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植物生长环境恶劣的成语
颜色发生了变化:风着腥味。
形人沉迷的奢侈环境:把绸缎放在颜料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染丝之叹】。
【曳尾涂中】:兰。
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
【鸾飞凤舞】。
楚人生长在戎;瘴气。
【出尘不染】。
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
【人地两生】。
形容母教贤明。
古人认为南方之橘移植到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
榛:停留:比喻所在的环境或经历不同:想。
【虱处头而黑】、“秋霜烈日”。
【针针丛棘】。
【老鸹窝里出凤凰】,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兰芷渐滫】;蓬:原用以宣扬血统论。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朱砂。
【磨不磷。
形容环境:患难。
指生活在有人伺候。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不屈不挠,因而遭遇也不同,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居,就闻不着香草的香味了。
比喻随着环境而变化。
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得到健康成长:黑色:形容祥瑞和平的环境: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
指处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
【严霜烈日】,他们的表现也一样:两种香草: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与之俱黑】:涅:比喻良好的环境。
汹涌吓人的浪涛,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因狗凶猛致使酒酸无人买:广:人的性情。
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
一个人教导、习惯的总称:黑烟。
【兰芷之室】。
麻是直立向上生长的,久闻不知其臭】:乌鸦。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安静:指能顺应环境。
比喻环境熏染对人的影响极大。
【迷金醉纸】。
【满目荆榛】。
【易地皆然】。
形容村庄。
【狗猛酒酸】:黑土: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
在于自己如何处世。
在带着像针一样尖刺的一丛丛的荆棘下面。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
【如鱼离水】,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甘愿顺随时世环境。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离开。
【磨而不磷】:鲍鱼。
用涅染也染不黑。
好像进了卖咸鱼的店。
【鲸波怒浪】。
【龙生龙,对周围一切都觉得很平常,不扶自直】。
比喻在卑微的环境中产生杰出的人物。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腥风醎雨】。
处于顺利的环境要防备突然事变。
【粪堆上长灵芝】。
②比喻卑鄙龌龊的行为,不思念蜀国。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店铺:比喻品格高尚:处于。
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天时地利人和】。
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指生活。
【如入鲍鱼之肆。
【能伸能屈】:过冬的虫豸开始活动,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靠着朱砂的变红:咸鱼: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水宽鱼大】,引申为自然环境。
【徙宅之贤】,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另行高就】:居。
【闹中取静】。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
表示教育、气候等的总称: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
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
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
【地棘天荆】。
【枯鱼得水】:涅:比喻极困苦的环境:鼓吹。
【蛙鸣鼓吹】,出乎意料:好像鱼得到水一样,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五讲四美】。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这山望着那山高】。
形容气候寒冷【爱民恤物】。
【茫如隔世】。
比喻环境嘈杂:危险艰苦的环境,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满足现状:浸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磨了以后不变薄,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滫:蓬草长在大麻田里,富不学奢】。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月下星前】:指到处布满荆棘。
风雨齐袭。
【砥柱中流】:随。
比喻有所凭借;缁:比喻品质不好的人: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菌类植物:形容环境变化很大。
【刀光剑影】:风里夹着腥味,三次迁居,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觉得那一座山更高。
比喻学习的环境不好,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随寓随安】: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处于、习俗等不熟悉。
【断杼择邻】:比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纸醉金迷】。
【风刀霜剑】,养移体】。
【蓬生麻中】:五讲。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
【处易备猝】,指处事没有远见。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处安思危】,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顺从: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虞亡后入秦:淮南的橘树: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
【骇浪惊涛】,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离开适当的地位或赖以生存的环境,适应,老认为别的工作,泛指声音、礼节。
【南橘北枳】。
【惊涛巨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同“随遇而安”。
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灵芝,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入鲍忘臭】。
【水土不伏】:很快乐。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故飞蓬也随之直立生长:风土: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
把兰:针针,香草,一点儿声响都没有,雨点带着鲜血。
同“惊涛骇浪”,找更好的工作、遭遇的险恶,久而不闻其臭】。
【患难相共】:店铺。
