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实验存在误差的句子

形容实验存在误差的句子

时间:2016-03-09 04:34

为什么实验有误差

为什么实验有误差答于偶然因素消除,任验研究的结果都具有误差。

误差验观测值和真值的差异。

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试验的过程之中。

根据误差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可以将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两大类型。

(1)系统误差:由某个或某些固定的因素引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误差的符号和数值是恒定不变的,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变化。

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加以校正或消除。

(2)随机误差:当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反复进行测定时,在无系统误差存在的情况下,每次测定结果出现的误差,没有规律,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由偶然因素引起,不可避免,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在试验中,还可能存在由于试验人员粗心大意所发生的差错,这是应予杜绝的。

科学实验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 ),也就是( )试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

对照;相同;误差;平均。

需要解释么

有人认为在实验中重复的次数越多,结果误差越小,谈谈你的看法

误差测量中,由于各种原因测量值与真值总是存在差异,0xxx (1-1)0x为真值,x为测量值,其差x就称为误差,也叫绝对误差。

测量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贯穿实验过程的始终,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测量误差越来越小,但却永远不能降低到零。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真值0x是客观存在且又不可测知的,因此在实际测量中,误差并不能由(1-1)式简单地计算出来。

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误差理论,是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处理误差问题的理论基础。

绝对误差可以评价某一测量的可靠程度,但若要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测量结果时,它就无能为力了,这就需要用相对误差来评价测量的优劣。

相对误差定义为%100测量最佳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二、误差与分类从误差的性质上可分为两大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一)系统误差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总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或是有规律的变化,或是有规律的重复,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仪器误差,这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或没有按规定条件使用而引起的。

如仪器零点不准,尺子长了或短了一点,天平不等臂或使用的砝码有误等等。

2.理论(方法)误差。

只是由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公式本身的近似性引起的,如单摆周期公式glT20成立的条件是摆角趋于零、摆绳质量为零等,这样的实验条件是不能完全满足的,势必要带来误差。

3.个人误差。

这是由于观测人员生理或心理特点所造成的,这通常与观测人员的固有习惯和反应速度等有关,其结果是使测量数据总往一个方向偏。

如用秒表测量固定时间间隔时,有人就总是偏大,而有人却总是偏小。

4.环境误差。

是由于仪器的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电磁场)不符合仪器的原设计要求而产生的。

例如要求在20℃±2℃条件下使用的仪器,放在-20℃的环境下使用;磁电式仪表附近有强磁场等均会引进环境误差。

系统误差有些是定值的,如某些仪器的零点不准;有些是积累性的,如用受热膨胀的钢尺进行长度测量,随着测量时温度升高指示值就偏小,且误差值随待测长度成比例增加;有些是周期性或一定规律化。

要减小系统误差,一般要在实验前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在实验时找出系统误差产生原因,采取一定的方法去消除或部分消除,或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对于定值系统误差,一般采用的技巧和方法有:交换法、替代法、异号法等。

系统误差是有规律的,因此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并不能减小系统误差。

(二)随机误差如果实验中已理想地消除了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还会发现各次测量值之间有差异,这种误差是由于人的感官灵敏程度和仪器精密程度有限,周围环境的干扰以及随测量而带来的其他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这些由于偶然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的涨落,称为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

尽管这种误差是随机的,每次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但它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常见的统计规律是比真值大和比真值小的测量值出现的几率相等;误差小的数据比误差大的数据出现的几率大;误差越大出现的几率越小,出现很大误差的几率趋于零。

因此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随机误差,但是随机误差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主要来自下列三个方面:1.主观因素由于观测人员的感官灵敏程度和操作熟练程度的限制,使得主观判断出现不确定性。

2.测量仪器的影响测量仪器精度不够高或工作状态不正常,使得示数不重复和不固定。

3.环境的影响气流扰动、温度起伏、电磁场的不规则干扰等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除了上述两类误差以外,还可能发生由于读数、记录上的错误,由于突发的不正常的条件变化,仪器工作不正常等因素造成的错误,而使数据序列中出现“坏值”。

错误不同于误差,必须剔除。

这种剔除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而不能不恰当地、人为地把一组数据中离散较大的数据都去掉,那样就会使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失去标准。

总之,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性质不同,来源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弦振动实验思考题 实验中可能存在哪些误差

哪些是系统误差

误差分析的主要是实验题。

所以,在做实验题之前,你要熟悉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条件。

通常情况下,误差分析题设问主要就是考察学生关于''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的考察。

因此,必须熟悉掌握这两方面

\ \ 在熟悉掌握实验的具体步骤之后,还要多练习题,只有多练题,才能掌握的融会贯通;才能见识更多的题型,更容易解题,不易失分。

\ \ \ 在真正解题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再把已知的与标准实验过程进行对照,如果发现有不同的地方,则, 【 误差 】就很有可能出现在这些地方

因此,楼主要注意

\ 或者增加MSA分析报告

实验过程中,测量误差是客现存在的,所以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一般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表达的方式主要有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2.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 (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应用量表测量工件时,量表固定于支持上,支架因被测量力会造成弹性变形,如图2-4-3所示,在长度 的断面二次矩为 ,长 的支柱为 ,纵弹性系数分别为 、 ,因此测量力为P时,挠曲量 为 .为了防止此种误差,可将支柱增大并尽量缩短测量轴线伸出的长度.除此之外,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标尺、直规和长量块等,因本身重量与负载所造成的弯曲.通常,端点标准器在两端面与垂直线平行的支点位置为0.577全长时,其两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点称之为爱里点 (Airey Points) .线刻度标准器支点在其全长之0.5594位置,其全长弯曲误差量为最小,此处称之为贝塞尔点 (Bessel Points)  4.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 ,如图2-4-5所示其误差量为 ,为实际测量长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柱或圆球形时应选平面之测砧.阿贝原理 (Abbe’ Law) 为测量仪器的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需在一直在线.否则即产生误差,此误差称为阿贝误差.通常,假如测量仪器之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无法在一起时,则需尽量缩短其距离,以减少其误差值.若以游标尺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6所示,其误差为 ,因此欲减少游标尺测量误差,需将本尺与游尺之间隙所造成之 角减小及测量时应尽量靠近刻度线.若以量表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7所示其量表之探针为球形,工件为圆柱,两轴心有偏位量 时,其接触的误差量为 .若量表之探针和工件均为平面时,若两平面倾斜一定角度 时,其接触的误差量为 如图2-4-8所示,此误差称为正弦误差.图2-4-9所示为凸轮在机构设计的误差分析图,为了减少磨损,常将从动件的端头设计成半径为 的圆球或圆柱体,两者间的压力角为 ,因此引起误差为.  5.环境因素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 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