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节日气氛的句子
欢天喜地、合家团圆、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火树银花、车水马龙 过几日便是中秋了。
今晚,月光如银,我独坐于阳台牵牛花花架下,一盏清茗,一册薄词。
清辉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静静流泻…… 不由想起家乡来了。
家乡的中秋是热闹的、恬适的。
家家都要量一笸箩的新糯米,做“麻糍”。
糯米蒸熟了,倒进竹篓里,当家的早歇了农活,在河塘边洗干净了泥脚,掮着糯米饭篓过来了。
舂糯米团一般在晒谷场上进行。
白天,白炽灯就拉起在屋檐下了,黄瓜架儿、晾衣杆儿,能架起的地方都拉上。
蹲在角落睡大觉的石臼被搬出来了,木头楔子捣得香喷喷的糯米团,又滑又嫩。
那捣楔子的都是身强力壮的男人,也有身杆精瘦、面色红润得象虾子一样的老头。
蹲在边上,手往石臼里捋着的是女人。
女人的手臂上卷着袖子,不白,夏忙晒了一季,黑得油亮。
油亮的手在白花花的糯米团上翻腾,象泥鳅一样润滑。
男人的背脊光着,汗似水一般的淌,滑亮亮,清光光的一片。
他们侧身一个马步,双手轮起楔子,前腿膝盖一伸一曲,脚板“哼哧哼哧”地踩着节奏,简直是翩然起舞。
优美的“哼哧”声招徕许多看客。
看客们三五成群,坐着、蹲着、靠着四周的矮墙垛。
女人们拉家常,比谁的衣服料子鲜;男人们话庄稼,比谁家的稻子收成好;孩子们不错过这个好机会,放着胆子追逐嬉戏。
一家舂完了,早有下一家等在边上了。
人们赞美男人的好筋骨,赞美女人糯米煮得香,赞美这家的黄瓜杈攀得高,赞美那家田里的晚谷苗儿下得早下得青……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
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
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吃粽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桂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遗产
节日像一个巨大的聚焦镜,把平日的欢乐浓缩了起来,把人们的心态凸现了出来。
--题记 “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身为高三学生,而且还是位住读的,所做所为往往配得上这两句。
所以说,节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休息,还带着些获取社会信息的意味。
于是我便睁大了眼睛,用一个稚气未脱,充满幻想的青年的心去观察这个社会。
吃中午饭时打开收音机,听到一个“大家谈国庆”的节目。
几位中年人好激动,说话都结巴了。
这时我才有点明白父辈的心情。
他们都说,好感动好兴奋,祖国如此富强如此奋进,令人扬眉吐气。
他们也谈到了过去,五六十年代是以突出政治为主,大游行大阅兵、是从国强来体现民心的;而现如今,从某种意义上讲。
更注重突出大众群体的样和欢乐,是从民富来体现国强的。
说者有意听者有心,我连连点头。
亚运会正好开幕,中国举重女将“力拔山兮气盖世”,勇挫群芳。
中国队一天连夺8金,破7项世界纪录。
我为中国感到骄傲,这赤子之情,这金牌,都是儿女献给她生日的礼物。
清晨起床,便陪着爸爸妈妈上菜。
去菜场要过一条河,现在桥拆了,只好从边上的简易钢索桥过去。
人真多,桥上挤得满满的。
走到桥中间,哇,晃动得好厉害。
低头一瞥更是心惊肉跳,从木板缝中竟然可以看见波涛滚滚的急流。
我走着,步履不稳,像喝醉了的老头。
我不满地嘟噜着:“什么年代了,还要过‘泸定桥'
”爸爸却极兴奋:“等新桥造好了,我们的交通就更畅通了,吃这么点苦算什么
” 菜场人更多。
蛋禽菜鱼肉的品种不必细叙,我特别注意价格。
这是因为学校食堂的菜价涨得很猛,而且我国上半年的物价指数也居高不下。
一叶知秋,关心时事,我作个小小调查。
情况比我想象得好,菜场工作得力,每种食品都明码标价,价格基本与平时持平。
国庆晚会可真是大快人心鼓舞人心。
火树银花不夜天,各族人民共欢庆。
十万人高唱国歌,那气势那威力,“雄鸡一唱天下白”。
老爸比我还激动。
平时连看电视都会睡着的他,今天兴奋到夜里3点,真稀奇。
踏上归途。
眼帘中忽然映入一幅标语:“团结拼搏,努力进取。
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我想,这不正代表了中国的国风,中华民族的民风吗? 我被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动着,缠绕着。
我心中充溢着一种莫名的激动,我怀着讴歌和赞美的心情,望着一幢幢高耸林立、如积木般整齐的楼房,望着一块块长势良好、散发着收获的气息的良田,望着宽阔的街道中川流不息的车辆,望着身形矫健充满自信和欢愉的人民……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所以,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们炎黄子孙知道自己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需要我们传承和宏扬的内容,告诉我们历史长河是没有尽头的,更不能断流。
圣诞节 元旦相继在商店的拥挤,电视里的喧闹,人们的祝福中过去了.假期会朋友话长短,把平日的牢骚和恩怨,沾上酒精和姜蒜与朋友进行交换,无论来自天南还是海北。
