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全市人防工作会主持词

全市人防工作会主持词

时间:2019-02-11 17:33

急需“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主持词

李瑞英:中视台康辉:中央电视台。

李瑞英:各位观众,这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康辉:这里是全世界中国儿女祝福的北京。

李瑞英:2009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华诞。

康辉:2009年10月1日,奋进的中国邀你共享盛大节日庆典。

李瑞英:当历史的脚步穿越昔日的故宫金殿,这一时刻足以激荡中国5000年的记忆。

康辉:当祝福的声响震彻九天,这一时刻足以激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丰饶的土地。

李瑞英:今天我们为天安门广场现场直播中华人和国成立60周年的盛况。

康辉:今天我们将在其实恢弘的天安门广场与您一同见证跨入21世纪的中国盛世华章。

李瑞英:从1949年到2009年,一条60年的长度,一头连着在改革开放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迈进的中国。

康辉:从1949年到2009年,新中国60年的风雨历程已丰盈收获,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在10月1日这一天,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为祖国庆贺。

李瑞英:英雄的中国军队在这里集结,自豪的中国人民在这里欢聚。

康辉:敬候伟大时刻的到来,要用最嘹亮的声音唱出心中最美的赞歌。

李瑞英:此刻的天安门广场,八万余名青少年用明黄与鲜红的花束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

曾几何时,为了这个值得纪念的庆祝,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

康辉:曾几何时,为了这个值得庆祝的纪念,多少先烈前赴后继。

李瑞英:中国人执著前行了整个世纪。

康辉:为了那面可以仰望的五星红旗,中国人世世代代继往开来,不遗余力。

李瑞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共和国自强独立的今天,我们心底有份厚重的感念,汇集成无限崇敬的万语千言。

康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共和国和平发展的未来,我们心底有份坚定的信念,需要永远守护用鲜血浸染的江山,要永远捍卫五星红旗夺目的鲜艳。

振兴中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探索革命的慢慢整个征途中发出由衷的棋盘。

李瑞英:今天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

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先辈安然。

康辉: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主席在翻开新中国扉页的同时,就宣布了中国对于世界的担当。

李瑞英:而今热爱和平的中国,正在促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飞速发展的中国必将推动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万邦。

英雄的血肉凝成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光荣传统世代相传,人民军队威名远扬。

康辉:时光流转,岁月如梭。

21世纪中国军队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李瑞英:60门礼炮齐整地排部在天安门广场南端,为新中国烙印峥嵘的纪念有和平的经典。

康辉:激荡中华民族的奔腾血脉。

修葺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厚重如山,巍峨毅然。

60年来他见证了共和国奋勇前行的每一步。

李瑞英:前行有声,岁月无沿。

中国人民秉持着历来了艰苦奋斗,张开了拥抱世界的臂膀,坚定了开放发展的心态。

康辉:新中国60年,光阴荏苒,我们回顾一张质朴的面孔,难忘一张张勤劳的双手,铸就了中国各条战线的辉煌成就。

李瑞英:此刻的人民大会堂庄严而肃穆,亦如它正聆听普通百姓最由衷的心声。

康辉: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亲手绘制自己最向往的未来。

李瑞英:56跟民族团结柱分利在广场两侧,寓意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深深表达对60周年华诞的深深祝福。

康辉: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这份情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强盛所依。

李瑞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我们共同奋斗、携手并肩就一定能构建出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盛世欢颜。

阅兵分列式开始

现在分列式正式开始,首先接受检阅的是徒步方队。

徒步方队一共14个,其中陆军4个,海军3个,空军2个,第二炮兵1个,陆、海、空三军联合方队2个,武警方队1个,后备力量方队2个。

三军女民兵方队、第二炮兵徒步方队、特种兵方队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

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他们护卫着解放军军旗。

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曾代表中国执行了三千余次司礼仪仗任务,见证了香港、澳门回归等重大历史时刻,向世界展示了人民军队的风采和共和国的荣耀。

接着走来的是由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组成的陆军学员方队,解放军院校建设形成了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的新型教育格局,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型军事人才成为军队建设中的中坚力量。

紧随陆军学员方队走来的,是由某集团军红一师组成的步兵方队。

解放军陆军已发展成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电子对抗兵、航空兵等组成的现代化陆军,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努力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能力。

