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我从延河来主持串词
1、中华,炎黄子孙相融;爱我中华,千万儿女纵情。
请欣赏中二班集《爱我中华》2、感谢爸爸、感谢妈妈、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关心我们的人……这是我们中一班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喊,我们的宝贝真的是长大了,他们懂得了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请欣赏中一班的手语操《感恩的心》3、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童年,小的时候我们都盼望着赶快长大,可真的长大了,却又开始怀念小时候的美好,然后就再也《不想长大》了,请欣赏小二班为我们表演的集体操《不想长大》4、《彩虹的约定》5、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要好好热爱、保护好我们可爱的地球。
接下来,请欣赏由大二班全体小朋友为大家带来的《长江七号爱地球》6、《我爱蹦蹦跳》7、一样的梦想,一样的追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集体中手牵手,心连心唱起欢乐的歌,互相祝福互相激励,共同祝愿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请欣赏大三班全体小朋友带来的集体操《手牵手》8、9、今天是我们全体小朋友共同的节日,大家欢聚一堂来欣赏我们小朋友的才艺表演。
首先有请大二班洪文娟等小朋友带来的舞蹈《中国娃娃 不想不想你》10、协调产生美、配合出力量。
步调一致是胜利的保障。
下面请欣赏大一班洪登峰,吴育民小朋友带来的小品表演《如此双簧》11、别看年纪小小的小小班小朋友,他们跳舞可棒了。
今天它们跟着快乐的节拍,跳起自信的舞蹈。
下面请欣赏小小班带来的现代舞蹈《嘻唰唰》12、在农村里到处可见的是竹篱笆呀牵牛花,浅浅的池塘有野鸭,弯弯的小河绕山下!请欣赏中一班带来的舞蹈《农家的小女孩》。
13、有一种舞蹈,他很随意;有一种舞蹈,他很有活力;有一种舞蹈,他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他就是让众多少男少女喜爱的街舞。
下面请欣赏大二班洪伟文小朋友带来的街舞表演。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洪伟文小朋友。
14、、雨后的天空无比美丽,雨后的天空一定有彩虹,请欣赏中二班洪丹妮等小朋友带来的舞蹈《彩虹的微笑》15、我们爱唱爱跳,爱玩爱闹,天天无忧无虑,个个都是快乐的宝贝。
请欣赏小一班的舞蹈《快乐宝贝》16、三峡,以其独有的风姿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的目光。
让我们给随大二班陈双凌小朋友甜美的歌声,去领略三峡秀丽迷人的风光吧。
请欣赏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17、举起节日的火把,用快乐将我们点燃,扬起飞奔的脚步,让时光带领我们穿越,追赶时代节奏,把握童年的脉搏,点燃年轻的梦想,释放火热的激-情,请欣赏大三班洪锦龙等小朋友带来的舞蹈《火花》18、19、爸爸做个圆圈圈,变成大太阳;妈妈做个圆圈圈,变成车轮转;宝宝做个圆圈圈,变成甜饼干……请欣赏中一班文银、 合唱《我爱圆圈圈》20、没有翅膀,象我们一样有了梦想也能飞翔,有请小一班小朋友带来的舞蹈《虫儿飞》21、22、甲:童年像一首诗,纯净、甜美;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支小夜曲,悠远、绵长。
乙: 童年的天特别蓝,童年的水特别清,童年的花特别香,童年的月特别明。
可童年也有说不尽的烦恼。
请欣赏大一班的集体操《童年》23、在快乐的六一里,有这么一群快乐的天使,快来看看他们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吧。
请大三班郑雅玫等小朋友带来的舞蹈《天使之歌》。
掌声欢迎。
求《我从沿河来》,《感恩有你的》开场词
一如既往 歌手: 熊汝霖 专辑: 《天下无敌》 可曾看见繁花 灼灼原野上 一树欢然绽放 金色微尘里 骄傲着 喧闹着 你必定看见了那花瓣 默默地 轻舞般零落 我 沿河而来 泛眼几经秋霜 脚步倒映水中 支离迷茫 我 随流而去 从未停止歌唱 旋律仿佛森林 沉。
我从沿河来歌词
《让我自己来》感谢老师的教导,是您教会我们知识,教会我做人;感谢爸爸妈妈的关爱,是您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我们已长大,不能老依赖你们,请你让我自己来。
请欣赏xx班带来的舞蹈《让我自己来》
有关赛龙舟的资料
你如果不想看进下面这个网 [编辑本段]【简介】 赛龙舟是端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
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编辑本段]【由来和发展】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
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
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
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
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
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
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
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
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
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
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
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
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
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
又如《点石斋画报。
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
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
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
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
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
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
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
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
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
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
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
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
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
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
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
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
《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
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
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
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
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
