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一不吹牛二不喧,我家三辈坐过官。
贵:(上场) (快板)一不吹牛二,我家三辈坐过官。
见过皇上的面,我婆娘吃过饭。
我爸穿过黄马褂,我妈穿过绫罗缎。
出门不走坐软轿,回来捶背有丫环。
吃饭端的是玉石碗,尿盆上镶的是五彩蓝。
过年过节把礼送满,绅五绅六都来舔。
自从把我爸钻了土,地方的绅士趔的远。
换了人,换了脸,翻过来给咱打算盘。
我妈劝我把书念,我不爱念书是光捣蛋。
打先生,翻桌面,把上学当了个谝闲传。
有些财主谋家产,勾我耍钱又吸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下坡碌碡真好掀,没几天,我就把这打麻将,耍样片,掷骰子, 老碗转,抽签签、 看点点,出宝讷宝当宝官,抽大烟 装水烟,喝酒胡浪背巷子钻,十八般武艺全套很快就学完,到今天房卖完,地卖完,想卖媳妇婚未谈。
如今我,没人管,没啥吃,没啥穿、没铺盖、没麦秸、没丫环、没公馆,没大人,没祖先,没媳妇,没家眷,没吃没喝没穿没戴没铺没盖没妈没爸没婆娘没娃没有啥啥一个光杆杆。
受洋罪,受可怜,如今我还是童男,你看危险不危险。
我一死何家这门今后整个全套永远就算把种断完了拉都蛋。
(坐)唉呀
腿痉筋呢……(念白)可怜可怜,三天没见五谷面,状元榜眼不如半碗稀饭,文魁武魁不胜半斤锅盔。
愚先生姓何名为贵号称游子。
家住在合阳县罗面巷捌间胡同拐洞洞壹叁伍柒玖贰伍捌的双双捆独营。
二老在世骡马成群,家豪富大。
自从把我两个老人牺牲完蛋,报销倒塌作废以后,我把这万贯家产好比个鸡毛毽子放在我这脚尖上蹦蹬
踢了个一干二净,连手纸大的一片都没剩啊。
如今落到这般模样,家无隔宿之粮,把我浑身上下饿成虚肿黄胀,指甲发亮,鼻子蛮囊,胳膊腿细的跟烟袋杆杆一样啊。
是我无法可想,我又给一思量,我总还念过几天书,搞着还识几个字,我不免背上褡裢,不走平原,不进大川,去到外山里凹里、沟里岔里偏僻地方混着教学啊
我不免混着教学啊一回了。
(唱):坐草堂不由我自思自叹,思想起二爹娘心中痛酸。
到如今饿的人无法可办,我这里唱教学以奔乡间。
(白)教学来
教学来
黄发旺:哎走啊
(唱)今年的庄稼好余粮百石,只为着一件事常加熬煎。
我一家三辈人不识墨点,心儿里想坐官难上加难。
(白):我老汉黄发旺。
我有两个儿子,一字不识。
心想给娃请个先生,供他读书,将来好成名坐官,继承我家香烟。
我要请的先生要教的好,挣钱少,吃的喝的要由我搞,这样一个合适便宜的先生。
何为贵:(内喊)教学来,教学来
黄发旺:把他家的,有个买啥的就有个卖啥的。
待我唤他一声,先生走动些。
何为贵:(内)来来来了啊
(上)(唱)百里奚不得时列国游转,孔圣人在蔡邦绝粮七天。
苍天爷保佑我吃碗饱饭,回合阳与爷爷献个鸡蛋
(欲倒黄扶住)黄发旺:先生
你这是咋列
何为贵:不要紧……我刚临时来了一点或晕。
黄发旺:哦……咳先生,你可是奈(那)教书的先生。
何为贵:专门人才
黄发旺:专门人才。
先生,我有两个儿子,一字不识,我心想请你给娃当个先生。
何为贵:哎呀
你的运气真好,碰我的多巧,要是一会行市一开,遇见一个请先生的,噌的一下就把我抢走了,看你可在啊达寻去呀
黄发旺:哎先生,我看人家外教书的先生都懂的多,什么四书、五经、国语、算术,这些你都懂吗
何为贵:啊奴窝老头
黄发旺:噫
这说就个啥话,我咋没听懂
何为贵:这是一句外国话
黄发旺:啥,外国话
何为贵:外国话,意思和内容就是知识渊博,无所不通,无所不精。
不管它三皇五帝、夏、商、周,妲己少年看春秋,前唐后汉油炒米饭,向左转向右转,宋世的关公出现,打败了成吉思汗,把四书五经翻过了八十六遍,学会了国语算术地理常识自然,通背康熙字典,拿辞源能唱乱弹,不要看我面黄肌瘦骨头软,韩信人瘦坐大官,腹内的能耐你看不见,胳膊细能端大老碗,能吃就能干,这是真正的好胃口不是胡谝,东家要挑要捡,赶紧上馆
(欲走)黄发旺:哦先生,咱先把这学费说一下。
何为贵:哦学费,外有说的啥呢
大行大市的么,你多给几个或者不少给还不是一样吗