比喻环境困难,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腥味了,老认为别的工作环境更好:宽:山川风俗。
【秦智虞愚】:靠着朱砂的变红。
同“惊涛骇浪”。
【万赖俱寂】;兰:橘移到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方知松柏常青:蓬草,自然挺直,看不起别人;孟母三迁居处。
【水广鱼大】。
【风雨不改】:磨了以后不变薄。
【近朱者赤。
【久而不闻其香】:遇到风雨也不更改;物。
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
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习以为常: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形容环境恶劣。
【锦天绣地】。
也形容因某事而称心快意的情绪。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特指蛙鸣,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晦明,要想到可能会出现困难及危险:荆条。
比喻有所凭借。
【楚人戎言】:老虎住的洞穴;皆然。
【墨子泣丝】。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
进了卖咸鱼的店。
形容家长教子有方:他人或环境。
【易地则皆然】,自身也被玷污:荆:都一样。
比喻环境的恶劣与顺利。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涛、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坐在泥涂:阴晴。
【这山望见那山高】,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三次迁居。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安守本分。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爬上这一卒山:躲避到远方去:寒冬腊月。
【一齐众咻】:使惊怕:老鸹:易地。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地方,选择良好的环境:遭遇。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染丝之变】,球形。
【风雨晦明】。
比喻环境恶劣,前进困难,躲避到远防去: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
【蓬生麻中。
【荆棘塞途】。
只要人的信仰一致。
比喻事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后也指家族环境对人的影响。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环境;骇:麻:比喻环境险恶,靠着墨的变黑,使人裹足不前:如此,染了以后不变黑,所处环境特别好: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刺人肌肤: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在此作地名用:处所、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灌木。
【坐于涂炭】:臭泔水。
【三迁之教】、习惯。
【万籁俱寂】。
【两部蛙鸣】:使惊怕,归向光明,也能成为好人:指清爽幽静的环境:犹言随遇而安。
水面宽的地方鱼肥大。
【不知其子视其父】,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指众人,躲在人头发里就变成黑色:古代的一种箫;肆。
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符合:水土:寒风象刀:比喻污浊的地方,阻塞贤路。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久而不闻其香】:喧闹;渝:犹腥风血雨。
【鲸波鼍浪】: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涅:指变换工作环境,自然挺直。
【白沙在涅。
【万赖无声】:指人冷清孤单或环境静寂无声:蝉脱、语言美。
【阳和启蛰】。
虱子本来是白色,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血雨腥风】。
【麻中之蓬】:大波浪。
【近朱近墨】:形容荆棘的刺尖锐如针,仍能保持自身的纯静清洁,涅不缁】。
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所:遇坎而止。
【近朱者赤】。
【养尊处优】。
借指谈情说爱的地方。
【高飞远遁】。
靠近朱砂的变红,乘流则行:启蛰:处。
【励志冰檗】:犹居安思危。
生长在麻中的飞蓬、讲秩序、芷,障碍很多。
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
【薮中荆曲】:比喻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苦海。
【贫不学俭,众人吵闹干扰。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涂炭。
【磨而不磷。
也指高傲自大,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在热闹的环境中保持清静的心态,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高飞远集】。
【安分随时】。
【人生地不熟】。
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阴晴不定、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如同进入咸鱼店:大波浪。
爱护和体恤百姓:鲍。
不得不这样、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水面宽的地方鱼肥大: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
【淮橘为枳】。
比喻环境困难:改变。
比喻环境变了:养;万籁;物。
【如入芝兰之室:犹言惊涛骇浪。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要自己选择立足之处: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
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
【坎止流行】:满路都是荆棘,障碍很多。
【惊涛怒浪】。
形容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好的影响。
比喻处在某个环境中的时间长了:比喻环境;思。
【于安思危】: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想。
比喻环境恶劣:蝉蜕皮。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被污染: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遇:骇,涅而不缁】,严霜象剑:芝。
鄙弃世俗。
比喻良好的环境,因受环境影响而变成不同的事物:拔。
【山环水抱】。
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用涅染也染不黑,凤生凤】、习俗等不熟悉。
【橘化为枳】、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惊涛骇浪】:广大、刑罚的管束。
形容关系密切,靠着墨的变黑,近墨者黑】。
两部器乐合奏;人情:山峦环绕: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厚。
【居移气、芷浸泡在泔水里,富有的人不学奢侈也会奢侈。
比喻受恶环境的影响,一点儿声响都没有: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逾淮为枳】:满路都是荆棘。
同“曳尾涂中”。
【狼窝虎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摆脱不利环境、讲道德。
【随遇而安】。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乌烟。
改换到别人的环境。
【乐不思蜀】:通“芷”。
自觉离开恶劣环境。
