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老师上课认真的成语有哪些
不苟、孳孳、举一反循循善诱、郑重其事一、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u ] 【解释】: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翻译】:上司询问知道,看见世叔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升迁只是时间问题。
二、孳孳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自】:先秦.诸子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翻译】:只要天天孜孜不倦,没有人敢安乐。
三、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四、循循善诱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翻译】: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
五、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形容老师讲课讲的好的词语有哪些
1、循循善诱【拼音】 xún xún shàn yòu【】: 循循:有次序的样善:;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白话译文:老师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举例造句】: 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
2、谆谆教导【拼音】: zhūn zhūn jiào dǎo【解释】: 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
恳切、耐心地教导。
【出处】: 《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白话译文: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
【举例造句】: 父亲,您生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3、诲人不倦【拼音】: huì rén bù juàn【解释】: 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白话译文: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学生从不倦怠。
【举例造句】: 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4、谆谆告诫【拼音】: zhūn zhūn gào jiè【解释】: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告诫:规劝。
恳切耐心地劝告。
【出处】: 《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白话译文: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
【举例造句】: 督促提督吴永安等,相机前进,并与广西抚臣徐延旭联络会商,和衷共济,仰副圣意谆谆告诫之至意。
5、教导有方【拼音】: jiào dǎo yǒu fāng【解释】: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举例造句】: 他老人家教导有方,我们才能赢得比赛。
优美梦幻的诗词或词句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
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
跪求 以“古诗的魅力”为话题作文 800字左右 在线等谢谢了
1、古诗,一般都不,寥寥数语,短短几句。
可古诗的却是无。
我是古诗的迷恋者,时常会在古诗的世界里迷失自己。
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泡上一杯浓浓的香茗,放松一整天忙碌的心境,慢慢沉浸入古诗的世界里,你会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而忘形,因“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的婉约而惆怅,因“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的边塞而凄楚,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而舒怀。
古诗,是一种意境。
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
柔则终日魂牵梦绕,缠则难越方寸心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站在空旷如雪的天山之巅,眺望着那漂浮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的明月,耳边惟有剌剌作响、直刺几万里之外玉门关的长风,在这大气磅礴、雄浑辽阔的意境中,怎不叫人充满顶天立地的万丈豪情、挥洒指点江山的磅礴气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失恋之人,在落花微雨之时目睹双飞燕的相亲相爱,那种触景生情的眷恋,那种柔情似水的回味,那种黯然忧郁的无奈,那种顾影自怜的伤感,让人欲哭无泪,欲挣无力,欲罢不能,欲语还休
个中滋味,犹如手中浓浓的绿茶,苦涩甘甜,足够一生慢慢地咀嚼品味。
古诗,是一种凝固的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寥寥四句,就把秋天雨后的深山及山中的松树、泉水、石溪在月光下的景致刻画得栩栩如生,活脱脱的一幅山水画。
