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三大关键词是什么
关键词之一:党内民主与集中 今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进党内民主进行集体学习,这一重大举措被权威媒体解读为是对十七届四中全会重要主题的释放。
在采访中,知名党建专家、中央党校叶笃初教授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党内民主建设是前瞻四中全会的热点议题之一,这应该是无疑义的。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近年来,在发扬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方面,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特别在基层,无论是从干部选拔环节,还是从选举环节,党内民主都有新的发展、新的探索。
然而,党内民主建设在各地、各级党组织中的发展状况并不均衡。
叶笃初教授认为:现在的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着民主和集中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民主发展存有较大空间,另一方面是集中的落实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实践中各行其是、对上级阳奉阴违的情况并不鲜见。
“只有民主和集中兼顾得比较好,才能做点事,做成事。
”因此,无论从党的建设的整体性看,还是从党目前面临的自身建设的重大挑战看,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都势在必行,社会公众对此也充满期待。
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否会在党内民主的表述上有重大突破?叶笃初教授认为:从中央全会文件起草的惯例来看,四中全会对党内民主问题仍然将着重于原则的阐明和可行性制度规定。
与此同时,要强调“民主”,也要注意“集中”,使二者达到有机结合。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就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问题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讲话强调:“坚持在实践民主中学习民主、在学习民主中实践民主。
”“学习民主、实践民主,这很有新意,不妨说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种新思维。
发展民主,一方面是保护党内生活有序进行,不能搞乱了;另一方面是要反对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家长制作风’。
”叶笃初教授谈到:十七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中增加的党务公开、巡视制度等内容,也应该会有下文。
此外,据《望》新闻周刊披露:在党内民主一个核心的内容——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激活党员主体意识方面,让7000多万党员真正参与到党的自身建设中来,让全体党员成为党内民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四中全会可能对此作出新的重要部署。
而在党内民主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上,即理顺和完善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等党内“三会”的关系方面,基层的相关工作也已经向前推进。
据上海市委组织部同志介绍,以闵行区为代表的对全委会决策机制、规范常委会运行等方面的积极尝试,可以视为本市近年来开展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探索,而兄弟省市的探索也从未止步。
有关专家表示:各地党组织已有的实践和探索,或将在四中全会的宏观视野内集中表述,从而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宏大背景下,进一步审视和把握党内民主发展的高度以及发展节奏。
关键词之二:反腐败与作风建设 在近年来爆发的数起腐败大案中,严重的制度漏洞和违纪违法干部的嚣张气焰,令社会公众愤怒,令有识之士痛心。
腐败分子虽然是少数,但对我们党、对国家、对事业造成的危害却相当巨大,上海市纪委的一位领导就曾感叹:党内腐败,足以令党和政府的公信度遭到严重破坏,而公信度的修复将是一个相当痛苦和长时间的过程,这才是最惨痛的伤害。
不仅如此,党内腐败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到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的生存发展问题,这也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
以公权与私利的不法结合为其基本特征的腐败问题,毫无疑问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一个最不和谐音,也是有可能动摇党的群众基础的一个最大隐患。
因此把反腐败归为公众最热切关注的问题之一,并不为过。
社会也十分期待,党在反腐败上有更有效的办法出台,在保持对腐败“零容忍”的前提下,着力研究让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预防制度体系建设,充分运用一切有利于铲除腐败的成果,比如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
对此,十七届四中全会又会有怎样的表述? 叶笃初教授认为:群众对反腐败有期待,有呼声,这一点必须看到。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干部队伍的建设,历来从严要求干部的作风问题、廉洁问题、能力问题等。
党也历来警惕干部队伍出现脱离群众、追求享乐、以权谋私等问题。
应该说,党执政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与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是分不开的。
全党对此保持高度的戒备,从不断严惩发现的腐败分子就不难看出,腐败在党内无藏身之地。
叶笃初教授也表示,最近反腐败案件的增多,归功于社会公众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的扩大,归功于媒体、网络对民主的推动。
和腐败问题一样具有“杀伤力”的是,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同样会严重伤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究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从思想上感情上脱离群众,这不仅是一个作风问题,更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问题。
因为党性修养是转变作风、养成作风的基础工程。
叶笃初教授告诉记者:群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在提高,特别是网络平台、网络民主的发展,使我们在工作中既获得了良机也增加了难度。
但还不是所有干部都能跟上这一变化,甚至有相当多的干部在这方面还没有觉醒,表现为作风问题也比较突出。
有的干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还习惯于做官当老爷;有的党员个人主义严重,只要做了事情就要“回报”。
这些问题我们党并不回避。
在今年初举行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曾对党内部分领导干部的个人主义问题、党性修养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
有理由相信,十七届四中全会必将对党性、作风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亲民形象’与其说是塑造的结果,不如说是适应时代大势使然。
”叶笃初教授如是总结。
关键词之三:基层基础与执政能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是新词汇,党中央一直用这样的形象比喻来告诫自己的各级领导干部、告诫基层组织——基础必须根植在基层中,基层必须根植在民意中。
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调动和整合党的党员资源和组织资源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
因此可以预见,“强基”始终会是新时期党建的一个重要抓手。