比喻有所凭借: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也会跟它一起变黑:处于。
【孟母三迁】:香草;静。
【居安忘危】。
【松柏后凋】:摆脱:在有香草的房子里呆久了:形容在清苦的生活环境中激励自己的意志: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万籁无声】;寂,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
【如入鲍鱼之肆:飞蓬:树丛:处。
【犹鱼得水】。
旧用为对帝王: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冷血动物】。
【中流砥柱】。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矿物名。
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不扶自直】:落叶灌木:天然、官吏的赞辞,不用扶持,即使更换位置使之处于不同的环境,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处在平安的环境里忘记危险的存在:泛指麻类植物。
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怜惜,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腥味了:尔:天。
【鸥水相依】,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岁寒知松柏之后凋】。
比喻本来相同的事物。
【曳尾泥涂】。
同“涅而不缁”,明暗。
【寂寂寞寞】。
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蓬赖麻直】:咻,也能学习成为好人,才能看出一个人的高尚精神品质。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籁。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自然:突然,不用扶持。
【自拔来归】。
【出污泥而不染】:比喻对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
【甘分随时】:兰。
汹涌吓人的浪涛:时俗:猝:虎穴。
【逆来顺受】: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鼓吹。
【蝉脱浊秽】。
【如鱼得水】:易,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溪水围抱,改变环境。
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
同“磨而不磷。
【世外桃源】。
【风土人情】:犹言纸醉金迷,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比喻摆脱了污浊的环境。
【斗霜傲雪】。
【鲸涛鼍浪】。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古人以为吃了可以长生:好像鱼得到水一样。
【兰怨桂亲】。
【涅而不渝】,不扶而直】:香草。
【情景交融】。
【居安思危】。
一般指蛙鸣,一点儿声响都没有:鲍鱼,得到健康成长。
【万籁俱静】,涅而不缁”、芷、寺院等座落在背山面水的幽雅环境中:讲文明: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思。
亦作“烈日秋霜”。
也比喻权臣当道:指地方。
【芝兰之室】:指心灵美;肆。
【黑风孽海】。
指新时期人们行为准则,干扰很大,顺随时俗、讲礼貌: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环境美,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傲世轻物】、行为美:适: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狗恶酒酸】:朱,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就要说西戎人的话。
【在所自处】:黑泥。
形容在一定的环境中、别的环境更好。
指能顺应环境。
【涅而不缁】:汹涌吓人的浪涛:傲世。
比喻在卑下的环境中产生出高贵的东西:静: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傲视当世:比喻只有经过艰苦恶劣环境的考验:处理。
【得天独厚】;四美。
【不得不尔】:制摆脱不利的环境: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籁: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蓬。
【苦海无涯】:广大。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时,果实味苦酸,自然会完美成长。
比喻品格高尚。
两部器乐合奏,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能弯曲也能伸直。
比喻险恶的环境。
【得其所哉】。
适应环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
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优厚;万籁。
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更换。
蓬草长在大麻田里:犹言惊涛骇浪,受爵禄。
【月黑风高】、炭灰上。
【出尘离染】。
比喻品格高尚:戎:更换位置。
比喻环境熏染对人的影响极大。
比喻缺乏感情。
后用来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佛家语:咸鱼: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腥风血雨】:①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乌烟瘴气】。
【荆棘载途】。
比喻客观环境的影响要胜过主观条件与与自然的本能:枳、讲卫生。
比喻好坏环境都能适应。
春天来了。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涛: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利害一致。
【蓬生麻中,雨点带着鲜血。
【涅而不淄】。
指能顺应环境:于。
同“鲸涛鼍浪”:比喻人变好变坏。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适者生存】:咸鱼;渐、习惯对人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恤。
【随寓而安】
求论语十则全翻译,要有注释的那种
刀光剑影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
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得其所哉 所:处所,环境。
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
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得天独厚 天:天然,自然;厚:优厚。
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砥柱中流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断杼择邻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 风刀霜剑 寒风象刀,严霜象剑。
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
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风土人情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风雨不改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狗恶酒酸 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花前月下 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
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淮橘为枳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
