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美德的句子,有哪些
礼之用,和为贵。
传统美德诗句
1、 孝子,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养. ——孟子 2、哀母,生我劬劳. ——《诗经》 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5、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6、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7、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 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8、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9、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12、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3、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14、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1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6、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17、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8、可怜天下父母心. 19、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20、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22、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 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2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4、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2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26、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27、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洛克 28、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尼采 29、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 30、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 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 31、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 ——罗素 32、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贺拉斯 33、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3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前苏联谚语 35、养儿方知娘艰辛,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
1000字作文巜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怎么写
要快啊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 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有关过年传统美德的句子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之中占第一位。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还应该关心其他年幼的孩子。
热热闹闹过春年,亲友贺禧来一帮。
贵客盈门蓬荜辉,福禄寿康幸福享。
祝你事业大发展,如日中天耀辉煌。
愿你美满大团圆,吉星高照家兴旺。
安详过大年
中国年注重的是团圆,春节到了,让我们多一点时间陪在家人身边,抽一点时间和朋友见见,让亲情和友情一起给力这个新年!恭祝春节快乐。
一年的辛苦就要结束,一年的忙碌变成幸福;一年的奔波就要止步,一年的期盼化作满足。
愿你今年比去年更好,祝新年快乐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作文怎么写?
1、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八个字: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忠——尽己报国的责任、 孝——生生不息的爱心、 诚——求真务实的品质、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徐秀娟就真正做到了忠于自己的职责。
徐秀娟的父亲是扎龙自然保护区鹤类工程师,受父亲影响,徐秀娟从小就爱鸟,更爱仙鹤。
当她提出要去盐城的仙鹤自然保护区工作时,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
父亲深知养鹤的不容易,娇生惯养的女儿怎么能受得了
可徐秀娟的倔强脾气不同意了,她闹着让父亲同意她去,父亲只好依了她。
有一只叫黎明的仙鹤病了,她便悉心照料,不几天黎明就好了。
病好后,黎明很活跃,秀娟觉得多运动有好处,就放黎明和牧仁去河边玩。
可过了两天以后它们还迟迟不归,秀娟为找它们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天在泣、地在颤,所有的事物都在为秀娟默哀,黎明和牧仁也回来了,它们和仙鹤群成群结队地在秀娟的坟旁哀叫,仿佛在为失去的好友伤心。
孝自古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可随着时间的过去,能真正做到孝的又有多少呢,古有黄香,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
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亲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亲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亲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可是现在呢,现在孝顺的越来越少,我记得前两天看见了这么一条新闻,博白县有个85岁高老先生,由于患有风湿病,走路一瘸一拐。
高先生含泪说,他以前养猪赚了几十万元,大都分给了5名子女做生意。
去年,老伴去世后,儿女们都不愿照顾他,平时也不关心他。
他患风湿病、高血压等病需要钱治疗,叫儿女们各给2000元,结果都不肯给钱,他很伤心。
高老先生叫他们把自己当初拿给他们做生意的钱还回来,结果儿女们各叫人转给他4万元,感觉像是要断绝关系一样,令他很失望。
为了发泄,他宁愿把钱撒给别人,死了也不留一分钱给儿女们,两次共撒了2万多元钱。
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现在传承了2000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一点点的被人们所遗忘,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用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正在一点点的蒸发,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让它流传下来,还能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了解、做到,甚至流传得很久很久
2、节约——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
读了《俭以养德》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许多: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家里还是经常穿补丁的衣服。
是他家中贫穷吗
不是,他是国家领导人;是他不爱新衣服吗
不是,谁不爱美丽。
如果,一个人过惯了节俭和艰苦的生活,那么就不会有迈不过去的坎,度不过的难关。
据有关人员统计:毛主席的一双布鞋补了22次,一套军装补丁有76块,睡衣则有67块。
毛主席能有补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为他补丁之多,实数罕见哪。
毛主席的内衣内裤上更是五彩斑斓,有赤色、橙色、黄色、红色、青色、蓝色、紫色……与标准的老百姓一样“笑破不笑补”,只要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这位伟人,有着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为他的节俭。
冯玉祥将军教育儿子冯洪国也是如此:“儿啊,你要脱下军装、皮鞋到牛栅里去熏一下,闻一闻牛屎味,才会知道五谷香。
古人说:奢能灭志,俭以养德。
你虽然还不曾管事,谈不上奢华,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
”这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话“一板子”把冯洪国打醒了。
他脱下了军装、皮鞋,换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
事情是这样的,冯洪国日本留学回国后,看望多年不见的老父亲,当父亲看到儿子身着西装脚蹬皮鞋,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便这样地教育自己的儿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补丁、牛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我们看到的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犹如星光闪耀的银河;再加上射灯如探照灯似的来回晃动,而在这闪耀着的美丽背后,又有谁看到了浪费的影子。
的确,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有这样的享受。
于是,节约也随之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这天中午,我经过学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
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薯条,你吃点我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
我在班级里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没有(因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虽然我去小店的次数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
去小店为了买学习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饿买吃的占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二的是为了解谗,看到别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学是拿零食当午饭,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
前几天班级里还掀起了一股名牌风,看谁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宁,明天我就要换上安踏,有人还嘲笑同学穿假名牌。
哎,我真想告诉大家,勤俭才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不是攀比与浪费啊
在班会课上,我和老师商量把《俭以养德》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们,老师同意了,听完了我对文章的介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啊
艰苦的生活虽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度过难关;富足时豪华奢侈,穷困时将难以生存。
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