寻。

时间仍然是热天,在门外溪边小立,听水听蝉,或在瓜棚豆畦间谈话,看天上晚霞,五年前母子两人过的日子如今多了一人。

这一家仍然仿佛与一地方人是两种世界,生活中多与本城人发生一点关系,不过是徒增注意及这一家情形的人谈论到时一点企羡而已。

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今年回家,拟定看过菊花,方过北平,所以作母亲的特别令工人留出一块地种菊花,各处寻觅佳种,督工人整理菊秧,母子们自己也动动手。

已近八月的一天,吃过了饭,母子们同在园中看菊苗,儿子穿一件短衣,把袖子卷到肘弯以上,用手代铲,两手全是泥。

母亲见一对年青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作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幻梦。

一面同母亲说北平栽培菊花的,如何使用他种蒿草干本接枝,开花如斗的事情,一面便同蹲在面前美丽到任何时见及皆不免出惊的夫人用目光作无言的爱抚。

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青人去谈一谈。

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年青人就“请”去了。

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做母亲的当时纵稍稍吃惊,也仍然没有想到此后事情。

第二天,作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第三天,由一些粗手脚汉子为把那五个尸身一起抬到郊外荒地,抛在业已在早一天掘就因夜雨积有泥水的大坑里,胡乱加上一点土,略不回顾的扛了绳杠到衙门去领赏,尽其慢慢腐烂去了。

做母亲的为这种意外不幸晕去数次,却并没有死去。

儿子虽如此死了,办理善后,罚款,具结,她还有许多事得做。

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

仿佛还亏得衙门中人因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

这样打量着而苦笑的老年人,不应当就死去,还得经营菜园才行。

她于是仍然卖菜,活下来了。

秋天来时菊花开遍了一地。

主人对花无语,无可记述。

玉家菜园或者终有一天会改作玉家花园,因为园中菊花多而且好,有地方绅士和新贵强借作宴客的地方了。

骤然憔悴如七十岁的女主人,每天坐在园里空坪中喂鸡,一面回想一些无用处的旧事。

玉家菜园从此简直成了玉家花园。

内战不兴,天下太平,到秋天来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在园中宴客,吃的是园中所出产的蔬菜,喝着好酒,同赏菊花。

因为赏菊,大家在兴头中必赋诗,有祝主人有功国家,多福多寿,比之于古人某某典雅切题的好诗,有把本园主人写作卖菜媪对于旧事加以感叹的好诗,地方绅士有一种习惯,多会做点诗,自以为好的必题壁,或花钱找石匠来镌石,预备嵌墙中作纪念。

名士伟人,相聚一堂,人人尽欢而散,扶醉归去。

各人回到家中,一定还有机会作与五柳先生猜拳照杯的梦。

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是主人在儿子死去三年后的事。

这妇人沉默寂寞的活了三年,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春天同秋天不用再来了,把一点剩余家产全部分派给几个工人,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

一九二九年夏作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