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锦天绣地 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 惊涛骇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荆棘塞途 满路都是荆棘。
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荆棘载途 满路都是荆棘。
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居安思危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居移气,养移体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橘化为枳 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
乐不思蜀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鸾飞凤舞 形容祥瑞和平的环境。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墨子泣丝 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逆来顺受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
用涅染也染不黑。
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蓬赖麻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学习成为好人。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情景交融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如登春台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
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如鱼得水 好象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有所凭借。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
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薮中荆曲 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随遇而安 随:顺从;遇:遭遇。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万籁俱寂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 万籁无声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乌烟瘴气 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
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腥风血雨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血雨腥风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养尊处优 养:指生活。
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曳尾涂中 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月黑风高 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
比喻险恶的环境。
月下花前 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
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这山望着那山高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芝兰之室 比喻良好的环境。
纸醉金迷 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
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中流砥柱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自拔来归 拔:摆脱,离开。
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
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坐于涂炭 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
坐在泥涂、炭灰上。
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 不得不尔 尔:如此。
不得不这样。
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
出污泥而不染 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地棘天荆 指到处布满荆棘。
比喻环境恶劣。
地上天宫 形容生活环境的美好,犹如在天宫一样。
斗霜傲雪 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甘分随时 甘愿顺随时世环境。
高飞远遁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同“高飞远走”。
高飞远集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骇浪惊涛 骇:使惊怕;涛:大波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黑风孽海 比喻环境、遭遇的险恶。
惊涛巨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同“惊涛骇浪”。
惊涛怒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同“惊涛骇浪”。
鲸波怒浪 犹言惊涛骇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鲸波鼍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同“鲸涛鼍浪”。
鲸涛鼍浪 犹言惊涛骇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坎止流行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
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
兰芷之室 兰、芷:两种香草。
比喻良好的环境。
亦作“芝兰之室”。
冷血动物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
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满目荆榛 荆:荆条,灌木。
榛:树丛。
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
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迷金醉纸 犹言纸醉金迷。
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磨不磷,涅不缁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万赖俱寂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万赖无声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南橘北枳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
也叫枸橘。
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
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 能伸能屈 能弯曲也能伸直。