黄发旺:(叫板)我的先生呀
(唱)论学费二百钱整整一年,那笔墨和纸砚都在内边。
想吃个水旱烟先生随便,从此外与东家别无相干。
何为贵:这行市咋这软的,一年三百六十天,满年才挣二百钱,不胜吆鸡关后门,不胜抱娃收鸡蛋,不胜拾着卖牛粪,不胜在太阳坡里晒暖暖。
多亏我没有家,二百钱实在都没法花,要是打扮我娃他妈,包不来粉,买不来花,京货担子去使用,扯不来三尺红头绳,连个帽根扎不硬,爱好能落个胡骚情。
不过这钱看你咋用呢,这二百钱要是包成辣面子点眼睛,你一辈子都用不完。
去了太乏味,不去可肚子饥,说不了先混上吃一顿,东家,上馆
黄发旺:哎
先生,不要忙,学费说好列,咱把这饭也说到明处。
何为贵:饭
好好
少挣几个钱,只要饭好外是一样的。
饭,外没个样子,有的人为了让先生给娃教好,外给先生吃的好。
外十里乡俗不同,有的地方饭没来呢,外就是四个菜碟一个拼盘,跟尻子酒就来列,有的地方喝稠酒,有的地方喝红酒,有的地方喝拿米做的叫市酒,还有秦岭以南拿包谷做下的酒喝二两就打颠倒的外叫跟头酒。
哎东家,不知道咱这一回都喝啥酒呢
黄发旺:我的先生啊
(唱)清早间吃的是黑豆稀饭,到午间通罗粉打成搅团。
到黑列没有饭先生自便,这一天吃两顿全当三餐。
何为贵:清早间是黑豆稀饭,中午是黑面搅团,黑列还没饭,三个黑,这简直是敬德挖炭黑透列。
大米呢吗
麦面呢吗
麦面能做外宽面、细面、炸酱面,包子饺子肉卷卷,锅盔蒸馍热烧饼,蒜蘸面面油炒葱,麦面做饭就说不清,为啥拿黑豆整先生
黑面吃着不耐饥,教出来外学生可没出息。
唉
食无求饱黑豆也好,上馆
黄发旺:别忙,别忙,先生,刚才把饭说列,还有外菜呢么
何为贵:嘿……其实这饭要是孬一点的话,只要菜好一样把姓“饭”的领进“肚”城找见姓“肠”的,然后再到“便”京浪一回,外菜没个瞎数,你看人家外大馆子的墙上,写的密密麻麻外就没数。
有的地方爱吃鱼,有的爱吃鸡,有的爱吃羊,有的把牛皮一剥,放着外锅里,抓一把盐,煮熟列也能吃,南边边外地方把长虫一割还吃身子呢。
有的地方爱烂,有的爱炒,呀,有的还爱翻碗子,哎东家,咱这地方是爱翻碗子还是爱耍炒瓢
其实也不敢太多,就我一个人。
黄发旺:先生呀
(唱)到春天荠荠菜砸烂就饭,到夏天马子菜长的嫩鲜。
到秋天红苕蔓来上一碗,何为贵:哎
冬天呢
黄发旺:(唱)萝卜缨窝浆水比醋还酸。
何为贵:先人给亏列人了,荠荠菜,马子菜,红苕蔓、萝卜缨子,那是喂猪呢
就这人家还分的四季春夏秋冬。
你先看那四样菜那一样倒跟炒瓢招嘴来吗
鱼呢吗
那过油肉回锅肉加炒肉一品肉,煮熟吃列不走肚,那蜜汁轱辘拉线,油炸丸子是肉蛋,莲籽炒肉香串,肥肉肘子油多列拿馍一蘸,葫芦鸡不嚼也能咽。
没有个大碗肘子也来个中碗甜盘子些。
咳、咳、咳,四府饥菜缸必几必成也。
先吃一顿再说,上馆
黄发旺:慢着慢着,你别着急些,先生,我看咱把住的地方也说一下。
何为贵: 住处,外有说的啥呢,日图三餐,夜图一眠么,那棉被热炕,没有布被就是缎被,没有硬床就是软床,其实我这个人瘦,床子还是软的好,三床缎被就够了,也不敢太多。
黄发旺:哎
我的先生呀
(唱)有一个马鞍毡又窄又短,光炕上没有席还再没毡。
睡热炕没有柴自己去捡,头底下没啥枕半截烂砖。
何为贵: 我的妈呀
用马鞍毡做被呢,那就是马鞍子下边垫的一小块皮子,那又窄又短,就说窄的话我拿它把胸口苫住甭翻身,短列两头盖不住,把上头盖住底下受列冻列,把下面捂住上头受列冻列,一黑列上来下去,咋到天明呢
再说那没个浑砖还是个半截子烂砖,咱这(指头)本来就是个凉的遇见这凉砖,凉见了凉那第二天给人家娃拌啥屁呀
唉
屈躯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上馆
黄发旺:先生,这说了半天还没有个学堂哩
何为贵:那你是瓤知人呢么,没学堂还在野地里教书呀,那野地里能教狗撵兔。
黄发旺:有倒是有一个就是远点。
何为贵:你说吗,东门里吗南门外,房挎子还是场院子,你说,你削。
黄发旺:先生呀
(唱)有一个观音堂五里较远,又有沟又有岭还有拐弯。
苍天爷下了雨行走不便,滑倒了小学生泥污衣衫。
