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话说一个人讲究是什么意思
1.够意思2。
按规矩办事3。
符合他人的特点习惯,让人觉得舒服4。
有较高的气质、有修养、有品位(注: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根据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含义,有待继续揣摩)
在北京,这叫规矩,做什么也不能乱了规矩
北京人礼儿多打小长辈们就姆们给立下许多规矩在长辈眼里,凡事得有个规矩不能乱了,乱了就让笑话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得就是这个礼儿长辈们常说的老规矩你还记得多少
做人要“局气”老北京规矩有好吃的宁可自己饿着,也先要先紧着别人。
为好哥们儿,两胁插刀,义不容辞。
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老北京规矩家里再穷,也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要。
不给别人添麻烦老北京规矩北京人有眼力见,家长打小就告诉姆们不给别人添麻烦。
不做违心的事儿老北京规矩不求大富大贵,不求功名利禄
但求无愧于心
不玩心眼儿老北京规矩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抖机灵,不玩心眼儿,不弄那鸡贼的事儿。
吃饭不能吧唧嘴老北京规矩吃饭吧唧嘴,不太雅观了,尤其是女孩子更不能那样。
吃菜不许搅菜碟儿老北京规矩夹菜时,在盘子里乱翻会被大人敲手
吃饭时不许筷子插在碗里老北京规矩祭奠死者时,才把筷子竖插在碗里,所以家里长辈最忌讳这个。
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老北京规矩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家长会告诫小孩说不要学叫花子。
盛饭不是要饭老北京规矩给别人添饭时一定不能说:您还要饭吗
过去,说这个,大人肯定要一通叨叨你
吃饭时不能端着碗满处跑老北京规矩吃饭时不能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也不能随便换座位。
跟人说话时候嘴里嚼东西老北京规矩边嚼东西边跟说话,说话不清楚不说,关键还不尊重他人。
串门儿不能空手老北京规矩买什么其实是随意的,大小就是个心意,体现了一种讲究。
打听道儿要下车老北京规矩打听道儿,不下车问路,老北京人一准儿说你,不懂的礼儿。
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子老北京规矩全家人在一起吃饭,长辈不动筷子其他人不能动碗筷的
不许说瞎话儿老北京规矩小时候,如果说瞎话,轻则被骂,重则一顿胖揍。
“借碗”送还不可空老北京规矩过去“借碗”送还给邻居,一定要装些自个家的食物,不可以空碗送还。
刀是不能去借的老北京规矩刀是凶器,假如借来行凶的话, 哪刀主儿也得跟着吃挂落儿。
吃饭时手扶碗老北京规矩吃饭时,手要扶碗,不准一只手放在桌下
夹菜只夹眼前的老北京规矩夹菜吃只能吃跟前的,不许别人夹别人跟前的。
递剪子把柄让给对方老北京规矩如果剪子尖子朝外,不方便拿不说,也容易伤着别人。
不许斜眼看人老北京规矩斜眼看人,对人极不尊重,看不起别人。
不许抖腿老北京规矩抖腿给人的印象不好,有点吊儿郎当的样子。
不许咋咋呼呼老北京规矩打小长辈就教育姆们,在哪儿都不许咋咋呼呼的。
喝汤不许吸溜老北京规矩喝汤出声给人印象也不好,显得没教养。
现在,这些老规矩离我们已经渐行渐远了并且随着老一辈人的渐渐离去懂“规矩”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讲”规矩”的更不多要正因为说的少,做的更少小北感到有必要拿出来说丢什么咱不能丢自己的”魂“这”魂“就是这些老规矩说白了,这些老规矩就是北京人讲的“礼”做人做事得有礼有面儿否则您没法在圈里“混”所以老规矩,不能丢你还记得哪些老规矩
不妨说说看
北京话里的“juqi”是什么意思
还好
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 简单一些
北京俗语现在常用的,我从网上找了一段,删掉了70%,留下30%感觉近些日子经常用的,给你摘录出来,你看看吧。
鸡贼—小气,吝啬,暗躲私心。
——北京话专用,使用频率极高。
傍家儿—小三,现在官称二奶。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打个卯去---到工作单位早上签个到的意思。
言语---北京的口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
白瞎了---即白费劲了,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念央儿---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闻声。
摔咧子--发抱怨之词,对事物不满对家人不满嘟囔抱怨。
大猫儿---能作主管事的人。
单位企业公司的一把手。
大拿--做事水平很高的人,什么都干的多面手,全才。
末了儿---北京土话,最后、终极的意思,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
盖儿不论---京城土语,一概不管、什么都不考虑了、不计后果的意思。
论,读吝lin。
颠儿了---撒腿跑了。
横---北京土话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
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
点儿背的意思是运 气不好,倒霉。
咕容---在床上\\\/座位上\\\/沙发上等地方蠕动的意思。
读作:故呦 遭践--暴殄天物的意思 一绷子---北京土话,即很长时间的意思。
有时也说一绷儿。
teng----没这个字,读第四音的teng。
“teng着”的意思是 等一会儿 或者浪费一段时间,后面往往接不是什么好事。
