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分为几级,用什么颜色表示。
国家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应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动物预警事件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导致了超过20万人丧生,可为什么当地的许多野生动物却呢
对此现象,科学家并不感到惊奇。
他们早就发现,任何种类的动物总是能先于人类发现危险的逼近,并提早逃之夭夭。
东南部有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大型野生动物园,当一次海啸发生时,海水已经没过了离海岸3公里远的土地,造成200多人死亡。
而生活在这里的200来头大象、豹子、水牛、野猪、鹿、猴子等却无一丧生,惊魂未定的该国自然保护机构代表确认了这一事实。
“令人惊奇的是,大灾之后这里没有发现任何动物的尸体,无论是大象,还是小野兔。
”灾后乘直升机在这个野生动物园上空巡游过的美联社摄影记者也证实了这一点。
还有一个小岛,那里是蝙蝠的天堂,这种小东西一般白天都处于睡眠状态,可是在海啸发生之前,它们竟奇迹般地纷纷飞出洞穴,躲过了这一劫。
其他地方的各种现象也证实了动物对海啸的预见性:火烈鸟离开它们赖以繁殖的栖息地,搬到了地势较高的地方;家犬拒绝出门;动物园里的动物们都不肯离开自己的窝棚。
在泰国受灾最重的旅游度假热点拷叻,大象还救了几个日本游客和驯象人的命。
驯象的小伙子通丹对法新社记者描述了那天的情景:“海啸发生那天很早的时候,这群象就开始不停地叫唤,而且不听指挥,总是朝大海的方向张望,后来它们挣脱了绳索,开始向高处跑去。
这群大象跑到半山腰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正看到第一个大浪席卷海滩,把那些毫无防备的人都卷进了大海,我当时被惊呆了。
” 在泰国的皮皮岛,得以逃生的人们应该感谢的却是水中的鱼。
在看到成千上万条鱼争先恐后地游向远离海岸的洋面时,一艘游艇艇长警觉起来,急忙召集在岛上嬉戏的游客上船,并把船驶向深海,从而避免了游艇的倾覆和游客的遇难。
动物具有比人类更早地感知危险的能力,并非在这次海啸中才被证实。
早在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军事作家埃利亚努斯就讲过,公元前373年大地震的前5天,希来克的居民发现动物们有些反常,老鼠、豹、蛇、千足虫、甲虫,还有其他一些小生灵,都沿着一条通向南方的道路匆匆逃离。
当时没有人能理解这种奇怪的现象。
再早十几年,也就是公元前390年,罗马那个关于大雁的著名传说,也说明了动物对于某种不易察觉的信号有所反应。
当时高卢人夜袭罗马,睡梦中的罗马人及时醒来。
叫醒他们的不是狗,而是大雁。
二战期间的一个传说也与大雁有关:1944年11月27日,飞翔在上空的一只大雁因预感到敌机的到来而惊鸣不止。
在空袭前的半小时,大雁绝望地飞离了该城,跟着大雁离开城市的居民也因此得救。
直到今天,该城的城市公园中还矗立着大雁的雕像。
在日本,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家鱼缸里的金鱼活动来预测地震和的。
1991年之后,一个当时正在日本的法国记者在上发表文章说:“金鱼是不会撒谎的,在地震发生前的几个小时,金鱼会在鱼缸里不停地转圈,这就是信号……在日本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人们都懂得这种常识……” 1999年12月26日,一场暴风雨袭击欧洲的时候,几乎没有动物因此而死亡。
?韦利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写道:“公园里有上千种动物,但没有一只动物受到伤害。
一棵大树砸倒了wallabie(一种形似小袋鼠的动物)的窝,奇怪的是这些小动物当时不在窝里!近郊建成于1947年的波格尔狩猎公园曾遇到一次严重的水灾,但不可思议的是所有动物提前找到了避难所,无一伤亡。
” 动物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谜,也难怪在有关地震的各种传说中,动物常常被牵扯进来。
例如,印度有一个神话故事,就是讲有一只巨大的乌龟伏在盘着的眼镜蛇身上,又有4头象站在乌龟的背上,共同支撑着我们的大地。
如果这些动物中有一个晃动了,打破了它们之间的平衡,就会引发地震。
在西伯利亚,传说大地是被放在一个雪橇上,雪橇由一只浑身长满跳蚤的狗拉着。
当狗搔痒的时候,大地就会晃动。
欧洲还有一个关于一条凶猛海蛇的传说,据说它动一动,就会掀起海啸或发生地震。
若是细究动物在灾害发生前的表观,很多科学家会感到困惑。
法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伊万?勒马奥先生谈及此事时不无遗憾地说:“在西方各国,大多数关于地震之前动物行为特征的研究都是无果而终,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成果。
现在,科学家也只能根据人类掌握的动物的感知能力和交流方式做一些假想。
