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农村婚礼祭祖主持词

农村婚礼祭祖主持词

时间:2015-03-24 05:35

祭祖主持词

的各位女士、各位、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上午好: 在活动开始前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为本次活动提供大力支持的##镇党委、政府和今天到场的和平镇镇长,###村第一书记####书记。

今天参加祭祖活动由####带领全国各地150多位宗亲参加。

现在我宣布#######姓氏文化研讨会暨祭祖活动,开始。

鸣炮。

(与此同时),奏##姓氏研究会会歌。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全体起立,向我##先祖三鞠躬。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请坐下。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家族理事会会长######致欢迎词。

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请###讲话。

现在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宗亲代表讲话。

现在进行第五项议程:请各位宗亲向先祖敬香。

首先由######第一柱香。

接下来由各地宗亲按顺序敬香,由工作人员引导,从第一排起先后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敬香。

各位宗亲,祭祖活动到此结束。

订婚有哪些讲究

订婚又称婚约, 依照我国民间习俗,通常结婚前先有订婚之仪式: 订立婚书、交换礼物、或立媒妁人等。

但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订婚并不是结婚前必备之程序,不经订婚之婚姻,不失其婚姻之效力。

1、订婚仪式 依传统习俗,双方的出身地区与俩家人的想法的不同,重视的程度与想法也会有所差异, 不过事先 双方能取得共识即可。

不管采用那一种方式,多是在仪式礼俗上精简, 而准备六样礼、祭祖、奉甜茶、戴戒指 。

一直到订婚宴等基本流程,还是当下一般人最普遍的订婚仪式流程内容。

2、 订婚戒指,订婚下聘时,与聘礼的同时戴戒指仪式当然少不了。

由于戴婚戒仪式不管古金中外均是象征新人俩从此结为连理, 召告亲友共同分享此一喜悦的重要仪式。

3、订婚宴在订婚仪式完成后,一般由女方设宴款待。

谁知道莒县关于订婚,结婚的习俗..需要准备什么

(1)相亲:男女经婚姻介绍人提亲后,媒人一般介绍对象,大体是门当户对,把、家庭经济状况介绍给对方,双方觉的可以,选定见面的日子,在一定的场合,男女双方都请到亲人朋友给当参谋,观察观看对方。

见面后,中介人(媒人)给做双方来介绍,男同志主动给女方来人分糖果、分香烟、给端茶水等,说上几名客气话,来回走上几步再坐下,表现一下走像、身高、身架,姿式要稳重、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时也可以做一下自我介绍来增加气氛和表现一下。

女方大多是被动应付一下,或说上几名客气话,或者只是笑一笑。

因相亲是第一次见面,大多数女方都表现非常小心,一般不表态。

(2)订亲:民间通称“挎面鱼”,挎面鱼就是订亲,通过相亲后,双方互相进行调查,有必要时再见面几次,满意后经媒人捎话订下就是订亲。

根据黄历选个好日子。

一般订婚,男方操办酒席,把亲朋好友和女方人员请到家中庆祝订亲成功。

具体过程:男方蒸9个大馒头,代表有饭吃久久长远。

用面粉蒸一对大面鱼,代表。

男方给女方购买一床被子,意思是一辈熬一辈,一床褥子必须用青布淡边。

发嫁时再捎回男方家。

给女方买一身衣裳,围巾、腰带等。

买好女化装用品、香烟、糖果,把这物品用袱,包成六个或八个袱,把包袱里放上喜钱,多少不限。

男方的的亲朋好去时一般捎有贺喜钱,多少不限。

根据自己的财力和亲朋关系而定。

吃完饭后男方给女方见面钱,过去给99元见面钱,意思是久久相爱。

现在给一万零1元,意思是万里挑一的好儿妻。

女方把男方给的衣物捎回家后,再用红包袱包上,给女婿买的一身衣裳、一双鞋、腰带、帽子,回2个大馒头,意思是好事成双,一个大面鱼,意思是家家有余,。

把红包袱里也同样放有押包袱钱,一般几十元钱。

(3)要日子:订亲后经过一段时间,经双方同意,订结婚的吉利日子。

现在到民政局登记领取结婚登记证书。

要日子,就是男方要女方的生辰八子,是那年那月那日出生的,再把男生的出生日期都拿着找会查喜祥日子的专业人员给定结婚日子,定出用什么属相的人送亲、迎亲、主持婚礼等。

等日子,男方买上一刀肉,大约20多斤,一对大鲜鱼、点心、糖果、酒之类的食物女婿亲自到岳父母家要日子。

一般一次就能要来日子,如果女方男方有不满的地方,需要几次送礼物才能要来日子。

(4)送日子:男方要来女方的出生日期后,找给查好结婚的吉祥日子。

根据男方女方出生日子,给写成一个文书字样,上写到,喜期:选定本年大喜大利日,,已时过门,娶送客不用,某某属相,余者属相不忌。

喜房靠东安床,某时安床大吉,新人下车轿面向东向或某方面大喜大利。

坐床当日朝某方向大吉。

用炭火丙盆放大门口左右。

大吉大利。

此文书写两张,男方留一张,女婿亲自给女方送去,就叫送日,男方同样买上礼物,比要日子时的礼品轻点,给妻子买一件袄面布,用袄面布包着查好的日子文书,一般一次就能送下,有时女方不接受,得送两次。

