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重庆磁器口古镇玩,有去过的朋友介绍一下吗
我旅游的时候专门去了一次,基本都是吃毛血旺、鸡杂的饭店,然后就是麻花~ 要说古镇本身有啥值得欣赏的,真心很一般
磁器口在那个区
我第一次来重庆想要去古镇看看,急求
磁器口位于沙坪坝区,坐公交很快就能到,磁器口的小吃是全国出名的,可以去玩玩,另外,到重庆玩的话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去看看,比如歌乐山、红岩纪念馆、洋人街、龙门阵、魔幻山、解放碑、朝天门,南山也不错,风景挺好的,环境也挺好的,可以考虑一下
重庆磁器口古镇,磁器口这个名称历史怎么来,起源什么生意历史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998—1003年)宋真宗咸平年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
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
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
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
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
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
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因为水运方便,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干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
据统计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
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
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
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各有一地,各为其市。
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
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磁器口的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除大码头外,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一家制呢厂,24兵工厂(现特钢厂),25兵工厂(现嘉陵厂),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
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
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
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
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
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食品糕点业26家,棉纱布业20家,茶馆酒馆116家。
解放以后,磁器口繁华依旧,码头上从早到晚,过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誉为”小重庆“。
这种繁荣,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脑海中。
当年流传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
”“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来上千只船上的船公划着船向码头停靠。
”“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汽灯,经江水一漾,亮光炅炅,如星辰闪烁。
1958年,码头移至汉渝路,磁器口过去水陆码头的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作用,逐渐消失。
为了保存这片蕴藏丰厚历史和文化的遗迹,政府采取培修和恢复明清建筑风格进行开发,将磁器口古镇建设成为了民俗文化街区景点。
1997年,重庆新发行的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
重庆磁器口,重庆朋友帮个忙撒
来得及,下了火车,到龙头寺汽车枢纽站做202路公交车,有一站就是磁器口站,不收费的。
我新到重庆磁器口古镇定居,有朋友知道周围哪里有篮球场啊
磁器口周围貌似没有哦……去烈士墓嘛,走路也就十多分钟哈。
前两年才修的新篮球场,还可以哈,很多外面的人去打球,而且不收费。
还可以顺便打望~
重庆一号线到磁器口,到了以后走哪个出口,然后具体向哪个方向走才能到磁器口古镇呢
很好玩的。
有很多小吃,不过古镇都商业化了。
磁器口古镇轻游十”最能形容在磁器口旅游的感受:×有幸得到一张古镇名片×朝拜一座香火旺盛的名刹×拜访一位见证古镇历史的老人×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巷×穿过一条历经千年沧桑的石板路×到旅游商品市场带走一件古镇旅游品×夜遇一位古镇打更人×过一座历史老桥×看一座未开的城门×进一座古镇染坊、酱坊或酒坊×喝一口深水井的井水×亲自撞击一下古寺宏钟这就是重庆的千年古镇-磁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