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人忠心诗句
怀古诗一首曹操威武谋臣就,杨烈忠心部将成。
陈胜举旗吴广附,施琅背郑留污名。
求师生离别的诗句或对联。
班主任要提前调走了…
汉皇重色思倾国,岂是杨过
这个对子已经问过了,不过我觉得没有好的下联
请回答的人把自己对的下联中含有的诗句出处注明,对的好就加分
请各位注意一下:我的上联中杨过本为金庸先生笔下的一位侠客;而这里又含双关之意。
即为杨贵妃的过错
非罴对句:2009-05-21 回答汉皇重色思倾国,岂是杨过
赤壁楼船扫地空。
只因黄忠.(黄忠--黄盖忠心)
关于诸葛亮的对联上联,出师表忠心昭日月,下联是什么
出师心昭日月从军行壮志耀“出师表”对“从军行”:名著对“出”动词对仗;“军、师”名词对仗;“表、行”文学样式对仗。
平仄有不合之处。
“忠心”对“壮志”:名词对仗、平仄相对。
“昭”对“ 耀”:动词对仗;平仄相对。
“日月”对“边关”名词对仗、平仄相对。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
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
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
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
下联是说曾封武乡侯的诸葛亮,治蜀有功,遗爱在民,千多年来人民都到这里来瞻仰祭祀他。
联文对昭烈武侯同祀备加颂扬。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
谁广忠益
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
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
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
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题成都武侯祠 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 ——题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题成都五侯祠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 ——题成都武侯祠 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 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 ——题山东恒台三贤祠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题湖北襄樊古隆中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题四川成都武侯祠 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武侯祠通用 佐玄德,破孟德,而后南北三国分鼎 生阳都,仕成都,从此东西两地生辉 ——题山东临沂五贤祠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 ——题安徽祁门关帝庙 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 ——题四川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题河南南阳卧龙岗宁远楼
求上联“坚”字开头,下联“辉”字开头的对联,衷心感谢
坚韧傲挺西窗雪辉煌艳射四月春
写出有对仗工整,梅成对联的诗句
我今年春节回灌南老家,王加华先生来访,出其《斗室斋诗词集》一册,并托为序。
概览之后即于心有戚戚之感,盖三国吕蒙有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我与加华先生相别已有多年,今览其诗词集,又不仅是刮目相待而已。
我与加华先生不仅是同乡,而且是亲戚,论辈份是我表叔一辈,故在上一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就相识了。
但多年来我并没有听说他写过诗词,也没有想到过他能写诗词。
盖其少时因受政治环境之累随父母下放,很少得到读书的机会,直至八十年代初近于而立之年才因落实政策分配在灌南县五队中学工作。
其时,我父亲在该校担任校长,我在上大学假期回家的时候,就与加华先生认识了。
而在我的思维惯性当中,加华先生读书的时间甚为短暂,加以一直是搞会计工作的,与文学似乎并没有沾上边。
但近年来听在老家工作的弟弟说加华先生擅长写诗,而我仅仅拜读过他写我父亲的几首诗词,对其诗词的总体情况了解并不多。
读了诗词集,觉得浓郁的乡情蕴蓄于字里行间。
如吟咏港城的诗作:“潮汐千帆劲,熏风四处迎。
涛缠芦荻意,网恋蟹鱼情。
落日天边远,归舟浪里行。
彩灯明夜市,万象显升平。
”(《连云港》)真是一幅秋晚港城图。
吟咏灌南的诗作:“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
持壶云解意,举寿鹤称觞。
时伴花前韵,长吟月下光。
尘中三两盏,梦里渡天杭。
”(《原玉敬和孙绩元先生即兴诗》)汤沟酒是最具灌南地方特色风味同时又誉满全球的特产,清初著名文学家洪升就留下了“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的佳句,加华先生承其诗意同时又增加了云鹤花月的意境,衬托出自古独秀、而今丰美的水谷清华,真是耐人玩味不已。
再如《灌河口秋景》也很有家乡情味:“灌水滔滔帆影重,海鸥点点击长空。
风吹苇荡连天绿,夕照清波映彩虹。
搏浪渔舟归唱晚,开山灯塔落飞鸿。
小楼聚友畅怀侃,邀月同干酒一盅。
” 乡情之外,更多的则是友情的表达。
无论是老友重逢,还是新知相识,也都会留下诗词的印记。
特别是怀念友人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风竹弄清音,萤飞鸟宿林。
轻衣临水榭,皓月动乡心。
忆昔歌盈野,抚今思满琴。
中宵难入梦,殷盼故人临。
”(《夏夜怀友》)在风清月白之夜,水榭抚琴,中宵难寐,故人情味,徐徐袭来,加以故土情怀,使得诗味更浓。
如果时逢节日,这样的情怀表现就更为显著。
如其《端午节思远》诗即是如此:“手捧长江水,神思塞北云。
阑珊春意梦,竹粽寄温馨。
” 自古以来,诗就是自我情怀的流露,这在加华先生的诗词集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如《斗室斋闲笔》:“寒斋暮色侵,韵海曙光临。
笔底愁丝断,枰中乐趣寻。
有书多酌酒,无月少知音。
方寸浮尘外,黄花赏旧林。
”现代社会,闲暇难得,得到闲暇,则需尽情享受。
“有书多酌酒,无月少知音”,人们往往闲时读书,而这时有书不读,人少为闲,而这里少到仅有一人,甚至连月亮都不相为伴,表现闲真是到了极致。
由于作者家庭的遭遇和自己的经历,也常会成为抒怀的契机,如回忆到其父“文革”遭遇时就感怀一首:“乌云翻滚响惊雷,红色狂风卷地吹。
奉职忠心遭贬斥,倡行正道遇淫威。
经纶满腹堪何用,胆识超群亦枉为。
幸得升平承雨露,草堂夕照映霞辉。
”(《忆文革中父亲的遭遇》)与前一首感情取向并不相同,但都是真挚情怀的流露。
想来诗有平仄,人亦有平仄,加华先生的人生也是平仄交错的。
但其人其诗,傲雪凌霜,操守一贯,故其诗词中咏梅特多。
这里我引用加华先生的一首说梅诗作为结束,也是自勉:“问君何事费凝思,误却和风细雨时。
雪压香魂情缱绻,霜欺玉骨志迷痴。
诚心绿叶求追伴,得意红花未与期。
自誉清高堪脱俗,巧偎松竹弄娇姿。
”
对联忠心报园真君子
1、应该是“报国”而不是“报园”,您打错了一个字; 2、我的下联是: 忠心报国真君子; 敬业爱家好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