何为贵:哎东家,你刚才说了个啥
那是老天下雨,又不是谁把你娃掀倒列。
你是啥意思。
黄发旺:路又远,娃又小,你或者背或者抱,总之一句别叫咱娃走路。
何为贵: 背娃抱娃,我亏了我先人列,那咱是个闯白朝的,这叫芽教书的先生见我背娃抱娃,人家能把鞋脱下来在我的嘴上咣,哎呀,我借一个扁担把他娃担上,走一里算一里,全当给我练身体,绊哭列哄一下,绊烂列抓一把面面土,绊死列我就跑列。
我就说行,东家,能行,上馆。
黄发旺:先生你别忙么。
何为贵:哎呀
你还有啥事呢吗
黄发旺:先生,咱请你给娃教书就要为个啥呢
何为贵:为啥,为了你娃识字么
黄发旺:我看外作官的都识字。
何为贵:那不一定。
黄发旺:我想问一下,咱那俩娃念几年书能作官
何为贵: 作官,哎呀,那就说不上来列。
你看有的娃长的聪明灵醒,先生也给娃过方子呢,那有的娃长的痴麻格登,还苯、懒的不得了,那就没个下数列。
就说咱外两个少爷我也没见过,倒长的圆眉圆眼吗
还是长的贼眉两眼。
黄发旺:先生我娃来列。
何为贵:来列
在那达搭呢
黄发旺:你看,树底下外就是咱俩娃,立的外是老大,坐着擦鼻的是老二。
何为贵:外就是咱的俩个少爷,好货。
(唱) 大少爷眼睛大像俩鸡蛋,下巴子没长齐窄楞仰板。
牛眼窝直看人发痴不闪,黄发旺:先生呀
(唱) 两个钱要数清他就得半天。
何为贵:甭怪人常说眼大心实,你看外实的跟石头一样,你得是叫我给石头教书呀
黄发旺;先生,你再看咱老二,老二可灵醒。
何为贵:好贼的势呀
(唱)梆子脎南北吊只长不短,十二岁还戴的涎水帘帘。
黄发旺:哎先生,我小时候就爱流涎水,长大就不流列。
何为贵:看你小时候就爱流涎水,长大就不流列,难怪呀
(唱)啥蔓上结啥瓜品种没变,黄发旺:(唱)他的娘没怀好胎里的麻烦。
(白)先生,你看咱那俩娃几年能坐官
何为贵:外俩能作官,外俩能挨砖,我就说行。
东家,甭看咱外俩娃痴笨些,只要交给我用心的捏弄几下,不出两年就能作官。
黄发旺:哦,两年就能作官
何为贵:最多两年。
黄发旺:这两年你没看都能作啥官
何为贵:你听呀
唱)出东关,进西关,回来的路过嘉裕关,死列路过鬼门关,城隍庙里见判官。
黄发旺:对对对,我见人家外作官的就胖的很么,哎,我的好先生
(唱)照你这好先生世所罕见, 吃的瞎挣的少都不弹嫌。
来来来随我来上房用饭,饭未熟你垫圈我给咱取锨。
何为贵:哎东家,你刚才说了个啥,我咋没听清。
黄发旺:我说饭还没对呢,你站这儿也没啥事,我取个铣,你给咱圈里丢几铣土。
何为贵:外不行
教学带做零碎活,要给加钱呢
黄发旺:啥
咋还要加钱,加多少
何为贵:加五十,一个子都不能少。
黄发旺;加五十
哎呀,你教一年书是二百,这再加上五十,这你一年下来就是个二百五么
何为贵:哎
这二百五是骂人哩。
嗯,我把他吓一下。
唉东家,咱的事情说好列。
黄发旺:说好列
何为贵:可不能翻悔列
黄发旺:不翻悔
何为贵:我给你说书我倒是能教,就是我这个人不识字
黄发旺:我管你识字不识字,吃完饭你往那瞧,茅子在外呢
何为贵:这咋又骂咱呢些,这人家就没为请先生,是为攒粪来列。
哎呀圣人门徒受尊重,看起来这是个猿猴,像个人不是,是个畜牲。
黄发旺:(念扑灯蛾)这家伙进门来贼眉两眼到处看,神里神气胡参观。
你看他脖子伸的象个雁,两个眼瞒往我厨房看,厨房里黑馍白馍我蒸了半箩篮,他若是拿了白馍往下咽,吃了亏,我心好似刀子剐,我好像吃了一条浑蚰蜒,在这心内上下翻,不平安,真瞀乱
何为贵:(唱)这家伙面恶心不善,和我们文人有仇怨。
大概是那个读书之人在他先人坟里掏过龟籽鳖的蛋,要不然就是那个教书先生在他先人石碑子上洒过尿点点。
你看这光磨闲牙不吃饭,我肚子里有个吹哨的吱吱的蛮叫唤,快些吃饭吗!黄发旺:(唱)他一提吃饭我有主见,我不如把他再考一番,考上列再吃饭,考不上列就往外掀。
哎先生,拿我把你考一下子。
何为贵:哎呀
饥不择食,现如今那凉的也能咥,还要烤呢
得是吃北京烤鸭。
黄发旺:我是说考试、考试。
何为贵:哎呀,真个是十里乡俗不同,你这就先上四个烤……黄发旺:先生,你没听清,我是说我出个题目,把你肚子那学问考试考一下子。
