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的特点
蒙氏教育的特点:一、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的教学观点,而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二、 不教的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主动学习,建构完善的人格。
三、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儿童会出现特定的敏感期,若顺着敏感期学习,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四、 老师扮演老师的角色:蒙氏教育是启导员,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提供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五、 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大目标就是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六、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有不同特点的儿童因材施教,不主张设置课程表,不搞一刀切的教育七、 混龄教学:让三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以个别与小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并培养爱责任心。
八、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氏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反复操作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九、 摒除奖惩制度:蒙氏教育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十、 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新生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会在某一时间内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蒙氏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能教会孩子什么
在跨世纪儿童之家的蒙氏教里有一个叫付译瑶的小朋友,是一个表演与自好的孩,走到哪都像一个小明星一样以她的才能去吸引周围许多的观众。
付译瑶在蒙氏班里已上了3年,在2007年8月付译瑶从跨世纪毕业要上小学时,要参加省实验小学的面试,妈妈带着孩子到了面试的地方,有3位考官问付译瑶3个不同的问题,她从每一位考官那里走出来时都很自信,面试结束后妈妈问她怎么样呀,付译瑶说没问题,妈妈问考官问了什么问题,她告诉妈妈说:“老师问我爸爸、妈妈在哪上班,我在哪个幼儿园,还问我了一个问题,他们说2棵树之间有一个桃,4棵树之间有几个桃
妈妈就问她:“你怎么回答的
”她笑着告诉妈妈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当然是三个桃子,”妈妈当时听完愣了一下才明白,后来妈妈把这些事情告诉了老师,妈妈说:“真的,孩子的分析能力特别强,大人还要反应一下的问题,她当时就答对了,被成功录取上了河南省实验小学,真的感谢你们老师三年来的付出和教育,把孩子从爱哭、粘人,爱咬人的付译瑶教育成了今天有爱心、有责任心各方面的能力都优秀的孩子。
”我们老师听到家长这样说很高兴的告诉家长:“是因为你选择了跨世纪,选择了蒙氏教育,是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的优秀孩子
”到现在,孩子虽毕业一年了,但每个月都会来儿童之家探望老师,回她最初的母校
茉茉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很受大家的喜欢,在跨世纪儿童之家已经接受了两年的早期教育,现在两岁10个月的茉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很好,她的分析力很棒,走到哪都能张显出来,在一次课程中,老师拿出许多积木让小朋友来拼摆,小茉茉看到积木,马上说:“老师,这些积木真漂亮,他们都长的不一样,有五角星,有圆形,还有三角形”小茉说完马上拿起两个积木做对比说:“一个大一个小,在她自由做工作时,立刻把积木按她所说的不同把积木分成几份,再开始来拼摆,可见孩子在看到同类物品时她不会盲目的来玩,而是经过对比与分析完之后再去做,茉茉妈妈说:“茉茉走到哪里都喜欢去分析对比物品的不同功能与类别,许多人都会夸她说孩子很聪明,都会问你们孩子在哪上学呀
”而她总会激动的说:“在跨世纪儿童之家上的课,孩子进步是与那里的老师分不开的,到现在茉茉妈妈还一直坚持让茉茉在儿童之家上特色课。
分析力:在我们蒙氏国际教研班里,有一次给孩子上分享课,拿了10颗糖,但当时班里有12个孩子,当时就问孩子:“我这里有10个糖,但我们班里有12个小朋友,这怎么办
”教室里安静了一会,有一个小女孩臻臻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办,可以把糖发给表现好的小朋友,也可以把糖分开,一个小朋友一半,另一半可以和老师分享,我是小姐姐我可以不吃给弟弟妹妹吃,下次我在吃。
”这不正是体现了孩子的分析力,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将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也是将来社会所需要,在任何事情面前给孩子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莫是我们体能班的孩子,也是从小在儿童之家接受着亲子教育,现在放假又到儿童之家上体能班,又一次莫莫在上数学课学习数的分解,老师讲过5的分解以后就问孩子,你们谁知道6可以分成几和几呀
蒙氏教育, 有趣的静寂游戏我那些
幼儿园蒙氏教育日常生活区的教具上百种。
但是,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独特的个性,也就把蒙氏教具个性化了。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个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质:(1)它依各个文化的不同, 内容也就不会完全相同。
(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 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
基于以上的原因,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制定教学方案。
美国将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1)动作:例如,划直线走路等。
(2)照顾自己:例如,穿鞋脱子、衣服等。
(3)照顾自己的环境:例如,拔草、浇花。
(4)礼貌:例如,打招呼等。
中国人更重视幼儿智能训练,把认知、动手融入日常生活教育当中,因为对幼儿来说,感觉器官是智能的发育核心,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将来的日常生活、学习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
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进而学习彼此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合群、自信的个体。
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等习性,奠定良好发展的基础。
蒙氏教具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儿童甲在玩倒水,乙也想玩儿就必须“等待”。
更如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俾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
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入手处,假如这个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现不了蒙氏现象(秩序→专心→反复练习→协调),而往后的感官、数学教具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无法达到最大的开发效果了。
根据蒙氏教育你认为孩子想做什么都可以吗
当然不是,凡事都要有度,孩子如果涉及到安全和品行方面的问题,是不可以任由的,一定要及时纠正。
蒙氏教育应不应该留作业
我们学的蒙氏数学,都是老师在幼儿园完成,偶尔会留到家里做没有应不应该,你觉得不应该,可以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