(5)送大饭:选好结婚的吉日后,一般成婚前几天,男方的亲朋友好友到男方祝贺成婚,就叫送大饭,送去酒、烟、肉、钱、粉丝,摆晏席,气氛热烈,展示人缘和亲戚关系融洽的最好表现,人越多越好,散席时主人给每个到来的亲朋好友一份回礼,点心等物。

送礼用粉丝也称粉条,意思是长来长往,亲情不断。

给喜钱一般红纸包着,一表示大红大喜之意。

(6)填箱:选好结婚的吉日后和男方一样,男方叫送礼,女方叫填箱,一般在出嫁的前几天,女方的亲戚朋友到女方家送点心馍头,生活用品有的也给钱,为女方发嫁添些物品。

散席时女方也给亲朋好友一点物品。

(7)上头:男女成婚的前一天,也叫催嫁,送些物品化妆物品之类的用品,查一下还有什么没有买全,还有什么不满意事等,男方派人到女方家,过去大抬盒,是园的多层,也有用箢子的,送去一只公鸡、一只母鸡,这对鸡女方是不能杀吃的,叫催嫁人捎回男方家,等成婚后把这对鸡卖掉,买上箢子和簸萁。

上头是最有讲究的,一对鸡表示大吉大利好事成双。

一对鱼表示,酒、粉丝是粉条表示常来常往。

一刀肉大约20多斤,一般六色礼物也有八色礼物的。

上头用一个盒装有妇女用的化装品和一些表示吉祥的物品,盒装有:梳子一对、镜子一对、雪花膏两对,胭脂2盒,搽脸用的粉,两棵葱表示生小孩聪明,一对针引上红线,两棵艾子草表示爱子,2个海里小大头咸鱼表示媳妇能靠住,一包米一包面表示结婚后有吃的,一包红糖表示生活甜甜蜜蜜,一包盐表示有家都有严法。

妇女用的网子、钗子、戒指、耳环、项链、头巾一对,腿带红的一对。

上头的物品各地有各地讲究,男主送去一床被,是发嫁那天新娘坐在腚下用,男方送去一身衣裳,一般是大红大绿,上头那天新娘就得上,再到出嫁到婆家穿到三日回娘家才能换衣裳。

上头这个环节是女方向男方提问题的最后的时机,只要上头时不提问题,等发嫁再提人家就笑话,对自己不好,喜事讲顺,不能再为难男方,女方催嫁人的赏钱多少,男方就根据这钱数发给女方送亲人们赏钱的钱数。

(8)开脸:开脸这个环节是证明大闺女变媳妇的手续。

现在在出嫁的前一晚上到摄影楼给打办一番,过去民间在出嫁前一天,找村里会开脸的人给闺女化妆开脸。

就是上头这天等男方催嫁人走后,女方就找来会用线绳去掉面部汗毛,这就是开脸。

用两根线一松一紧,来回松动,拧成一线把汗毛夹住拨出来,很专业的,动作协调,满脸飞舞,声音有节拍,只听到迪迪的声音,开脸拨毛有好评:吃米、吃面不如一线。

就是说吃大米白面也不如用线拨掉脸上汗毛,脸蛋好看漂亮。

开了脸、剪齐前额的发的女青年就是小媳妇了,就不是大闺女了。

(9)发嫁:也叫出嫁。

是人生最后的一道程序。

男女各方都在查结婚黄道吉日,结婚时,找出和自己属相相顺的人,不能用和自己属相相克的人。

一般是女方从自己父母的家发嫁到男方去。

发嫁的早晨,女方一般不是急着上轿或上车,让母亲再三催嫁,意思是女儿留恋父母,不愿出嫁,有时女儿还得哭上几滴眼泪,在母亲和亲人的催促下,女儿洗脸化妆上轿或上车有的地方叫娘家哥背着上轿或上车,女儿临走时和母亲的情形各异,总之和亲人临时分离,新的生活的开始,心情十分难过。

等发嫁轿或车走后,母亲端着女儿洗脸的水到大门外,向轿车或轿子的方向狠狠的外泼去,意思是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永不回去,祝愿女儿女婿白头到老幸福百年。

(10)迎亲:女方叫出嫁,男方叫迎亲,结婚大喜这大男方动用全门人力祝贺喜庆,有人在村外迎亲放鞭炮,有人在喜房前等待,安排赶喜要饭人员的放炮喜钱等事宜。

(11)出嫁路途:女方向娘家发嫁,在路上只能向前走,一般不能向后走,如果能有事向后走是不祥这招。

经过桥时向桥下掷小钱,见到古树、大井、拐弯处要贴红喜贴,离婆家不远时,停下轿或车等一会,让男方的人帮助领到新房处,在男方村头放鞭炮,让男方迎亲人员把嫁妆接过去,抬到亲郎新室边为止。

