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露节气的诗
寒露 七律 蓼炬照平原,畴野新开刈稻镰。
户仓童叟乐,满载马牛欢。
村夫佳醪饮,墨客登楼锦句联。
一季风调兼雨顺,凭诗祷祝舜尧天。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
中国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
史书记载 “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
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
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
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谚曰“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可见到了寒露,天气转凉。
谚语又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节气一过,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寒露的节气特点是什么 寒露是什么季节
和寒露有关的诗词,作者,以及出处,先整理了40个,如下:1、晓菊泫寒露 唐李贺 《感讽六首》2、娟娟寒露中 唐王昌龄 《斋心》3、凄凄寒露零 唐白居易 《池上》4、赤梨葡萄寒露成 唐杜甫 《解闷十二首》5、置在迎风寒露之玉壶 唐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6、寒露下深宫 唐皇甫冉 《相和歌辞·婕妤怨》7、气引迎寒露 唐李峤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8、圣藻垂寒露 唐沈佺期 《幸白鹿观应制》9、九月寒露白 唐韩翃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10、寒露日夜结 唐独孤及 《海上寄萧立》11、一林寒露紫梨繁 唐卢纶 《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12、晓来寒露 宋沈唐 《望南云慢》13、寒露风细 宋苏轼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14、酌寒露 宋 吴泳 《贺新凉\\\/贺新郎》15、忆山中、松寒露冷 宋葛长庚 《贺新郎·月插青螺髻》16、晓来寒露滴疏桐 宋无名氏 《一丛花》17、滴寒露、研朱点易 宋方岳 《满江红·晓傍苍崖》18、玉烛降寒露 唐武元衡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19、亭亭寒露朝 唐韩愈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20、新开寒露丛 唐韩愈 《木芙蓉》21、溽彩寒露浓 唐柳宗元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22、晓菊泫寒露 唐李贺 《感讽六首》23、寒露落空中 唐姚合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24、月轩寒露滋 唐许浑 《送鱼思别处士归有怀》25、九江寒露夕 唐李群玉 《桑落洲》26、淡烟寒露黄昏 元刘秉忠 《踏莎行·碧水东流》27、遐想广寒露 元白朴 《水调歌头 用前韵》28、寒露净毛骨 宋王安石 《古意》29、开跗寒露侧 南北朝沈约 《芳树》30、月冷松寒露满襟 宋白玉蟾 《诗一首》31、离披寒露下宋 苏辙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荻浦》32、夜来寒露已为霜 宋郭印 《秋日即事八首》33、凄凄寒露下 宋黎廷瑞 《杂感六首》34、正似玉壶寒露冰 宋 李廌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35、寒露缀衰草 宋邵雍 《秋怀三十六首》36、白露寒露节 宋释文准 《偈十二首》37、山寒露风棱 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8、菊色滋寒露 宋吴芾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39、薄薄轻轻寒露雨 宋俞桂 《即事》40、微月兼寒露 宋张继先 《题度仪堂四首》
代表节气“寒露”的词语
1、晓菊泫 唐李贺 《六首》2、娟娟寒露中 唐王昌龄 《斋3、凄凄寒露零 居易 《池上》4、赤梨葡萄寒露成 唐杜甫 《解闷十二首》。
5、置在迎风寒露之玉壶 唐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6、寒露下深宫 唐皇甫冉 《相和歌辞·婕妤怨》7、气引迎寒露 唐李峤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8、圣藻垂寒露 唐沈佺期 《幸白鹿观应制》。
寒露节气不易干什么
资讯寒露注意什么 寒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017-09-28 来源:天气网导语:寒露之后天气越来越冷,有时候冷空气南下,气温能一下子骤降十几度。
在这样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我们寒露注意什么才不容易生病呢?这个要好好学起来,每年换季时期去医院看病的人都挤不过来了,为了不生病我们现在来看看寒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吧!还有今年寒露是什么时候,这个时间要搞清楚哦!寒露注意什么 寒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寒露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适时添衣寒露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
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
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早睡早起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
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寒露养生禁忌事项不能吃1、不喝冷饮。
雪糕、冰砖、冰棒等冷饮易诱发哮喘。
2、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酱菜
关于“寒露”节气的诗有哪些
1、《池上》唐\\\/白居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2、《送槐广落第归扬州》唐\\\/韦应物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3、《送十五舅》唐\\\/王昌龄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4、《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5、《寄慈恩寺郁上人》唐 \\\/贾岛中秋期夕望,虚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
露寒鸠宿竹,鸿过月圆钟。
此夜情应切,衡阳旧住峰。
中班自然教案二十四节气寒露
“岁晚虫鸣寒露日西蝉噪古槐风今日4时33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寒露节气。
自此,露气重而稠,渐渐变得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节气寒露有什么讲究啊?
寒露 (cold dew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
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
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
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
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
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
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
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
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兰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
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
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编辑本段寒露风俗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
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常年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
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
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
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
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
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 编辑本段起居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玻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
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玻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
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 编辑本段饮食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寒露 ①指将欲凝结的寒凉露气。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
” ②二十四节气之一。
《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
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
编辑本段寒露农事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
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
贪青晚熟棉花地,药剂催熟莫怠慢。
大棚黄瓜搞嫁接,保温保湿是关键。
紫红山楂摘下来,鲜红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树,施肥喷药把地翻。
采集树种好时机,乡土种源是重点。
畜禽喂养讲技术,怀孕母畜细心管。
越冬鱼种须育肥,起捕成鱼采藕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