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
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
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
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
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
”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
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
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
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
”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
《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另外,还应说一下女龙船。
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
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与春节有舞龙也有舞凤一样,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
凤舟的来源如上述,是源于远古的乌舟、鷁舟。
古代宫廷中有凤阿(如《天府广记》中记明代宫廷便有),民间有凤船竞渡。
《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凤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
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凤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
”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凤艇赛。
这种凤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凤头、凤尾,由女队员竞渡。
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祥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顺德县志》载:“大良之龙风船妙极华丽。
”但今已不见了。
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凤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
龙凤船,似乎是龙船与鸟船相融合后留下的痕迹。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邹圩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
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
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
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
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
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
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
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
”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
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
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邹圩清水河),河水为邹圩带来了五谷丰登。
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
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1984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
龙舟赛历史悠久,传入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1983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龙舟大赛,一举夺得全部两项冠军。
1984年国际龙舟大赛在香港举行, 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洲、澳门、香港等16个队参赛。
中国队又夺得冠军。
龙舟赛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
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
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
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王之神威,避恶消灾保平安。
[编辑本段]【主要规则】 1、航道 ·根据河道条件,设男女400米,500米,600米,800米,1000米(可按当地条件变更距离)直道竞赛。
·比赛应设在静水水域,航道是直的,起航线与终点线必须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
·根据参赛队数及场地条件,设2或4,6,8条航道,每条航道宽度可按9m,11m,13.5m布置。
·航道最浅处水深不得少于2.50m,航道内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桩,航道外5m内应无障碍物。
2、器材 ·按各地传统龙舟式样规格制造,制作材料不限。
·舵桨及划桨规格按各地传统要求制作。
3、龙舟附属装置 ·传统龙舟可按各习惯制作龙头和龙尾,并备有锣、锣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带水标二个,预备划桨若干个。
4、队员 ·队员必须身体健康,会游泳,熟悉水性。
·龙舟参赛队员为25人。
·每队设队长一名(运动员兼),比寒时必须佩戴标志。
·每队登舟比赛队员为23人,包括:舵手、锣手、鼓手各1人,划手20人。
·每队替补队员2人。
替换时需经裁判员验明资格,并于检录登龙舟前替换完毕,登龙舟后不得替换。
[编辑本段]【中国各地的赛龙舟】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1、江浙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
2、福建 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
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
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
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王之神威,避恶消灾保平安。
3、苗族 苗族的赛龙舟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
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4、傣族 是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
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
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5、台湾、香港地区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假如你是导游,请选择家乡一处名胜古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词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五年至嘉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推荐用名有“洛阳潮声”、“洛水飞虹”.