例如:你再teng会儿,就赶不上车了。
你还不复习,你就teng着吧,下周考试你非得挂科儿。
号子---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猫着---北京土话,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躲的含义。
哪凉快哪呆着去=边儿考=一边猫着去=闪一边去傍着---即依附,傍家儿一词由此引申而来。
雁卜虎---蝙蝠。
北京方言。
雷子---黑话,即便衣警察。
底儿掉---北京土话,知道对方的老底。
扫听---北京土话,四处探听,扫听与打听不同,扫带有更为主动的意思。
姥姥——只不可能的意思。
——如:让我去给他赔礼道歉
姥姥
姥姥的---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奇状时用。
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 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
的读逮。
消停---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晕菜---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2013流行说法是“蒙圈了”办---北京新流行语,把犯罪嫌疑人关押起来的意思。
也有把小女孩给X了邪恶意思。
棒槌---形容一个人是蠢笨的废物的意思。
哈着---北京土话,央求的意思。
哈,有点头弯腰,巴结对方的含义,常说:哈着腰儿。
上赶着---北京土话,主动做某事(一般是对自己没好处甚至是有坏处的事情)的意思。
老家雀儿---对上岁数人的谑称。
雀读音是“巧儿 qiaor”碎催---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杂役伙计或者有强迫症的人,带有强烈的贬意,多是骂人用的。
擎小儿---擎的本义是往上托,擎小儿就是从小的意思。
褃节儿---关键时刻,千钧一发之际,如同“节骨眼儿”一词。
麻利儿---北京土话,赶紧,快点的意思。
此语必须加儿化韵,利儿读轻声。
呵儿喽儿着---让小孩骑在自己的脖子上,逗小孩子玩。
忤窝子---指生性怯懦忸怩胆儿小的人。
见天---天天、成天地。
当代优秀青年,著名点的,举几个例子
:1981年生,河北人。
高中文凭,1999年创业,PCPOP.com首席执行官 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 PCPOP是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
2005年营收近2千万,利润1千万。
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2亿。
创始人一股独大,身价在1亿以上。
这一年,李想24岁,创业6年。
除了互联网,车就是李想的最爱。
他的车开得极猛。
大伙儿一起从后海出来走三环上京昌高速。
后面的车刚到三环,他已经到京昌路掉头了。
开猛车的人很多,可是加速快,就免不了多刹车。
但有一种快速是可控制的,跑完整个四环不用踩一脚刹车;开辆Polo在北京狂奔10万公里,一次没蹭过。
这就是李想的风格,“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做阳刚的事情,却善用稳妥的手法。
其实6年创业跟开车跑一圈四环也是相似的风格,两个字:顺、稳。
1999年,18岁小伙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这一年高中毕业、成绩平平,放弃上大学而直接创业“理所应当”。
2002年,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
自此,PCPOP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
今天,当初红火一时的小熊在线、走入中关村等网站要么止步不前、要么销声匿迹,领先的和太平洋在线都背靠大媒体或大卖场资源,而势头最劲的PCPOP单纯靠内生性增长。
小李想,怎么做到的
看看这些简单品质。
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
做事要认真。
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
比如同去参加一个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PCPOP的文章要比别的媒体先出来,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钟,也许你就因此而多做功课、少睡了10分钟,但结果就是第二天所有的网站论坛都是你的文章。
厂商的认可、广告投入就随之来到。
不觉得自己是个商人,自小在农村长大,这段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变得“像农民般正直”。
公司每到一个发展的坎儿,就有一个得力伙伴准时加入,正因为诚恳待人,“所以这些人才都一直跟着我”。
李想敢说,在所有IT网络媒体中,PCPOP是惟一一伙不跟厂商收钱的队伍;任何人收了钱会被这个团队自动排挤出去,这里有一股过于“理想”化的风气。
李想的背后有很多“老大哥”。
一群三四十岁的企业家都把他当作小兄弟来看,关键时刻就出手帮忙。
薛蛮子算是一个忘年交,他是的创始人,做过8848的董事长。
如此身价的人跟你接触,会令你觉到他比你自己的朋友对你更热情和热心。
李想感叹,如果做人做不到这种境界,也就不可能拥有那样的财富。
265.com看起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但跟创始人蔡文胜接触以后,李想总结,是因为这个人特别好,这个网站才特别好。
蔡能看到的层次,常人不能触及。
李想从来不喜欢课堂,他总要学习在实践中能快速使用的。
