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中有哪些好的开头,结尾,谦词和敬词
一、常见的提称语称谓后附提称语,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二、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四、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1)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2)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 即请 顺效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祝颂请 问致候3)对尊长,可选用: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4)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 恭请 恭候为强调郑重其事:谨祝 谨贺5)对晚辈: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6)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7)对父母辈,颂祝:金安 福安8)对尊长: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9)对女长辈: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10)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11)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12)常时可颂: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13)当日可达之信,颂: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14)对女性可颂:淑安 妆安 阃安15)对未婚女子,颂:闺安16)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侍安 侍祉17)对晚辈后生,祝愿: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18)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19)祝收信人夫妇:双安 俪安 俪祉20)贺有喜庆事者,道:喜安 庆祺贺新婚者:燕安 燕喜21)贺生子者:麟安22)对家居者,颂:潭安 潭祺 潭祉23)对行旅者: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24)唁丧,请候:礼安 孝履25)问病,祝颂:早日康复 痊安26)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否极泰来27)对知识界,可泛颂: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28)对编辑:编祺 编安29)对写作者:著祺 撰安 笔健30)对教师:教祺 教安 诲安31)对军界:勋扯 戎安32)对政界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33)对工商实业界: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
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六、署名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常用启禀词如下:1)对尊长:叩 叩上 叩禀 敬禀2)对平辈: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3)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描写恋人亲密关系的词语,能由浅入深的。
越多越好。
比翼双飞 bǐ yì shuāng fēi 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双飞,成双的并飞。
《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居里夫妇在科学征途上~。
碧海青天 bì hǎi qīng tiān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
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多情善感 duō qíng shàn gǎn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儿女心肠 ér nǘ xīn cháng 年轻男女的柔情。
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 含情脉脉 hán qíng mò mò 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
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唐·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眼红罗之盛饰。
” 恨相知晚 hèn xiāng zhī wǎn 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
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
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 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云,握伦臂诀曰:“~。
