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小学课文)
《古井》 老舍我们村的东头有一口古井。
井里的水清凉可口。
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
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
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有困难,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两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
”老两口带着歉意说。
“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
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376 评论(10) 分享 举报
南京的风俗
南京民俗节庆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夫子庙举行的“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经久不衰。
每年2月28日-3月18日,正值梅花盛开之时,“”的举办地——东郊梅花山是中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
此外,南京地区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还有正月十六的“爬城头”、三月初三“上巳节”、四月初八“郊区庙会”、还有立夏、立秋、重阳、冬至及除夕都别有特色。
能有幸在这里过上一个节日也是不错的享受
金陵灯会 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节。
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
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
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
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到灯节这一带仍很热闹。
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梅花节 在南京的民间节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举办的梅花节,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每年此时,梅花盛开之际可谓是南京人最高兴的日子,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钟山脚下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
爬城头 爬城头在正月十六。
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
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
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
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
上巳节 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
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
”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
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
南京过年习俗 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 王涌坚(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顾问):老南京过春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九个字: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
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
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
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
初一吃饺子不是南京人的传统,而是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客人来了,一定要吃一个。
另外,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忙年 周爱玲(江心洲旅游商会会长):我们江心洲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忙年了。
炸萝卜圆子、豆腐圆子,做年糕、蒸馒头、准备各种菜肴,一直忙到年三十。
在江心洲过年,鱼是每家必备的。
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
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
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8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余)。
年三十中午开始,家家清扫门窗,贴春联、窗花。
