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用俩句侍或<成语>来赞美桂林米粉的好吃
桂林米粉晨清夏日忙;停足喂皮囊。
二两黄瓷碗;三鲜红肉香。
汗鼻椒干辣;抹嘴卤浓浆。
粉短琼汤满;盘空乡意长。
形容蛋炒饭的好吃,炒出来的蛋炒饭金黄的什么什么一大堆的,句子全给我,谢谢
外观:鸡蛋匀的包裹住了每米饭,鸡蛋的颜色很匀称,过嫩或者过老的情况出现得整碗米饭显现出一种诱人的金色。
口感:大米的软硬程度恰到好处,鸡蛋既没过老也没有过嫩。
调料的比例恰当,油与米饭,鸡蛋的混合充足,软嫩的鸡蛋包裹住充满弹性的米饭,是对舌头的牙齿的一种全方面的享受。
味道:香气怡人,给、使人有一种不可阻挡的食欲,葱花的清香加上鸡蛋与米饭的混合香气以及恰到好处的xx油(取决于你用哪种油)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让人有一种忍不住想大饱口福的冲动。
大概就这样了吧。
。
。
。
。
形容粉丝的句子
认识你 就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 这份礼物是我的 那么我就会永远珍惜和守护这份礼物 我不敢说永远爱你和支持你 因为我不知道永远是多久 但只要我还存在你也存在 我就会一直爱 不管多久 都不会后悔 别人说追星很傻 浪费钱 却什么都得不到 我觉得追星没有什么可笑的 他们努力了那么久 流过多少汗水和泪水才能踏上演艺圈的道路 你不是他们的粉丝 所以你不懂 花点钱不算什么
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1、苏东坡既是的文人学者,也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接关系的名馔,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
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
“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
“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
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家家户户剥春笋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其它人也有许多,如:张志和的《渔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唐宋诗人杜牧曾著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等等。
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馍:苏轼写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
3、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4、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
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
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5、撒子: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 粔籹读jù nǚ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撒子,由中原传到东莞后,为莞人喜爱并成为东莞传统贺年食品之一。
其中陆游所说“簇青红”,说明人们还把部分糖环还加上花米红染成好看的红色以示喜庆。
6、刀削面:民间有顺口溜形容“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7、酸梅汤:清代的郝懿行写得《都门竹枝词》写到“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然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老北京们在儿时常听到手敲冰盏的清脆声音,“泠泠有声,清远而浏亮”,那是卖冰梅汤的在走街串巷。
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碗,“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
8、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