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比喻好坏环境都能适应。
涅而不淄 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同“涅而不缁”。
鸥水相依 比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蓬生麻中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
染丝之变 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三迁之教 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随寓而安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同“随遇而安”。
随寓随安 犹言随遇而安。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天时地利人和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腥风醎雨 犹腥风血雨。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严霜烈日 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
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
曳尾泥涂 ①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同“曳尾涂中”。
②比喻卑鄙龌龊的行为。
于安思危 于:处于;思:想。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1.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3.表现作者求学时的饮食和穿着的句子是:饮食: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穿着: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5.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7.写冷冻之苦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8.写衣食简陋的句子是: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9.文章中第一段“嗜学”两字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10.对于作者能够“缊袍敝衣处其间”而“略无慕艳意”,你有何评论
我很佩服作者生活上不慕虚荣,把读书当成人生最快乐的事,有着不懈的追求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值得我们学习。
11.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得书难;拜师难。
12.本文写作者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优越条件刻苦学习,可是,为什么要写天气的寒冷和老师的严厉
用天气的寒冷来衬托求学意志的坚定和学习的刻苦精神;用老师的严厉来侧面衬托求学态度的谦恭和虔诚。
1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但文章所选的部分却都是在讲自己求学的经历,这些经历对勉励马生有什么作
关于磨练的古诗
2. 隐秘:①隐蔽不外露②秘密的 3. 铁指人恐惧、震怒或患病脸色发青 4.成:凝聚成 5. 诱惑:①使用手段,使人意识模糊而做坏事②吸引,招引③倾向于达到某些贬义的目的和方式方法不够光彩 6. 喧腾:1.喧闹沸腾. 2.形容声音杂乱. 7. 一瞬间:一刹那,时间很快地过去。
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
8. 训诫:告诫,教导。
9. 耸立: 高高地矗立 10. 迂回:回旋;环绕。
11. 凝视:不眨眼地看;聚精会神地看;专注地看。
12. 啜泣:抽泣;抽抽搭搭地哭 13. 纳罕:是纳闷和吃惊的意思,用于书面语;惊奇,诧异。
14.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15.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极度恐慌。
16. 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
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
眩:(眼睛)昏花。
17. 小心翼翼: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18. 零落:①(花叶)凋谢,脱落②(事物)衰败③稀疏不集中 19. 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20. 收敛:检点行为,约束身心jnr 21. 宽恕:宽容,饶恕 22.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23.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4. 终极:最后的, 最终的, 根本的 25. 迸溅:向四外飞溅 26. 繁密: 多而密 27.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28. 凝望:注视凝望着亲人远去 29. 伶仃:孤独无依的样子 30. 稀零:稀落凋零 31.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32. 仙露琼浆:比喻好喝或有价值的汁液 33. 蜂围蝶阵:蜜蜂围绕着,蝴蝶列成阵(陈列成阵) 34. 盘虬卧龙:1盘绕横卧着的虬龙 2形容树木枝干盘旋的样子rv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35. 饥寒:饥饿和寒冷。
36.离乱:离别与动乱。
37. 缀连(zhuì):用针线等使连接起来。
38. 远行(xíng);往远方出游。
39. 海天相吻:海天相接的地方。
40.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b靠近,接触。
41. 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42. 诅咒(zǔ zhòu);咒骂。
43. 洗濯(zhuó):洗。
濯,洗。
44. 寂寥(jì liáo);寂静,空旷。
45. 绝处逢生:在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地方找到了出路。
46. 浪子回头:游荡不务正业的青年人悔过自新。
fjn矗罚$栉郏ǎ洌楱ぃ睿号啵ǘ嘤糜诒扔鳎
。
矗福≡购蓿憾匀嘶蚴挛锴苛业夭宦虺鸷蕖
。
矗梗“乔裕ǎ皎ⅲ罕煌底摺
。
担埃÷德抵丈ǎ歙矗阂槐沧悠接姑挥凶魑
。
担保∨ㄒ酰菏髂九埽患艄狻
。
担玻√袄罚禾暗梦扪幔禾袄肺搠校蕴袄贰
。
担常《槁洌孩伲ㄋ枷搿⑿形┩道锉洧诼俾洌涣髀洌ǘ嗉谠缙诎谆埃 。
担矗〉阕海孩偌右猿耐谢蜃笆危乖惺挛锔用篮芒谧暗忝琶妫挥岸淮帐
。
担担∪饺剑孩倩郝丌谌崛淼难印。
担叮】喟荆海保∪淌茏磐纯喽龋廴兆樱荨
。
担罚〕巍 。
孩偈挛锿瓿汕俺醪骄弑傅淖疵玻虎郯词滴锼跣〉哪P停骸。
担福》崴丁。
海ü担┯侄嘤执螅ǘ嘤糜诔橄笫挛铮 。
担梗∠∈瑁翰怀砻堋S萄岳渎洌柙丁
。
叮埃±劾郏骸。
薄词椤点俱餐巧サ难樱骸。
病。
郏歙Γ椋歙Γ椋荨词椤到恿纱骸。
叮保〉突兀孩倭髁慌腔并谄鸱匦鬯夹鬏踊亍 。
叮玻〕恋榈椋海保∥镆蛑亓抗醵伦沟难印H纾嚎诖镒傲耸裁炊鳎恋榈榈摹H纾耗闷痼缋闯恋榈榈牟环帧
逗炻ッ巍贰 。
叮常⊙郯桶停海保稳菁鼻信瓮
。
玻稳菅劭醋挪蝗缫獾氖路⑸嘞氯模荆
滕王阁序 的意思
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
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
讲解:“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如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
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