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用起来。
但初中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拼命学习,就因为老师一句话的激励:“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做个优秀的人”。
他认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中学六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它们就是为我而发明的”。
要转遍石家庄所有的邮局去买一张软件,整夜的呆在电脑前搭建自己的网上王国。
白天在课堂上不愿同老师同学分享的观点,晚上在互联网上可以敞开自由地表达、遭遇到强烈地碰撞,在争执或者认同中被不断记录、被不断成就。
“新东西都是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传统的教育被抛开了。
” 父母是当地艺术学校的老师,家教宽松。
李想儿时被送往农村,在乡间长大;中学时跟奶奶住在一起,很少被父母留在身边。
李想有一个够大的空间,自由成长。
追根溯源,李想说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独立是他们所施予的最重要的素质。
序言: 生于80年代 人物: 极客少侠: MySee创业团队:舍我其谁 郑立:志立则气盛 李想:亿万身家 郑立:志立则气盛 〖简介〗 ,1981年生,黑龙江人。
2000年考上,2001年创业,康盛世纪CEO。
戴志康开发设计的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开始是免费给人使用。
2003年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容纳能力是对手产品的好几倍,那些模版体系和数据结构到今天都成了别人学习这种语言的必修技术。
结果从此以后,进入高速轨道,销售平均每个月增加30%。
2003年收入几万,2004年几十万,2005年几百万。
2005年,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
12月,软件实施免费,向服务转型。
是中国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PHP开发者之一。
从2001年起,独立设计开发出社区论坛系统Discuz! Board,至2006年,已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PHP社区论坛软件之一。
〖康盛创想〗 2004年,在北京中关村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康盛创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社区技术及软件研究与产品开发,除Discuz
之外,至今已拥有包括社区博客系统、社区门户系统SupeSite等一系列社区软件产品。
响应互联网开源思想和软件服务化的全球趋势,2005年12月,康盛创想实施社区软件开源免费策略,宣布从软件销售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型,从而成为中国互联网社区软件领域第一家宣传免费及开源的企业。
由于Comsenz在中国LAMP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在互联网社区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2006年上半年,康盛创想(Comsenz)获得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商(Sequoia Capital)注资;2006年6月,康盛创想的Discuz!社区论坛软件,在第四届“软交会”上荣获“十大自主创新产品奖”;同年8月,康盛创想被美国著名风险投资杂志RedHerring评选为未上市的“2006年亚洲百强科技创新企业”。
〖戴志康的成长历程〗 戴志康同学抽中南海香烟、吃大食堂,穿件高中时代的、显得又小又旧的运动服,头发时常蓬松而翘起。
也许只有看到他坐上那辆银灰色的宝马,在办公室里用灼人的眼光打量下属,或者跟VC大佬对坐谈判的时候,你才发现戴志康不是个郁闷的小青年。
戴志康,时任康盛创想CEO,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网络社区软件Discuz!的创始人。
Discuz
由戴志康在2001年开发,以“个人免费+企业收费”的模式在互联网上流传。
2005年底Discuz软件全部免费,转向服务。
至今,国内已经有30万个社区论坛采用Discuz
社区软件,这一数字占国内社区论坛总量的一半以上。
2006年6月,Discuz
社区软件获得“中国十大软件自主创新产品奖”。
7月中旬,康盛世纪更是获得了世界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青睐,实现了首轮数百万美元的融资,这是国内第一家获得风险投资的网络社区软件公司,风险投资的进入为康盛创想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康盛创想完全进入互联网行业,开始新的规模发展。
戴志康,上大学时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50万,如今年仅25岁的他在中关村拥有一家年营业额达500万的公司,前不久刚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成为“80后”网络新贵中又一颗耀眼的新星。
戴志康坦言,年轻的创业者最大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年轻,“年轻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补救过错,但反过来讲,市场竞争不会因为你年轻就宽容你,你犯错误别人不犯,你可能就死掉了。