当前,各地在党员和党组织的管理和建设上也作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以上海为例,近年来一些地区探索的将基层党务工作者收入纳入财政统筹的做法,实际上就是着眼于基础的牢固,已经引起了专家和主管部门的关注。
再比如党组织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强化党员的党员意识;建立党内关怀激励机制,让党员有归属感、荣誉感;开放各类党组织资源,用统筹共建的办法来引导党建要素的流动,实现互联互补互动等。
有专家分析,四中全会召开之后,这些领域的工作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然而基层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
比如,目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叶笃初教授认为,如何加强新一代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如何加强新领导班子的团队建设,是近年来在干部换代中出现的一个亟须研究的问题。
此外,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强不强,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有权威媒体评论指出,从当前不断增多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一些基层干部在处理社会矛盾上存在本能恐慌,一些干部甚至到了离开公安武警就无法开展工作的地步,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在利益协调上缺少弹性,有的甚至缺少公正性,其带来的结果是,把小事情处理成大事情,把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
可见,提升干部执政能力已经是时势所趋。
与之相应的是,从去年底以来,县委书记大培训、公安局长大培训、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种种迹象表明,党把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来谋划。
集中研究党建问题的四中全会,也必将在这个方面作出新的部署。
“四中全会的亮点,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明白的。
”叶笃初教授表示,就目前自己与党内外同志的交谈和调查实际情况来看,还有相当多的事情是应该办也可以办好的,这体现着一个大国执政党积60年经验达到高度成熟。
解读十九届第四次全体会议ppt模板
汇报:党支部书记时间:2019.10.8前言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召开会议,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8日至31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
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况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内容重点解读三全面分析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关键词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CommunistPartyOfChina几届几中全会的含义是指当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几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ibaotu.com第几次中央委员会《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
十七届四中全会四大考验是什么?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因此,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当前,正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时代节点。
今后我们的发展道路又将如何?这些都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近两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动荡,更是对我们党的执政应变能力的挑战。
而与这些节点相对应的正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对改革开放进程的考验、对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考验和对外部环境应变的考验。
全会提出的四大“考验”,警醒全党居安思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努力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领导致辞和致词的区别是什么
女性名人的励志故事——居里夫人 她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
她认为:“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 在这样一位庄严、勇敢、高雅、和平的伟大女性面前,时间的游走显示了它的无力,岁月的长河始终无法将这个名字从人类的纪念册中抹去。
她如一朵铿锵玫瑰,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谢,而始终在天地间某个角落里散发着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追求真理的探索者——瞿秋白 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
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
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
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
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但他终于顶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
再如现代的华人张士柏,他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痪的巨大变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将它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还有张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胜枚举
新闻简报怎么写
新闻简报怎么写(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新闻怎么写一;如何写新闻,首先是“标题”,它是传播信息的眉目,也是信息的精髓。
标题里还有引题,副题,就是经常说的正题和引题、副题,大家常说的引题,经常在正题的上面,例如坚持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正题为“钢铁工业走出节能增产新路子”。
下面副题是“钢产量6年增加1200万吨,总能耗减少160万吨标煤,短缺品种产量大幅度增长。
出此以外,副题还负有交代形势、说明背景、烘托气氛,以引出正题的作用。
通俗的说,就是正题上面的一行小字是引题,正题下面的是副题。
正题称为主题,是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或思想的概括与说明,它是写新闻的特点,也是必须具备的。
还有一点提醒大家,单行标题(就是一个标题)一定要准确、醒目。
不能写着张三拐到李四身上,文章内容也要围着主题转,叫做一个中心。
准确做到文题相副,不能文不符实,更不能文不对题。
用题目吸引读者,通常看报纸文章标题黑字,格外醒目,标题的鲜明突出,引人注目。
例如昌图一烟花厂发生爆炸,死伤惨重。
这样的标题令读者立即动心想看下去,这就是题目起到的决定性和吸引作用。
讲一下什么叫导语。
所谓的导语,就是文章开场白,或开篇的第一句话,第一段文字。
它是一则新闻里最有价值、最精华部分的概括。
据说导语是美国人发明的,他们是最早提倡新闻必须有导语。
毛主席非常重视文章的精练。
他在审阅一个文件时,加了这样一段话:华美,就是简单扼要,不说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