(12)迎亲:男方在结婚日那天,最为重要,动用全族人员为喜庆这天帮忙祝贺,先是到村头迎亲,又是抬着嫁妆到亲郎家住,随着炮声轰轰、锣鼓阵阵,赶喜人员的叫声到了新郎屋前,这时赶喜人员鞭炮点燃祝贺。

停好车桥,按结婚文书准备就预。

(13)过门:是结婚的最后一道程序。

轿或车按结婚文书定的方向停下,等待安排,这时赶喜人员点燃鞭炮祝贺喜事。

新郎在司仪的带领下走到轿或车前,司仪说:新人见面一鞠躬,等新娘下车轿后,新郎回头在前边走,让新娘跟在后边走,领新娘的女同志和新娘一起走,新娘下车轿时必经踏着婆家用秫子做成的膏,意思是步步高升。

到了院里,男子站东,女方站西,司仪说:结婚仪式开始,,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进入洞房。

现在的入洞房词:×××先生和×××小姐庆典礼现在开始:婚礼进行第一项:拜天地。

:幸福生活从此开始;二拜天地:天赐良缘,万事如意;三拜天地:一对新人欢天喜地办喜事。

婚礼进行第二项:拜高堂。

一拜高堂:喜气洋洋,万事喜祥;二拜高堂:子孔满堂,事业辉煌;三拜高堂:孝敬爹娘,身体安康。

婚礼进行第三项:夫妻对拜、和和睦睦,早生贵子;夫妻对拜,成事大吉,百年大吉;夫妻三拜,恩恩爱爱,永不分开。

婚礼进行第四项:来年贵子笑华堂,亲朋好友吃喜糖,鸣炮凑乐新人入洞房。

这时男方走到洞房上床从南头踏到北头下来,女方踏着糕上床,坐在床南头,安结婚文书定的方向坐下。

这时,过门时扶着新娘进门的人员端着升(用木材做的容器),向来围观祝喜的人员掷栗子、枣、花生,嘴里说道:一把栗子、一把枣,来年大的邻着小的跑。

还有另一意思:枣早生贵子,栗子早立子,花生是又生男又生女。

之后,端上2个拨皮的鸡蛋和一碗手工做的很宽的面条,男的吃一个鸡蛋,意思是定心丸,团团圆圆,女的吃上口宽心面,把鸡蛋不吃放到床席,意思是吃了宽心面放心宽心,来年生个带蛋的小子。

到了新婚夜晚,婆家开门有闹新房的,意思是有闹新房的来年才能有儿子降生。

(14)过三日:新婚后第二到本族长婆家叩头,他们给点叩头钱,一是证明有老有少,二来认宗认亲。

第三天,女方娘家哥哥、叔叔、伯伯来用车、轿把女儿叫回娘家。

第四天,又送回婆家,婆家设晏招待,途说亲情。

再过一个月新娘娘走娘家,以后新过上正常的新生活。

结婚当日如何祭拜祖先

请问结婚当天新人要如何祭拜祖先要准备甚么供品 a~三牲,(全熟)全熟的猪肉-大块、鸡一只、鱼一条。

婚礼全部的过程,我们依据各地风土人情,汰芜存菁,归类结婚八礼礼俗如下,希望能让现代年轻的一辈看见礼俗即生畏怯,因此相约成俗,礼俗是一种良好的依循规范,更有我们国内人几千年来的生活经验累积。

(一)婚礼前夕:,1、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拜天地、祖先,告知家中有婚礼即将举行。

2、睡新床:新郎必须找一位男儿同睡新床,以期婚后早生贵子。

(二)婚礼当日:,1、祭祖:男方要出门去迎娶新娘前,应先拜祖先。

2、迎亲:迎亲车对应以双数为佳,尤以六的倍数最好。

3、鸣炮:迎亲车队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迎喜礼:礼车到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此时新郎下车应以红包给予男童答礼。

5、告祖礼:向女方祖先上香祭告成婚大喜。

6、感恩礼:新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敬礼即可,通常新娘在走出家门前都会忍不注哭泣,而且有表情越哭越伤心,在日后有幸福的说法。

7、告谢礼:新郎与新娘向女方父母行跪拜谢礼,女方父母先帮她盖”新娘纱”,并将新郎新娘牵扶起来。

8、训示礼:女方家长于新娘出嫁前叮咛女儿,鼓励女婿之礼。

9、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来的大,因此头不能顶天见阳光,10、礼车:新娘礼车前方应挂一棵由根至叶的青竹或甘蔗,并系着猪肉及红包。

而在车顶侧挂一棵由根至叶的青竹或甘蔗,并系有萝卜。

后方侧挂画有太极及八卦的米筛。

(代表福气,健康及驱邪避凶)。

11、敬扇:新娘上礼车之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

12、不要说再见:当所有人在离开女方家时,绝对不可向女方家说再见。

13、祝福礼: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及祝福女儿以后有吃有穿。

14、掷扇:礼车起动时,新娘应将扇丢出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

15、燃炮:迎亲礼车前往女家途中,沿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如遇过桥或另外的迎亲礼车队时,则燃放排炮。