关于汉字谐音的笑话
贡嘎山[gòng gā shān] 贡嘎(贡噶山)一般指贡嘎山1地理位置编辑贡嘎山景区 贡嘎雪山(4张)位于泸定、康定、石棉三县境内,以贡嘎山为中心,贡嘎主峰周围林立着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拥、雪山相接的雄伟景象。
贡嘎山景区内有10多个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木格错、五须海、仁宗海(也叫人中海)、巴旺海(也称巴王海)等,有的在冰川脚下,有的在森林环抱之中,湖海螺沟冰川水清澈透明,保持着原始、秀丽的自然风貌。
景区内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植被完整,生态环境原始,植物区系复杂,已查明的植物有4880种。
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动物有20多种。
景区内温泉点有数十处,水温介于40至80℃之间,有的达到90℃以上, 著名的有康定二道桥温泉和游泳池。
景区内还有跑马山,有贡嘎寺、塔公寺等寺庙,有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贡嘎山周围著名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爱德嘉峰6618米,热德卖峰6549米,笔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
贡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蜀山之王的王者气势(20张)贡嘎神山(47张)2藏语意思编辑藏语中 贡嘎山(4张)的“Minya”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族群名称。
作为地域概念,Minya”特指生活在贡嘎山区尤其是西坡的康巴族群,又称为“木雅人”,它也表示“木雅人”生活的地区。
在地理行政划分上,这一地域大致是指康定以西、雅江以东、道孚以南、九龙以北、丹巴西南这一片地区。
“Konka”则意为“最高的雪山”。
[1] 贡嘎山风景区(Minya Konka)坐落在东部边缘,在横断山系的大雪山中段, 位于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
“贡嘎山”,藏语“贡”是冰雪之意,“嘎”为白色,意为“白色冰山”,也意为“最高的雪山”,山体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其主峰海拔7556米,地处北纬29度35分44秒,东经101度52分44秒,在四川省康定、泸定、石棉 康定新都桥@德翼堂摄影(5张)、九龙四县之间。
贡嘎山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高山探险和登山圣地,但贡嘎山也是最难以征服的大尺度极高山峰,其登顶难度远远大于。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仅有24人成功登顶,却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顶后遇难,这包括14名外国人。
登山死亡率远远超过珠峰的14%和K2峰的30%,仅次于和雅拉雪山。
贡嘎山以冰川闻名,山麓有现代冰川159条,面积达39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
其中著名的有海螺沟一号冰川、贡巴冰川、巴旺冰川、燕子沟冰川和靡子沟冰川,冰层厚度达150-300米,十分壮观。
由于冰川的侵蚀,陡峭的山峰变为金字塔形,高耸入云,直刺青天。
[2] 贡嘎山。
(2张)3气候状况编辑贡嘎山地区的气候深受海拔高度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
据多年观测资料分析,东坡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7℃\\\/100米,年降水梯度值为67.5毫米\\\/100米,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7℃,降水量增加67.5毫米。
海拔3000米以上的降水梯度可能有所波动,但雪线带的年降水量可能达3000毫米,仍呈现增大的趋势。
山地气候的这一特点,使海螺沟从沟口起,雅拉神山出现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极地带气候的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特征,如;在位于其东侧山麓的磨西镇的年平均气温是13℃,位于海螺沟内海拔3400米的四号营地的年平均气温仅1℃,而在海拔4900米的雪线附近,其年平均气温则低至-9℃,每年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山下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山上最大可达3000毫米以上,多集中在7、8、9三月。
