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菊花的古代句子

形容菊花的古代句子

时间:2013-07-14 10:02

描写菊花的古风诗词

描写菊花的古风诗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黄巢《题菊花》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陶渊明《饮酒·其四》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黄菊枝头生晓寒。

——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刘彻《秋风辞》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欧阳修《秋怀》芙蓉金菊斗馨香。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黄菊开时伤聚散。

——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 唐寅《菊花》菊暗荷枯一夜霜。

—— 苏轼《浣溪沙·咏橘》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韩琦《九日水阁》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 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宿赞公房》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 李白《九日》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王之涣《九日送别》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短篱残菊一枝黄。

——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 李世民《度秋》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 曹雪芹《螃蟹咏》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 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 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古代诗人描写菊花的诗句,(还要记得写上诗人的名字)。

〔菊韵〕--李师广--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

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描写菊花的现代古风诗词有什么

1、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菊花的诗句。

——杜甫2、近从年长来,渐觉取乐难。

常恐更衰老,强饮亦无欢。

顾谓尔菊花,后时何独鲜。

诚知不为我,借尔暂开颜。

——白居易3、今春闰好。

怪重阳菊早。

满槛煌煌看霜晓。

菊花的诗句。

唤金钱翠雨,不称标容,潇洒意陶潜中能道。

——晁补之4、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司空图5、小院菊残烟雨细。

天气_凉,恼得人憔悴。

被暖橙香羞早起。

玉钗一任慵云坠。

——程垓6、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7、簇簇竟相鲜,一枝开几番。

味甘资麹糵,香好胜兰荪。

古道风摇远,荒篱露压繁。

盈筐时采得,服饵近知门。

——李建勋8、怎奈花残又莺老。

槛里青梅数枝小。

新荷长池沼。

当晴昼燕子声闹。

亭栏花绽颜色好。

风雨催催等闲开了。

酒醒暗思量,无个事甚刚烦恼。

——杜安世9、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

荣舒洛媛浦,香泛野人杯。

靃靡寒潭侧,丰茸晓岸隈。

黄花今日晚,无复白衣来。

——李峤10、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杜牧11、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

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

——顾况12、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

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陈叔达13、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

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

谁偏管领。

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

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

——高观国14、黄花过也。

月酒何曾把。

寒蝶多情爱潇洒。

晴日双双飞下。

沈吟独倚朱栏。

采芳贻向□边。

枕上醉排金靥。

幽香付与谁怜。

——晁补之15、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

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韩愈16、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

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贾岛17、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陆龟蒙18、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曦晚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李世民19、风雨过中秋,愁对画帘银烛。

那更气迟节晚,负重阳金菊。

——晁补之20、浅色千重柔叶,深心一点娇黄。

只消可意更须香。

好个风流模样。

——陈师道21、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

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

香散自宜飘渌酒,叶交仍得荫香苔。

寻思闭户中宵见,应认寒窗雪一堆。

——罗隐22、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白居易23、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

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

神仙谁采掇,烟雨惜凋残。

牧竖樵童看,应教爱尔难。

——崔橹24、寒轻菊未残,春小梅初破。

兽炉闲拨尽,松明火。

青毡锦幄,四壁新妆里。

重暖香篝,绣被拥银屏,彩鸾空伴云卧。

——陈允平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26、乱蕊压枝繁。

堆积金钱闹作团。

晚起涂黄仍带酒,看看。

衣剩腰肢故着单。

薄瘦却禁寒。

牵引人心不放阑。

拟折一枝遮老眼,难难。

蝶横蜂争只倚阑。

——陈师道27、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韦庄28、菊花低色过重阳,似忆王孙白玉觞。

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

——鲍溶29、东篱黄菊。

细捻香枝人事熟。

少缓芳尊。

且醉侬家麹米春。

——陈三聘30、三径芳根自不群。

每于霜后播清芬。

枝头蛱蝶如羞见,篱外征鸿不可闻。

——陈德武

古风秋日菊花句子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东晋大诗人陶潜就曾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可见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其后古人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这就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感叹真隐士者不多而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千古以来,时至秋黄,文人墨客便因为菊花之特性而对菊花赋予笔墨诗文,其间咏菊者更是层出不穷。

我国唐朝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很有情韵的一首。

记得在年少时便非常喜欢这至情至爱的句子。

一直到现在还执念着。

正如朋友们酒后嬉戏;子风这般有红尘缘,倒却活的这般清苦

我笑叹道“即便是人间有风情万种、我可以情有独钟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描写菊花的句子

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根及茎、叶都可入药,花朵泡茶饮可以清肝明目,解气消热。

干菊花可以装枕头,做香包,制作成工艺花束。

并且,它一直是餐桌上人们喜爱的菜肴,屈原就曾经“夕餐秋菊之落英”。

初春的菊花芽是和香椿芽、花椒芽齐名的鲜品,菊花菜系、菊花火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些功用,较之那些徒有娇艳经不得风雨的娇贵花儿,相去不知多远了。