车抵男方家时,家人则燃〔连炮〕庆贺告喜。

16、迎亲礼:礼车至,由一位拿着两个的小儿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轻的摸一下,然后赠予红包答礼,这两个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大吉〔长寿〕。

17、牵新娘:新郎手持扇子在车顶推三下,及脚踢车门三次,新娘下车时,由好命妇人或媒人婆持米筛或黑伞遮盖,牵出礼车,并扶持到大厅。

18、忌踩门坎:进入男家大厅时,脚要跨过门坎,不能踩踏。

因为门坎代表门面,所以新人要跨越。

19、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大厅之后,要跨越火盆,并踩碎瓦片。

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20、祭祖礼:迎娶回家后祭祖仪式。

21、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人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新娘她是家中的一份子。

22、拜天地:新人,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23、进洞房:新人坐于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所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24、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娘更是不可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床上。

25、喜宴:新娘退去白纱礼服后,换上宴客服,至个桌敬酒,并当众人亲友面前,新人喝交杯酒。

26、送客:喜宴完毕,新人于餐厅门口(如果是摆流水席,在收礼金和放新人照那)送客,茶盘中放置香烟(有人拿香烟放在嘴中时,新郎应帮对方点燃香烟)、喜糖、客人离去时,取喜糖,并说一些吉祥话。

27、吃茶:一般宴客离去时,由男方家辈份比新娘高之亲戚喝新娘的甜茶,并赠予红包,同时说一些吉祥话或”四句佳话”,如〔茶盘圆圆,甜茶甜甜,两姓合婚,冬尾双生〕这翻译成”粤语”会比较好听。

28、闹洞房:双方亲友可借故嘻闹,开些玩笑或要求他们做什么动作之类的。

29、探房:女方亲友返家应由媒人引导两位新人亲戚进新房,谓〔探房〕。

此时,新人起立向探房者行礼,并由新郎给探房着一大红包,此时婚礼到这结束。

这是婚礼全部的过程!!!,希望以上说明能帮助您,

结婚出发前祭祖程序

结婚祭祖,是中式传统婚俗重要流程之一,百姓大多看重并且恪守。

这一源远流长的风俗,给百姓家喜庆热闹的婚礼,增添了几分庄严和肃穆的色彩。

  归纳起来,结婚祭祖有三种情形:  一是新郎祭拜自己的家族先人。

旧时,结婚的前一天傍晚(也有的在结婚的当天早晨),喜主(新郎的父亲或长辈)备好香、纸、蜡等祭品,领着新郎来到家庙祠堂或祖坟上香、烧纸、磕头,并由喜主念叨:“某某结婚,请列祖列宗回家吃喜面、喝喜酒”等等。

其实,这也是“请列祖列宗保佑家族后人婚事圆满顺利”的一种愿望。

“文革”期间家庙祠堂被拆毁,表面上看此俗已废,但在当时的确有一些家庭,子女成婚之日依然在家里偷着祭祖,只是不让外人知道罢了。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此俗逐渐恢复,有的按旧俗到祖坟地上香烧纸磕头祭拜,有的在家谱或先人的遗像前鞠躬祭拜。

  二是新郎祭拜女方的家族先人。

老辈子年间,结婚的当天上午,新郎迎娶来到女方家里后,即在“毡迎客”(男方)和“送亲客”(女方)的陪同、指引下,郑重地跪拜女方的家谱或先人牌位。

新郎作为“半拉儿”的身份,祭拜女方家族宗亲,既表明自己从此正式成为女方家庭的至亲,也是敬重和缅怀女方先人的一种形式,无可非议。

改革开放以来,旧俗尽管依然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村子发生的变化也比较大,现在不少的新郎进门以后,已由过去的上香磕头祭拜,简化为“三鞠躬”。

当然,新郎进门以后究竟祭拜与否,关键要看女方的家里是否有祭拜的准备,有则拜,无则免。

  三是上喜坟。

所谓“上喜坟”,就是在结婚的头一天傍晚,或在结婚的当天早晨,喜主领着新郎,携带红色或粉色祭品,在亡故的亲人坟头上压红色或粉色纸,在坟前上红色香,烧红色或粉色纸,“浇奠”红酒。

蓬莱境内的北沟、大辛店一带,有些村子将这种祭奠称之为“上喜坟”。

上喜坟的风俗现在尽管不普遍,但在乡间仍见其踪。

  结婚祭祖,同清明节扫墓一样,并非封建迷信,而是借婚姻大事之机,缅怀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教育儿女不忘自己的“根”,这完全在情理之中,也是中华传统在民间婚俗中的具体体现。

赤峰市婚丧嫁娶风俗习惯

婚俗 蒙古族旧时青年男女婚事亦多由父母包办,除少数王公贵族外,均一夫一妻制。

同姓禁婚。

赤峰地区蒙古族婚俗,除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又吸收了汉、满族部分礼节,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礼仪程序。