何为贵:你看谋乱不谋乱,到现在列可考试呢
你快考。
黄发旺:我出题呀!从地上到天上,再从天上到地上,来回走几天
何为贵:你去过
黄发旺:没有
你去过
何为贵:我也没有。
黄发旺:那你说走几天。
何为贵:咱俩都没去过,那就由我说呢
从地上到天上……来回就是个三、四天。
黄发旺:咋是三、四天
何为贵:咋是三、四天,腊月二十三祭灶,三十黑列接爷,来回得三、四天些。
黄发旺:(用手算)哎,这明明是七天,咋是三、四天呢
何为贵:三天加四天不是七天是啥
你光会算钱的帐。
黄发旺:哎哈……对对对,就是七天,哎呀没看出,这家伙是三九天耍绸子,还真的有点冷彩。
哎先生,我再给你出个题。
何为贵:考
考
看你能考个啥。
黄发旺:周瑜他爸叫个啥
诸葛亮他爸又叫个啥
何为贵:就拿这考人哩,那锄地的都知道,你看那戏上唱的“既生瑜而何生亮,活活气煞小周郎,”周瑜他爸叫周既,诸葛亮他爸就葛何。
黄发旺:那活活可是个谁
何为贵:是个豁豁,咬转音列,你想一下,周瑜是江南大都督,长的多么魁,多么漂亮呀,来了个豁豁也想吃粮当兵呢,周瑜列一看说:滚
生了一肚子的气,所以说是豁豁气煞小周郎。
黄发旺:豁豁气煞小周郎,对对对,哎先生,我再出个题把你考一下。
何为贵:考你妈的蛋
你再不端饭,我就自己动手列
(跑到下场门,用棍子扎一白蒸馍吃)黄发旺:哎,你咋吃我的白馍呢
何为贵:白馍比黑馍好吃
黄发旺:咱说好的是黑馍么
何为贵:我管你呢……黄发旺:拿我的白馍来
(二人互抢幕落)——剧 终
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谥号是死后弄的非常的长,很多字
庙号也是死后弄的,年号是纪年的,以前皇帝年号很多不以此称呼皇帝,只是明清皇帝大多一个年号
能不能给几条有新意点的新年祝福语,或者搞笑一点也行,不用太多
宝,字,宇,宙,宁,安,守,它,窄,宅,宫,宏,宋,容,完,宠,定,官,空,审,实,宜,宾
重庆地区过传统节日有什么风俗
重庆节日风俗介绍: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
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
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
一时间,满耳喧天鼓乐,满眼婆娑舞影。
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歌情有独钟。
一年一度的“赶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
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借歌声互表衷情。
祭祀、祈祷、喜庆活动黔江地区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祷、喜庆活动,其间要跳摆手舞。
盛会时,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兰卡普,女着艳丽盛装,结队而来。
摆手堂前,张灯结彩,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
三声炮响,鼓乐齐鸣,顿时歌声大作,男女相携,翩跹起舞,通宵达旦。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表现礼节仪式,劳动场景或战斗动作,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原始气息震慑人心。
苗族“赶秋”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转,人不见面歌见面,人人会歌,以歌问候,用歌叙事,凭歌寄情。