接着走来的是首次在国庆首都阅兵中亮相的特种兵方队。

解放军特种作战力量正逐步实现由传统侦查部队向新型特种作战部队的历史性转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特种兵严格教育训练,全面提高战斗力,努力建成能够经得起任何考验的拳头和尖刀部队。

现在走过来的是参加过历次国庆首都阅兵的大连舰艇学院的海军学员方队。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努力提高战略威慑、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

由海军潜艇学院组成的水兵方队是最年轻的受阅方队,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

紧随水兵方队走来的,是海军陆战队方队。

被誉为“两栖利剑”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具有陆地、海上、水下多种作战能力,是登陆作战的尖兵,海上特战的蛟龙,应急出击的拳头,在保护海疆安全、维护海洋权益、支援岛屿作战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英姿勃发的空军飞行学员方队由空军航空大学编成。

解放军空军历经六十年建设,已发展成为拥有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雷达兵、电子对抗兵等综合性军种,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不断提高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诉和空降作战能力。

由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组成的空降兵方队威武走来,汶川大地震中空降兵为抗震救灾发挥了突出作用。

第二炮兵学院方队走过来了。

第二炮兵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按照核常兼备、有效射战的战略要求,实现了由单一核部队向核常兼备、驻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发展,战略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坚强后盾。

英姿飒爽的三军女兵方队走过来了。

她们分别来自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海军和空军部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光荣一员,在保卫祖国的事业中、在抢险救灾的队伍里、在高山海岛的第一线,处处都有她们的美丽身影。

随着女兵方队走来的,是武警方队。

武警部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在警卫执勤哨所,在应急处置现场,在抢险救灾一线,都能看到他们那一片橄榄绿阅兵全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13次国庆阅兵在首都举行,距离今天最近的上一次国庆阅兵已是十年前的国庆50周年大阅兵。

十年前的传媒业远没有今日发达,大多数民众都是通过国庆当天电视直播和媒体随后的报道才逐步了解阅兵的情况的。

十年后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让明天的国庆60周年阅兵流程已经露出了清晰的轮廓。

1.升旗仪式伴随第一声礼炮声响,国旗护卫队队员将托枪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到达国旗杆基座后列队站好、放下枪。

这时,最后一声礼炮刚好结束,护旗行动全程的时间共4分多钟。

国旗护卫队行进过程中将迈出正步169步,寓意“从1840年至今169年的不平凡历程,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满怀信心,走向未来”。

升旗用时45秒。

10点05分15秒升旗仪式结束。

2.阅兵仪式按照1999年的程序,升旗仪式之后,阅兵领导人将乘阅兵车辆出天安门,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汇报后,阅兵式开始进行,领导人依次检阅各方队。

阅兵式结束后,领导人将发表讲话,随后阅兵分列式进行。

按照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联合指挥部新闻发言人高建国少将23日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阅兵式和分列式,这两个步骤总时间约66分钟。

一般而言,在分列式中各方队将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本次阅兵将有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受阅。

徒步方队按照历次阅兵的惯例,首先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是徒步方队。

本次阅兵的14个徒步方队由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后备力量6大阵容组成。

装备方队根据本次国庆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的介绍,将有30个装备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展出的装备主要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重在集中反映中国特色武装力量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

空中梯队在飞过天安门上空后,将在解编点解除飞行编队,各自前往指定机场。

空中阅兵式结束后,整个阅兵也宣告一段落。

3.国旗方阵这是历次国庆庆典中最大规模的国旗仪仗方阵,10月1日当天将耗时4分16秒通过天安门,他们托举的也将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面国旗。

方阵由北京军区某装甲师66459部队的将士们组成,届时将在阅兵最后的空中梯队结束受阅后首个出场。

由1949名军人组成的国旗正步仪仗方阵,将呈现出中央的国旗和外围的鲜花。

此次露面的国旗将是历次庆典中最大的一面,它长28.8米、宽19.2米,面积逾550平方米,重达150公斤。

届时这面国旗将被720束鲜花环绕。

国旗和鲜花,全部都由该方阵的战士们举起,不过到时候他们会改着便装——托举国旗的将着红色服装,举鲜花的则着白色服装。

据了解,近2000人的方阵,从东华表起,以每步75厘米的步幅、每分钟116步的步速,正步通过天安门,到达西华表,历时4分16秒,全部距离以正步计算为178.66步。