”(《后汉书·第五伦列传》) 脉脉含情 mò mò hán qíng 脉脉:两眼凝神,要向别人诉说心曲的样子。
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
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
唐·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眼红罗之盛饰。
” 情投意合 qíng tóu yì hé 投:相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 我们相聚既久,~,岂不知远别为悲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琴瑟之好 qí sè zhī hǎo 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 他们俩海誓山盟,愿永结~。
如胶如漆 rú jiāo rú qī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
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多指夫妻恩爱。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范张鸡黍 fàn zhāng jī shǔ 范:范式。
张:张劭。
鸡:禽类。
黍:草本植物,指黍子。
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
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后汉书·范式传》载:“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 北风之恋 běi fēng zhī liàn 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比翼双飞 bǐ yì shuāng fēi 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双飞,成双的并飞。
《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居里夫妇在科学征途上~。
情投意合 qíng tóu yì hé 投:相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 我们相聚既久,~,岂不知远别为悲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深情厚谊 shēn qíng hòu yì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向秀丽,你当得起这样的~。
(陈毅《向秀丽歌》) 水乳交融 shuǐ rǔ jiāo róng 交融:融合在一起。
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
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
” 几日工夫,同吴仁扰得~。
(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温情脉脉 wēn qíng mò mò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
宋·辛弃疾《摸鱼儿》词:“千金曾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总之,资本主义制度把无数家庭的~的气氛都给败坏了。
(秦牧《衰老》) 相亲相爱 xiāng qīn xiāng ài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 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 心心相印 xīn xīn xiāng yìn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
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 抚台看了,彼此~,断无驳回之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谜语大全及答案100个要难猜的
002●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
【谜底】瓜籽 003●人脱衣服,它穿衣服,人脱帽子,它戴帽子。
【谜底】衣帽架 004●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
【谜底】冰箱 005●两只小口袋,天天随身带,要是少一只,就把人笑坏。
【谜底】袜子 006●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
【谜底】蒜 007●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
【谜底】雨伞 008●身穿大皮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
【谜底】绵羊 009●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谜底】荷花 010●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
【谜底】碗 011●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己不会走。
【谜底】桌子 012●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
【谜底】香皂 013●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谜底】西瓜 014●不怕细菌小,有它能看到,化验需要它,科研不可少。
【谜底】显微镜 015●象只大蝎子,抱起似孩子,抓挠肚肠子,唱出好曲子。