可是,我总感觉这些节日不是我们的,只有农历正月处一才是我们的日子.还记得不?那时你还是流口水的年龄,听大人说,初一这天给谁磕头谁就给压岁钱,于是你就不论大人小孩认识的不认识的见人就叩,就连那身一年才有一次的新衣服也在所不惜;有时能得到一毛两角,但更多的只是博得满场的欢笑,但那笑是温馨的,充满了喜悦和祝愿.还记得不?为了一听到鞭炮声就能立即冲出去捡地上的落炮而久久不肯脱衣睡觉,为了和弟弟争抢初一早上放鞭炮 的权利,你答应把一半压岁钱分给弟弟.那震人心魄的炮声是你一年的期盼,刚过完这一天你就开始问大人,来年的这一天还有多远? 大红的对联和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是一年中的温馨,压岁钱是一年中的期盼;现在的你再也不会为压岁钱而兴奋,也不会为捡落炮而彻夜不眠,然而这都成了你永远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今年在我们的节日里,在异国他乡,让我们在梦里点燃一串鞭炮,在心中贴上一副对联.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影响了整个东亚,中国的传统节日曾经也如今天的“圣诞节”一样,在异国生根发芽。
而东亚一些国家一直很珍惜从中国舶来的节日,他们不但热热闹闹过端午、中秋,就是我们几乎忘记的“乞巧节”、“中元节(盂兰盆节)”在东亚一些国家还古风犹存。
baidu的
谁帮帮我找作文啊 题目 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要写过程啊 600字以上 要写习俗 我在唐山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族的泼水节、僳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
由于一些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 等。
边城梗概(约1000字)
内容精要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愿让她自己做主。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到了城里,人们却告诉他:原来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
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
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
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思想内容《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
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关于《边城》的主旨,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
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以家乡的端午写一篇作文仿照春酒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山区。
村庄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阴”。
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涧溢出,淌过炊烟缭绕,鸡鸣狗叫的村庄。
千百年来,古朴安宁的村庄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中,吸收着大地的灵气,沐浴着阳光的光辉。
野鹃花开过不久,就到端午节了。
于是,我处在异国他乡而又回忆起在故乡过端午节的情景来家乡的端午节,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点钟,母亲起床,把事先准备好的五色小绳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
小绳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红一色,青一色,好玩极了。
端午节过了,等到第一场雨,孩子睡着后母亲在悄悄的把小声解下来,扔在水里让雨水将其冲走。
端午水风情主要内容300字
端午水风情主要内容我的家乡闽南闽南:闽,福建省的简称。
闽南,即福建南部地区。
和宝岛台湾,端午节的午时水有益有趣,有情有味。
每年端午节,沐浴午时水、泡饮午时茶,蔚为一幅淳朴的动态风情画。
顾名思义,午时乃中午11时至13时,而正午便是12时。
家乡人尤其看重端午节正午的井水和正午的茶,午时水尤重一个“正”字。
每年端午节这天中午,人们像北方人赶庙会似的纷纷涌向村中的古井。
提桶的,挑担的,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目的──等候提取午时的井水,因为家家户户唯恐过时不正,排成长龙阵。
此时此刻,在乡村的古井中,不知有多少只吊桶七上八下。
此情此景,比起争购时新商品还热闹几分。
端午节的午时水虽非圣水琼浆,但是,家乡人俗信此时此刻的午时水好做药。
家家户户用午时水加入事先买来的白酒和少许雄黄雄黄:矿物,橘黄色,有光泽。
用来制农药、染料,可入药。
也叫鸡冠石。
粉,用以喷洒房间庭院,或洗澡、洗脸、洗手脚。
老辈人说,照这样做入夏不会生痱子,外出不会被虫咬,还有避邪禳瘟之效,用午时水煎草药效果最佳。
家乡人还习惯在端午节这天用午时水泡午时茶。
午时茶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保健药茶,因习惯在端午日正午泡饮所得名。
午时茶的中药配伍中最大量的是茶叶,有防治疾病作用。
据祖母说,旧时,财力充裕的积善人家每到端午节,专门熬煮午时茶施舍过路行人,有的药店则向有交往的顾客免费赠送,以招揽顾客,赢取医家声誉。
每到端午节,家乡人还习惯泡饮一种用柚子和茶叶加工的独特的“午时茶”(也叫柚茶)。
青年时代,我制作过这种柚茶,柚子选用家乡闽南特产的大颗粒“文旦蜜柚”,制法说难不难,首先用水果刀环绕柚子的四分之一处切开一个盖儿,然后压进乌龙茶约125克,再用针线缝合好,像挂灯笼似地一个个挂在雨淋不到的屋檐下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便成柚茶。
待到来年端午节中午取柚茶冲泡,具有健胃、消食、解油腻、祛荤腥等作用。