婚俗整个过程有求婚、许婚、订婚、下聘礼、举行婚礼几道程序。

主要特点体现在迎送亲上。

旧时迎亲新郎亲自率队,路远的还要带上蒙古包、肉食、奶酪和酒等,到女方家不准直入其家,须在附近选一吉地安营扎寨,然后新郎、伴郎打扮整齐,率迎亲队伍,去新娘家,到后不进屋,先乘马绕房一周,此时女方家邀请的4位博日根(嫂子)出来拦住新郎进行对词,形成有说有唱,所提问题皆稀奇古怪,难以对答,以试新郎学识、机敏水平。

答词后才准新郎进屋排宴招待。

送亲起程时,女方家选4位歌手,唱4首歌,每人向新郎敬4杯酒。

出门时 ,新郎新娘还要围门口在点上香的香炉绕三圈,以示净身,除去秽物。

  汉族,旧时赤峰地区青年男女婚俗是父母包办,媒妁之言。

20世纪30年代后,提倡婚姻自主,然真正自主的只是些青年学生和知识阶层,农村仍实行封建婚姻制度。

解放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在婚姻上才真正得到了自由。

婚姻程序仍有托媒、订亲、下聘礼、娶亲、婚礼等多项。

但汉族婚姻很注重一个“双”字。

如托媒,要男女两家,聘礼有酒肉面米四合礼,娶亲人讲究“去单回双,婚礼也要选”双日子等等。

  回族婚俗,一是主张回民族间婚配,如与他族结婚,双方必须尊从回族一切风俗习惯。

二是禁忌骨血倒流(姑家女儿不能嫁舅家男儿)。

回家办婚事,要请阿訇写依扎布作为宗教内法定的结婚证明。

参加婚礼者,要沐浴盛装,阿訇作司仪,当众宣布某子与某女成婚,递过依扎布后,向新郎扔红枣,连扔三次,以示祝贺。

然后同众亲友一起吃九大碗席。

有趣的是婚礼过后要戏耍公婆,一些爱开玩笑的客人给公婆抹黑脸,穿红挂绿,逗其说笑话,扭秧歌,诙谐热闹。

  朝鲜族分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

新郎迎亲到女家后,女家单腾一房间,把新郎迎入后,新娘亦随入,男女对面跪拜,彼此敬酒,互换酒杯。

然后摆婚宴,宴终上长寿面,新郎碗里要埋3枚去皮鸡蛋,新郎只吃1枚,剩两枚留给新娘。

新郎婚宴更丰盛,桌上必摆一只烧熟直立完整的雄鸡,鸡嘴衔有红辣椒或红枣数枚。

晚间闹房时,大家用笤把或木板抽打新郎脚板心,新娘出面说情,许以钱财或东西。

婚后3天新娘下橱持家,做的第一顿饭的米是新娘从娘家带来,以示带来财富,将来能过好日子。

  丧俗 蒙古族丧俗病人死后7个时辰不准移动,以乞回生。

之后着手准备安葬。

吊唁方式,王公贵族死后,全族百姓穿丧服致哀。

并请喇嘛诵经超度。

平民富户停尸3~7天,亦作道场,由喇嘛诵经。

出殡时,尸身不得从门抬出,要走窗户。

清以前蒙古族葬俗有野葬、火葬、土葬三种。

野葬葬俗更遥远一些,即人死后用一辆勒勒车装上,任牛在芒芒草原游移,经过颠簸掉在哪里就埋在哪里。

火葬多用于喇嘛。

人死后用棉布缠身,洒上黄油或酒焚烧,烧后捡出尸骨埋葬,如是活佛筑以白塔以待祭祀。

土葬为多数,早期西拉沐沦河以北多无棺,人死后用白布缠身,头北脚南仰卧,以石为枕埋葬,不起坟堆。

男尸将其右手枕在头下,中指插入耳中,左手夹在双膝间,双腿微曲;女尸则正相反。

清中后期,赤峰南部敖汉等地仿汉族入棺土葬,亦起坟堆。

  汉族葬俗有些纷繁缛节,主要是殓、殡、葬三关。

人死后装棺入殓后,孝子孝女孝妇以哭棂为主要形式招待吊唁亲友,一般停尸1-3天,多者7天。

出殡时旧时要请阴阳,看阴宅,富有人家棺木沉重者要由16到32人抬棂。

起棺时长子要摔葬盆。

阴阳散发纸钱,儿女哭送,讲究庄重体面。

葬时由长子先铲土掩埋。

葬后晚间要到庙送盘串。

先读祭文,然后孝子站在高处手举木棒向西方指路:西天大路,金马宝船,静处安身,苦中使钱!呼毕,将用写给死人的文书(路条)、结杆、纸扎成的车马纸人如金童玉女、九笺联灯、纸钱等焚烧,并摆上水饺、白酒肉菜等食品的祭祀,此时,亲人大哭,送丧期完毕。