【谜底】琵琶 016●是笔不能画,和电是一家,要知有无电,可去请教它。
【谜底】测电笔 017●圆筒白浆糊,早晚挤一股,兄弟三十二,都说有好处。
【谜底】牙膏 018●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厨房,都有一个 (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锅 019●一个老头,不跑不走;请他睡觉,他就摇头 (打一物)。
【谜底】不倒翁 020●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干活,四姐做活不点灯。
(打四种动物)【谜底】蜜蜂,蜘蛛,萤火虫,纺织娘 021●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 车水马龙(打一物)。
【谜底】桥 022●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023●先修十字街,在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动,口粮自动来(打一动物)。
【谜底】蜘蛛 024●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打一动物)。
【谜底】鱼 025●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
【谜底】青蛙 026●大姐长的真漂亮, 身穿桔红花衣裳。
七颗黑星上面镶, 爱吃蚜虫饱肚肠。
二妹最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又忙。
后腿携带花粉筐, 装满食品喂儿郎。
三姐身披黄衣裳, 腰儿细来腿儿长。
飞到田间捉害虫, 尾巴毒针塞刀枪。
(打三益虫) 。
【谜底】瓢虫,蜜蜂,黄蜂(马蜂) 027●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打一动物)。
【谜底】龟 028●一物长来真奇怪,肚皮下面长口袋,孩子袋里吃和睡,跑得不快跳得快。
(打一动物)。
【谜底】袋鼠029●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打一动物)。
【谜底】大象 030●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打一动物)。
【谜底】螃蟹 031●四蹄飞奔鬃毛抖,拉车驮货多面手,农民夸它好伙伴,骑兵爱它如战友。
(一动物)。
【谜底】马 032●头像绵羊颈似鹅,不是牛马不是骡,戈壁滩上万里行,能耐渴来能忍饿。
(一动物)。
【谜底】骆驼 033●说它是虎它不像,金钱印在黄袄上,站在山上吼一声,吓跑猴子吓跑狼。
(一动物)。
【谜底】金钱豹 034●身穿皮袍黄又黄,呼啸一声百兽慌,虽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
(一动物)。
【谜底】虎 035●黑夜林中小哨兵,眼睛限像两盏灯,瞧瞧西来望望东,抓住盗贼不留情。
(一动物)。
【谜底】猫头鹰 036●头戴大红花,身穿什锦衣,好象当家人,一早催人起。
(一动物)。
【谜底】公鸡 037●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水上划船子。
(一动物)。
【谜底】鸭 038●身体肥,头儿大,脸儿长方宽嘴巴,名字叫马却没毛,常在水中度生涯。
(一动物)。
【谜底】河马 039●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里有。
(一动物)。
【谜底】猴 040●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吃孑孓,长大吃虫叫哇哇。
(一动物)。
【谜底】蝌蚪 041●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一动物)。
【谜底】燕子 042●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
(一动物)。
【谜底】蝉 043●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不拖拉,碰到困难就缩头。
(一动物)。
【谜底】螺丝 044●一条牛,真厉害,猛兽见它也避开,它的皮厚毛稀少,长出角来当药材。
(一动物)。
【谜底】犀牛 045●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处窜。
(一动物)。
【谜底】刺猬 046●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
(一动物)。
【谜底】蜻蜓 047●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喵喵喵,黑夜巡逻眼似灯,粮仓厨房它放哨。
(一动物)。
【谜底】猫 048●腿长胳膊短,眉毛盖着眼,有人不吱声,无人爱叫唤。
(一动物)。
【谜底】蝈蝈 049●身穿鲜艳百花衣,爱在山丘耍儿戏,稍稍有点情况紧,只顾头来不顾尾。
(一动物)。
【谜底】野鸭 050●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
(一动物)。
【谜底】萤火虫 051●一顶透明降落伞,随波逐流飘海中,触手有毒蜇人痛,身上小虾当眼睛。
(一动物)。
【谜底】海蛰 052●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大尾。
(一动物)。
【谜底】狐狸 053●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走路像公子,说话高嗓子。
(一动物)。
【谜底】鹅 054●每隔数日脱旧衣,没有脚爪走得急,攀缘树木多轻便,光滑地面步难移。
(一动物)【谜底】蛇 055●长相俊俏,爱舞爱跳,飞舞花丛,快乐逍遥。
(一动物)【谜底】蝴蝶 056●尖尖牙齿,大盆嘴,短短腿儿长长尾,捕捉食物流眼泪,人人知它假慈悲。
(一动物)【谜底】鳄鱼 057●性子像鸭水里游,样子像鸟天上飞,游玩休息成双对,夫妻恩爱永不离。
(一动物)【谜底】鸳鸯 058●有枪不能放,有脚不能行,天天弯着腰,总在水里游。