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
每乡每镇都有跑龙灯 芮经贵(溧水县洪蓝镇何林坊村龙灯会成员):在我们溧水,过年时,每乡每镇都有跑龙灯的习俗。
我们有一条龙灯,长40米,共18节,需要60个人一起舞。
这60人,村上每家都有,都是从上一代传下来的。
王涌坚:溧水是南京的龙灯之乡,有几十条龙灯,其中最大的龙灯有数百米,是江南第一大龙。
这条龙灯要等石臼湖水干了,在湖床上才舞得起来,场面非常壮观。
按照习俗,初七不出(龙)灯,初八才上灯,十八下灯 传统节俗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代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
春节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
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
这是他处所没有的。
初一早上必饮屠苏酒。
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宁府,在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此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
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
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
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
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
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
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
古时为一日,唐代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节一下延长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灯。
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
玩龙灯不但老百姓玩,军人也玩,长度也为他处所不及,短的十余丈,长的百余节,玩起来多则上百人。
纱灯有楮练纱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画,愈是高手价值愈高。
商家届时也在店前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猜中者即奖所售物品。
有一种由南京人首创的“走马灯”,外罩灯笼,内点蜡烛,利用空气热胀上升的原理,带动灯面转动,灯面上画着各种姿势的骏马疾驰,宛如万马奔腾。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古代人的一项发明。
龙灯气势磅礴,纱灯精美绝伦,五光十色,万象争辉,引得长居逗客倾城出,欢歌笑语动地来,“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
近几十年来,夫子庙元宵灯会越办越红火,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声光电控,五花八门,维妙维肖,斑斓夺目。
灯会自春节起,为期一月。
期间,每天吸引四方游客达二三十万人之多。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
民间届时上坟祭扫、祭洒、烧纸、挖盖坟帽、插柳以表达慎修追远的情思。
并带茶点到看坟地者门上看望,看坟者亦留食茶饭,互称“坟亲家”。
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
有谚云“春牛首”。
近年牛首山又经修葺增设景点,并与附近新开发的将军山联成一线,成为游人观赏郊野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
此外,城南雨花台、东郊梅花山也是游人常到之处。
近十多年来,梅花山造万亩梅园,还举办国际梅花节。
每到春晖融融,万花争放,云蒸霞蔚,暗香浮动,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连忘返。
端午节游秦淮 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
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
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
还用菖蒲、艾叶醮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
悬挂钟馗图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形图,“驱鬼避邪”。
儿童颈项挂五色丝络,络中装咸鸭蛋;臂系五色丝挽成的丝绦,叫“长命缕”,穿虎头鞋,背虎头披,用雄黄酒在额上画王字。
妇女鬓也插五彩老虎花。
午饭后,全家人去夫子庙观看秦淮河龙舟竞渡。
金陵龙舟向有“三帮”,有河帮、江帮、木帮,龙舟之多,规模之大,别处也不多见。
各船均饰以彩筝;有少儿扮戏中人物在上作种种游戏。
当舟过之时,河岸人家掷银角、铜钱或放鹅鸭,为龙舟竞取之以为乐,谓之“夺标”。
岸边男女蚁集,罗绮如云,金鼓齐鸣,欢声雷动。
富庶人家还事先订租游船,泛舟览胜。
秦淮游船自唐朝兴起,明清直至民国前期为盛。
画船箫鼓,桨声灯影是秦淮河上一道斑斓夺目的亮丽风光。
这在顾起元、孔尚任和余怀中均有生动记述。
近20多年来,秦淮河又进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换水,增添画舫,景色宜人。