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9、煮干丝和水晶肴肉:说起扬州,除了传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光,还有扬州大厨们引以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干丝,将豆干劈成片再切成丝的过程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
俗语说扬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扬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再吃上一碗煮干丝。
《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
加料千毕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这首词说得正是扬州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描写锦里的句子
成都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这趟旅程我有幸一睹它的风采。
锦里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十分大气,周围的竹林青翠欲滴,小路旁繁花似锦,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的味道。
因为是节日,锦里人涌如潮,几乎没有空闲之地,妈妈打趣道:“在这里人不会摔倒,因为没有地方
”为了防止走失,我紧紧地拽着家人的衣角,就这样,也好几次险些被冲散。
锦里街道两旁有很多现场制作的小吃摊,我吃了几种,基本上全都是辣的。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三种我认为最有特点的小吃:“龙须糖”,卖家把糖浆放到制好的香喷喷的炒粉里,像拽拉面一样不停地拉伸糖浆,直至细似龙须,把它们再挽成一个个规则的小圆柱,整齐地摆到盒子里。
便可以吃了,感觉入口即化,满嘴留香,只是有点粘牙。
“伤透心凉粉”,把豌豆做的凉粉切成一条条的,配上特制的香辣麻的调料,我在吃的时候感觉此凉粉的确名不虚传,伤透心得辣啊,眼泪都快出来了
“三大炮”,它的名字怪怪的,却是对制作方法的写实。
把做好的糯米团“嗵嗵嗵”扔到前面—个盛满炒粉的大簸箕里,使它上面粘满了炒粉,像三个大元宵,再放到调制好的配料里,每碗里就三个团,三大炮由名。
那配料里放了许多的红糖和芝麻花生等物,吃起来感觉爽而不腻。
我想去猫儿山旅游不知道怎么去
以下是我的行程安排:祝您旅途愉快
第一天。
桂林出发(早上)——高寨(中午),吃午饭,开房间,下午去超然派峡谷,晚上,住宿。
第二天,早上,走小路步行上猫儿山,晚上,到达山顶,住宿。
第三天,早上步行走大路下山,晚上,到达高寨住宿。
第四天。
返程 第一次是早上从桂林市出发,一起4人,3男1女,有个兄弟带女朋友去,汗。
有直接到高寨村(公共汽车能到离猫儿山最近的村庄,也是超然派峡谷的位置)每天两趟,我们是转车去,因为等那直接到的车太久了,先从桂林转到白竹铺,然后从白竹铺转车到华江,然后从华江到高寨。
耗时3个小时。
车费很便宜。
哈哈。
总共不到20元没人(您也可以在桂林汽车站乘到桂林猫儿山长途班车,票价11元)。
到高寨后,接近中午,首先要解决吃饭跟住宿的问题。
高寨村有很多当地的饭店跟旅馆,我等4人转了一圈,每个旅馆都去房间看了(好在有女的,我是拉不下这面子去一家家检查),后面得出结论:住华南饭店。
华南饭店比起其他的当地的其他的饭店来,住宿条件跟饮食条件要好许多。
房间有空调,电视,房间内卫生间,带热水,卫生条件好。
老板姓廖,价格为60元每间。
然后解决午饭问题,在华南饭店吃,四个人吃了一只土鸡(当地的招牌菜),放养的抓来现宰的(牛),放在清水里面煮开就可以吃,味道不错,果然是土鸡,送青菜一份。
耗资65元。
然后午休。
下午3点,出发去超然派峡谷。
从华南饭店步行去,很近,估计30分钟都峡谷入口。
门票25元每人。
沿途的风景很好,竹海啊,龙潭啊,大概玩了3个钟头。
顺便在峡谷里面游泳了,哈哈。
大家都可以带游泳裤去啊。
水很凉,很清澈,3米下面的沙子都能看清楚。
6点返程,大概6点40到华南饭店,由于下午出发前跟老板定好了晚饭,跟中午照旧一顿,出来就吃饭。
吃饭结束,到7点30多。
晚上高寨没有什么活动,没有娱乐场所,还比较原始。
8点后打手电到饭店门口的河里面(可是漓江源头的河)洗澡。
9点回来,看了一下电视就睡觉。
第二天,早上8点起床,吃了早点(昨晚叫老板做的米粉,当地的旅店都不做早点,除非特别跟老板说明好),4个人步行上猫儿山(背了些干粮跟水,一些药品,衣服等),还是走小路。
为了防止迷路,我们是跟在华南饭店住的自驾车的4个驴友走的(汗,这些人开车到高寨,已经来了很多次了的,跟廖老板很熟悉,晚上住下,第二天走路上山,就是为了挑战自己,他们只背了帐篷什么的工具,其他的东西都留在旅店保管,车都是停在旅店,还有一个司机在旅店等他们)。