(一动物)【谜底】虾 059●不走光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过小。
(一动物)【谜底】麻雀 060●像条带,一盘菜,下了水,跑得快。
(一动物)【谜底】带鱼 061●背面灰色腹有斑,繁殖习性很罕见,卵蛋产在邻鸟窝,代它孵育自消遣。
(打一动物)【谜底】杜鹃 062●头戴红缨帽,身穿绿罗袍,背上生双翅,爱脏腿长毛。
(打一动物)【谜底】苍蝇 063●身子粗壮头长角,大人小孩都爱它,给人奶汁它吃草,浑身上下净是宝。
(打一动物)【谜底】奶牛 064●栖息沼泽和田头,随着季节南北走,队列排成人字形,纪律自觉能遵守。
(打一动物)【谜底】大雁 065●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打一动物)【谜底】蝉(知了) 066●样子像吊塔,身上布满花,跑路速度快,可惜是哑巴。
(打一动物)【谜底】长颈鹿 067●家住青山顶,身披破蓑衣,常在天上游,爱吃兔和鸡。
(打一动物)【谜底】老鹰 068●头戴红缨帽,身穿绿战袍,说话音清脆,时时呱呱叫。
(打一动物)【谜底】鹦鹉 069●颜色有白又有灰,经过驯养很聪明,可以当做联络员,飞山越岭把信送。
(打一动物)【谜底】鸽子 070●身上雪雪白,肚里墨墨黑,从不偷东西,却说它是贼。
(打一动物)【谜底】乌贼 071●习性刁残,捕它要造工作船,浑身上下全是宝,海面换气喷银泉。
(打一动物)【谜底】鲸 072●肚大眼明头儿小,胸前有对大砍刀,别看样子有点笨,捕杀害虫又灵巧。
(打一动物)【谜底】螳螂 073●面孔像猫,起飞像鸟,天天上夜班,捉鼠本领高。
(打一动物)【谜底】猫头鹰 074●有红有绿不是花,有枝有叶不是树,五颜六色居水中,原是海底一动物。
(打一动物)【谜底】珊瑚 075●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间,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
(打一动物)【谜底】蜜蜂 076●小小,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打一动物)【谜底】蜘蛛 077●手掌珍贵似明珠,行动笨拙傻乎乎,样子像狗爱玩耍,下水上树有功夫。
(打一动物)【谜底】熊 078●是牛从来不耕田,体矮毛密能耐寒,爬冰卧雪善驮运,人人赞。
(打一动物)【谜底】牦牛 079●红冠黑嘴白衣裳,双腿细瘦走路晃,漫步水中捕鱼虾,凌空展翅能飞翔。
(打一动物)【谜底】鹤 080●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
(打一动物)【谜底】金鱼 081●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食粮,密林中安家。
(打一动物)【谜底】熊猫 082●它家住在弯弯里,前门后门都不关,狮子豺狼都不怕,只怕小虎下了山。
(一动物)【谜底】老鼠 083●有个小姑娘,身穿黄衣裳,你要欺侮它,它就扎一枪。
(打一动物)【谜底】马蜂 084●身笨力气大,干活常带枷,春耕和秋种,不能缺少它。
(打一动物)【谜底】牛 085●身长近一丈,鼻在头顶上,腹白背青黑,安家在海洋。
(打一动物)【谜底】海豚 086●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蚊子本领高。
(打一动物)【谜底】蝙蝠 087●身披一件大皮袄,山坡上面吃青草,为了别人穿得暖,甘心脱下自己毛。
(打一动物)【谜底】绵羊 088●头上长树杈,身上有白花,四腿跑得快,生长在山野。
(打一动物)【谜底】梅花鹿 089●形状像耗子,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
(打一动物)【谜底】松鼠 090●耳大身肥眼睛小,好吃懒做爱睡觉,模样虽丑浑身宝,生产生活不可少。
(打一动物)【谜底】猪 091●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
(打一动物)【谜底】蚂蚁 092●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
(打一动物)【谜底】 093●头戴珊瑚帽,身穿梅花袄,腿儿细又长,翻山快如飞。
(打一动物)【谜底】鹿 094●头黑肚白尾巴长,传说娶妻忘了娘,生活之中人喜爱,因为常来报吉祥。
(打一动物)【谜底】喜鹊 095●本是古老一游禽,零下百度能安家,唯它南极能生存,遇人相迎不害怕。
(打一动物)【谜底】企鹅 096●鸟儿当中数它小,针状嘴巴舌尖巧,身子只有野蜂大,飞行本领却很高。
(打一动物)【谜底】蜂鸟 097●两弯新月头上长,常常喜欢水中躺,身体庞大毛灰黑,劳动是个好闯将。
(打一动物)【谜底】水牛 098●周身银甲耀眼明,浑身上下冷冰冰,有翅寸步不能飞,没脚五湖四海行。
(打一动物)【谜底】鱼 099●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弯镰刀,黑白灰黄花皮袄,坐着反比站着高。
(打一动物)【谜底】狗 100●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白毛衫,三瓣嘴儿胆子小,青菜萝卜吃个饱。
(打一动物)【谜底】白兔101●纺织工人聪明透,人人赞它是能手,自己独造一间房,四面不设门窗口。
(打一动物)【谜底】蚕
公主的礼仪
公主要大方、公主要优雅、公主要微笑、公主要坚强、公主要安静、公主要干净、公主…礼仪呀…你看看这些哦…偶找的… 1、和颜悦色,语言简洁,语调亲切,语速适中。
2、认真聆听,切忌心不在焉,不轻意打断言者。
3、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适时点头、应答。
4、多人交谈时说话时间长短适度,不滔滔不绝。
5、礼貌性的交谈应使用谦词和敬语。
1、用右手,双腿并立站直,微笑着注视对方眼睛。
2、一般由年长的向年轻的伸手,地位高的向地位低的 伸手,女士向男士伸手;拜访时主人先伸手,告别时客人先伸手。
3、在多人握手时,顺其自然,不交叉握手。
4、与贵宾或老人握手时宜用双手,身体微微前倾。
5、男士与女士握手时,时间长短和力度适中。
1、站立时挺胸、收腹、抬头,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
2、穿礼服或旗袍站立时忌双脚并列,应以一只脚为重心,双脚前后适当错开。
3、坐立时上身保持端正,女士穿裙装坐沙发不应太靠里面。
4、两腿交叠而坐时,悬空的小腿回收,脚尖向下。