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就更是中国古代画家笔下绝好的水墨大写意素材了。
再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中那直上九霄的孤烟和长河那头即将西沉的圆圆落日,把大漠的空旷萧条和旅人内心的寂寞悲凉表露无遗,我想只有西洋的油画技巧和丰富的色彩才能更充分地把这种意境描绘出来吧
古诗,不长,却蕴藏着广袤的世界、丰富的联想和无穷的意境。
在古诗的世界里,忽而气势磅礴、雄浑激荡;忽而柔和细腻、委婉缠绵;忽而萧瑟苍凉、孤独寂寞;忽而忘情阡陌,韵味悠长。
严肃与诙谐,生动与质朴,含蓄与明了,委婉与豪爽,直让人几经磐涅,荡气回肠。
古诗的魅力已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我甘愿放纵自己,在古诗的世界里沉沦、迷失、不可自拔……。
2、开学伊始,教语文的葛老师突然在课堂上为我们背诵了一首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葛老师的普通话十分标准,浑厚的男中音听起来很悦耳。
但惭愧的是,我傻傻地张着嘴,不知所云。
也许很多同学跟我有同感,大家面面相觑,似乎都有点犯傻。
直到葛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教室里才有了一些轻微的、像是激动又像是醒悟般的惊叹声,如湿润的雨点在空中飞扬。
我没有出声,心里惊讶极了。
真的,那么简单明白的一些词,竟组成了一幅流动着的,浸透了苍凉之感的图画,那么忧伤,那么惆怅,然而却又是……那么美
升入初二以后,语文老师换了。
新的语文老师也姓葛。
端丽的板书和每次作文后对我的评语都让我的心里充满阳光。
他上课时声情并茂,经常给我们讲授一些课文之外的古典诗词。
甚至还有格律诗的音韵,平仄之类的诗词知识。
这些都无须考试,可我把它们背得比应考的英语单词还要滚瓜烂熟。
我以为背熟就能写了,写真正的律诗。
然而,哪晓得一提起笔来,我就晕头转向了。
根本写不出一首像样的格律诗。
见我学得认真,葛老师又开导我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至于那些格律之类,知道就可以了,不必拘泥,真正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他心底流出来的,比如李白……葛老师特别推崇李白,于是理所当然地,我也爱上了李白。
我尤其迷恋李白之死———为了捞取落在水里的月亮。
我想我将来要是当上了诗人,至少也得为摘取天上的星星而死。
为了我的李白之梦,我攒下零花钱买了一些诗词选本,如《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之类,一首一首挨着背。
就跟九十年代的少女戴着耳机学阿妹的歌似的。
所不同的是我永远也学不会。
葛老师说的“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总是到达不了。
但古典诗词由此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世界远离周围的“阶级斗争”氛围,远离我少女时代的种种烦恼。
我读着、背着,惊讶那些通晓明白的字句间,竟有如此美景、如此浓情、如此深沉的思想和哲理……我们几千字几万字讲不明白的东西,古人几十个字就讲透了,而且还押韵,还朗朗上口。
难怪它们能经受千百年的时间淘洗,而一代一代的孩子就背着这些诗长大。
我们死了,可是诗词还活着。
我想,它们要活到什么时候呢
也许要到太阳毁灭,地球不再转动为止。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多么骄傲的事啊
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那时我已考入本校高中,喜欢李白的葛老师也不再教我们了。
因为在课堂上宣扬“封资修”,葛老师被戴着红袖章的学生揪出来,站在操场上的太阳底下弯着腰低着头接受批斗,还要唱:“我是牛鬼蛇神,我是人民的罪人……”唱得满头大汗淋漓。
我远远望着,欲哭无泪,真想冲上去救他,但是没这个勇气。
批斗会结束之后,我悄悄跟在他后面走出了校门。
我看见他把胸前的牌子取下来,但是不敢扔掉,就把牌子夹在胳肢窝下,低着头朝前走去。
他在一家食品店门口停下,买了一杯冷饮,他显然渴极了,倚着柜台,大口喝着,他的腋下依然挟着那块牌子。
热泪从我的眼里夺眶而出,我想不顾一切地走到他跟前,对他说:“葛老师,您不是罪人,您是我的好老师,永远永远是我最好的老师。
”但是就在这时,几个戴着红袖章的同学从马路对面走过来了。
我下意识地一低头,赶紧走开。
以后我自己也踏上了艰难的人生之路,但是每当我有余暇的空隙,回想起这一幕时,我的心里总是怀着深深的歉疚。
再见葛老师,已是十年以后了。
我在21路电车上与他不期而遇。
我激动地喊他,而他也像对待一个大人般与我握手——事实上此时我已经长大,经历了下乡上山,并回城工作了。
我很想把我那时未曾说出口的话告诉他,但沧海桑田,我已不知从何说起。
他似乎也有许多话要说,可在拥挤的车辆中又无法畅谈。
分手以后不久,我突然收到了他给我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赞美我的心地善良,脸上总是带着腼腆的微笑,还特别提到“文革”,说我在“文革”中没有造过反,没有批过老师,说他为有我这样的学生而感到欣慰和骄傲。
热浪再一次在我心头涌动:老师,我的葛老师,你给了我那么多,可是我能给你什么呢
也许我不失善良,但我又很怯懦,我竟不曾在你最干渴的时候为你送一杯水,在最艰难的时刻对你说一句话。
于是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不管诗词的格律什么的,竟挥笔写了一首古体诗,但诗一写完,反复阅读,又怕被通晓古代诗词的老师看出破绽,迟迟不敢寄出。
一直等到自己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才恭恭敬敬地签上了名,恭恭敬敬地寄给了葛老师。
以后,生活迫使我离开繁华的市区,来到郊区写作,我与葛老师也失去了联系。