歌,是苗族人寸步不离的影子,还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
婚礼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亲朋好友要相互赛歌、对歌、盘歌,连唱三天三夜。
“赶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立秋这天,山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场上锣鼓喧天、歌声萦绕,打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热闹异常。
青年男女利用“赶秋”物色情侣,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此外,苗族的节日,还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过苗节”和“羊马节”等。
TFBOYS七周年演唱会官宣,官宣时间卡点有什么意义
原文如下:子 纪文达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
时入直南书房,每至直庐,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
高宗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戏之。
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披衣,纪又短视,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
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
纪以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
」高宗笑,诸人亦笑。
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则可,无说则杀。
」纪曰:「臣未衣。
」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
纪从容免冠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
」高宗乃悦。
第五十二回老头子纪昀妙解女孩儿福公祝寿 却说乾隆帝有一种古怪脾气,凡是他相信的人,任你如何横行不法,便是亲眼看见,也总是说他好的。
那杨瑞莲,还只是一个小贪官,独有那和珅,却是越老越贪。
他常常派自己亲信的家丁,到江南湖广各省去敲诈勒索;沿路督抚大员,迎接和相国的家丁,好似迎接皇上一般。
这种风声传到京里,那班御史老爷,谁敢说一句闲话
独那刘相国,他是正人君子,便忍不住奏了一本,说和相国在外面如何招摇撞骗,贪赃枉法。
乾隆帝看了,便勃然大怒,说刘相国有意挑拨,把他传进宫去,当面训斥了几句,气得刘相国胡子根根倒竖。
嘉郡王十分敬重刘相国,那日便亲自到相府去劝慰了一番。
说起和珅,嘉郡王说道:“这个奸贼
小王总有一天收拾他。
”当时嘉郡王悄悄地打发人到各省去,把和珅家人在外面招摇纳贿的事体,一桩一桩地察访出来,记在册子上,预备将来查办他。
可笑那和珅还睡在鼓里,他见皇上喜欢嘉郡王,也天天在一旁称赞嘉郡王如何忠孝勤学。
那乾隆帝听了越发高兴,便与和珅商量,说自己年纪已老,打算趁此余年,享几日清福,把这皇位传给嘉郡王。
和珅听了皇上的话,也竭力怂恿乾隆传位。
他想:如今他帮了嘉郡王的忙,他年嘉郡王登了位,少不得也要算他一位开国元勋,自己的权势,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乾隆帝虽打定主意,又因自己皇子众多,一朝宣布出去,怕要闹出乱子来;便吩咐和珅暂守秘密,如今是乾隆五十七年,须要到六十年上,才下这让位的圣旨。