5、与人交谈时身体适当前倾,可根据内容需要做适当手势。
6、走路时身体挺直,自然摆动双臂,不左摇右摆。
7、穿旗袍走路时胸微含,下颌微收,步幅不宜太大。
8、在室内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打喷嚏时适当掩口。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乌克兰〕冈察尔 1、坐姿端正,不随意摆弄餐具,右刀左叉。
2、吃带骨的菜肴时,先用刀将骨去掉,然后切成小块,不可用手指辅助就餐。
3、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吸烟。
4、喝咖啡时不应用小勺,吃水果时使用刀叉。
5、暂时离开时刀叉应交叉摆放或摆成八字。
6、用餐完毕,将刀叉并拢放在盘子上,叉面向上。
1、正确使用称呼和文明用语。
2、尊重对方风俗和语言习惯。
3、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避开对方家庭、地 位、经历、信仰等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
4、态度不卑不亢,举止落落大方、端庄稳重。
致谢用语:谢谢您、多谢了、十分感谢。
拜托用语: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
慰问用语:辛苦了、受累了、麻烦您了。
挂念用语:身体好吗、怎么样、还好吧。
理解用语:只能如此、深有同感、所见略同。
迎送用语:欢迎、欢迎光临、欢迎再次光临、再见。
问候用语:您好、早安、午安、晚安、多日不见您好吗
祝贺用语:祝您节日愉快、祝您生意兴隆、祝您演出成功。
征询用语:您有什么事情
需要我帮您做什么事情
您还有别的事情吗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做……吗
应答用语:没关系、不必客气、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多指正、非常感谢、谢谢您的好意。
一般礼仪 1.鞠躬礼 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
行礼时须脱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
右手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 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十五度,尔后恢复原状。
脱帽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脱帽。
2.点头礼 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脱帽。
如在路上行走间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手或手触帽檐答之。
3.举手注目礼 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
敬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照常行礼。
4.握手礼 握手礼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
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
饭店客房服务中 须注意,客人先伸手时,方能握之,切忌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与人握手,尤忌四人交叉握手。
和初次见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礼。
同男人握手越紧,表示友情 越深,和女人握手则须轻些。
5.吻手礼 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
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
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
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
此项礼节英法社会最重视。
6.接吻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
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轻吻一下。
遇到高兴的时候,或有喜事或悲伤的时候,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和慰问。
7.拥抱礼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
他们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抱,表示。
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同时进行。
二.就餐礼仪 法国人就餐非常讲究礼仪,一般用长条型餐桌,男女主人各坐餐桌两头,家中其他成员或客人在餐桌两旁按从女主人一侧向男主人一侧重要程度递减方式排 列,餐具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餐刀、叉子和勺子,用餐盘就餐,桌面上只能存在一道菜,撤去前一道才能上第二道,但餐具根据本次用餐情况全部摆放到就餐人餐盘 两侧,从外到里使用。
一般第一道菜是开胃浓汤(soupe),然后是冷盘(hors-d`œuvre),接着才是主菜 (plat de résistance),最后是甜点(dessert),面包随时取用,比英美人消耗多。
餐前喝利口酒,餐中水产和禽类菜配干白葡萄 酒。
肉类菜配干红葡萄酒,法国人消耗葡萄酒较多,几乎每餐必备,和英美法律也不同,未成年人也允许饮用葡萄酒。
到法国人家中作客,则不能像到英美人家中作 客一样,用一瓶酒和鲜花作礼物,等于讽刺主人家没有足够的酒,只能用一盒巧克力做礼物。