入夜,秦淮两岸万家灯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
游人置身游船中,船在景中过,人在画中行,自有别样情趣。
中秋圆月摸秋 ,江南又称八月节。
此夜,天上月圆,人间圆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赶回家团聚。
南京人喜合家赏月,叫“庆团圆”,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有朝月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而以游玩月桥为最盛。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为旧院所在地。
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
是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
明亡后,遂渐衰落,后人有诗云:“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长板桥,即原玩月桥。
清以下,赏月之风仍盛,人们祭月,陈列鲜果、月饼,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纸斗,叫斗香),讲《嫦娥奔月》故事,然后分食月饼。
月饼以瓜埠“赖月”,民国时期以“金陵套饼”为上乘。
此夜,南京女子有摸秋之俗,到茉莉园“摸”(以摸“偷”瓜果取乐)得瓜豆者宜男,此游戏盛传颇久。
近20年来,人们又重视中秋节,登台城赏月,或去玄武湖、夫子庙秦淮河划船赏月。
自购或单位赠发月饼颇为盛行,圆月之夜情意融融。
重阳登高会 夏历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为阳数,故称重阳。
历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会”。
此俗源于一个古怪离奇的避邪传说,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中有详述。
从魏晋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阳风俗犹盛。
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为最著。
此山汉时建有一亭,晋元帝渡江传说“马化为龙”,遂命此亭为“化龙亭”;山侧有梁达摩古洞,游者甚众,形成“幕府登高”之俗。
清嘉庆十年(1805),由胡兰川太守(江宁知府)等府县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发起,有制军、抚军主其事在山上建“望江楼”,长夜明灯,既为导航灯塔,又可观览胜景,被远近百姓誉为善事。
重阳节,南京人喜食重阳糕,“或粉或面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称骆驼蹄”,饮菊酒,赏菊花,制重阳旗赏给儿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时鲜盒,谓“重阳节盒”。
如今人们逢重阳也欣然登高,但不为避邪,而是欣赏祖国壮丽河山及建设新貌,惬意之感油然而生。
当今四季旅游节 春 ·南京国际梅花节梅花,是南京市花。
探梅、赏梅是南京的民俗,自六朝至今不衰。
而今,南京的 珍珠泉 、傅家边、古林公园等处均有梅观,尤以梅花山为最佳。
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南京都要举办国际梅花节,参加梅花山主会场活动的多达40万人次。
夏 ·江心洲葡萄节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长江中的一个岛,风光旖旎,景色优美。
每逢7月至8月,岛内千亩葡萄园硕果累累,游人登洲观大江风貌,享天然氧吧,尽情体验采摘葡萄的野趣。
秋 ·南京雨花石艺术节雨花石,南京标志物之一。
金秋九月,都要在雨花台风景区举办“天降雨花”表演、雨花石精品展、研讨会、采石游等系列活动。
雨花石产地的六合县同时开展分会场活动。
冬 ·迎新年听钟声活动迎新年听钟声活动通常在栖霞寺钟楼举行。
由寺院法师念经祈祷和平,祝愿民安,再由主持于宾客代表共同撞响铜钟108次,全场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
灵谷桂花节 位于中山陵园风景区的灵谷桂园,是一个占地1700亩、种植桂树近2万株的全国最大的桂花专类园。
每年九月丹桂飘香时,繁盛的花事,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到灵谷寺品秋赏桂。
高淳螃蟹节每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到高淳,品螃蟹,看大佛,逛老街”已成为南京人的习俗。
在高淳老街、游子山、迎湖桃源三大景区还将举办戏曲、马灯、武术、龙舟表演和万人品螃蟹、篝火晚会等活动,令中外游人流连忘返。
浦口生态旅游节 素有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里银杏美誉的浦口生态旅游节,是集欣赏、参与、游玩为一体的旅游节庆活动。
人们通过泼水节、民俗文化节、登山烧烤节等系列活动,充分感受“山、水、绿色、空气”的自然生态美景。
急求 主持教授茶会的开场白 谢谢
开场白: 女:尊敬的各位茶客、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自我介绍,并介绍男主持)。
在春天来临之际,先敬上一杯春茶,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事业兴旺,万事如意
由逸野茶室举办的“品茗读书”春季茶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首先我代表晚会全体演职人员,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活动得到了房间新老朋友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对各位嘉宾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男:“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春天来了,天蓝草绿,山清水秀;冰消雪化,柳绿花红。