夏季云量大,日温差也大,在海拔4900米的雪线附近,夏季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气温最高可达10℃,而一到晚上气温则常可下降至-10℃。
旱季里天气晴朗,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还要温和,一年里气温最高的是7月份。
登山活动多选择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
4地质地貌编辑贡嘎贡嘎山山地区地质构造活动频繁,产生了许多褶皱和断裂。
随着山体的抬升,河流东西两坡形成高差近5000米的峡谷。
贡嘎山主峰有四条主山脊:西北山脊、 东北山脊、西南山脊、东南山脊。
由于该地区岩层以花岗岩为主,加上长期冰蚀作用,狭窄的山脊犹如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
贡嘎山地区又是横断山系中高峰集中区,在其附近聚集了2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
山区约有冰川45条,面积达290平方公里,主要以山谷冰川为主,悬冰川和冰斗冰川也有分布,长度达10公里以上的冰川有5条,最长的海螺沟冰川,是中国著名的冰川公园,拥有一切冰川奇观。
其中的大冰瀑布高宽均达 1000米以上,尤为壮观。
由于气候的影响,贡嘎山冰川活动剧烈,冰川的最下端最低处向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处。
在雪线 四川贡嘎山风景(20张)以下,山谷和山坡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
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有珍稀植物40余种。
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这里生活着400余种高山动物和森林动物。
山中活动性断裂带上还分布有多处温泉,并建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
贡嘎山峰的高峻,远非内地一般名山可比。
登临其上后,放眼望去,万里银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辽阔的视野和由山体的高度而产生的登山成就感绝对值得一攀。
由于其海拔非一般山峰可比,因此要求登山者作足充分准备,以免因劳累和寒冷导致半途而废。
登山者多从西北山脊路线登顶,这也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
贡嘎山山体为浅绿色花岗闪长石。
常年冰雪覆盖的主峰峰顶近似平观贡嘎的最佳地点 -牛背山(7张)台,面积约70平方米。
由于横断山脉及贡嘎山系山体的南北走向,南来的潮湿气流可沿山谷长驱北上,主峰一带气候湿润而多变,这是造成贡嘎山攀登难度大的原因之一。
同时贡嘎山一带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在长期冰川作用下,贡嘎山发育为金字塔状大角峰,冰雪崩极其频繁,其周围绕以峭壁,狭窄的山脊犹如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贡嘎神山大于70度,而且其高度落差极大,方圆20公里就有6,000多米的海拔差距,故其难度体现在天气的多变和路线的陡峭。
贡嘎山还是世界上相对高差最大的山,达6200米(从山脚到山顶最高的山)。
5湖泊状况编辑冰山湖泊星罗棋布,10多个高原湖泊分布于景区内。
著名的有木格错、五须海、人中海、 巴旺海等,或在冰川脚下,或为森林环抱,水色清澈透明,保持着原始、秀丽的自然风貌,仿若“瑶池仙境”。
贡嘎山.(3张)6冰川编辑贡嘎山以冰川闻名,山麓有现代冰川159条,面积达39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
冰层厚度达150-300米,十分壮观。
由于冰川的侵蚀,陡峭的山峰变为金字塔形,高耸入云,直刺青天。
海螺沟冰川舌现长6公里,宽0.4-0.7公里,推算最厚100-130米,冰川大约形成于1600年以前。
在冰川的运动中形成晶莹如翡翠、水晶,观赏价值极高的冰川弧拱、卷曲、单斜、向斜构造成的冰川层纹单条裂缝长达100余米,深5-10米,宽0.5-2米的冰川断裂带,蔚为壮观。
在冰川的消融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冰面湖、冰桌、冰洞与冰桥、冰面河,令游人赞不绝口。
另外,源于主峰东南侧海拔5600米以上的大雪山脉分水岭,冰川的最低点海拔3000-3700米,可以供登山爱好者攀登。