” 不过,在海啸发生之前,泰国拷叻度假区大象的行为还是可以解释的。
著名动物学家皮埃尔?菲弗是法国研究大象的专家。
他解释说,这类哺乳动物能在海啸或地震前有所预见,得益于它们远远优于人类的听力和它们拱形的足底。
大象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原理,是由专攻生物声学的美国科学家凯蒂?佩恩发现的。
1984年佩恩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动物园搞研究时发现,每每靠近大象之类的厚皮动物时,总能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轻轻振动的微波”。
她利用录音机在这样的环境中录了音,并进行分析,终于捕捉到一种低音频的声音,这是一种人类无法听到的次声。
为了证实自己的假设,佩恩在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生活了十几年,后来出版了《大地寂雷:大象的声音互联网》一书,记载了这一段考察经历。
研究证实,位于大象鼻子和头颅中间的鼻窦能发出一种20分贝的声音。
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这种声音能传出80公里远,即使有障碍物阻挡,也能传出10公里远。
当有危险逼近的时候,惊慌失措的大象会发出尖叫,并把两耳张开,鼻子竖起,有时还会逃跑。
整日和大象生活在一起的驯象人对它们的这一习性很了解,会据此判断可能是有暴风雨、汽车、猛兽或者是猎象的人要来了,而这时危险离它们还有好几公里之遥。
大象的足底呈拱形,周围有角质物,与地面直接接触时对振动十分敏感,可以能轻易地判断出危险来自何方。
无论是在海上、空中还是在陆地上,动物都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陆地或海洋的声波、化学变化、电磁场的改变等等。
鸟类、海龟和鱼类是利用磁场来辨别方向的,但也不是所有的动物能及时地收到信号。
就以对外界环境变化最不敏感的睡眠状态为例,不同种类动物睡眠状态的持续时间是不同的。
易受伤害的动物比如鹅,它的睡眠状态要比捕食动物短得多。
还有专家发现,不同类别的动物之间也会相互传递信息。
离震中最近的动物会通过一些反常的行为来警示其他动物,比如,本该昼伏夜出的蝙蝠突然大白天飞出了洞穴。
对动物有此类观察的科学家们认为,动物并不存在“第六感官”,它们所具有的其实和人类一样,就是对自然界的洞察力,只不过它们的洞察力要比我们发达得多。
然而动物被封闭驯养或家养以后,这种能力会逐渐退化。
近期日本科学家对海豚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自然界中野生海豚的叫声要比驯化的海豚大10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2004年12月的海啸发生之后,发现了大批家养动物的尸体。
这个研究结果也使人们提出了新的疑问:人类对自然的洞察力是否也会逐渐丧失呢
在海啸发生之前,印尼的加洛瓦等土著居民纷纷离开海岸,转移到丛林深处,这一事实更加深了人们的疑惑。
是不是这些还远离现代文明的土著居民也具有接收自然界特殊信号的能力呢
或者他们仅仅是跟着受惊吓的动物们一起逃离了
这目前还很难说清楚。
有些科学家这样认为:人类高度社会化的生存环境,使得人的感觉器官因自小没有接受足够的训练而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当然,专门分辨香水类别的那些专家的鼻子除外,某个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自然会由社会分工不同的其他人或用其他方式来弥补。
然而迫于残酷的生存竞争,野生动物却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全天候地发展和完善感觉器官的功能。
在自然灾害到来之前,人们如果能根据动物的某些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就可能免于一死。
那么,为什么人类不调动自己感知自然的能力,并注意观察身边的动物呢
人们流传的许多故事,都为研究动物优于我们的感知能力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但是在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手段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研究尚难有所突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
最常用的是四色预警,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美国国家威胁预警系统用绿、蓝、黄、橙、红5色代表从低到高5种危险程度,红为最高.。
红:危急级.橙:严重级黄::危险级.蓝、绿:安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没有紫色这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