要待到山花烂漫时,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浓。
今晚我们茶室的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品茗聊天。
让我们品着淡淡的茶水,听着悦耳的音乐,起品尝诗词的点心散文的茶,度过一个温馨美好的夜晚。
“品茗读书”春季茶会现在正式开始。
首先由逸野茶室室主——逸野致开幕词。
女:春夜走进逸野茶室,有一杯清茶,二三知己,随心随意,自由自在,读读唱唱,说说笑笑,品茗论诗,踏歌起舞。
这里迎八方来客,诵千家诗文,唱中外名歌,聊千古奇闻;这里是朗诵的乐园,歌唱的舞台,心灵的港湾,情感的驿站。
第一章节:春郊踏青男: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
姑娘们沐浴着阳光,踩着刚刚露出地面的野草,上山采茶,劳累并快乐着。
她们蛰伏了一个冬天,现在可以尽情的说,尽情的笑;放开嗓子与百灵鸟争鸣。
谁说她们是在采茶,分明是在舞蹈。
这动作赛过了采桑的罗敷,梁元帝笔下采莲女子柔弱的姿态也显得逊色。
劳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成为一种需要,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
女:这时候,熬过了一个酷冬的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老人小孩也不例外,来到郊外,去拜访春天。
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章节:春郊踏青。
1.男:冬天刚刚转身离去,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悄悄降临了,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天,感受春天,感受春天的风雨,感受春天的鸟语花香。
请欣赏散文,作者:歌吟有梦 ,朗诵:老铁。
2.女: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的旋律已经奏响,我们一起去踏青、去远足。
寻找春姑娘的足迹,体味春天的韵律。
请欣赏散文,作者:石上清泉,朗诵:凤南飞。
3.男:你有过等待亲人时急切的心理体验吗,有过等待恋人时的焦急心灵感受吗,在严寒的冬天对春的期待是一种大众的共同心态,我们共同期待着春风度过玉门关,芳草绿遍天涯。
请听世纪风创作的诗歌,朗诵,无痕。
4.女:中国是酒的国度,茶的故乡,然而美酒并非寻常物,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相对于酒,茶就更显得大众化。
你喝过世界上多少种饮料,不管是可可还是咖啡,最合口味的恐怕还是中国的茶水。
请听歌曲演唱: 数字5.男:春风已绝无冬日般的凛冽,柳絮般轻盈的雪片,就在这凉凉的风中飘着,纷纷扬扬,悄无声息,隐隐地让你感到那是爱的挥洒。
这时我们总是贪婪的看着雪花,怕错过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请欣赏散文,作者:大庆王子,朗诵:简曰。
6.女:“梅子黄时家家雨”,春天要离开了,老天爷都在洒泪,珍惜自然的春天,珍惜生命的春天。
把天堂的门紧紧抵住,挽留美丽的时光,直至地老天荒的,是爱,还是梦
惟有那梅子,年年依旧。
请听诗歌作者:关山,朗诵:西弦7、人与人的距离,有时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涯,有时远在天涯却又仿佛近在咫尺。
心灵的距离,空间的距离,不知道它们之间捣着什么鬼。
世间多少情与恨,却只道相思最苦。
时间的长河可以冲淡一切,而有些记忆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刻、清晰,比如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分别,挥之不去,长留心间。
而那过去了的,都将变成美好的回忆。
请欣赏散文,作者:苦泉,朗诵:路人。
8.男:新年到,新春到,春到福到好运到,家家户户放鞭炮,你看热闹不热闹。
送走了严冬,迎来了春天。
人人脸上都挂着喜悦,个个心中满怀憧憬。
请听歌曲,演唱:童心致远 第二章节:茶香四溢女:当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挂上枝头,就奏响了春季采茶的序曲。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绿色食品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远离都市的山野茶园,就成为远离污染的一块圣地。
茶叶也就成为一种珍贵的绿色食品了。
一个冬天的蓄积,树汁的精华全供给了叶芽,树木经历的一切尽含其中。
茶叶中也就有了风霜、雨露、水土、阳光的复合味道。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章节:茶香四溢。
1.男:余光中先生说,读诗如饮酒,读散文似品茶。
中国的诗词总离不开酒,如陶渊明、李白、苏轼,有人说,把他们的诗词拿去压榨,都能压出2斤老白干来;散文中又多写茶,许地山、周氏兄弟、丰子恺都不乏此类的名篇。
我们的室主,诗中有酒:;散文中有茶:。
今天我们不饮酒,专品茶,轻抿一口,这茶也会令你陶醉,人间亲情的多种滋味,全涌上心头。
请听若兰朗诵的这篇文章。
2.女:玫瑰花茶太诱人,雨枫夜半独自品。
仙乐萦绕耳畔,茶香飘溢四壁。
淡茶似美女,浅笑又回眸,细细的品尝,慢慢的回味,感触良多。
人的面貌有别,性格不同,趣味各异。
同是茶水,却也品不同的滋味,大概里边也参杂了许多人生的体味。
请听雨枫的散文《玫瑰花茶》,朗诵:聆听细雨3.男:“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香也香不过她……”人人都知花儿香,那个却道花匠苦。