一般情况下,人死第三天上午出殡。

此后,为悼念死去的人,还要烧纸节、头期(葬后七天)纸节,五期(葬后5个七天)纸节,百日纸节,随后,一、二、三周年烧纸节。

  回族葬俗为从速、深埋、省俭、简便,通常由阿訇办理一切。

人死后白布裹身,放入净匣,抬入庭院,由子女守护。

亲友吊唁时绕净匣三圈。

葬前由阿訇主持举行追悼会,作 讨白忏悔后,抬入墓地进行安葬。

无棺,多用砖砌券坟。

  朝鲜族人死后吊唁人要带一坛酒和一盆大米粥,停棂期间丧家不再烧饭,以粥充饥。

送葬时,柩前有一队人,手擎写有死者姓名的红布挽幛,柩后有一人领丧,装作死者的灵魂替死者说话,他边舞边唱,词随口而编,大意是留恋人生,抒发对家乡山川的怀念、亲友的眷顾及对子女后人的嘱托,以唤起哀思,另外,朝鲜族葬俗,夫妻各埋一坟,不合葬。

  通礼 蒙古族素有敬老佳风。

路遇长者,须垂手立于路边,待长者允许方可走开;父母在,晚辈不得对面而坐,异辈食不同席,尤忌同桌饮酒、吸烟。

男性晚辈为长辈递茶要作单腿弯曲姿式,儿媳给公婆递茶要双膝弯曲,递酒要下跪拜礼。

蒙古族所居以左为尊,来客长辈坐北面南;迎客时男施打千礼,女施裣衽礼,主人向客人敬洒后,客人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上向下各弹一次,向自己额部抹一次再喝,以敬天敬地,感谢主人盛情招待。

  汉族有见面礼、待客礼、家族礼、馈赠礼之俗。

旧时见长官叩头,平辈行拱手(作揖)礼。

辛亥革命后,叩头改为鞠躬礼,解放后一律改为握手礼,20世纪80年代后,有的还实行拥抱礼,但在农村牧区逢年过节,晚辈对长辈还实行磕头跪拜礼。

  回族礼俗,在拜真主、父母、婚丧时行跪拜礼。

平时两人相遇,互相拿手,四人相遇,同时向后撤步问安。

今回民相遇,亦实行握手礼。

  信仰习俗  祭祀 蒙古族向有祭天、祭山、祭祖、祭火、祭敖包、祭石、祭河、祭湖、祭树等习俗,比较注重的是祭山、祭敖包。

赤峰古代有记载的祭山有赤峰红山、巴林右旗黑山、克旗塞罕坝等。

《辽史》卷三十二记载: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生金莲花?quot;黑山犹内地岱宗(泰山),是聚魂收魄的地方。

四方人(契丹人)死后,魂灵皆归于此山。

祭黑山一直延到清末民初。

祭山要杀白羊、白马、白雁,以三白血和酒望着黑山方向抛洒而祭。

祭敖包巴林地带祭敖包以三九27只羔羊屠后祭之,喀喇沁即宰杀2牛5羊1马,以三牲品祭之。

祭敖包时要召开那达慕盛会,骑马射箭摔跤,聚族而欢。

  汉族,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佛以及祭鬼仙之举,旧时汉民族无论贫富,家家户户均供奉天地牌。

除平时初一、十五烧香外,祭祀大典在除夕,此日清晨将旧牌位取下焚烧,换上新的,下摆香案,全家行跪拜大礼,并默念些天地诸神下界,以庇护老幼幸福安康等吉言。

然后每天焚香3次直至破五撤去。

此外,婚丧嫁娶,也要在天地牌位下焚香祷告。

祭祖是除夕傍晚家主率长男去祖墓地,迎请祖宗“回家过年”,名曰“请家堂”,家堂有木制神橱或在家里摆设香案,悬挂“家谱”,午夜全家跪拜,在焚香化纸时,家主还要把一年中的大事一一向祖宗禀报,乞求祖宗保佑下一年平安幸福。

年初二晚送祖归灵,因是引鬼,家主迎送来去均不准回头。

祭佛祭仙也是从信仰出发,注重“虔诚”,作到“心中有佛”。

  信仰 崇拜偶像(图腾)是蒙古民族的传统信仰。

他们认为太阳、月亮、火、水、山川、河流皆有神灵,设牌立位,进行供奉。

除此还供奉土地佬,尊土地为社稷神(地神)。

一些牧区或半农半牧区蒙古族,在大门右侧之宅旁立一木杆,悬挂印有梵文的马形图旌幡,称风马旗,寓意为镇妖禳灾,祈福降安。

占卜也是蒙古民族的一种信仰,北部旗县牧民中迄今还流传着一种卜骨和卜马尾的习俗。

卜骨是把羊琵琶骨焚烧,从火纹裂向看失物的去向;卜马尾是把数根马尾放入白碗中焚烧,观察马尾焚烧中谁先谁后,根和根的搅绕程度等以卜吉凶。

喀喇沁蒙古有念嘛呢习俗。

春前秋后农活不忙时就请人念嘛呢,所念经文为六字真言及木莲救母经。

声音高亢,抑扬顿挫,和谐有节。

念嘛呢以一天为限,可保全家一年平安。

  在汉民中,旧时对八仙、关公、财神、灶神、门神、送子娘娘等比较笃信。

八仙来自道教,其形象虽残、丑、奇、幻,可他们救苦救难,扶弱济贫。

对关公崇拜其仁义武勇,旧时只赤峰关帝庙不下百座。

对于财神,各家供奉的位置仅次于“观世音菩萨”。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时被扫除70年代后,这些信仰习俗又兴起。