但在风雨中的泥泞路上,在夜深时的孤寂灯光中,我常会想起葛老师,想起他讲课时激动的样子、夸张的手势,想起他提问时期待的目光。
如今我已到知天命之年,可葛老师在我的心中依然年轻,就像一首永远充满生命力的古体诗。
而我当时写给葛老师的那首诗,也一直珍藏在我的笔记本上。
描写老人的好词 好句 好段
精彩词语 白发苍苍、须发斑白、身板硬朗、老当益壮、精神矍铄、清瘦、年逾花甲、年近古稀、与世长辞、德高望重、童心犹在、欢度晚年、坎坷一生、饱经风霜、孤苦伶仃、大展宏图、事业正旺、前途远大、慈眉善眼、和蔼可亲、重病在身绝妙句子1.他头发苍白,脸色红润,走起路来像一阵风。
2.爷爷的岁数大了,连眉毛都白了,就像是圣诞老人。
3.外公两鬓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周围只剩下了几绺儿稀疏的灰发。
4.爷爷一边用手拈着长长的银须,一边眯着眼睛笑。
5.叔叔秀气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显得文质彬彬,英俊潇洒。
6.她总是穿着一身蓝布衣,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7.奶奶年近七旬,两鬓早已斑白,但瘦削的脸上,两只眼睛却炯炯有神。
8.奶奶的脚是裹过的,枯瘦的小脚,脚趾已经被摧残得面目全非了。
9.奶奶将黑红色的皮鞋穿在脚上,慢慢地站了起来,我突然发现,奶奶年轻多了。
10.奶奶70多岁了,满脸皱纹,前额长了两块褐色的斑,她的耳朵有点失灵,小声说话她就听不见。
11.马叔叔窘得脸红脖子粗,像是抹了红似的。
12.舅舅黑红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我知道,那是胜利后自豪的微笑。
13.那明亮的眼睛里流露出对我们的关切之情,脸上笑吟吟的,令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14.只见他一弯腰,再一挺身,一担沉甸甸的泥土就挑起来了。
15.外婆着急地问:“扎手了没有
”“没……没有。
”我迟迟疑疑地说。
华彩语段 1.我的外公已经六十多岁了,
学好英语要先从哪方面下手啊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单词和语法为中心,而实践证明并且反复证明这是学习英语的误区。
我所探讨的方法是以阅读和复述文章或者复述经典句子为核心的英语学习方法。
毋庸置疑,语言都是以文字为基础的。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有一定的词汇量,否则语言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那么如何学习单词呢
提出这个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可笑。
学单词
就是背呗。
当然,我不反对这种办法,如果脑子聪明,过目不忘,且意志力坚强,能够持之以恒,就是死记硬背肯定也能掌握很多单词。
但是事实证明,死记硬背记单词的人数是最多的,效果也是最差的。
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改进或者改革这种办法,以求更有效率地学习英语。
第一点:学习一个生词不是在学单词本身,而是要放在句子里面学。
如果光学单词,而不学句子,那么学单词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徒劳之举。
就像我初中时一个女同学,她脑子不太好使,数学怎么学也不明白,老师就建议她在语文、政治等需要背的课程上多下点功夫。
女孩子一般还是比较听话的,她苦苦背政治,结果把一本书都背下来了。
可是到了考试时却傻眼了,因为她不知道她背了这么多东西,应该放在什么恰当的地方。
换言之,她还是不会做题。
这就像只认识几千个单词,但连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也说不出来。
所以初学者不是以单词为中心,而应该以句子为中心。
第二点:当学到一个单词时,是不是应该把该单词的形容词、副词、名词、动词等所有形式和与其相关的所有短语都学习一遍呢
不是的。
传统教学中,是这么学的。
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效果是不好的。
学习数学必须学会举一反三,否则数学肯定学的不好。
而学习英语方法正好相反,要“各个击破”。
例如,学possible时,教师造个句子I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me to catch up with her in English就可以了,顶多告诉学生它的反义词是impossible就足够了。
至于说它的名词形式possibility,以及possible,impossible和possibility等的多种用法和搭配就不要一起讲了。
因为那样只会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单词本身上来,只会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会对他们产生实质的影响。
如果把这些一股脑的全告诉学生,结果无疑是学生做了很多笔记,做了很多表面文章,而没有实际的收获。
因为这样学习重点不突出。
等在后面的学习中碰到impossible这个词时,学生早就把possible忘的一干二净了,等于第一次的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而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各个击破
就是见到一个单词,就只记这一个,重点突出,中心分明,反而容易攻克,学生也会觉得这么学英语,不但能学到很多知识,并且很轻松。
还那上面的impossible作例子。
这个单词是在一九九七年版的《新概念》新版第115课中出现的。
文中的句子是: A: I’m sure there is no one at home. B: But that’s impossible. 好,如果学生能够自如的掌握这个句子,就够了。
期望学生在课堂中记很多的东西,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