泉华滩冰川有“三怪”。
一怪:不冷。
冰川之上气候暖和,夏秋季节,你可身着薄衫,脚踏冰川徜徉在这光怪陆离的神奇冰川世界,完全不用担心“冰上不胜寒”。
二怪:冰崩。
大冰瀑布常年“活动不息”,发生着规模不等的冰崩。
燕子沟红石一次崩塌量可达数百万立方米,此时冰雪飞舞,隆隆响声震彻峡谷,一两公里之外也可听到,场面蔚为壮观。
三怪:构造千奇百怪。
冰川表面有数不胜数,绚丽多姿的美妙奇景。
冰桌冰椅、冰面湖、冰窟窿、冰蘑菇、冰川城门洞等等,太多的奇景让人目不暇接,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奇。
7植被状况编辑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植物带和特有的自然景观。
贡嘎山风光与植物(34张)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低海拔、无人烟的坡麓地带森林密布,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原始,森林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植被完整,几乎拥有从亚热带到高山寒带能生存的所有植物物种,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488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达400余种,东部河谷地区还遗留了不少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的动植物。
而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达400余种,堪称世界野生动、植物的大观园。
贡嘎山的海螺沟1900~3600m的原始森林区,其中1900~2200m是阔叶林带,2200~2800m为针阔混交林带,2800~3600m为针叶林带,3600m以上为暗针叶林与高山灌丛分布区。
3000m的林地主要有云杉、冷杉、杜鹃、桦树等等。
海螺沟内分布有2500余种植物,包括康定木兰、红豆杉、麦吊杉、大叶柳、桃儿七、水青树等珍稀树种。
贡嘎山景观(15张)贡嘎山植物区系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但在干旱河谷地带,热带和温带区系成分的比例相当。
热带成分的构成和分布反映古热带和古地中海区系的残遗性影响;东亚(含亚型)和东亚-北美成分对贡嘎山中部森林植物区系的影响最大,这些成分以温带古老性质为主;北温带成分是贡嘎山植物区系的主体之一,对隆升以来贡嘎山植物区系进化类群和特有成分的发展有主要贡献,代表区系的年轻组分;中国特有种类型多样,占不同垂直植被带物种数量的40%-65%,其比例随海拔上升而增大。
各类型比例的垂直变化突出反映了贡嘎山及横断山脉中海拔地段的植物区系与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及东的区系之间的联系。
8旅游季节编辑贡嘎山登山旅游最佳季节一般多在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这段时间既有较高的温度但又无太大的雨量,适合旅游。
旱季里天气晴朗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还要温和,一年里气温最高是4,5月份。
登山活动多选择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
9交通住宿编辑成都沿经康定—新都桥—六巴—上木居,再骑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贡嘎山南侧的贡嘎寺登山大本营。
成都沿经泸定二郎山、磨西村,可到海螺沟,贡嘎山东南和东北侧。
成都沿经乌斯河(汉源)—石棉—沿大渡河经田湾到贡嘎山东南和东北侧。
成都沿到康定,经原“洗毛厂”(康定毛纺厂)专用旅游公路到海螺沟磨西村。
成都沿—西昌——冕宁—九龙—六巴—再骑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贡嘎山工雪山下的康定城南侧的贡嘎寺登山大本营。
住宿:可住在磨西镇,该镇是前往海螺沟和贡嘎山的住宿集中地,建有不少宾馆和温泉疗养中心以满足游客需要。
贡噶山-海螺沟景区内有三大主要宿营地:一号宿营地,位于达干烟沟口,距磨西约11公里;二号营地,位于热水沟瀑布附近,距一号营地6公里,周围景点较多,可就近游览森林,温泉;三号营地位于冰川观景台约2公里。