  禁忌 赤峰地区蒙汉民族旧时日常禁忌:拜客中,主人不招呼客人忌入房内;客人入内忌踩门槛,忌登炕沿,忌将筷子插在碗中央;客人在时忌打孩子,忌扫地,忌大哭,上菜忌单数,客人走时忌泼水;朋友相逢忌吐唾沫。

蒙古族客人忌打主人狗,忌在火盆、锅撑子上磕烟袋,忌打凶悍之鸟,忌杀生蛇,忌食鱼。

节日禁忌:除夕~初五,忌说不吉利的话,忌动用针线,忌女婿进岳父家门,正月初一忌扫地、杀牲、打破器物;本命年除夕忌星,忌绝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为绝日)出行。

婚姻禁忌:忌女人比男人大1岁缔婚;忌属鸡与属猴及属龙与属虎的缔婚。

已婚妇女忌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七月初七日住娘家。

女婿去岳父家忌同妻子同床。

生育禁忌:忌生人闯产房,旧时蒙古族产房生男挂弓箭,生女挂红绸,妇女生产忌朝天狗方向,即春忌朝东,夏忌朝南,秋忌朝西,冬忌朝北。

产妇月子中忌食生盐,孩子过满月吃“长寿面”忌放肉,祝贺客人忌给孩子买帽子。

孩子出生后忌生人采生,孩子忌正月剃头,孩子上衣纽扣忌钉4或6个。

丧葬禁忌:出殡时抬棺人忌说“重”,看望死去的人忌穿鲜艳衣服,北部旗县埋葬时忌女人入墓地 。

人死后3年不贴春联。

人死于异乡遗体或棺木忌抬入村院;忌在坟地大小便,凶死亡人忌入祖坟地。

订婚换书写法

双长中意后,议日举行订婚仪式,俗叫,也叫换婚忆间还叫“传书”,是迎亲前婚礼的礼仪。

换婚书要选在双月双日进行。

是日,媒人一早从男家携带婚礼(2斤粉条和3升米)和婚帖给女家送去。

女家收下礼物,将预先准备好的12至16个套搭勾形面食、两双鞋及回书等让媒人带回,送给男家,以表婚姻牢不可破。

男家将女家回赠的面搭勾分送亲戚邻居,宣布儿子有了媳妇。

换书不隔年,一定要在定婚的当年进行。

1960年以来,传换婚书渐少,而由媒人转达双方意愿。

换婚书格式: 注:1、以男家长名出现。

2、“老亲家”只写对方姓。

3、“天作之合”下的小字多省略不写。

4、女家回书式中间四字改为“敬答鸾笺”。

安阳城乡旧式婚姻,多沿封建社会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合八字: 两家子女年龄相当,具有婚配可能时,则邀媒人或亲友说合,征得两家同意,互换龙凤庚贴,请瞽者合命谓之“合八字”,男女属相无冲克时,方行择吉换书。

换书: 经媒妁之手投启(发求婚书帖)、签启(复表女家意见),经此传启,互称姻家。

男始赠簪珥,女送书墨(乡间多送衣物),此为行聘订婚,婚约即成。

通信: 成婚年龄,男备食盒大礼(鸡鸭肉等),美酒喜绸,连同迎亲吉期先告女方。

待女家同意,择日举行婚典。

请期: 按既定吉日,向亲友告请期。

届时,结红彩,贴喜字,佳肴相备,以待宾客。

迎亲: 迎亲吉日民间统择双日。

前一日,男家备酒菜一桌,送至女家,称“养酒礼”(现多改送现金)。

女家将妆奁送到婿家。

由婿家备喜封(用红纸包现金,按妆奁多少或商定数额一次付给喜封,款额多为双数),谓之送包袱钱。

婚典当日,富户立红色牌坊,贴大红双喜字,布置华丽洞房。

娶亲起程,新郎冠插花翎,肩披红绸,乘八抬六顶轿(新郎,男傧相二,女傧相二,押轿童子,傧相俗称“伴客” ),或八抬四顶(男女傧相各一)陪郎前往。

鼓乐笙器居前齐奏,彩旗缤纷,队马骑士居中,花轿于后,行游街巷。

普通人家乘轿二顶或四顶,执事简朴。

至女家,婿先祭堂祭祖(三拜九叩),再行奠雁礼。

礼毕,女家设宴待婿。

宴毕,境内有“蹲女婿”之风俗,即先将新郎送至门外,入轿内等待新娘起程。

这期间,新妇冠带粉妆,开容梳髻,红帕盖面,妇拜尊堂,起轿由兄弟或亲属4人护送,民间俗称“送客”(女家送客一般为男家傧相的一半),并由拉纱女童陪伴上轿。

送客郎舅与新妇嫂子(俗称“送女婆” )各乘一轿,其他男女傧相各一人及押轿童子,随女家男女傧相乘车于婚队之后,送至婿家。

途经街巷村落,鸣锣开道,笙乐齐奏,鞭炮不断。

婚队不能行原路。

迎娶之风今虽仍然存在,但旧式婚仪多已不用,城区青年有的取旅行结婚式,也有不接不送的。

女伴结队送新娘,宴亲友,送包袱等礼仪今仍普遍。

婚典: 新人花轿到门,乐炮齐鸣,差人持火红犁洒上醋,围花轿正转倒转各三圈,边转边颂:“前撒撒,后撒撒,新娘明年生个胖娃娃”等吉祥歌诀,新娘下轿,由女傧相迎,女家送客搀扶护卫,有“撒盖头”之风,并颂“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富贵满家门,再撒新娘生贵人”。