如今先下谕把毓庆宫修理起来,命嘉郡王带了家眷,搬进宫里去住,是防备意外的意思。
又亲笔写“继德堂”三个字的匾额,给嘉郡王悬挂在宫中,暗藏着传位的意思。
那嘉郡王见父皇在他身上如此费心,不知是祸是福,又不好问得。
心中正惶惑的时候,外边忽然传说和相国请见;嘉郡王因他是个贪官,十分看不起他,平日也少和他来往。
如今听说他亲自上门求见,心中觉得诧异,又因他是父皇第一亲信的大臣,又不好怠慢他,只得迎出去相见。
那和珅见了嘉郡王,抢上来打了一个躬,开口便说:“恭喜王爷
”接着袖子里拿出一个如意来,双手献上。
嘉郡王接了如意,心中越发诧异。
原来当时宫中规矩:凡是秀女们点中了封妃子,妃子们点中了封皇后,那向她贺喜的人,不便说明,见了面便献一个如意,一来是向她贺喜的意思,二来是暗地里报一个喜信给她的意思。
如今和珅要讨嘉郡王的好,便来献这个如意,也是暗地里报一个喜信的意思。
嘉郡王见了如意,便说道:“王爷有什么喜事,却要烦相国的驾。
”那和珅又打了一个躬,悄悄地说道:“王爷还不知道吗
如今皇上已内定传位给王爷了。
王爷倘然不信,只看皇上亲手写的‘继德堂’三字。
这‘继德’二字,便可以明白了。
皇上昨天曾和下官商量过来,打算到六十年上,让位给王爷;所以把王爷预先留在宫里。
”嘉郡王听了,心中虽止不住欢喜,但因为和珅与闻这宫廷的机密事体,心中越发嫌恶他。
当下免不过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把他送了出去。
回进宫来,自言自语地骂道:“这个老奸贼
他到俺手中来卖弄玄虚么
将来总要他看看俺的手段。
”和珅从毓庆宫出来,心想俺如今已巴结上新皇帝,将来的禄位,可以无忧的了。
只是老皇帝待我几十年恩宠,如今他快要退位了,俺也要想一件事体出来报答老皇的恩德。
他回府去,把自己这个意思,对幕友们商量了一番。
内中一胡师爷献计道:“当今皇上,是好大喜功的。
他如今的传位给皇子,也是要学尧舜禅让的故事。
如今相爷不如上一本奏折,先称颂皇上一番,再奏请交翰林院编一本纪皇上功劳的书,为传名万代之计。
”和珅听了胡师爷的话,不禁拍掌称妙。
当下便由胡师爷拟了一个奏章,第二天早朝,和珅当殿递上。
奏章上大概说: 皇上登极六十年以来,海内澄清,功盖环宇,宜举行登极周甲庆祝大典;命内阁翰林院,编撰纪功书册,晓之天下,传之万世。
乾隆帝看了奏章,起初是谦逊了一番。
当时文武百官,谁不愿讨皇上的好。
便你一本,我一本,都跟着和珅奏请皇上举行庆祝大典,又交文学大臣编撰纪功书册。
后来,和珅又独上一本奏章,说皇上登极以来,有十件大功: 两次打平准部;两次扫平金川;平定回部,平定台湾;收服廓尔喀;收服安南,招降缅甸;平定贵州,等等。
这十回成功,都是皇上亲授机宜,恩威并用,因此须发交翰林院,把这十回战功,详细记叙。
一面由百官们共上尊号,称为“十全大帝”。
圣旨下来,“纪功书”着交和珅、纪文达率领南斋各翰林详细记叙,不得过事铺张;至上尊号一节,着无庸议。
那班文学大臣得了这个圣旨,便忙着起草的起草,修正的修正,缮写的缮写。
那乾隆帝也常常亲自到南书斋里来察看。
南书斋里,以纪晓岚为首,凡是皇帝进出起坐,都是纪晓岚陪奉着。
看看到了大热天气,那部纪功书,快要完工,纪晓岚是怕热,为了这编纂的事体,他只得忍着热,天天到南书斋里来督看着。
他每到午后,打量皇帝不出来了,便赤膊盘辫,高坐在炕床上,拿着一柄大蒲扇摇着风,嘴里嚷着热。
有一天,他正脱去衣裳,把辫子盘在头顶上,正盘到一半的时候,忽听得院子里有唵唵几声喝道的声音,知道皇帝来了,慌得那班翰林,各各在坐位上站了起来,低着头候着。
纪晓岚已来不及穿衣服了,一时无可躲避,急向炕床底下一钻。
屏声静息的缩着。
只听得一阵靴脚响,乾隆帝与和珅说着话。
和珅又说了许多恭维皇上战功的话。
乾隆帝又吩咐:这纪功书编纂完了,赶着再编六巡江浙的游记。
着和珅纪晓岚两人督率各翰林,细细地编纂;总须实事求是,不可过意铺张。
那和珅听了,口称“领旨”。
接着,皇帝问道:“纪晓岚到什么地方去了