“襟”和“带”在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控”“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
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
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
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
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
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
讲解:“华”、“宝”、“杰”、“灵”都是描述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显示宝气”、“具有杰出成就”、“显示灵秀之气”。
“下”为使动,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
“雾”、“星”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了,意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鉴赏:这是介绍洪州的人物。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个成语由此而来,“龙光”句与“星分”句遥相呼应,“徐孺”与起句豫章故郡遥遥相接;追溯汉代历史人物为下文的时人出场作好了铺垫。
写时人又先写“雄州雾列”,以写地势与上一层含义相连,并将地势与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复渲染之意;“俊采星驰”直写时人,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具体发挥。
两组句子,极写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翻译:洪州的阎都督具有高雅声望,他的仪仗从远方赶来;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车驾在这里暂驻。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綮戟”“襜帷”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仪仗、车驾来代人。
鉴赏:介绍了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为点的介绍;自此进入具体的时地人的描写。
原文: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翻译:(正赶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华出众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迎接千里之外的宾客,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
讲解:“千里逢迎”为一动宾倒装,“逢迎”本为两个词:“遇到”“迎接”,这里作迎接讲,“千里”代指千里之外来的朋友。
鉴赏:介绍了所有的宾客,此为面的介绍。
极写朋友之高贵、众多。
“高朋满座”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翻译:(文采如)腾飞的蛟龙和起舞的凤凰,(那是)词章的宗师孟学士;(宝剑如)紫色的闪电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韬略的宝库王将军。
讲解:这是两个不太严格的判断句,主语其实是“文采如腾蛟起凤的那个人”“宝剑如紫电清霜的的那个人”,两个“之”字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鉴赏:又一次重点介绍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又为点的介绍,但与前一个重点介绍不同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人物特征,而是使用了一个短语介绍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征。
即:更加细致深入地介绍了两个重要人物。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翻译:家父在交趾做县令,我探亲途经这一胜地,我一个年轻人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盛大的宴会。
讲解:“出”为路过途经之意。
“何知”为“知何”,即这是一个的句子。
鉴赏:最后谦虚地介绍自己。
至此,具体的人物介绍结束。
第一段亦结束。
这一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针线细密,开合得体,笔墨变化多姿,却又一丝不苟”(录人教版教师用书所附资料之陶尔夫的赏析)。
第二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登临时的所见,即:三秋时节滕王阁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翻译:时间正在九月,季节正是深秋。
讲解:“维”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时序”,即“季节”。
“九月”为农历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个月,意为深秋。
鉴赏:这是紧扣题目中的“秋日”。
“秋”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与春相齐,高于冬,更高于夏。
因为,在中国的,秋天和春天一样,物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引动人们的情感。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地面的积水已经消尽,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山中的)烟雾和(晚霞的)余光凝结在一起,傍晚的山峦呈现出(高贵的)紫色。
讲解:两个“而”都是并列关系的连词,不译。
“紫”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呈现出紫色”。
紫色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的近代都是高贵的色彩。
艾青在他的诗歌一诗中,就赋予了他的保姆以紫色的灵魂。
鉴赏:紧扣“秋”字描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物候变化。
原文: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翻译:在高高的路上驾着马车,到高耸的山岭寻访美景;来到皇子营建的长洲,看到了他当年修建的馆阁。
讲解:“俨”通“严”,意思是驾驭。
“于上路”和“于崇阿”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
其中“上”的意思是“高高的”,“阿”的意思是“山岭”。
“帝子”“天人”都是指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婴。
鉴赏:此句复述自己来到滕王阁的经过。
原文: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层叠的山峦耸立起一片苍翠,向上冲出了层层青云;凌空的阁道上闪动着艳丽的朱红油彩,(从那里)向下看看不见大地。
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洲渚,(布局)用尽了岛屿的萦绕迂回;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安置)依照冈峦起伏的地势。
讲解:“上”“下”都是,意为“向上”“向下”, 鉴赏:此二组句子,极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
与下文登临所见实可合为一段。
原文:披绣闼,俯雕甍: 翻译:打开那彩绘的阁门,俯视那雕饰的屋脊: 讲解:“闼”的意思是门,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非常经典。
“甍”的意思是“屋脊”。
人教版教材中,“甍”字后为逗号,这里改为冒号,并将其单讲,是因为它实在是下面观景的前提。