新娘沿铺地红毡跨马鞍,抱宝瓶,步入喜堂。

花烛礼场设于内堂,天地案上焚香燃烛,斗内粮满,插秤及大葱一束,意表金玉满斗,称心如意,四季长青。

婚典开始,由月老(年长者)主持,用“多福多寿多男子,越福越寿越康宁”等词祝贺。

而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步入洞房,婚典告成。

闹房: 境内婚礼趣事多表现在闹房中,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宾友长幼都可参加,趣事越多越显喜庆气氛。

旧时多以耍笑新娘为趣,现时闹房多各种游戏,如让新婚夫妇对吃吊苹果,新娘点烟,新婚夫妇谈恋爱经过,或请新娘歌舞等,耍闹直至深夜。

此刻,婆家备酒菜4样,烧饼8个,饮交杯酒,喝子孙汤,夫嫂(或姐)扫床铺被唱喜歌,如唱“左一轮,右一轮,闺女小子一大群……”。

扫铺毕,再由夫家小妹二人送尿盆(抬着尿盆不能离地),意示姑嫂和睦,新娘送给小妹喜封,表示感谢。

洞房花烛夜设星宿灯,彻夜通明。

新房双枕装竹筷一双,被褥内装人参果(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此俗今乡间仍有。

回门: 新妇翌日回门,新郎备礼相伴,妇家耍戏新郎。

民间有互相“偷富”习俗,即婚娶当日,男傧相偷女家、送客偷男家一两样东西(如酒杯、壶盖、汤勺等)。

在新妇回门时,再互相交换,此举民意称“偷富”,取意双方缔姻,共同致富。

女家可在回门的当日扣留男方的物品,男方用“喜封”交换,当晚新婚夫妇仍回婆家。

拜亲: 俗称“认亲”。

婚后数日,新妇拜祖坟,而后依次拜见伯叔姑舅姨。

长辈则分别赠送现金若干,称“拜面礼”,并以糖果款待新妇。

再数日,男家邀女近亲属(伯叔姑姨舅)行认亲礼,双方亲家相见,欢宴聚餐,密切姻缘亲情。

新婚夫妇蜜月禁守空房,新娘回娘家“住三”、“住九”,即新婚三日和九日回娘家探望双亲,以慰父母,于当日仍返婆家。

也有夫妻同住娘家的。

蜜月期满回娘家住对月(一个月)。

追闺女: 女成婚后的第一个农历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追闺女”。

此举由娘家备夏令实物如凉席、竹帘、蒲扇等用品,近年也有备电扇等高档电器,给女婿备新衣一套,带以上物品看闺女。

婆家备丰盛餐肴接待,双方家长共叙家常。

城乡至今沿袭。

以上婚礼仪俗,多属富家之举。

贫家虽力沿此俗,但多简朴从事。

旧时婚俗中还有招赘、结娃娃亲、童养媳、娶孀妇、续弦、娶鬼妻等。

招赘一般从简,仅备宴招待中人和自家族亲。

结娃娃亲多系近亲结婚,如姑表亲、姨表亲、婚礼如常,民间称辈辈亲。

因近亲结婚有损优生,今已摒弃。

童养媳,解放前,因家贫将幼女送至有幼男的人家,成人后再行婚典。

续弦,俗称填房,即妻亡后男性再娶,其婚礼一般沿旧俗,称“再婚之喜”。

旧时还有纳妾、休妾,多不举办仪式,今已废。

娶鬼妻,即年少夭亡,双方家长商定,男女牌位合并,以成姻亲。

今个别僻乡尚有。

新中国成立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媒妁之言和父母包办,男女自由恋爱,选择配偶,经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后,结为合法夫妻。

50年代初,废除订婚,但仍为新婚旧仪,纳采坐轿,讲究陪送嫁妆。

60年代至70年代,男女相爱自择对象后,与家长议定,吉日成婚,宴请宾客,且宴席水平日高。

进入80年代,部分男女青年有的采取集体婚礼仪式。

集体婚礼有公办的,也有单位联办的。

城市婚礼多新事新办,由双亲或机关领导主婚,新婚夫妇戴红花,主婚人祝词,双方简述恋爱经过,品尝糖果,戏耍新婚夫妇,而后欢散。

也有旅行结婚,简备宴席的。

今农村结亲,索要彩礼较普遍,男到女家也日渐增加。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