法国人的就餐礼仪已经成为西方宴会的经典模式。
法国餐馆以其豪华的礼仪和风味著称,世界各大城市中最豪华昂贵的餐馆几乎都是法国餐馆,曾有英国人抱怨说:乘从伦敦去巴黎吃一顿饭,再乘机返回,所有旅费加到一起,也比在伦敦的法国餐馆吃一顿饭便宜。
法国是世界著名的饮食文化大国,在法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美食。
由于法国人相当地重视美食,所以吃法国菜时所需要的餐具也是非常多的。
1、肉类料理排餐的吃法 (1)从左边开始切。
中所使用的肉有牛、猪、羊、鸡、鸭等等,种类相当多,又依调理方式分为烧、烤、蒸、煮等各式各样。
一打开菜单,烤小羊排、烤鸭、焖牛肉等等各样的肉类料理 名称琳琅满目地排列在一起,而且吃法千奇百样,令人垂涎三尺。
首先必须记住的是排餐的用餐方法。
排餐可说是自古至今的肉类料理代表,排餐的吃 法自然也就成为其他肉类料理的基本形式,所以最好下点功夫研究。
点用牛排时,首先服 务生会询问烧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欢的料理方式供应。
用餐时,以叉子从左侧将肉叉住,再用刀沿着叉子的右侧将肉切开,如切下的肉无法 一口吃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开刚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后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
(2)重点在于利用刀压住肉时的力度。
为了轻松地将肉切开,首先就要松肩膀,并确实用叉子把肉叉住。
再以刀轻轻地慢慢 地前后移动。
用力点是在将刀伸出去的时候,而不是将刀拉回时。
(3)将取得的调味酱放在盘子内侧。
点排餐时,会附带一杯调味酱。
在正式的场合中,调味酱应是自行取用,而非麻烦服 务生服务。
首先将调味酱钵拿到盘子旁边,以汤勺取酱料时要注意不要滴到桌巾。
调味酱不可以 直接淋在牛排上,应取适当的量放在盘子的内侧,再将肉切成一口大小蘸酱料吃。
调味酱的量约以两汤匙为最适量。
取完调味酱后,将汤勺放在调味酱钵的侧边,并传 给下一个人。
(4)不可一开始就将肉全部切成一块一块的,否则好吃的肉汁就会全部流出来了。
如 果用叉子叉住肉的左侧却从肉的右侧开始切;会很难将肉切开。
因左手拿叉子,所以从左 侧开始切才是基本。
千万不要从右侧开始切。
如果太用力切,在切开时会因与盘子碰撞而发出很大的声音。
身体向前倾的姿势很难使用刀子。
(5)点缀的蔬菜也要全部吃完 放在牛排旁边的蔬菜不只是为了装饰,同时也是基于营 养均衡的考虑而添加的。
国人大都会把水芹留下,如果不是真的不爱吃,最好不要剩下。
利用汤取酱料并放在餐盘内侧,放在旁边的蔬菜与肉互相交替着吃完。
1、皇帝的姐妹 (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 A、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 B、(这个就麻烦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和自己母亲位次相同的后宫行“道万福”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或者回相同的礼仪; (4)对比自己母亲位次低的后宫行“颔首”礼或不行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二、格格们: 接着,说宫外的格格们,格格们行的礼大同小异,我就不分开说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行“道万福”礼或“颔首”礼,这些后宫回相同的礼仪。
谁能给我找些古代书信的开始和末尾的敬辞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祉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
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信得格式怎么写?
(1) 写一封信,先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
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祝颂语 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
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
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
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6)日期 发信的日期可写在具名的后边,也可以另起一行。
示例一篇【□=空格】: 亲爱的老师: □□您好! □□【内容…… …… …… …… ……】祝 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xxx □□□□□□□□□□□□□□□□□□□□□□□□□x年x月x日
女孩子说晚安怎样回复是对的
比起晚安,我更希望帮你盖好被子。
如果女生回复:为什么呀
你可以回复:因为我想隔着被子抱你,那样就成了抱你一被子(一辈子)。
古人写信 范文
旧时代的传统,格式严谨,讲仪,无家事、公务,都叙述简洁明了,有概括性、可读性。
称谓按辈份长幼极其礼貌地形成一个公式,比如“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某某夫子尊鉴”、“某某仁兄座右”……等。
对子女晚辈多写“某儿知悉”、“某女见字”、“贤妻庄次”、“某夫君如画”等,依关系、身份、区别称谓用辞,看上去会使你觉得写信人文质彬彬,恭敬礼貌;读信如睹人,你会感到一种亲切的安慰。
起了互通消息和联络感情的作用。
——赵清阁为“书信选”所写的前言 另外,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扯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
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