据记载,民族英雄郑成功年轻时积累了许多茶药用的验方。
后来他率军收复台湾,目睹遭受瘟疫折磨的台湾贫苦百姓,忙将贮备的陈年柚茶分送给缺医少药的台湾同胞,辅治好了他们所患的时疫。
台湾同胞感怀这位关心百姓疾苦的将官,便将这种午时茶称作“成功药茶”。
如今,家乡大多数家庭早有自来水,也不用为缺医少药的问题大伤脑筋。
但是,乡亲们仍然很看重端午节的午时水,他们秉承古老的遗风,每到正午时分提个桶或挑个担,到村中的老井汲来“午时水”。
然后,摆开古朴雅致的功夫茶具,泡沏独具乡土风味且有保健作用的午时茶,佐以节日主食“薄饼”吃喝起来。
缕缕茶香伴随着远处赛龙舟的歌声、锣鼓声、喝彩声,在乡间飘荡,飘荡……
谁帮我写一个以(端午节)为题的作文啊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
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
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
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
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
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
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
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
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
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
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
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
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
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
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
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
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
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
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
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
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
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
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
“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
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
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
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
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
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
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
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
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船队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飘扬;一声炮响,船如箭发。
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
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离开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
妻子和我都 是从家乡出来的,每年端午节,妻子也会用“五味草”煮一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一点螺煮给女儿吃。
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的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妻子也会包一些粽子,但我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包的感觉,怎么也感觉不到端午节那个闹烘烘的气氛。
**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家乡的故土,怀念家乡的人——勤劳善良的人民,简单而古朴,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永远忘记不了家乡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