反到不如把心情放平静,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学习英语除了把课本上的文章或者经典句子做必要的recite外,还要大量阅读,这样不仅扩大词汇量,主要是学习英语思维,感受英语文化。
我建议以低于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为佳。
如,一个高中的学生可以从适合于初中的读物开始读起,开始时主要是培养兴趣和提高信心。
一本书最好没有什么生词或者只有少量的生词。
初学者就会发现自己有限的词汇量居然也可以阅读这么好的文章,于是兴趣和信心大增,便会主动去学。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读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了。
有人总是抱怨考试时阅读量太大,时间紧什么的,就是因为平时阅读量小的缘故。
还有一个问题,令很多感到困惑的是,学了十来年的英语,为什么还是连个最简单的句子都说的结结巴巴,一点也不地道呢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因为虽然学了十来年英语,可是真正开口发音的时间却是少的可怜。
学英语开始时就是鹦鹉学舌。
而传统教学方法只是使学生们掌握了大量的语法和单词,只会应付考试,学生们一直穷经皓首于想except和except for有什么区别,英语十七种虚拟语气都是什么等这类很不实际的问题上,根本无暇recite一些东西,当然轮到说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
解决的方案就是看到优美的句子或者文章,就多读几遍,争取能够“信嘴拈来”,用的时候自然就脱口而出了。
总结:英语学习是以句子为中心的,以recite为手段的,以阅读为基础的非常easy的过程。
跪求现代汉语下册考试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试下册) 一、填空题(20分)1统语法学使用“句子成分”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层次分析,把中心词改为_______、把动词改为_______,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句法成分,名为_______。
2、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比况短语有多种句法功能,可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补语,属于_______短语。
5、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_______,另一个指_______。
二、下列表述如有错误,请指出其错误所在。
(10分)1、“他叫我小李”和“他教我英文”同属一个句型。
2、非主谓句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
3、划分词类须以词的意义为依据。
4、主谓句都是动词谓语句。
5、凡具备了主语和谓语的语言单位就是句子。
三、修改下列句子,并说明理由。
(10分)1、刘思佳卖煎饼赚钱原来是送给老伴生病的孙师傅。
2、饰演英子的小演员沈洁,导演吴贻弓是在《闪艺的彩球》摄制组挑演员时发现的。
3、不但党八股这种形式不利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极其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
4、飞快的18次特快列车向北京奔驰。
5、他小学毕业,就回乡参加生产,所以很能干,也吃得苦。
四、分析题(30分)1、对下列短语作层次分析,如果有歧义,要作不同的分析。
(15分) ①老师叫你去办公室交语法作业。
②住在隔壁的小王经常问他关于计算机方面的问题。
③一个大学生抢救农民老大爷的故事。
④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让你走。
2、分析下面各句并指出其句型(10分) ①总之,从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军事、外交战线,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②实现四个现代化,将使我国农业逐步变为农林牧副渔布局合理,全面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需要的发达的农业。
3、用划线法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和关系。
(5分) 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隔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了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五、术语解释(10分) 1、及物动词 2、连谓句 3、标号 4、通感六、简答题(20分) 1、句子和短语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其目的是什么
3、什么是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有什么不同
4、对比与映衬有什么不同
请举例说明。
现代汉语试题(下册)一、术语解释(20分)1、词类:2、短语: 3、夸张:4、复句:5、双关:二、判断(10分)1、“他在学习”、“他在教室”中的“在”是动词。
( )2、“我让小张给骗了”中的“让”是介词。
( )3、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 )4、“文艺演出”这个短语的结构类是主谓短语。
( )5、“鞋做得好”是个多义短语。
( )6、“有人叫你”是非主谓句、兼语句。