这一时的芬芳,却不知是用多少勤劳、辛酸换来的啊。
诗朗诵《茉莉幽香》,作者:无痕,朗诵:荒野。
4.女:古灞桥旁柳枝婆娑,几朝几代,多少送行人到此折柳相赠,留不住行人的身,也想留住行人的心。
洒泪从此别,天涯各一方。
多少相思多少泪水,柳枝你可曾知道,那离别的酒中是否也含着辛酸苦涩。
请听歌曲《灞桥柳》,演唱者:墨迹5.男:生活如品茶,品茶就是生活。
简单的一杯水中,掺合了多少人复杂的劳动,茶树的栽培,茶叶的采摘,加工运输,容器的制造燃料的开采等等。
而有了人类劳动的分工,就不显得那么复杂琐碎了。
下面大家欣赏到的是竹子的文章《品味平淡》,朗诵:云中雾松。
6.女:乡间饮茶,最有情调。
暖阳之下,或随地找块石头坐下,或依树而蹲,随即就会聚拢几个人, 或端一把茶壶,或抱一个大茶缸,边喝边聊,虽无东篱把酒的惬意,而品着茶味,嗅着茶香,伴着鸟语,看着遥看近却无的草色,也有说不出的快活。
入茶秀之中,偶尔奢侈一回,看看茶博士的精彩表演,茶壶嘴长过人的胳膊,玩弄在鼓掌之间,一会在胸前,一会在背后,一会绕过头顶,猛倒猛收,随着每一个动作的完成,一杯杯香茶已盛满杯子,这简直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艺术。
在网上,我们也有一个饮茶的好去处——逸野茶室,请欣赏红房子朗诵的散文《逸野茶室》,作者:尉篮。
7.男:春天来了,大草原一片新绿,充满了生机。
“天苍苍,野茫茫”,肥壮的牛羊点缀在绿色的地毯上,在和暖的春风中牧民悠闲的放牧着畜群。
请听歌曲:《草原绿了》,演唱者: 情深第三章节:水淡情深女:扬子江心水,蒙山顶山茶。
会品茶的都知道,一杯好茶,茶叶好,还要水好。
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在《茶经》里把烹茶之水分为三等:“山水上,江水下,井水次”。
然而后人对烹茶之水分辩得更为精细,其等级为:一等是天水,二等是泉水,三等是江水,四等是河水。
好茶还要好水泡,祖国的名山大川,各处水土特性不同,烹出的茶味道各异,我们来品一品各地的不同风味。
走进第三部分:水淡情深。
1.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黄河有一条大支流——渭河。
姜子牙曾在这里垂钓,周文王曾在这里访贤。
奔腾不息的渭河啊,你可曾记得先民的歌唱,可曾感受到今人跳动的脉搏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时代,我们的秦人就在这里唱出了如此凄美的歌谣,时至今日,秦人的后代仍在演绎着新的故事。
下面请欣赏《在渭水旁,我为你守望》,作者:海狼, 朗诵:浩瀚。
2.女:春寒料峭,寒意还没有退尽,北国的夜晚仍有雪花飘飞,这时候孤独寂寞往往也会不期而至。
如果有一杯水,喝了能忘掉这一切,让我今夜不孤独,让我一生不伤悲,该有多好。
这水就是酒,这是就是茶。
请欣赏散文《给我一杯忘情水》,作者:梦魇桃花,朗诵:香奈尔。
3.男:马南邨在《燕山夜话》中讲过,白开水最好喝。
因为它还了饮料的本真。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活中谁也离不开水。
你听过《二泉映月》那动人的旋律吗,到过惠山下的天下第二泉吗,品尝过那里泉水甘冽、清醇的滋味吗
还有那浩淼的太湖,多情的湖水,看一眼就让你忘不掉,多少故事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
看看黄杨树对无锡又有什么样的印象,散文《无锡印象》,作者:黄杨树,朗诵:寒风。
4.女:自古只见英雄救美人,却如今也有美人救英雄。
爹娘嫌贫爱富,诬陷李郎入了监牢,侠胆义肠的民女冯素珍,为救丈夫性命,万里奔波来到京城,指望取得功名来营救丈夫……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要知详情,请欣赏黄梅戏《女驸马》选段,《民女名叫冯素珍》,表演者:山野芝兰。
5.男:山野之中,山泉叮咚作响,鸟语萦绕耳畔,树木庇荫,花草繁茂,当你偶然之间,嗅到深谷中一丛兰花发出的幽幽香味,你会觉得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的。
她是那样的不起眼,默默的居于山中一隅。
却令人赞叹不已,倍加欣赏。
请欣赏《空谷幽兰》,作者:我是你的太阳,朗诵:菩提。
6.女:《红楼梦》里妙玉烹茶用的水,是寺庙中梅花上的雪水,且装在瓮中,埋在地下五年。
今冬的花瓣上可有百年前的雪痕,古老的梅树上可有百年前的老枝。
风光依旧,梅花依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如今的人们大概早没了这种闲情逸致,不过,如果有一种思念,像雪水那样珍藏起来,时隔多年,她会不会还有色彩。
下面请欣赏海狼的文章《雪中看梅》,朗诵:静水深流。
7.男:有个很小的古县城,小到县衙打板子,全城都能听到,因而叫做古丈县。
湘西这片神秘的土地,我们在沈从文笔下大概早已有所领略。
那种原始的美,让人流连忘返。
碧溪岨的白塔是否还屹立如初,傩送二老可曾回到茶峒来,翠翠姑娘是否已经变老,采茶女中可有她的后代
品遍天南海北茶,古丈茶乡情更浓。
请欣赏歌曲:《古丈茶歌》,演唱者:歌海快乐 结束语:女:春天有明媚的阳光,有轻柔的暖风,环境中点缀更多的绿意。
人与人之间似乎也多一份温情,多一些祝福,多一点宽容与理解。
你忧愁的时候,烦恼的时候,苦闷的时候,别忘了,网上还有你一个家,有你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一个不起眼的小茶室。
没事常来坐坐,品一杯香茗,聊一段趣话,放松一下心情。
任它网外天地大,网内自有真情在。
男:读一段精美的诗文,听一曲美妙的歌谣,如品名茶,似饮醇酒,余香满口,回味不绝。
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我们的丝丝茶香,也会不绝如缕,长留心间。
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因为它清淡,才能久远,才不会断流,才显得弥足珍贵。
在这淡淡的茶香中,让我们落下“品茗读书”春季茶会的帷幕。
朋友们,我们相约夏季茶会喜相逢,今晚的茶会到此结束,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