10著名景区编辑贡嘎山景区以贡嘎山为中心,由海螺沟、木格错、五须海、贡嘎南坡等景区组成,面积l万平方公里,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贡嘎山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区内有贡嘎寺、塔公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游客更可领略到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贡嘎寺贡嘎寺分老贡嘎寺和新贡嘎寺,位于四川贡嘎山主峰下的这一座,被称作老贡嘎寺。
新贡嘎寺距离这里约有一天半的骑马路程。
如今,老贡嘎寺已成为徒步穿越贡嘎雪山的背包客的必经之路,提供简陋的几间屋子给背包客们借宿。
老贡嘎寺位于贡嘎山主峰足下,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由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的亲传弟子扎白拔(第一世贡噶活佛)所建,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为历代贡噶活佛之修行闭关圣地。
老贡嘎寺占地面积不大,约两亩多地。
寺庙内就像一座四合院。
正殿即祖师殿,殿内供奉着噶举三祖师玛尔巴大师、米拉日巴,塔波拉杰和第九世雪山法狮子贡噶呼图克图法像。
正殿左边是护法堂,供奉着噶举教派三大护法即玛哈嘎那、班丹拉姆(吉祥天母)、多吉勒巴护法堂为值日。
僧人平日念经场所。
正殿后面是经堂,经堂是寺庙的主殿。
经堂上方供奉着藏密创始人莲花生大士八化身像和堪珠益喜磋嘉及纳佳门达娜二位空行佛母。
经堂是寺庙每年夏季法会扎巴们集中诵经的场所。
寺庙的左面是一座简陋的观音殿,殿中央供奉着一尊高约 5 米左右的彩衣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周围由两层转经筒围绕,朝圣的人们都要来这里磕头转经。
贡嘎寺背后山上有一股泉水通向贡嘎寺院内,相传是第二世噶玛巴用神通引出来的,当地人都把它奉为圣水,凡是来此地朝山的人们都要用瓶子灌上一瓶给家人带回去,说是可以驱邪治病。
一九三九年,有贡师弟子汉地瑜伽行者陈健民上师曾在这里闭关修行两年有余。
继之后,一九四二年又有满族王室后裔申书文女士(贡师弟子即台湾贡噶老人)又来寺内修行三年。
而历年来此登山的各国登山队都以老贡嘎寺为大本营,因此而使老贡嘎寺的盛名传誉海内外。
海拔3741米的老贡嘎寺和7556米的主峰,他们之间遥相呼应的协调性仿佛凝聚了天人合一的神喻。
贡嘎寺,如同神的祭品,它平静却不卑微地供奉着众山之王,它渺小的体积在庞大的众山前无法被忽略,这种奇景让人不知为人类的精妙计算还是自然的造物奇迹。
新贡嘎寺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由第二世贡噶活佛玛舍登巴所倡建。
因当地古称康什扎,所以该寺最初被称作康什扎寺(意为三界闻名寺)。
寺庙建筑在六巴乡(现改称贡嘎山乡)后面一座山的半山腰,后经历代贡噶活佛扩建,寺庙占地约四亩多。
因为比老贡嘎寺晚建约一百多年,所以人们都习惯称六巴乡康松扎寺为新贡嘎寺,第二世以后的贡噶活佛大多驻锡在新贡嘎寺。
贡嘎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白教)的三大圣地之一(西藏楚布寺、德格八寺、木雅贡嘎寺)。
在二十世纪初至五十年代,这里曾出现一位名震康藏的大班智达(藏区对精通藏学五明大学者的称谓)、大学者,他就是第九世贡噶活佛噶玛协珠·却杰生根。
六巴乡新贡嘎寺距离雪山下老贡嘎寺约有一天半的骑马路程,途中要经过下木居、上木居、再翻越一座海拔4650公尺的子梅山,经子梅村才能到达雪山下老贡嘎寺。
新老贡嘎寺虽分两处,但同属一个寺庙。
寺庙的僧侣扎巴门一般都聚集在新贡嘎寺,老贡嘎寺由于高寒偏远,平时只有一两个扎巴在那里念经和打扫寺庙。
在老贡嘎寺念经的扎巴是每月一换,轮流值班。
这是以前贡噶活佛立下的规矩,一直沿用至今。
贡嘎寺每年要举行两次法会,即冬季法会和夏季法会。
夏季法会是在每年农历六月,寺内全体僧人集中在雪山下的老贡嘎寺举行金刚亥母大法会;冬季法会是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在六巴乡新贡嘎寺举行玛哈嘎那大法会,每次法会约需要历时 15 ~ 20 天左右。
贡嘎寺的法会是该寺庙一年一度的重大佛事活动,因此而非常隆重。
通常,法会都是由贡噶活佛活佛主持。
活佛不在时,堪布、大喇嘛也可主持。
(寺主:贡嘎仁波切,现任主持:太桥旦曾堪布)田湾河田湾河发源于贡嘎山南坡,景区沿河延伸,10多余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势逶迤,重峦叠嶂,山峰尖峭,白雪皑皑,“日照金山”分外壮观,是贡嘎山著名的一大奇观。
莲花山宛如七瓣莲花,可观日出、云海,5条巨大冰川可开发。
冰川脚下的人中海尾和巴王海犹如镶嵌在山谷中的蓝宝石,湖光山色,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更加妩媚动人。
[3] 田湾河是贡嘎山最大的河流,山水湍流,气势宏大,几十处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