4.群众游行群众游行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总名称,包括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锦绣中华和美好未来共7个部分,由36个方阵和6个行进文艺表演队伍,以及背景表演阵容组成,参加游行和表演的有来自各界群众共18万人。

游行还包括60辆反映、展现各方面建设成就和代表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4个省、区、市的彩车。

综合新华社、华西都市报群众游行有四大看点不容错过电动彩车托举近1吨重国徽明天,世界的目光将汇聚天安门广场。

10万游行群众、8万背景表演少年将在此通过表演表达与祖国共奋进的心声。

据悉,国庆群众游行将有四大看点不容错过。

看点一2323个色点组成牡丹花图案本次群众游行将展示的服装为40类近600余种11万多套,这些服装的设计与每个方阵主题呼应,包括中山装、西装、唐装、休闲装等。

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个叫做“和谐家园”方阵的队员在训练时,分别穿着绿、黄、粉、蓝、橙、红、紫7种颜色的T恤训练服,好像队员随便想穿哪个颜色都可以。

但记者了解到,其实2323名队员每个人穿的颜色都是固定的,他们的服装颜色在整个方阵中也是一个定位的色点,而2323个色点共同组成一簇牡丹花丛的图案,象征着和谐社会,国泰民安。

看点二电动彩车托举近1吨重国徽明天的群众游行中,60部彩车中最节能环保的要属国徽方阵中的电动彩车,它是我国国庆游行中第一部电动彩车。

据了解,这辆彩车是由两层仿汉白玉柱子托举着国徽组成。

国徽的直径5米,重量近1吨,彩车整个重量约19吨。

此外,记者了解到这些彩车都装有十分先进的科技设备,比如,每辆彩车都配备了卫星定位设备,后台指挥调度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设备清晰地看到车辆的位置、速度和状态。

看点三2269人演绎“国庆”二字此次国庆游行训练将全部采用数字化系统控制,精确到每一位演出者身上。

比如其中一个篇章中构成“国庆”这两个发光大字,需要2269人完成,音乐节拍全都精确到秒,每个演员都戴有无线耳麦,广场上播放的音乐在他们耳中全转化成节拍,保证每个演员都清楚自己所起的作用。

看点四游行队伍中囊括各界明星记者了解到,明天的国庆游行中,既有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姜志增等18名老战士,还有马学礼等20名各时期劳模代表在“艰苦创业”方阵彩车上。

而杨利伟、翟志刚、费俊龙等航天英雄将出现在“神舟飞天”彩车上,翟志刚将在彩车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心区时从“太空舱”探出身子并挥动五星红旗。

体操王子李宁和刘翔等30名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群众体育代表性人士将出现在“体育成就”方阵彩车上。

“北京奥运”方阵彩车上将有郭晶晶等16人。

林浩、蒋晓娟等25名抢险救灾各类英模代表将出现在“众志成城”方阵彩车上。

据重庆

谁有开国大典时谁是副主席的资料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纲领。

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迅速组成政府机关,推行各项工作。

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就位。

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

”在国歌声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

又宣读了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并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对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 晚上,北京市民举行提红灯游行,直到9时许结束。

图片: 开国大典资料 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开国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尚未成立,筹备工作主要由刚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担。

事亦凑巧,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8月就被内定调华南工作,准备解放广东,9月初就到江西赣州去了。

中央任命时任副总参谋长、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司令员的聂荣臻接任。

当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要进行阅兵时,中央军委又任命他担任阅兵总指挥。

虽然北平市各机关团体、各民主党派共25个单位到9月21日才正式集会成立筹委会,并公推聂荣臻为主任委员,但实际筹备工作早已开始。

从整修天安门会场、树立旗杆、组织群众、准备鸣放礼炮焰火,特别是训练受阅部队,以及布置保卫会场安全等,都要在一个多月时间中完成。

开国大典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

北平解放不久,城内潜伏特务难以一下肃清,而且国民党飞机还会来袭扰。

当年5月4日,国民党就从青岛派出6架B-24型轰炸机轰炸南苑,投弹30枚,毁伤我飞机4架,房屋196间,死伤24人,因此聂荣臻一直十分重视防空问题。

我们空军还未正式组建。

军委有一个航空局,专门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个飞行中队,担任北平防空。

聂荣臻考虑很细,下令万一敌机前来,在场人员一定要原地不动,不能乱跑,听从指挥;对受阅的1978匹战马也都作了安排。

当然这一切是在中央领导之下进行的,周恩来常常具体过问。

如10月1日中央领导人的车队如何从中南海开到天安门下,周恩来带罗瑞卿都曾亲去检查。

庆典前中央人民政府举行首次会议 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是9月30日由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的。

