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妹妹上幼儿园了开心发朋友圈怎么说
看着这小家伙从一小点儿的小屁妞一点点长大,现在也要上学了,满满的成就感,希望你能开心每一天,不要那么快长大﹋o﹋
孩子给父母捶背的感受
父母的感受:我的宝宝确实长大了,素质提高了,尊敬老人了。
对学校教育培养这样孝顺、懂事、有道德、文明素质高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自豪、欣慰、幸福。
孩子的感受: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养大,目前也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父母的,我能为二位老人捶捶背是我轻易而举就能做到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以后我会尽其所能多找机会孝顺父母。
给爷爷奶奶洗脚的感言
幼儿时期是人的思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早期教育和塑造良好品为要时期,幼儿的行为养成在性格塑造中留下深深的印迹。
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奠定基础。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性格对孩子终身受益。
然而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因为生活在优越的“温室”中,他们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
与小朋友主动、自觉地合作、分享意识淡薄。
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自我中心严重等现象。
而当今社会培养良好的团结、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
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交际能力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行为发展的资源,孩子能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孩子团结合作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介于现在独生子女自私、自我为中心严重的个性特点,我园在小班新学期初开展了以“团结、合作、分享,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为教育重点的“大带小”活动,活动中以对口班级为单位,让幼儿一对一的帮助。
我们班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们让幼儿通过看照片回忆自己刚入园时的情景,获得情感共鸣,然后让孩子们讨论怎样去照顾弟弟妹妹
弟弟妹妹哭闹时,我们该怎样做
帮他们擦眼泪和鼻涕时应该怎样擦
怎样让弟弟妹妹不哭
可以带弟弟妹妹做些什么事
通过讨论,幼儿积累了一些大带小的经验。
在大带小的活动中,他们每人认领了一个小班幼儿作为活动对象,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小班弟弟、妹妹的关爱、安抚。
有的小朋友看到弟弟妹妹哭了,就帮他们擦眼泪,并且安慰他们:“别哭了,姐姐带你去玩。
”“小妹妹,别哭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小弟弟,如果你不哭了,我让你玩我的玩具……” 幼儿爱玩,喜欢游戏,我们就利用小朋友爱做游戏的特点,让他们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戏。
游戏前,让小朋友讨论怎样带弟弟妹妹做游戏
活动+开始时,小朋友只顾着自己玩,把弟弟妹妹晾在一边,有的则让弟弟妹妹当自己的宝宝照顾他们。
这时,我就让小朋友讨论他们谁做的好,谁更体贴弟弟妹妹
怎样让自己玩得开心让弟弟妹妹玩得开心
小朋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游戏时让弟弟妹妹和自己一起玩,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不会时要耐心地教他们……讨论过后,他们再次游戏时,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弟弟妹妹开始觉得做游戏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哥哥姐姐更懂得如何照顾弟弟妹妹了. 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简单的常规,给弟弟妹妹送礼物,共同分享学会的歌曲、律动,一起在操场上游戏等活动,使小班弟弟妹妹愉快地度过入园焦虑期。
在此活动中哥哥姐姐体验到了到哥哥姐姐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体会到了要照顾弟弟妹妹给予关爱、与弟弟妹妹友好相处、分享礼物的快乐情感,从而促进了幼儿烦人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二、在营造精神环境的同时,物质环境的创设更能感性地感染幼儿。
在班级墙面环境中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我们布置了“心情小天地”,上面有每位小朋友的照片和心情卡,心情好的时候放笑脸,不高兴时放哭脸,每天小朋友都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放心情卡。
孩子们一有时间便会携手来说说、看看,互相续述发生过的趣事,重温友好的甜蜜。
看到谁放了哭脸时,小朋友就会说xxx不高兴了,老师和小朋友们便会问为什么不高兴啊
这位小朋友将自己不愉快的时讲给大家听,我们给予安慰和爱抚。
在教室中创设了“分享区”,在此摆放着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宠物和玩具。
有玩具、照片、图片、书等,在自选游戏时,幼儿可以随时到这个区角来与小伙伴共享自己或他人带来的玩具,充分感受和同伴共享的乐趣。
幼儿大多以我为中心,对事有特别强烈的占有欲和好奇心,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机会,围绕“团结合作、分享谦让”的主旨,我们精心挑选了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渗透进各学科领域。
如:《我的小帮手》、《合作画人》、《我们一起玩》、《网鱼》等来训练孩子间的团结合作与配合,在互相帮助中开心的游戏。
通过语言活动《金色的房子》,使幼儿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很快乐”的道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乐于参与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
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及时教育,用鼓励、赞许、奖励等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团结、合作、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感到愉快和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良好行为。
如:在角色游戏中发现幼儿间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情景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在区域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同伴之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
比如:孩子们都想玩到刚投进新鲜玩具的区域内玩。
游戏前让孩子们商量怎样都能有机会玩到新玩具
孩子们通过讨论后达成共识:轮流交换着玩或几个人一起玩。
对自私霸道的孩子可以单独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或者让情感换位,如果你想玩玩具别人不给你玩,你的心情会怎样
体验一下独占带来的直接后果。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及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情绪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合作分享的动机,自觉地做出和同伴合作分享的行为。
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会使孩子的良好行为逐步有效地提高。
三、心理环境的创设也可以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
教师在幼儿园孩子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和蔼可亲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
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老师有件高兴的事,好想告诉大家,让大家与我一起分享快乐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说出来吧
让我们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
”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小朋友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团结合作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恰当的行为。
四、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们是幼儿的一面镜子,任何一言一行备受幼儿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除了在幼儿园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外,家长很少注意让孩子参加这类社会公共活动,在父母、长者面前都是“独占”“独享”的小皇帝。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结合重阳节,我们要求孩子回家为长辈作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如:为爷爷奶奶做捶腿捶背、给妈妈洗洗脚等力所能及的事,给爸爸妈妈讲自己高兴的事,使他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关心人与被关心人”的幸福滋味。
总之,人际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团结合作的交往能力。
要提高幼儿的团结合作、交往的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悉心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是纵向延伸的,也是横向联系的,可以散见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把握德育的时机,将品德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多用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使幼儿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写给妈妈的信》不懂写
福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 丰衣足食寿弥高 有意焕青春 福寿绵长活百岁,身体康健行如风。
耳聪目明无烦恼,笑对人生意从容。
蓬莱松柏枝枝秀,方丈芙蓉朵朵鲜; 泰山不老年年茂,福海无穷岁岁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