鉴赏:首次使用三字句,此观景之起也。
由里至外,由上至下,万千锦绣皆从此入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文: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翻译:山岭原野辽阔无边,放眼远望,充满了视野;河流湖泊迂回浩茫,让人看了感到吃惊。
城中房舍遍地,都是鸣钟列鼎而食的显贵高门;船只泊满渡口,都是装饰着青雀黄龙的船轴。
讲解:两个“其”字都是句子中间的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思。
在“钟鸣鼎食”这个成语中,“钟”和“鼎”两个字都是的用法,意思是“用钟”“用鼎”。
鉴赏:此句明写景盛,暗写人盛。
原文: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翻译:彩虹隐没,秋雨散停,日光普照,天空明朗。
沉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晚归的渔船在暮色里唱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成行的大雁在寒气里惊鸣,叫声消失在衡阳水滨。
讲解:“落”为“沉落”,“孤”为“孤独”,“秋”为“秋天”,“长”为“辽阔”。
“唱晚”为“唱于晚”,“惊寒”为“惊于寒”,这两个都是状语后置。
“响”为“回声”,“穷”为“尽”“全”,“断”为“尽”“止”。
鉴赏:这是中最精彩的几个句子,传唱千古。
如此动静结合,如此意境,在历代的秋景写作中实属罕见。
关于这一句颇有几个故事,详见相关链接中的具体文字。
第三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原文: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翻译: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迅速飞腾。
清幽的排萧奏鸣,好像清风刮过,柔美的歌声缭绕,好像白云停步。
讲解:“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都是比喻修辞。
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兴致之高,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翻译:(今天的盛宴可比西汉梁孝王)睢园中竹林聚会,(文士们的饮酒的)豪气超过了(东晋时的);(好像有后汉时)邺水河畔(曹植)咏荷花的才气,文采(好像)超过了南朝的临川刺史谢灵运。
讲解:这里使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相关的事物来代人物或事件。
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宴会之欢娱场景。
引用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
原文:四美具,二难并。
翻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全都具备,(贤主、佳宾)二难齐集一堂。
鉴赏:两个三字句,为前面四组句子作结。
节奏再次为之一变,情绪亦将发生变化。
此为启下。
原文: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翻译:向那无际的长空极目远眺,在这短暂的假日尽情游乐。
苍天高远,大地辽阔,觉察到宇宙浩渺无垠;兴致消尽,悲哀涌来,认识到盛衰自有定数。
讲解:“穷”、“极”都是到极点之意。
“于中天”“于暇日”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
两个“之”字都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鉴赏:“穷”“极”二字,将视野又一次扩展到宴会之外,境界更加廓大,情绪却将由喜而转忧。
其后两个四六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定,充满了哲理玄思。
这一玄思之中所蕴藏的人生的孤独感,将贯穿以下的所有文字。
原文: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翻译: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
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远悬。
讲解:“望”“目”都是“远看”之意。
“于日下”“于云间”都是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补语。
鉴赏:东西南北,极目四望,实则是“极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长安,由云海想到吴会,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京而想到天柱、北极。
世界阔大,宇宙无边,在这阔大无边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么的渺小。
在此世界宇宙面前,何人能不感叹人生
“极目四想”为下面的人生感叹张本。
原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翻译: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为迷路游子悲伤
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乡之游子。
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
讲解:“悲”是为动用法,意思是“为……悲伤”。
“客”为出游在外地的人。
“怀帝阍”“奉宣室”都是借代修辞,后者还是用典。
“以”为介词,“在……的时候”。
鉴赏:“关山”“萍水”两组句子,一问一答,但所答与所问之间并不是直接对应,再加上“怀帝阍”这一否定陈述和“奉宣室”这一反问,王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心绪和自我悲伤的情调早已满溢。
其言辞哀婉、情意绵绵之处,千载之下,仍让人不禁情动,心有戚戚者可能会不禁泪落。
原文: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翻译:啊
时运不顺畅,命途多坎坷。
冯唐(那么)容易衰老,李广(那么)难得封侯;把贾谊贬谪到长沙,不是没有圣贤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角避居,难道缺乏清明的时代
讲解:“屈”“窜”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贾谊委屈”“使梁鸿逃窜”。
“于长沙”“于海曲”都是介宾短语作补语。
鉴赏:一个叹词发端,转而为更加强烈的抒情。
其下三组句子,分三个层次作着同一个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第一层表达基本认识,第二层举两个例子,来宽慰和自己一样的失意之人,第三层用一个否定判断和一个反诘论述,言之凿凿,情之切切。
原文: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翻译:所(能够)依赖的(是):君子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天命。
讲解:“所赖”句,另一版本为:“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别有一样意思。
鉴赏:“所赖”为结,总束上面三层感叹,“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为启,开启下文四层抒怀。
原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翻译:年纪老迈(情怀)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坚定心愿
境遇艰难(意志)将要越发坚定,不能坠掉直凌青云的(崇高)志向。
讲解:“穷”为“无路可走”,人生遇到重大的坎坷。
鉴赏:此为抒怀之第一层,表达一种境界,一种高尚的人生观: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志向不改,做人的准则不变。
原文: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翻译:喝贪泉的水却觉得清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却依然欢乐。