”那领班的大臣奏称;有私事去去便来。
乾隆帝又问道:“这部纪功书定了名目没有
”和珅奏称: 暂时定名《十全大武功记》。
乾隆帝听了,呵呵大笑,说道:“如此说来,朕便称‘十全老人’罢
”接着皇帝便下座来,走到各大书桌前随手翻着看那文稿。
这时满屋子静悄悄的,连咳嗽声儿也没有。
纪晓岚这时趴在炕板底下,气闷得厉害,那汗珠儿似下雨一般直淋下来,热得他撑大了嘴喘着气。
半晌,他侧着耳朵听听,外面毫无声息,他以为皇帝已经去了,再也忍不住了,便伸出头来,大声问道:“老头子去了吗
”把满屋子的人,齐吓了一跳。
乾隆帝十分诧异,连问:“谁在那里说话
”吓得大家不敢说话。
到底是和珅的胆大,回奏说:“听去好似纪晓岚的口音。
”乾隆转过身来,对着炕床喝问:“谁在里面
”只听得炕下面有人说道:臣纪文达在炕下。
皇帝问:“为什么不出来
”纪晓岚回奏说:“臣赤身露体,不敢见驾。
”乾隆帝说道:“恕你无罪
快出来说话。
”纪晓岚听了,巴不得一下,从炕板下面钻出来。
纪晓岚的身体高大,爬了半天才出来;看时,他上身赤着膊,浑身汗珠儿淌着,满粘着灰尘泥土。
乾隆帝上炕去坐下,纪晓岚吓得只是跪在地下磕着头。
隔了半晌,乾隆帝冷冷地问道:“你这‘老头子’三字,是给朕取的绰号吗
”纪晓岚不敢作声。
乾隆帝又说道:“你是文学侍从大臣,肚子里是通的;如今且把这‘老头子’三个字讲解给朕听听,若讲得不差,便恕你无罪。
”那纪晓岚到底是和皇帝亲近惯的,便大着胆奏说道:“皇上莫恼,且听臣解说。
老头子三字,是京中唤皇上的通称。
皇上又称万岁,这不是‘老”吗
皇上是一国的元首,这不是个‘头’吗
皇上又称天子,这不是个‘子’吗
‘老头子’三字是尊敬皇上的称呼,并不是诽谤皇上的绰号。
”纪晓岚说到这里,乾隆帝忍不住说他解说得好。
从此以后,这老头子三字,宫里人人唤着;乾隆帝有时听得,也不生气。
一转眼,到了乾隆六十年。
乾隆帝暗暗的把让位的典礼筹备舒齐。
这年九月初一早朝,众大臣在勤政殿上朝,乾隆帝下谕说:“朕即位之初,便对天立誓:如能在位到一周花甲的年数,便把皇位传给太子,不敢和圣祖在位六十一年的数相同。
如今已是乾隆六十年了,朕已遵照列祖的成例,把太子的名字写好,预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额后面。
”便立刻派满、汉两位相国,带同内监们,到正大光明殿上去,把那储藏太子名字的金盒拿下来。
当殿打开一看,见上面写着:“册立皇十五子嘉郡王颙琰为太子。
以乾隆六十一年为嘉庆元年。
”有承宣官当殿把诏书宣读过,文武百官一齐跪贺过;退朝下来,又赶到毓庆宫去贺太子的喜。
那嘉郡王一面接过诏书;一面接待众官员。
又自己对众人说了许多德薄寡能的客气话。
百官退出宫以后,忙赶到父皇宫中去谢恩。
那时太子的生母魏佳氏,已封为第一贵妃;见了他儿子,又劝勉了一番。
到了第二年元旦早朝,乾隆帝御太和殿,行过禅位礼,把那传国宝玺亲自授给嘉庆皇帝,称做仁宗睿皇帝;又尊乾隆帝为太上皇帝。
嘉庆虽说做了皇帝,那臣下上奏章,都称着太上皇、皇上;所有一切奏章,都须送给太上皇阅看。
便是那军国大事,也须由嘉庆皇帝去请过太上皇的训,才可以执行。
因此这位嘉庆帝,却十分不自由。
嘉庆帝是很孝敬太上皇的,便也不以为意。
这一年是太上皇八十六岁万寿,不但文武百官都来贺寿,便是那满蒙回藏各盟旗的贝勒台吉,以及各外国使臣,都来上寿。
皇上下旨,在太和、中和、保和三个大殿上赐宴;又召集各省官绅,年在六十岁以上的三千多人,在圆明园中举行千叟宴。
太上皇在宫中,带领妃嫔皇帝皇后各皇子福晋开一个家宴。
嘉庆皇后,便是喜塔腊氏,当时皇后拜过太上皇的寿,太上皇便亲自将孝贤皇后遗留下来的帽珠和朝珠赏给喜塔腊后,又把许多珍宝赏给各皇子福晋。
这时只有那春阿妃还活着,陪坐在一旁;太上皇见了春阿妃,想起从前少年时候许多风流韵事,便忍不住伤心起来。
乾隆正凄凉的时候,忽然外面太监捧进一个小楠木盒子来,说是两广总督福文襄孝敬太上皇的小玩意儿。
嘉庆帝看了,不知是什么东西;忙吩咐太监打开盒子。