主席、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委员有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等56人。

当日下午6时,全体代表利用统计选票时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尔后回到会场才宣布上述结果。

简短隆重的闭幕式,由主持,朱德致闭幕词,奏义勇军进行曲。

主席台上第一次悬挂了五星红旗。

散会时天已经很晚了。

习惯晚上办公批阅文件的,这一天夜以继日一直工作到10月1日凌晨6点多(见李银桥《在身边十五年》)。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于10月1日下午二时在勤政殿召开。

全体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随即,选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

会议还宣布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并通知各外国政府只有这个政府才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并愿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会议开完,全体领导人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到天安门后下车登楼,下午三时庆典准时开始。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会场 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修葺一新,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

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没有国徽,因为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4个决议。

那时,东西三座门(正式名称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及南面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长长的红墙,正南门即砖石结构的中华门都还存在,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封闭的会场。

与8个月前北平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前比较,可说是焕然一新,宽广平坦得多了。

此外在现在国旗旗杆的地方已竖了一根当时看来已很高的旗杆,旗杆上有一个金色的顶。

中华门外正阳门、前门箭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挂旗。

“北平东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间都改成“北京东站”、“北京西站”了。

会场里的工人、学生、干部、市民、城防部队都举了临时赶制的五星红旗及其他红旗、红灯和彩色小旗,特别是用红绢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灯,真是成了红旗红灯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举着绿底白色的星月旗,显得分外不同。

会场上的群众共达30万人,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

金水桥北没有现在的观礼台,但搭了两个简单的台子,一个供大会指挥用,一个给惟一的外宾观礼团,这就是前一天刚到的以法捷耶夫为首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

受检阅部队则站在东长安街。

那时交通工具少,群众近则列队步行来,远的坐火车来。

我当时所在的单位,临时编为华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

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迤逦一里许要步行到清华园车站。

天未亮起床,到车站已7点,乘装煤的黑敞篷车,走了两小时才到前门车站。

经过西直门车站时还见到门头沟工人也坐火车来。

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

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安排进入会场,午饭是馒头凉水,每人领到三块糖、两个梨,是节日优待。

毛主席在天安门上讲话 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终于在10月1日下午3时开始。

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小雨,但下午却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万民同庆。

典礼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奏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游行。

主席宣读的公告,约九百字,虽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文集》,但收入了《建国以来文稿》第一册及《共和国档案1949-1996》。

提到开国大典,人们很容易想到主席那句震古铄今的名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然而这句话,并不是在天安门楼上讲的,而是在此之前的9月21日的政协开幕词中讲的。

原文是“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篇文章已收入《文集》。

还可提及的是升国旗、鸣礼炮。

鸣礼炮从北平解放后已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7月7日晚天安门20万群众纪念抗战12周年及政协筹委会召开时放的。

第二次是9月21日新政协开幕时鸣了礼炮54响。

这次开国大典则以54门礼炮鸣28响,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当时还未有现在56个民族之说),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奋斗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正在礼炮轰鸣时,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在场群众都把红旗红灯高高举起,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朱总司令下达总部命令 毛主席宣读完公告后,阅兵开始。

检阅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阅兵总指挥是聂荣臻。

首先由聂荣臻陪同朱总司令坐敞篷车开始检阅。

检阅毕,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的最重要内容为“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因为当时华南的两广海南、华东的福建一部分、西南全部(四川、西康、贵州、云南、西藏)均未解放,新疆虽宣布和平起义,解放军尚未到达迪化(乌鲁木齐),更不要说还有台湾,所以朱总司令的命令是有针对性的。

命令宣布后,进行分列式。

受阅部队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接着是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