这里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多处温泉如大热水、小热水、神药水等温泉水温在30-70℃含有丰富的保健微量元素。
石棉县旅游公司初步开发已吸引了不少游客,至今尚保持其原始沐浴风格。
11注意事项编辑到贡嘎山登山旅游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仔细研究、认真选择登山季节和登山路线,作好充分的物资准备。
登山一般多在每年5へ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其既有较高的温度又无太大的雨量。
并最好在保障措施严密周到的条件下,沿前人精心选择的西北山脊路线登顶。
贡嘎山峰的高峻挺拔,秀出群山,远非一般内地名山可比。
登临其上,那种一览无余,众山皆小的境界极为壮美。
但因登顶难度极大,一般不适于业余人员尝试。
到达上木居后一定要住1晚。
一是要找好马匹;二是要适应适应高山缺氧环境,特别是内地的驴友。
在上木居找马,一定要找强壮的公马,并且让上木居的藏民送到上子梅村,事前须讲好不管回程。
可以向藏民学习早中晚问候的话,或者见人就说“扎西德勒”。
[4] ;12旅游装备编辑衣物类:防风(冲锋)衣裤、抓绒衣裤、高排汗衬衣、羽绒睡袋、防潮垫、睡垫、帽子、手套、毛袜子、高帮山地鞋、备用胶鞋。
防护类:登山杖、双人双层高山营地篷、墨镜、头灯、水壶、小刀、高倍防晒霜、唇膏、打火机 、防水火柴、高山套碗、云南白药气雾剂。
食品类:准备足够5天吃的食物,还要有足够的调料。
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建议带个高压锅,可以用藏民家的火煮食物。
13攀登历史编辑简介贡嘎山在二战以前的地理学上地位相当瞩目。
美国人Joseph F·Rock于1930年错误地测得贡嘎海拔为9,500米,从而宣布其为世界第一高峰,不少国外的探险家因此慕名而来。
1931年,瑞士著名地理学家Eduard Imhof第一次比较准确地测出贡嘎山的高度为7,590米,他手绘的贡嘎测量图和贡嘎素描也把贡嘎山的信息带给了欧美各地。
贡嘎山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对于登山者而言,贡嘎山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走向贡嘎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誉。
贡嘎山作为一座高海拔技术山峰,难度远甚于珠峰。
1980年,它与珠峰等其它七座高峰被中国政府同时对外开放接待外国登山队,这也就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登山家前来攀登,尤其以日本登山者为众,因为贡嘎山被日本人视为自己的“父亲山”(富士山被视为 “母亲山”)。
但由于其巨大的攀登难度,贡嘎山的登顶死亡率极高。
早在1878年,奥地利人劳策最先进入山区考察。
二十世纪30年代初,瑞士人洛克·海姆也曾进山考察。
1932年,美国人Terris Moore与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顶贡嘎山。
登顶贡嘎山纪念邮票1957年6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中国登山队前身)六名队员攀登贡嘎山成功,但有四名队员遇难。
1982年,日本队松田宏也在距贡嘎山顶峰50米处遭遇雪崩,但在坚持19天后成功得救而奇迹生还。
1982年,美国队D. Coffield与D. Kelley登顶该峰。
1983年,瑞士队三人登顶,但一人在下撤中因雪崩遇难。
1984年,德国人Heinz Zembsch,Gerhard Schmatz,Hans Engl成功登顶。
1998年,韩国队沿危险的东北山脊第一次登顶贡嘎山,但有一人牺牲,之前几次登顶均是通过西北山脊完成。
1999年,日本人登顶成功,这是人们第一次沿东坡过北山脊翻越西北山脊攀登贡嘎山成功,同时也是第一次春季攀登贡嘎山成功。
2002年,法国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传统线路登顶。
注意事项1、认真选择登山季节和登山路线,作好充分的物资准备;2、贡嘎最佳登山季是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此时温度好雨量小;3、贡嘎登顶难度极大,一般不适于业余人员尝试;[5] 14科研地位编辑贡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
山区高峰林立,冰坚雪深,险阻重重,是中国海洋性山地冰川十分发育的高山之一,在登山运动和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座极受登山爱好者青睐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