一看,原来里面一座小屋子,屋子中间搁着一座小屏风,屏风前面有一张书桌,桌上笔墨纸砚都摆设齐全;盒子后面安着一个小机括,把那机括轻轻一转,忽然屏风后面转出一个西洋女孩儿来。
先走在屋檐口,向外行过三跪九叩首礼,转身过去,站在书桌前面;慢慢的拂着桌子,又注水在砚池里,磨着墨;从书架上取下一幅朱砂笺来铺在桌上。
这时又一个碧眼红髯的人从屏后出来,手里拿着笔,醮着墨,在纸上写“万寿无疆”四个字;接着,第二行又写“万寿无疆”四个满字。
写完了,那机括也停住了,盒子里的人也不动了。
太上皇看了,十分欢喜,忙吩咐赏福文襄十万两银子;又御笔写一个“寿”字,下面注着“十全老人”的款字,一并赏给了福文襄。
那福文襄虽得了太上皇的赏赐,但因为造这个小玩意儿,花去的银子也不下十万;里面还送了一个人的性命。
原来造这个玩意的人,是福文襄的一个心腹随从;他知道总督打算送太上皇一件出色的寿礼。
那亲随原有小聪明的,他早在半年以前,天天爬在屋顶上,拿一匹布紧紧地扎住他自己的头想着。
今天想,明天想,居然被他想出这巧妙的玩意来。
他关着门,细细地造成了,便去献给总督看。
福文襄看了,十分称赞。
看那万寿无疆四个字,只有汉字,怕太上皇看了不喜欢,又吩咐那亲随加上满字。
那亲随又爬上屋去,想了二十多天,便给他想通了机括,加上满字。
福文襄也十分欢喜,便赏他二万银子。
那亲随虽得了银子,一时里却把他的聪明用尽,从此便痴痴呆呆的,回家去不上两个月,便一病死了。
这里福文襄特打发人把这玩意儿送进京去。
第一道关口,逃不过那和珅的手,花了五万银子,才替他送进宫去。
谁知那宁寿宫总管太监,又向他要钱。
说:倘然不给钱,那机括走到‘万寿无’第三个字上停住了,那时太上皇动了气,俺却不管。
福文襄听了害怕,便也送他三万银子。
这种情形,嘉庆帝统统知道;他早已要着手查办和珅了,只因碍着太上皇的面子,只得暂时忍着气。
但他因为从前和珅递过如意,便也嫌恶如意这种东西。
满洲风俗,凡是过年过节,一班王公大臣都要递一柄如意,算祝颂他一生如意的意思。
到了嘉庆帝手里,便特意下旨,禁止递如意的礼节。
他谕旨里有两句道:“诸臣以为如意,在朕观之,转不如意。
”那文武百官接了这个谕旨,见皇上痛恨如意,大家弄得莫名其妙;只得奉旨免了这个礼节。
有许多善于奉迎的大臣,还上奏章称颂皇上崇尚俭德;独有那刘相国,知道嘉庆帝的心事。
因此,嘉庆帝便重用刘相国,有事便和刘相国商量。
到这时,和珅才慢慢地有点觉悟嘉庆帝和他不对了。
他想如今仗着太上皇的势力,谅皇上也没奈我何;将来太上皇过世,俺便辞官不做。
因此,他常常进宫去伺候着太上皇。
那太上皇也非他不可。
里面有个春阿妃,外面一个和珅,终日陪伴着乾隆帝。
那乾隆帝年纪也大了,没有精力游玩,便十分相信喇嘛的经咒。
常常盘着腿儿,坐在炕上,默念着经咒。
嘉庆帝每天早朝回宫来,便到太上皇宫里去商量朝政。
乾隆帝向南坐着,嘉庆帝向西坐着;和珅也站在一旁,参议大事。
有一天,他三人正商议的时候,忽然乾隆帝盘腿合眼,坐在炕上不作声了。
嘉庆帝看了,也不敢说话。
停了半晌,便见太上皇的嘴一开一闭的动着,慢慢的喉咙里有声音,说出话来。
嘉庆帝留心听时,却一句也听不出来,只见他喃喃的念着,半晌半晌,忽听太上皇大声喝道:“什么人
”和珅在一旁忙跪下来,回奏道:“高天德,苟文明。
”接着太上皇又喃喃呐呐地念了一阵,把手一挥,叫嘉庆帝出去。
嘉庆帝只得退出来。
但是,太上皇这种古怪形状,嘉庆帝看在眼里,心下十分疑惑,问又不好问得。
到第二天,悄俏去问刘相国;刘相国也说不知。
后来嘉庆帝忍不住了,在没人的时候去问和珅。
和珅说道:“这是喇嘛教的密咒,凡是在念咒的时候,有人喊着名字,那被喊的人,便要立刻死去。
如今外面正闹着白莲教,臣知道太上皇要咒死那白莲教的首领;所以太上皇问什么人时,臣便把那白莲教两个首领的名字回奏上去。
”嘉庆帝听了,心中也是害怕,想这和珅也懂得咒语,这种奸臣,不可不除,因此心中越发容不得和珅。
要知和珅日后如何结局,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