空军包括战斗机、蚊式机、教练机共14架在全场上空自东向西飞行受阅。

前后历时3小时。

难忘的群众大游行 整个阅兵结束后,群众游行开始。

一批批群众队伍,无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楼前,看到衷心敬爱的毛主席。

天很快黑了下来,天安门楼上的灯光突然照亮,上面是一串红橙色的灯,下面好像是三道粉青色电虹灯,再加上巨大的探照灯光射向全场,灯光闪闪,好似波浪。

焰火在天安门附近三处施放,五彩缤纷,此起彼落。

群众手里举的纸灯、纱灯也都点亮了,广场上是灯的海洋。

等到八点多钟,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才在华北大学之后行动。

队伍慢慢走近金水桥,只听见城楼上扩音器传出“万岁”、“万岁”的声音,才知道是毛主席在回应华大同学的欢呼。

我们紧跟着走过金水桥,大声高呼“毛主席万岁”,这时才见到城楼上大宫灯前毛主席那魁梧的身躯,他不戴帽子,挥动着手用湖南口音高呼“万岁”,有时还喊“同志们万岁”,这时我们都感到毛主席看见我们了,口号喊得更为起劲,血都要沸腾了。

我们还看到少奇同志,看到他身旁的女同志,我们猜一定是宋庆龄副主席。

我们把手举到头顶鼓掌,主席台的领导人也鼓掌,人民的领袖们真是和我们心连心。

一篇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标题是《关注人防,幸福浏阳》

6月1日,浏阳市2012年“关注人防防空应急演练活动在荷花中学举行,千余名师生参与演练,市人防办领导、市直部门领导、各乡镇领导、城区街道“两委”领导、各社区主要干部参加观摩演练。

市直各单位、城区各社区及各中学负责人出席观摩,参演人员士气高昂、紧张有序,得到市人防办领导的高度评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演练非常成功。

本次演练活动由市政府办党组副书记、政府办副主任于逸平主持。

上午10时38分,浏阳市人民武装部领导发布演练活动开始的命令。

10时39分,刺耳的防空警报声突然在校园上空响起,防空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活动正式开始。

学生们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快速有序地从学校各个通道疏散到了操场安全地带,各班老师及时清点、上报人数,报告给演练总指挥。

整个演练耗时4分57秒,全校1500多名师生全部疏散完毕。

在随后的30分钟里,学生们分别演练了空袭造成房屋倒塌后自护自救、房屋着火进行消防灭火和防生化毒气的场景,并展示了制作简易个人防护器材和应急包、学戴防护面具等救护技巧。

演练活动在整齐划一的《人防知识三字诀》背诵声中画上了句号。

演练活动结束后,荷花中学张伯承校长致欢迎词,长沙市人防办副主任、党组成员莫金文,浏阳市人民武装部部长伍继延,浏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航,中共荷花街道工委书记缪传良,浏阳市人防办主任何申全,浏阳市教育局纪委书记张基荣等领导相继讲话致辞。

通过演练活动,向社会宣传了防震防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人防观念和防范灾害事故的能力,使学生们受到了很好的人防知识教育。

三坊七巷的名人资料

只要数字吗连名字都不要吗名人71名,男68人,女3人。

明细如下:黄 璞(867-

)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诗人,官至崇文阁校书郎,故居现黄巷36号; 余 深(生卒不详)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封卫国 公,曾居安民巷内,门号不详; 陆 蕴(约1071-1120)宋宣和年间人,官至御史中丞,后任福州知州,曾居衣锦坊; 陆 藻(

-1129)宋宣和年间人,陆蕴之弟,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曾居衣锦坊; 陈 烈(1012-1087)宋著名学者,曾任福州州学教授,故居在郎官巷内,门号不详; 陈 襄(1017-1080)宋庆历二年进士,理学家,曾任开封府推官、刑部郎中、提举司天监等职。

故居在塔巷内,门号不详; 郑 穆(1018-1092)宋皇佑五年进士甲科,曾任国子监直讲、汾州通判、杨王府赞善等职。

故居在文儒坊内,门号不详; 郑性之(1172-1255)宋嘉定元年状元,朱熹学生,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兼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

故居在吉庇巷(今吉庇路),现无存; 林 瀚(1434-1519)明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府第现文儒坊42号; 张 经(1492-1555)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林 泮(

