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现在全国很多大一点的旅游景点都响应号召封闭了,过一段时间应该就会开放了。
求一份去新疆赛里木湖旅游的详细规划
哈哈 我就温泉县的欢迎 欢迎啊。
去赛里木貌似没有上去的班车。
给租车费用 你可以慢慢砍价。
一般来说一天是两到三百元的。
找当地牧民 带你上去 门票要少一半,而且他知道哪里最好看,推荐五月 来吧 暑假花都谢了。
从乌鲁木齐到博乐火车一天一趟晚上11:58 早上8点多到,然后在博乐西郊客运站那边找车过去或者拦个的 跟他商量商量多少钱。
晚上送回博乐市。
还有一种直接坐大巴到温泉县,找这边的旅行社才300 就包车上去。
拼团更便宜。
你要不认识路直接找旅游局 那里有游客接待中心,找他们就可以了。
这边吃住加上去赛里木的费用 时间也就是上午去下午回。
住一晚上再走人。
注意事项么 还没有 因为赛里木来的人少,所以没有商业的各种不良影响。
新疆昼夜温差大 赛里木虽然大夏天还是挺冷的 晚上要穿外套。
不用太厚 春装就可以了
现在去新疆旅游好吗
想去赛里木湖等等地方,有点担心
我是新疆伊犁的,有什么不安全的,
求一些有关喀纳斯湖和赛里木湖的传说故事。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
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
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
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
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0米左右。
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
现在这里以湖为中心建立了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
总面积达5588平方公里,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冻雪带、高山草甸带、山地草原带等,垂直分布。
【动植物】 提到喀纳斯景区,就要提到它的很多惟一:这里是亚洲惟一的瑞士风光,是中国惟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惟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
喀纳斯湖还是我国惟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
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
喀纳斯湖是我国极其难得具有欧洲生态系统的区域,保护区内有植物798种,其中珍稀植物30种,动物39种,鸟类117种,鱼类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13种,其它稀有动物9种,昆虫真菌的新种记录不少60个。
【湖边居民】 图瓦人亦称“土瓦”和“德瓦”、“库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
有些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的士兵,逐渐繁衍至今。
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个民族。
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言相近。
在生活习惯上,图瓦人除欢度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
图瓦人信仰佛教,丧葬方式为曲体入葬,图瓦人居住在阿勒泰喀纳斯湖图瓦村和白哈巴图瓦人村落。
喀纳斯湖与图瓦人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湖旅游区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
【喀那斯令人叹为观止四大奇观】 一、 千米枯木长堤 在喀纳斯湖最北端的入湖口,有一条千米枯木长堤是喀纳斯湖奇观之一。
洪水时枯木长堤会飘起来,按理来说,这些枯木会向下游漂,但是多少年来,却奇怪的浮动逆流而上,长长地横列在喀纳斯湖的最上游6道湾。
据说有人把枯木扔到下游5道湾里,那枯木还是执着地回到老地方,与枯木长堤连为一体。
这是为什么呢
每当洪水季节,河水将上游大量的枯木携带漂入湖口,后因强劲的谷风在遇到喀纳斯湖南面的巨大山体后,风力变向将漂入湖水中的浮木推动着逆流上漂,日积月累逐步在湖口汇聚堆叠形成一条百余米宽、两千米长枯木纵横交错的 “千米枯木长堤”这一特殊的自然景观,这些枯木随着水的涨落而浮动 二、“湖怪” 喀纳斯湖另一奇观是湖中有巨型“湖怪”。
据当地图瓦人民间传说,喀纳斯湖中有巨大的怪兽,能喷雾行云,常常吞食岸边的牛羊马匹,这类传说,从古到今,绵延不短。
近年来,有众多的游客和科学考察人员从山顶亲眼观察到巨型大鱼,成群结队、掀波作浪、长达数十米的黑色物体在湖中慢游,一时间把“湖怪”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又为美丽的喀纳斯湖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1985年7月下旬,新疆大学动物学教授向礼陔率领的考察队在湖边工作时,突然发现数十条巨型鱼在湖面出现,两天后袁国映带领的新疆环境科学研究所的考察队也在“一览亭”上观察到了湖中的巨型鱼群,并摄得了许多照片和一段录相,从而开始了喀纳斯湖“湖怪”之谜的研究。
喀纳斯湖的神秘大概和湖怪的传说有关。
据一些专家经过考察推断,所谓湖怪其实是那些喜欢成群结队活动的大红鱼。
这是一种生长在深冷湖水中的“长寿鱼”,其寿命最长可达200岁以上,而且行踪诡秘,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捕捉到它的。
当地的图瓦人并不相信这种说法,在他们的传说中,湖怪能吃掉整头牛。
但湖怪到底长什么样,谁也说不清。