” 【第一桶金】 戴志康出生在大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喜欢电脑,还在上小学时没事就去鼓捣家里的电脑,从286到586,他把家里的电脑一次次的升级,编程的本领也越来越高。
2000年,戴志康考上了大学,可进了大学后,他又十分失望。
“我喜欢自学,对考试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大学里陈旧的教材让我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来。
” 那时候互联网火起来了,戴志康通过互联网认识外面的世界,他对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社区有了兴趣,他想开发一套能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让即使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管理,如果有人在自己设计的社区里聊天和认识朋友,应该是一件特有成就的事情。
“我觉得这种东西做起来很有意思,而且将来也好找工作呀。
” 戴志康的如意算盘是,做这种软件,可以让千千万万的用户使用,将来去找工作的时候,可以跟别人说:这个东西是我做的
这样就很容易找到一个工作。
为了做软件,大二那年,戴志康搬出了学校,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
软件设计好了,他取一个名字叫“Discuz!”,就挂在网上,免费给人用。
起初,这个软件是免费的,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用户,又跟其他的同类软件产品进行对比之后,戴志康决定要对这个软件进行收费。
“我觉得我的产品在一些关键性的指标,比如速度、安全、负载能力和人性化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同类产品,而他们的产品都是收费的,为什么我的不能收费
” 收费给戴志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网上对他一片谩骂声讨,有一阵,戴志康连网都不敢上。
当时,一个软件卖五百块钱,卖了将近半年,一个也没卖出去。
戴志康想,横竖都是卖不出去,干脆就涨到两千块钱吧。
提价之后,戴志康就碰到一个香港人,他想做BBS社区的一个东西,在网上找到戴志康,问他需要多长时间,戴志康告诉他一个星期就行,香港人不相信,就对戴志康说,你这个软件卖两千块钱,如果你能在一个星期之内做完,我就多给你一千块钱,就这样,戴志康挣到了三千块钱。
经历这次磨难后,戴志康的收费计划开始奏效了,“我们当时考虑,那种比较大的论坛,用了其他软件之后负载上不去,不稳定也不安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 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容纳能力是同类产品的好几倍。
打这以后,Discuz!就进入高速轨道,销售平均每个月增加30%。
戴志康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到毕业时,他有了50万元。
【创办公司】 起初,戴志康想靠做软件来找工作,可没等到毕业,戴志康却成了抢手货,甚至有公司愿意出30万年薪邀请他加入,可戴志康却选择了放弃。
“当时我也非常心动,不过想一想,如果去了就要把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放弃,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像我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是没有办法割舍的。
所以不管外面诱惑再大,我觉得也没有办法动摇。
” 揣着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戴志康来到北京,创办了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在跑了几十个部门,盖了五十几个公章之后,公司开张了。
刚开始招人的时候,速度很慢。
“一个月面试十几个,才能招一个人,不过这样筛出来的都是真正值得一起干事情的人。
” 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张到六十多人,其中80%都是程序员,产品份额也在业界市场内占到了50%,2005年的营业额达到了500万元。
到现在,戴志康仍然把自己的公司定性为技术型公司,他认为只有把技术做专做精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经常跟程序员说,你会十样东西也不如精通一样东西。
做一件事情要非常专注、投入,哪怕一个时期只做一个事情,做到最好、最精通、最深入,做到这个领域的一流高手,或者把自己的产品做成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产品,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 【从收费到免费】 就在公司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戴志康又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和他前几年将免费软件变成付费软件相反,他决定将已经收费多年的产品全部免费。
戴志康将公司主打的BBS零件Discuz!进行了全面免费,只在定制、技术支持等服务方面收取费用来维持公司基本的运营成本。
“这是我好几年来的一个理想,我本来想做一个大众化的、很普及的一个东西,现在产品免费后,原先想用但没钱买的这些人,就可以使用这个软件,我的用户群就可以急速上涨,这些人里面比如说有1%的人做大了,那我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我们未来的赢利模式都建立在这个庞大的用户基数上。