( )7、“他长得像哥哥一样英俊高大”是运用了比喻。
( )8、“祖国是一座花园”是运用了比拟。
( )9、“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夸张。
( )10、“栽下一颗树,便栽下了一片希望”运用了借代。
( )三、改错。
改正下面句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20分)1、 收音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2、 他们俩个人都是我们班的同学。
3、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4、我们不应该指责别人而辩护自己。
5、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他恨不得不吃不睡,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6、我们不得不佩服关汉卿在七百多年前就在舞台上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
四、分析(35分)1、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短语,并指出其结构功能类。
(9分)① 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② 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③划分词类的一个目的是讲述词的用法2、分析下面句型,并指出其小类。
(6分)(1)门外一片繁忙的景象。
(2)小张同志,请你别忘了带雨伞。
(3)我,你还信不过吗
10、分析下面的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还是紧缩句;是单句的划分句法成分,是复句的指出分句间的关系,是多重复句的分析层次并标明关系。
(12分)① 无论什么人,都应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 他一拿到书就走了。
③ 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④ 他应当以恒心为友,以经验为顾问,以希望为守护者。
⑤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11、分析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8分)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②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③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④ 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
五、简述(15分)1、 举例说明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2、举例说明“把”字句的特点。
1、举例说明什么是句型和句类。
2、简述语法的性质。
3、复句和句群有什么不同
三、举例说明《汉语拼音方案》对普通话音节拼写中y、w的使用有哪些地具体规定,这些规定的作用是什么
(15分)四、举例说明普通话元音音位\\\/i\\\/的主要音位变体和这些变体出现的条件(10分)五、什么是词义
词义有哪些性质
(10分)六、请分析下列词的结构类型(10分) 示例:说服(补充型合成词) 飞机( )突破( )弱者( )肉麻( ) 怂恿( )龟缩( )是非( )失踪( ) 从容( )七、举例说明词汇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八、举例说明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15分)九、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层次(15分) 1、比金子更可贵的是声誉 2、在队长李明的带领下开展工作 3、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十、用符号标记法分析下列句子的成分(15分)示例:李华[昨天上午]买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
1、这巨大的打击和悲痛几乎把吴吉昌老人击倒了。
2、哥白尼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以来从未动摇过的地球是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的学说。
3、散文《白杨礼赞》,语言十分精练优美。
4、总而言之,白蛇娘娘在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之后,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里了。
5、他在政治思想及革命经验方面留给我们哪些东西呢
十一、长句与短句各有什么特点
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10分)十二、举例说明层递与排比两种修辞格的区别(15分3、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6分) (1) 尽管古代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
(2)我们到青岛的第一天,就被海崖的美丽景色吸引住 了, 从栈桥看到鲁迅公园,从鲁迅公园看到海水浴场,整整玩了一下午;第二天就到崂山去玩。
4、按要求辨析下列各题。
(6分)A组:指出加点词的词性。
(1)我和你一块去吧
(2)我前天和学生谈过论文的事。
B组:下列句子结构有何不同