大概花了四个小时走完小路,小路上面没有什么风景,走的比较快(但给兄弟的婆娘拖延了时间,那驴友们说其实3小时就能到)。
这时候已经上到马路上面,就不存在迷路的问题了(其实小路也没有分叉的地方),大家坐下来吃了午饭(都是干粮),我们还蹭他们的面吃了,哈哈。
然后,继续走驴友们就不等我们了,渐渐的就走前面去了。
我们4个人一边玩一边走。
沿途看了铁杉,漓江源,观猫台什么的。
走到山顶已经是7点了。
山顶有一个旅店,是属于239电视台,房间是公共卫生间,150元一间,不带空调。
上面只有这一间旅店了,只有挨宰的份了,吃饭是吃了点青菜,花了150多。
呜呜。
好心疼。
还是那些驴友,在山顶自己订好了帐篷,已经在煮东西吃了,省钱省心。
I服了you。
晚上了,天黑,就没有上山的最高峰看风景,太危险了。
带gf的兄弟跟g不知道去哪里鬼混了,走的时候要死要活的,住下来就有精神了去鬼混了。
晕。
我跟另外的兄弟就去找那些驴友聊天。
看他们的装备。
他们够专业的,都带有对讲机(因为山上手机信号不好,部分地方是盲区),连什么煮饭的东西的都有(中午就是用它烧水泡面吃的),一夜无话。
第3天,清晨5点起床(驴友兄弟告诉我的),因为要看日出。
山顶上看日出肯定是比较早的,晚点就太阳晒屁股了。
然后我们从旅店出来,跑到华南最高峰,山尖上。
看见了一个圆环从云下来出来,不刺眼,等圆环全部跳出云层,马上就刺眼了。
山顶的早上很凉,我还加了衣服。
大概花了2个小时,把山顶的风景看玩,就下山。
还是跟那4个驴友兄弟下山。
我们逛完了他们才起床(他们不是来看风景的)。
牛。
他们走的很快,渐渐的,我们4人中的美女就差不多跟不上了。
我们下山选择的是大路下山,大路下山也要经过小路的尽头。
(小路只是一段,然后转到大路上山顶)。
好在驴友大哥心地好,耐心的跟我们慢慢走,(其实估计他们下山也不赶时间,或者见我们中间有美女,一起走路可能不会无聊,哈哈)。
然后我们又蹭了他们的午饭吃,哈哈。
当我们过了一个叫九牛塘的地方不远,就看见了下面的高寨村了。
真所谓看山走死人。
我们又走了2小时,还没有到华南饭店,美女实在支持不住了,说什么都不能继续走了,这时候快到晚上6点半了。
大家都有点急了,驴友大哥们的大哥谭哥,用对讲机喊话,让下面的司机开车上来接我们,同时叫华南饭店的廖老板帮我们准备晚饭(这顿饭我们4个请驴友大哥们吃,先敲定了)。
我们在慢慢走。
大概过了20分钟,车到了。
好在是mpv,不然加司机9个人,怎么都坐不下。
我们跟塞咸鱼似的挤着。
什么叫山路十八弯,我完全体验到了。
大概花了30分钟下山,司机见人多,而且下山的时候天黑了,开的比较慢。
到饭店后,大概花了20分钟简单的洗漱休息,开始吃饭。
晚上比较丰盛,两天的路途要这顿补回来,哈哈。
一起煮了2只土鸡,驴友大哥谭哥还点了两个特色菜(号称是他来高寨必在廖老板这里吃的菜,也是华南饭店的特色菜),炒了一个野韭菜炒蛋,野韭菜就是山顶上很普遍的一种植物,移植到山下的菜地的,很香,煎成一个跟盘子一样大的饼;还有一个腊肉炒干笋,这里的腊肉是每年过年的时候腌制的,有特色的是,这里的腊肉是用烟薰的,挂在火上面用烟薰,别有一种风味,比太阳晒的要好吃很多,干笋就是毛竹的笋子,用开水煮熟,然后晒干保存的,吃起来跟猪肚差不多。
还红烧了一条鲤鱼。
估计是饿了,吃的很快,半个小时就吃的饱饱的了,吃饭结束是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跟驴友大哥的头目谭哥:为什么你只有在上山才住帐篷,下来就住旅店了。
理由很专业:上山前一定要睡好,上山才有体力,所以要睡旅店,而且山顶的旅店很贵,在上面住不划算,我们上山就是要挑战,所以不能住旅馆,下山可以到酒店洗热水澡,恢复体力,而且可以吃到好吃的饭菜,住帐篷就没有办法做到。
哈哈,又学到一招。
晚饭花费220元,将近25元每人,比较实惠。
谭哥说廖老板在这里做了十多年生意,回头客很多,一方面饭菜味道是这里最好的一家,更重要的问题是价格比较实惠,每年他都来这里爬山4次以上,来猫儿山跟超然派峡谷都来这里吃,而且县政府跟乡政府都经常来这里吃饭(是不是你收了廖老板的好处,帮他做广告,哈哈)。
由于大家都累,休息都比较早,大家闲扯了下,我们4个明天要返程桂林,车比较早,谭哥5人明天要去一个叫资源的地方继续爬山(很牛,很强大),所以也要早点休息。
大家就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第4天,早上7点多的车,我们6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谭哥们还没有起床,我们就乘车走了。
以上是高寨旅游的徒步走法,哈哈,其实是我们4个人 的走法。
廖老板说这样走是比较好的徒步方法。
如果先上山再去超然派峡谷,下山后根本就不想走路了,就打不起精神去峡谷了。
哈哈。
有点道理。
顺便说说,去猫儿山走小路,能逃票,因为售票点都在大路上面,上山不用买票。
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