-约1524)明成化八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其兄清源、弟浚渊皆进士,时称“闽中三凤”。

曾居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廷玉(

-约1530)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都御史。

曾在衣锦坊内居住,门号不详; 许 友(1615-1663)清顺治年间人,不仕,以诸生终。

工书、善画、能诗,时称“三绝”。

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 帙(生卒不详)林则徐之母,故居现文儒坊19号; 林 佶(1660-

)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五十一年钦赐进士,书法家,官至内阁中书,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林 侗(1628-1716)清康熙年间贡生,林佶之兄,工隶书,研究金石,著作颇丰。

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李 馥(1662-1745)清康熙年间官至浙江巡抚,曾在内黄巷居过,门号不详; 黄莘田(1683-1768)康熙四十一年举人,诗人,官至广东四会县知县,故居现光禄坊早题巷4号; 林枝春(1699-1762)乾隆二年榜眼及第,历任武英殿纂修官、翰林院侍讲学士、江西学政等,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甘国宝(1709-1776)清雍正十一年武进士,历任福建提督、台湾总兵、九门提督等,故居现文儒坊51号; 沈绍安(1767-1835)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

漆器店曾开在杨桥巷双抛桥附近; 张际亮(1799-1843)道光十五年举人,诗人。

曾居郎官巷,门号不详; 郭阶三(生卒不详)清嘉庆二十一年举人,曾任连城、同安县教谕,所生的五个儿子皆登科第,盛及一时,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荫(1805-1884)清道光十二年进士,郭阶三之子,历任广西巡抚、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等职,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苍(1815-1890)清道光二十一年举人,郭阶三之子,一生大都致力于福州的水利建设和研究整理地方文献,故居现黄巷4号; 郭化若(1904-1995)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郭阶三之重孙,解放后历任上海防空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为一代儒将,故居现黄巷4号; 赵 新(1802-1876)清咸丰二年进士,官至陕西督粮道。

故居在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昌彝(1803-约1854)道光十九年举人,文学家,曾在建宁、邵武、广州等地讲学,一生著作颇丰。

故居在宫巷内,门号不详; 刘齐衔(1815-1877),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长婿,官至河南巡抚,故居现宫巷14号; 刘齐衢(1813-1860)道光二十一进士,刘齐衔兄,历知四川兴文、荣县、江津等县。

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刘崇佑(1877-1942)清光绪二十年举人,刘齐衔之孙,著名律师,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伟(1878-1958)刘齐衔之孙,著名工商企业家,福州电气公司和电话公司创始人之一,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杰(1880-1956)刘齐衔之孙,著名外交家,民国时期曾任外部部常务次和、驻德意志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等职。

故居现宫巷14号; 陈寿祺(1771-1834)清嘉庆四年进士,学者、教育家,.官至记名御史,故居现黄巷36号; 梁章钜(1775-1849)清嘉庆七年进士,文学家,官至广西巡抚、江苏巡抚,故居现黄巷36号 沈葆祯(1820-1879)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次婿,曾任福建船政大臣等职,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故居现宫巷26号; 沈瑜庆(1858-1918)清光绪十一年举人,沈葆祯之子,官至贵州巡抚。

故居现宫巷26号; 沈觐寿(1907-1995)沈葆祯曾孙,著名书法家,曾任福州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法协会副主席、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等。

故居现宫巷26号; 林聪彝(1824-1878)林则徐之子,历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

故居现宫巷24号; 林炳章(1875-1923)光绪二十年进士,林聪彝之孙,陈宝琛长婿,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闽海关监督等职,故居为现宫巷24号; 林 翔(1881-1935)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林聪彝孙,历任民国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特别刑事审判所所长、最高法院院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职。

故居现宫巷26号; 林恩溥(1893-1933)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林聪彝孙,民国时间任福建省建设厅正兼福州务局局,主持拓宽改建鼓楼至万寿桥主干道(今八一七路)、在台江兴建6座码头等。

故居现宫巷26号; 梁鸣谦(1826-1877)清咸丰九年进士,被聘入福建船政局幕府,此后一直追随沈葆祯,成为得力助手。

后回福州鳌江书院任教。

故居在文儒坊闽山巷,门号不详; 陈承裘(1827-1885)清咸丰元年进士,清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陈若霖之孙,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之父,故居现文儒坊47号; 罗丰禄(1850-1901)福建船政学堂驾驶专业毕业,曾任李鸿章幕僚,从事外交翻译工作,后出使英国并兼任驻意大利、比利时两国大使。