(1)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
(2)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
C组 :下列复句异同之处是什么
(1)因为二哥来了信,所以妈妈放心了。
(2)既然二哥来了信,妈妈就放心了。
现代汉语试题(下册)一、填空题(20分)1、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 ,另一个是指 。
2、传统语法学使用主、谓、宾、状、补六大句子成分,现在采用层次分析增添了 和 两个句法成分,形成了能够配对的八大句法成分。
其中主语与 是互为配对的, 与宾语是互为配对的,定语、状语、补语分别与 是互为配对的。
3、语法具有 、 、 三大性质。
4、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 和 。
5、在内容在语境确定的前提下,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下列三个问题,即 、 、 。
6、锤炼词语,一般从 和 两个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7、从修辞角度讲句式的选择,这些句式是指 、 、 ,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
一、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并说明理由)(10分)1、划分词类须以词的意义为依据。
( )2、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 )3、主谓句都是动词谓语句。
( )4、非谓语句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
( )5、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是同义句式的选择。
( )二、 分析题(48分)1、用从小到大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并回答问题。
(8分)我们的朋友已经准备好了旅行的干粮。
(1) 根据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各指什么
(2) 根据分析,写出动语和中心语两个句法成分的定义2、用从小到大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
(4分)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当代大学生。
你写的那篇论文决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3、用横线加线法或竖线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型。
(6分)① 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② 我,你还不相信吗
③ 小张同志,请你别忘了带雨伞。
4、用划线法分析系列复句的层次和关系。
(4分) 尽管古代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
5、指出下列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格。
(10分)① 家庭生活是一本书,唠叨是其中的标点符号,绝对不可少。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善待它,那样一定天天都是好日子。
② 2003年1月9日,5位农民无意间的挥撅一刨,就刨出了27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国家,刨出了中华民族一段辉煌的历史
③ 有人拟了一副对联描写大学生写文章:无错不成文,病句错句破残句,句句不堪入目;有误方成篇,别字错字自造字,字字触目惊心。
④ 八十年代喝露露,九十年代喝品质,今天我们还要喝健康。
(露露饮料广告语)⑤ 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
(刘勰)6、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性。
(4分)A组 ①老师和学生一块去看电影。
②辅导员和学生谈过话了。
B组 ①必须端正学风。
②学风很端正。
7、根据形式特点和语义特点,指出下列一组疑问句的异同。
(2分)① 你去好呢,还是我去好呢
② 这个人老实不老实
8、辨析下列句子是单句、复句还是句群。
(4分)A组 ①人生的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②人生的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B组 ①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9、通过辨析,指出下列每组复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分)A组 ①因为二哥来了信,所以妈妈放心了。
②既然二哥来了信,妈妈就放心了。
B组 ①如果不浇水,种子就不会发芽。
②即使不浇水,种子也会发芽。
10、从施受关系上进行辨析,指出下列一组句子哪个是主动句式,哪个是被动句式。
(2分)A组 ①他家的小羊被狼叼走了一只。
③ 狼叼走了他家的一只小羊。
三、 改错题(10分)改正西来句子语法或修辞上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 刘思佳卖煎饼赚钱原来是送给老伴生病的孙师傅。
②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③ 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④ 无数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⑤ 这项工作的意义不是很渺小,而是很伟大。