菊花,除有一身傲骨以外,奉献精神也是难得可贵的。

人们赏菊爱菊,情所难免。

牡丹雍容华贵,莲荷出淤泥不染,幽兰空谷吐芳,杜鹃高寒绽蕊,各有独自的韵致,倾倒无数爱花人。

傲世也因同气味,喜欢什么,还要看爱花人的主观性情,看自身的气质禀赋,看个人的理想品位。

天下惜花爱花者甚众,不过我想,喜爱菊花的人应该不算少吧。

九月的天气,秋风已带来了寒意,百花园中多种鲜花渐渐的凋落。

它们被无情的寒气所驱赶,告别了暂短的青春期,慢慢走向衰老。

然而,只有少数花却在这时大显神威,昂首怒放了。

菊花就是这少数花中的佼佼者。

菊花,花中隐士者也。

她有松树般的风格,有着梅花似的品行。

古往今来,曾被世人所赞许。

它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扎根于土壤之中,它就能茁壮地成长着。

它的枝干挺拔直立,叶片郁郁苍苍,足能给人美的享受。

最使人欣赏不够的是它那盛开着的鲜花。

爬上山坡,走进公园,迈进庭院,那盛开于凋谢的百花丛中的菊花,散发出沁人的香气,置身于菊的海洋中,有谁的心不能被陶醉呢

你看它,五彩缤纷,落落大方,争芳奇艳。

白的、红的、紫的,那成百上千的花啊,足有碗口大。

片片弯曲的花瓣,团结紧密,显得高雅纯洁。

万紫千红的菊花啊,你羞羞哒哒地低着头,显示出你特有的文静庄重,如火如荼的菊花啊,你不畏寒意,坚强不屈…… 菊花,你给九月带来鲜艳,菊花,你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美感。

金秋十月赏菊花 ◆曹林娣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是中国传统名花。

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菊花也被视为国粹,自古受人爱重。

“春兰兮秋菊,传葩兮代苞……”(屈原《九歌.礼魂》)春兰高洁清雅,秋菊隽美多姿,是上古人民祭祀迎神的圣洁之花。

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之品性见美于人。

屈原汲汲于修养,“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秋菊之落英”为人格修养之佐餐。

餐菊落英还曾引来诗坛一场有趣的公案。

宋代王安石《残菊》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句,欧阳修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

”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

”向有“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反唇相讥曰:“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

”中国菊花品种之多,难倒了博学的欧阳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

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

于是,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

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真如明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说:“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称,“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

东篱,成为菊花圃的代称。

“昔陶渊明种菊于东流县治,后因而县亦名菊。

”(《花镜.菊花》)陶渊明与陶菊成为印在人们心里美的意象。

陶菊在历代文人诗词中都被人格化,或赞其品貌,或美其风神,或借以言志:朱淑真“宁可抱香株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寒菊》)她“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宋史正志《菊谱前序》),“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冷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一身傲骨,特别是“晚艳出荒篱”、“伴蛩石缝里”(唐王建《野菊》)的野菊花,生命力更为旺盛。

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所以有“节花”之名。

“九”与“久”、“酒”谐音,所以,重阳除了赏菊、登高外,必饮菊花酒,以求延年益寿。

宋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日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函寄明诚,其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清丽高雅,文雅优美,透出脱俗的人格襟怀。

重阳赏菊自唐宋以来成为风俗,苏州亦很盛。

清顾禄《清嘉录.菊花山》记载苏州赏菊之俗:“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

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抬……或于广庭大厦,堆叠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明唐寅《赏菊图》,画面上二株长松,前后遥接,间以点点红枫,写出一片秋意。

长亭坡间石上,二翁并坐,一人扬手欲语,一人穆坐似聆听然。

右侧有石桌,罗列杯盘,一童生火,二童正料理品茗,另一童则捧瓶灌溉。

数丛秋菊散植岸边,以朱黄二色点出满园金黄。

塘边巨岩用大斧劈,墨色上重下轻,墨气蕴藉,以苔点攒簇石罅暗处,更显苍劲。

远处化去,仅在松颠微露峰头,和色点出青峰三四,隐没云际。

诗云:“满地风霜菊锭金,醉来还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 菊花在园林中不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现在建筑小品和雕刻图案上。

菊花与兰花、梅花和竹通称为“四君子”。

成为历代文人画家不倦的创作母题。

宅园大厅里陈设的清式太师椅靠背上,往往是四把椅子一套,其中就有靠背上分别雕刻着“梅、兰、竹、菊”图案,象征着四君子,以映衬人物。

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常常成为组合图案中的吉祥符号,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就成为“益寿延年”的象征等,园林漏窗也不乏菊花图案。