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严复(1854-1921),近代著名思想家。

故居现郎官巷20号; 严叔夏(1897-1962)严复三子,解放前曾任福建协和学院(福州大学前身之一)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曾任福州市副市长。

故居现郎官巷20号。

蓝建枢(约1856-

)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毕业生,留学美国。

清末曾任“海镇”巡洋舰管带、海军管理部部长,民国初任海军总司令部左司令(后改称第一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等职。

故居在吉庇巷内,门号不详; 陈衍(1856-1937),清光绪八年举人,《福建通志》总纂,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8号; 林葆怿(1863-1927),清光绪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赴英留学,民国7年任海军总长。

故居现衣锦坊酒库弄,门号不详; 郑孝胥(1860-1938)清光绪八年举人,曾由陈宝琛推荐任溥仪老师,后又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故居现衣锦坊洗银营14号; 刘冠雄(1857-

)民国海军总长,故居现宫巷11号; 陈元凯(生卒不详)清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粤东县令,林觉民岳父。

故居现大光里23号; 何振岱 (1867-1952)清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诗人,书法家,曾受聘重修《福州西湖志》,任总纂。

一生诗作颇丰。

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21号 林白水(1874-1926)近代民主革命者,报人,教育家,曾在文儒坊创办福建省第一所具有进步色彩的中小学“福州蒙学堂”,旧址在今文儒坊36号福州第九塑料厂内; 林 旭(1875-1898)戊戌六君子之一,曾在郎官巷居住,门号不详; 陈 箓(1877-1939)福建船政学堂学生,后获巴黎法律大学法学学位,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司司长、驻墨西哥特命全权公使、驻法国全权公使、外交总长、南京日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长等职。

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季良(1883-1945)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毕业,原名“陈世英”,轰动中外的中日“庙街事件”主角,民国时期曾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任厦门警备司令,后又任海军陆战队总指挥等职。

故居现文儒坊 号;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葆璋(1865-1940)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首届学生,冰心之父,曾任烟台海军练营管带、民国海军部次长、海道测量局少将局长等职。

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冰心(1900-1999)著名女作家,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王冷斋(1892-1960)曾就读福建陆军小学堂,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生,民国26年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与日军正面交锋,亲历“芦沟桥事变”。

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郁达夫(1896-1945)著名作家,1936年至1938年间出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公报室主任,曾客居光禄坊10-13号刘家大院内; 刘攻芸(1900-1973)英国伦敦大学经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民国时期曾任中央银行总裁,又任财政部部长。

1948年建议蒋介石再发银圆券,并为蒋介石秘密运送黄金去台湾。

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高拜石(1901-1969)民国时曾任《福建民报》、《建国日报》总编辑,后赴台,任台湾省新闻处主任秘书。

1958年起在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开设专栏,前后达十年之久。

故居在杨桥巷口,今无存; 王 助(1914-1941)革命先烈,1931年入党,曾任XXXXX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39年5月受新四军委派,与范式人一起在安民巷53号设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范式人(1909-1986)1932年入党,曾任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部主任、XXXXX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后任江西省委副书记,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副部长、邮电部副部长,XXXXX福建省委第二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等职,1939年在安民巷53号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工作; 沈幼兰(1890-1964)福州“兰记”漆器店创办者,曾是全市最大的漆器店。

民国15年在美国费城建一百五十周年展览会上,“兰记”产品获一等执照奖,三年后以菲律宾召开的工商业交易会上其产品又获特等金牌奖。

故居在今杨桥路,门号不详; 陈体诚(1896-1942)工程师,毕业于美国加基钢铁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民国七年被选为首届中国工程学会会长,后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兼财政厅长、西北公路特派员兼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等职。

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庐 隐.(1899-1934)著名女作家,出生于南后街,具体地址不详。

翁良毓(1905-1926)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毕业,曾在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民国十四年当选为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后开设“福州书店”,销售进步书刊,该店也成为团组织地下交通联络点,后被特务杀害。

故居在衣锦坊雅道巷内,门号不详。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