四、 问答题(12分)1、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其目的是什么
2、 什么是区别词
教材为什么把它从一般形容词中独立出来另外命名
3、 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异同
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20分)1、语法结构规律本身 语法学 2、动语 中心语 谓语 动语 中心语 3、抽象性 稳固性 民族性 4、语序 虚词 5、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 追求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6、内容(意义) 形式(声音) 7、长句和短句 整句和散句 主动句和被动句二、判断题(10分)1、× 2、√ 3、× 4、× 5、√三、分析题(48分)1、我们的朋友已经准备好了旅行的干粮。
) ]〈 〉 (1)主语是“我们的朋友,”谓语是“已经准备好了旅行的干粮”,宾语是“旅行的干粮”。
(2)动语是支配、关涉后面宾语的成分。
中心语是被修饰、被限制和被补充的成分。
2、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当代大学生。
)) + )你写的那篇论文决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 ] 介词短语 方位词短语 )3、①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双宾语句。
②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③ 动词非主谓。
转折 因果 因果4、(一)尽管……│(二)但是……〣 (三)他们……║ (四)因而5、(1)比喻(2)拈连(3)对偶 仿词(4)拈连 递进 (5)回环 6、A组(1)动词 (2)介词 B组(1)动词(2)形容词;“端正”是兼类词7、(1)是选择问句,复句结构;(2)是正反句,单句结构。
两个句子都是就其中一项作出问答。
8、A组:(1)是单句,一套主谓结构;(2)由四个分句构成的具有两个层次的解说复句。
B组:(1)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复句;(2)由两个句子构成的句群。
9、A组:(1)(2)都是因果复句,但是(1)属于说明因果句,后面分句表示“妈妈已经放心的意思”,结果已经实现;(2)属于推断因果句,后句表示“按道理妈妈应该放心的意思”,结果未实现。
B组:(1)都是假设复句,但(1)是一致假设句(结果与假设一致),(2)是相背假设句(结果与假设不一致)。
四、改错题(10分)(1)主谓搭配不当,定语语序不当。
在“钱”的前面加“的”,把“生病的”放在“老伴”前。
(2)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产生歧义,把“许多”放于“党的”后面。
(3)错用关联词语,“不管”后的意思不应该带有确定性,“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性的意思。
改“不管”为“尽管”。
(4)本体与喻体无相似点,前后矛盾,不能构成比喻。
具体分析,把“小河”比作“脉搏”使人费解,“脉搏”又怎么能够“流动”呢
“大地上的脉搏”也不知所云。
(5)仿词违背了意义明确性的原则,属生造词语。
因为“小”是“微小”的意思,与“小”可以搭配;与“大”搭配却是“又大又小,”自相矛盾。
五、问答题(12分)1、层次分析法的语言观是建立在语言结构是有层次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即句子结构是层层套合组织起来的。
为反映这一客观的语言实际,对句法结构的分析按照前后成分的直接组成关系一般从大到小,层层二分,一直分析到词。
所以层次分析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分析方法上有无层次,另外,充当句法成分的单位不同,更重要的是层次分析法的句法观与中心词分析法的句法观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最能反映语言结构具有的层次性。
她的析句目的是要认清句子的结构层次,明确结构关系、结构规律,并确定句型,以便更好理解句意。
2、大型\\\/小型;黑色\\\/彩色;男\\\/女等是区别词,它是表示事物属性的词,有分类的作用。
这类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互为依存,一般形容词与此不同。
另外,区别词与一般形容词语法功能大不相同:区别词只能作定语(大型机器),不能受“很”修饰;而一般形容词除了作定语(好机器)外,还能作补语(安排好)、状语(好好儿说),能受“很”修饰(很好)。
尤其是,区别词不具有一般形容词作谓语的句法功能(作谓语是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之一),所以区别词也叫非谓形容词。
有些教材把区别词归入形容词一类,是主要看到了它们都能作定语的句法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实际上区别词与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大异小同,不是大同小异,因此把区别词从一般形容词中独立出来另立一类是有道理的。
黄廖本使用本、修订本没有把区别词独立命名,增订一版、二版、三版对它独立分类命名,体现了区别词的个性特色,是对它深入分析研究的结果。
3、借喻和借代的相同点表现在:都是用喻体或借体代替本体,本体不出现,语言形式相同。
区别是(1)构成基础不同(相似与相关不同)。
(2)作用不同(描绘作用突出和不突出形象色彩的区别)。
(3)转换方式不同(能否转换为明喻或暗喻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