菊花华丽、闲寂的风度十分投合日本皇室贵族和文人墨客的情趣,长期成为日本皇室的象征,平安朝的宫廷贵族、文人墨客仿效中国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赋诗探韵,酒为菊酒,杯为菊杯。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抒发出的归隐情趣,也引起不少古代日本人的共鸣,他们在园林中广植菊花,以营造野趣。

在江户初期画家菱川师宣所画的《余景作庭图》中,有一园画满菊花,并注明:“此名为菊水之庭……池之周围结菊篱以植菊,以陶渊明之诗心而作。

” 菊花能却老延龄。

据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

其山有大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

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天。

菊花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百草经》列菊花为百草上品,名医陶弘景说菊花主治“风眩,能令头发不白”。

中医把菊花看作为一种神经强壮药和清凉解热药,认为它对防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过高症等,有很好的疗效,对胸闷、心悸、气急、头晕、头痛、四肢麻木,以及感冒、喉咙疼痛等缓解效果明显。

《澄怀录》载:“秋采甘菊花,贮以布囊,作枕用,能清头目,去邪秽。

”菊花还是空气“卫士”呢

文人爱菊、种菊蔚为风气,历史上艺菊专书近40种,宋刘蒙、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范村菊谱》,明黄省曾《艺菊书》、陈继儒的《种菊法》,清陆廷灿的《艺菊志》等。

我很喜欢花,尤其是菊花。

夏姐姐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离开了,秋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用一支美丽的画笔,把枫树染红了,把小草染黄了;她又施展她那神奇的法力,使菊花在秋风中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平原公园每年的秋季都要举办菊花展览,展览期间俨然就是花的海洋。

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

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

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

美丽的菊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精神。

登上钟姿山,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满园的菊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

整体看来,就像一块花地毯。

我不仅喜欢菊花的美丽,更喜欢它傲霜的精神。

到了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惟独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

陈毅爷爷曾这样写诗赞美秋菊: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的确,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没有月季娇艳妩媚,没有百合高贵优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确实令人喜爱。

我们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样,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努力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古典诗词中“菊花”这个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孤洁,顽强不直面霜寒,绽放生命。

菊花历来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

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

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古今菊花诗】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真《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

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王如亭〔菊城吟〕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

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杨东彪《野菊花》褪去浮华和雕饰天的宽阔和地的无垠渲染云朵落地的快乐以太阳的微笑迎接太阳的微笑饱满的对话碰撞出一缕缕宁静的目光质朴的对白无需言语往往是由一朵启程被风轻拂或卷动都一样跑满山坳雨水赋予了纯净的血纤细的枝同样是昂头的脊梁诗人叩动生活舒展旷野却遗落了旷野的魂别样的精彩在背离尘嚣的地方湿润现代(上海)张志真《咏菊华》任凭白露无情霜,甘愿舍身送秋凉。

虽无蜂蝶勤光顾,熏得晚秋处处香。

【红楼菊花诗】《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

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种菊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枕霞旧友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

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蕉下客菊影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枕霞旧友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蕉下客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

菊花的品种多姿多彩,还带有一抹浅淡宜人的馨香,而且功用非凡,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常见花卉,我国自古就有赏菊、吃菊的习惯,一直绵延了数千年。

菊花宴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健康饮食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柄,卵形,边缘有锯齿,秋季开花。

原产我国,久经栽培,目前品种很多。

其中白菊花可作为饮料,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喝的“菊花茶”。

有时也在白菊花中加些茶叶,起到调味的作用。

花语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象征。

菊花的颜色多种多样,含意也不尽同。

黄色的菊花:淡淡的爱白色的菊花:在中国哀挽之意,一般用于追悼死者的场合;在日本,则是贞洁、诚实的象征。

暗红色的菊花:娇媚菊花象征久长: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并且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采的菊花更有意义,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将这一天采的菊泡陈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寿”之意。

如果在一个画面上画有菊花和九个鹌鹑,因为“鹌”的发音与“安”相同,就有“九世居安”的意思。

菊与松树画在一起,叫做“松菊永存”,表示祝愿接受此画的人长寿。

还有人把一只蝈蝈儿画在菊花之上,因“蝈”与“官”同音,即表示祝愿别人长久(九)占据官位,其画名为“官居一品”。

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句子与菊花,莲花

你好,关于莲花的诗句有:【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关于菊花的句子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描写菊花的诗句有哪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下。

(陶渊明)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红楼梦》中也有许多菊花诗忆菊 (薛宝钗)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 (贾宝玉)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

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种菊 (贾宝玉)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史湘云)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咏菊(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画菊 (薛宝钗)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 (林黛玉)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

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簪菊(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史湘云)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菊梦(林黛玉)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残菊(贾探春)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