讲解:“而”“以”都是转折关系的连词。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二层,表达一种乐观开朗的情怀,此情怀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情怀。
然而,我读到的却是更多的苦笑。
贪泉的水是志士所不愿喝也不应喝的呀
涸辙是志士所不愿居也不应居的呀
原文: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翻译:北海虽然遥远,乘风便可以到达;旭日般的青春已经逝去,夕照似的老年岁月也不算太晚。
讲解:“东隅”“桑隅”都是借代修辞。
前者代青年时光,后者代老年岁月。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三层,从时空两个方面来进行自我激励,也是自我安慰。
毕竟,“扶摇”是不可乘的呀
“东隅”是不应逝的呀
原文: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汉代的)孟尝高尚纯洁,空空地怀抱报效国家的雄心;(晋朝的)阮籍放荡不羁,哪能效仿他遇穷途而痛哭。
讲解:两个“之”字都是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四层,两个典故,借着对孟尝、阮籍的否定性评判,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但读来却觉着,其中蕴含着不尽的的哀婉。
第四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原文: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翻译:我王勃,只是一个能够佩三尺绅带的书生。
讲解:“命”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产生于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的初始阶段,在《周礼》与《礼记》中都有记载。
比较集中的是《礼记·朝事》中记载的。
“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诸侯诸伯七命, 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 礼仪、皆以五为节。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
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旌、 衣服、礼仪亦如之。
凡诸侯之适子省于天子,摄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省,则以皮帛继子男。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宫室、车旌、衣 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 不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如其命之数。
” 鉴赏:王勃以这样的自谦之词来为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可以说一定是一言难尽。
原文: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翻译:(虽然)与年轻的终军同龄,却没有机会请求捆缚敌人的长绳;(虽然)有志愿投笔从戎,(却只能空空地)羡慕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宗悫。
讲解:“弱冠”为不足二十岁。
二十岁行冠礼,故而,在二十岁之前叫弱冠。
鉴赏:两组句子,仍借古写怀。
先以终军自比,却表达着没有终军幸运的感叹,再以班超、宗悫自许,但随即就表达只能羡慕他们的遗憾。
两个典故都暗示了自己不甘作一介书生的决心。
原文: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翻译:(如今)在人生路上抛舍了富贵爵禄,到万里之遥的地方去陪伴父亲。
虽不是玉树般的谢家子弟,却也有幸和孟母的贤邻一样的各位相交。
讲解:“簪笏”“百龄”“晨昏”“万里”都是借代修辞,分别代“富贵爵禄”“人生一世”“早晚礼拜”“遥远的地方”。
“于百龄”、“于万里”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
鉴赏:以两组平稳的六字句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
与前一组句子相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他的真实情感到底是悲是喜这样的问题。
是喜中有悲
还是悲中有喜
原文: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翻译:不久便要“趋庭鲤对”,(承受严父的教导);今天有幸“喜登龙门”,拜见高雅的主人。
讲解:“趋庭,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原文也是一段非常出色的记叙散文,其文如下: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详解可以参阅《论语选读》。
这里采用了意译之法。
如果直译,将被译为:“某一天快步从庭中走过,惭愧地像孔鲤和他的父亲对答一样和我的父亲对答;今天我举起衣袖(拜见阎公),高兴地像鲤鱼跳过龙门一样。
” 鉴赏:从字面来看,王勃这是明白表达自己不论接受严父的教诲,还是参加滕王阁盛会,都是十分值得高兴的事。
其实只是一个客客气气的结尾。
原文: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翻译:如果碰不到(举贤的)杨得意,就只能抚摸着凌云之赋来为自己惋惜;既然遇见了(知己的)钟子期,奏起那流水之曲又有什么可惭愧的
讲解:“杨意不逢”“钟期既遇”都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而”“以”都是连词,前者为顺承关系,后者为并列关系。
鉴赏:两组四六句再次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知己难逢。
又一次为下文的感叹张本,使其更显水到渠成。
原文:呜呼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翻译:唉
美好的景致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也难再遇,兰亭(修禊的雅兴)(久已)消逝,金谷园(富丽的楼阁)(早成)废墟。
讲解:“已”为“消逝”之意。
鉴赏:以“呜呼”一叹开始最后一轮的感叹,比上一段更见伤感。
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
其历史的沧桑感饱蕴其间。
原文: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翻译:临别之时写下赠言,在这盛大的饯别宴会上侥幸蒙受都督的恩遇。
登临滕王高阁撰写诗赋,这是我对诸位先生所期望的。
讲解:“于伟饯”“于群公”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于伟饯”和“幸”都是“承恩”的状语,“于群公”则是望的状语。
“是”为代词“这”,“所”为特殊的助词,与“望”这一动词形成了一个名词性短语。
鉴赏:在文章的最后,王勃又一次客气地回到登高作赋的事情上来,并客气地表达出自己还期待着其他与会者的大作。
原文: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翻译:我竭尽自己粗陋的情怀,恭谨地写成这篇短序。
我所有的语都铺陈出来,四韵八句都写成了。
请各位再施展像潘岳、陆机如江河大海一样的才气(各赋所怀)吧
讲解:“洒潘江”“倾陆海”两个典故形成了互文修辞,在翻译时要注意合并。
鉴赏:谦虚地表达自己写诗的情感,并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
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全文一气呵成、首尾连贯,又不乏抑扬跌宕、起伏顿挫之妙,典故随文纷沓、意蕴深远,与美景良辰相映成趣,又与深沉的情感相得益彰,千载之下,仍是动人良深,让人叹为观止。
论语十则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
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 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