” 免费之后,几乎每天都有1000多个网站安装Discuz!,现在的有效用户已经达到了30万左右,在中国70万个网站中Discuz!的占有率已达到了40%左右。
戴志康算了一笔账,中国现在一千个网站有600个网站是BBS的,也就是说BBS占了整个中国网站的60%、70%,“我相信我们提供这个解决方案将来会更高一些,我们估计是在80%,就是说中国有7、8万社区会成为我们的用户,我认为这个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
” 从收费到免费,意味着公司盈利模式的改变,从原来的单纯卖产品盈利转向靠提供产品的服务支持盈利。
“我们不是要先赚你的钱,然后再为你提供服务,而是先为你提供服务,等你做大了我们再来赚你的钱。
” 茅侃侃:混世魔娃 茅侃侃,人称混世魔娃,1983年生,北京人。
初中文凭,2004年正式创业,MaJoy总裁,2004年底,茅侃侃巧遇一国企老板,将MaJoy项目跟该总交流: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
两个人一拍即合,侃侃以智力入股他的公司,双方正式运营MaJoy,整体投资预计将要3亿。
后来,茅侃侃跟石景山区政府和北京市科委做了专门汇报 我年纪小,还难以做到通盘的权衡利弊,所以只要一个机会来了,别管好坏,就冲上去通通拿住。
换一种环境,过一种体验,这不就是年轻人该干的事吗
——茅侃侃 人生历程 1999年,北京育英中学出了一回“百年不遇”的尴尬。
一个叫茅侃侃的高一男生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再不及格。
按国家政策,他没有考大学的资格了。
侃侃说,这不正好,咱就不学了。
据说当时的年级主任为此头发都急白了一茬。
居然出了这种人
茅侃侃同学瘦得像一竹竿,脸色青黑,打扮嘻哈。
每天睡4小时,或者两天连着一块儿睡8小时。
还没结婚,可右手无名指一口气连带了两个白金戒指,一个老妈送的,一个女友送的。
最喜欢去的地方,钱柜和上岛咖啡。
那几年都是这么过的:早上5点半起床,骑车10分钟去学校埋头苦干,把当天作业全部消灭掉。
上课的时候就心里琢磨晚上的事儿。
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吃完饭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弄电脑,一直到12点。
初一时瀛海威时空已经上线,申请了做一个程序论坛的斑竹,最兴奋的事就是想出各种招儿去维持论坛的发展。
周末就组织活动,把论坛的人招呼到一块儿聊天。
那时候,侃侃带着校队横扫北京市的计算机比赛,遇不到对手。
初三又迷上了山地车,每天放学后玩山地车到晚8点,然后再弄电脑,到凌晨2点。
茅侃侃的思维习惯和行事作风就是在这个阶段成型的。
他基本没有跟同龄人打交道,网上打交道的人都比他大个七八岁。
一块儿玩山地车的人也多是有工作的青年人,大家谈的东西就是要做什么样的生意,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很实际。
除了那些表面化的嘻哈打扮,侃侃的思考和行为要比实际年龄老道得多。
好多网友在见面以后,怎么也不相信跟自己网上聊天的竟然是个17岁的小男孩
2000年,他连考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拿着这两个招牌在家网站谋了个月薪3600块的职位。
接下来三年里,足足换了有一打工作
从小网站、游戏公司、电视台、一直换到政府事业单位;从研发、策划、市场、宣传一直做到节目制作。
还自己开了家公司,给人家外包研发项目。
这些年真是吃尽了苦头,把自己积蓄的20多万都当学费赔了进去,当然也见识到了各行各业、各阶各层的“道道”。
2004年底,茅侃侃又一次碰上一个曾经合作过的国有企业老板。
当年为他做项目,从后台数据处理到市场推广策划,效果超出了老板的预料。
这一回侃侃把闷在心里想了一年的MaJoy项目跟他交流: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
两个人一拍即合,侃侃以智力入股他的公司,双方正式运营MaJoy,整体投资预计将要3亿。
后来,茅侃侃跟石景山区政府和北京市科委做了专门汇报。
“干什么事情,你自己选择,但只要选了干什么,就一定要干好了
”这是母亲自小给茅侃侃强调的道理。
在社会上混的时候,侃侃就常想这句话。
香港黑帮片里常有一句话,“既然选择了黑社会,那就一只脚踏进了棺材里,你没法退出。
”侃侃说,就是这个理儿 个性 4位80后的富翁当中,茅侃侃似乎最时尚,烫卷的黑发,休闲西装,牛仔裤,手机里还时不时蹦出令人捧腹的铃声。
“逛夜店,不过很可惜,明天就要回北京,重庆的夜店是没机会逛了。
”谈到自己的爱好,茅侃侃说,由于有逛夜店的爱好,他每月的花销比其他3位似乎要多一些。
“不多,两三万吧。
”侃侃说得很轻松。
侃侃语录 -“生活的意义就是我现在还活着,我特别怕死,我想活得相对舒服一点,就会去抗争。
” -“千万别上什么培训班,那是在浪费时间,学习和娱乐是分不开的。
” -“我是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最擅长的是和女生打交道。
” -“北京很多大学的学生会都是官场,我特别讨厌看到应聘简历上有谁写明是‘××学生会’的。
” -“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开车去大学校园,找找念书的感觉,但要是问我还会不会继续深造,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时间不会倒流。
” -“北京是一个讲潜规则的地方,讲究公司和人的政治背景,工作效率低,上海的创业环境相对公平。
” -“人做每件事情都要考虑好供需平衡,包括谈恋爱。
” -“重庆这个环境我感觉太好了,解放碑是一个适合娱乐的地方,这能够让一个人尽快成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