他们的前辈还有过两次捕捉湖怪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至今图瓦人不到湖里打鱼,也不在湖边放牧。
至于“湖怪”与大红鱼(哲罗鲑)是不是一回事,至今还是个迷。
喀纳斯湖水中生长哲罗鲑、细鳞鲑、江鳕、阿尔泰鲟、西伯利亚斜鳊等珍稀鱼类。
特别是著名的哲罗鲑,体长可达2~3m,重达几百公斤,因鱼体呈淡红色而被俗称大红鱼。
大红鱼是典型的淡水冷水性食肉性鱼类,性情十分凶猛,人们曾在6千克的鱼腹中发现过两只野鸭。
这种鱼可长得很大,1984年曾捕到一条重达38千克的大红鱼。
这样大的鱼在高纬度的高山湖泊中存在,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喀纳斯湖中巨型鱼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从事鱼类研究的科学家们的关注,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三、“云海佛光” 清晨登上山顶——观鱼亭,观赏日出景色,可见喀纳斯上空云海翻腾,雾涛升空,有时可看见如同峨眉山云海佛光那样的奇观。
充沛的降水,凉爽的气候,使喀纳斯湖区常常笼罩在朦胧雾雹之中,而高出云雾顶部的山峰,则成了观看佛光的理想地方。
在8月份,每当雨后的清晨,喀纳斯山区谷地往往会被浓厚的云雾遮盖,只露出一座座 2000米以上的峰顶。
这时,若登上“一览亭”观赏日出景色,只见头顶碧蓝的晴空中,斜挂着一轮巨大的朝日,远近雪峰,在朝阳下反射出红红的光芒。
脚下的白色云海,浪涛般地随风翻滚,时而露出一块块一平如镜的蓝色湖面,时而又露出一片片绿色的林海。
那迎面而来的彩云,带着反射太阳的霞光,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使人目不暇接。
当上午9—10时左右,太阳升到一定角度时,在湖西山谷的云雾中,也就是与太阳的相对方向,便逐渐显现出一个半圆形的巨大的彩色光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备,鲜艳夺目,下部则没于云雾中。
随着云雾的浓淡变化,光环色泽也时深时浅,时明时暗。
这些山峰、亭子以及你的身影,在彩色光环环绕衬托之下,色彩绚丽,光彩夺目,给人以神佛欲显、飘飘欲仙的感觉。
佛光大约可以持续一刻钟左右,随着太阳的高和光线角度的变化便逐渐隐去,令人终生难忘。
喀纳斯湖是有名的“变色湖”。
一年之中,一季之中,一天之中都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在观鱼亭上观察尤为明显。
四、“变色湖” 喀纳斯湖另一奇观是变色,被称之为“变色湖”。
春夏时节,湖水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换颜色。
从每年的4、5月间开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5月的湖水,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到了6月,湖水随周山的植物泛绿,呈浅绿或碧蓝色;7月以后为洪水期,上游白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补给,由碧绿色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响,呈现出墨绿色;进入9、10月,湖水的补给明显减少,周围的植物色彩斑斓,一池翡翠色的湖水光彩夺目。
关于变色湖的原因是季节变化所引起上游河水所含矿物成分多少的缘故;而与周围群山植物随季节变化的不同色彩倒映在湖中,以及阳光角度变化和不同季节的光和作用对湖水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
其主要是喀纳斯湖水来源于友谊峰南坡的喀纳斯冰川,当冰川作用于周围由浅色花岗岩组成的山地时,冰川掘蚀携带的花岗岩岩块经挤压研磨成白色细粉末混合于冰层内,炎热的夏季夹带有白色细粉末的冰川融化,大量的呈乳白色的冰川融水和雨水进入喀纳斯河,流进阿克库勒的湖(白湖),阿克库勒湖的乳白色水再流向下游汇入喀纳斯湖,这就是喀纳斯湖在7—8月变为白色的原因。
每年12月份封冻后,喀纳斯湖又像一面白色的水晶镜,当地牧民用爬犁在湖面上运送物品或进行滑雪滑冰。
另外,在不同的天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喀纳斯,特殊的水质与天色和山色相互折射而产生不同的色彩。
由于喀纳斯湖被群山环抱,在高原蓝天白云的大背景下,湖水受阳光和云团的映射,又将周围的山色反射在湖中,湖水会随着天空云朵的变化和阳光下山色的明暗交替,变化万千,斑斓流彩。
6月8日在新疆喀纳斯湖拍摄的“湖怪”踪迹。
据新华社电 耗资150万元的新疆喀纳斯“湖怪”探秘活动预计在今年7月进行。
喀纳斯湖是坐落在新疆阿尔泰山深处密林中的一个美丽、神秘的高山湖泊。
它不仅以景色秀美而著称,更因为湖中的“湖怪”而扬名天下。
6月7日至8日,在相距不到17个小时的时间里,喀纳斯“湖怪”两次出现在湖面上,当时有部分游客拍下了“湖怪”在水面游动的画面。
据目击者说,喀纳斯“湖怪”长度目测约10米左右。
据了解,参加此次探秘“湖怪”的潜水队采用先进的美国设备,可超过喀纳斯湖的水深极限。
2004年7月,潜水队曾在喀纳斯湖进行过潜水试验,但下潜20米后就发现存在危险。
湖水大都为冰雪融水,接近深海水温,人体难以承受。
新疆生态学会理事长、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国映认为,“湖怪”可能是哲罗鲑。
这一说法他在20年前目睹“湖怪”现身时就已认定。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退休教授黄人鑫则认为,喀纳斯是否有“湖怪”不值得炒作,所谓的“湖怪”就是大红鱼,而喀纳斯湖属北冰洋水系的高山湖,大红鱼有可能生长得比较大,但到底有多大谁也不能乱说。
黄人鑫还告诉记者,21世纪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对许多未知事物都有了相当多的认识和理解,应该说是“无怪”可说了,他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