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主持词

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主持词

时间:2017-12-05 19:58

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双规是什么意思

“双规”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交代问题。

双规与批捕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双规是党内的一种纪律行为,而批捕是司法系统的一种法律行为。

关于双规的法律效力的问题,双规在处理党纪、政纪范围内的事项时,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但是一旦纪委所查处的案件涉嫌犯罪就要移交到检察机关处理。

双规是什么含义您知道双规这种特殊的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的来由吗

双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

党和政府对双规有哪些规范

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规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这一手段,是长久实施,还是过渡性的

它究竟会保留多长时间

一直主张制度反腐的著名学者李永忠为您--揭开双规的朦胧面纱双规是怎么诞生的记者:在中国反腐大业中,恐怕没有什么手段比双规更令腐败分子惶惶不可终日了。

当然,准确提法是两规,在监察部门叫两指。

很多普通人都好奇,这种反腐败的特殊手段是如何在中国应运而生的呢

李永忠(下称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态势。

纪检监察机关临危受命,承担着查处严重腐败案件的重任。

虽重任在肩,手段却只有一张嘴、一支笔。

在此尴尬情况下,一些能够突破的大案要案活生生地煮成夹生饭;一些本该绳之以法的腐败分子,眼睁睁地逃脱惩处。

在反腐斗争形势严重的特殊时期,一种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所亟须的特殊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两规、两指应运而生。

两规最早见于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1997年5月9日废止),条例中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对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监察法》中,两指代替了原行政监察条例中的两规,成为突破要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双规的威力来自何处记者:据我们所知,很多腐败分子都是在两规期间交代出犯罪事实的,您前边提到两规是特殊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其中特殊是何含义

李:两规、两指措施的威力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一些基本证据的掌握。

被调查对象都明白,凡是被采取两规、两指措施的,纪检监察机关都掌握了相当部分证据。

二是来自被调查对象权力的暂停行使。

权力在腐败分子手中,不仅是谋利的工具,而且是掩盖违法犯罪的保护伞。

在两规、两指时段,一些知情者、受害者,不再受被调查对象权力的威慑,而大胆向组织揭发控告;一些涉案人员也失去了保护伞的庇护。

两规、两指措施能有效地使被调查对象的屁股离开马桶,从而产生人所尽知的、臭味迅即出来的马桶效应。

三是来自信息的不对称。

两规、两指期间,被调查对象惟一受到限制的是与外界联系。

这也是外界感到神秘与特殊之处。

被调查对象不了解在此期间自己的违纪违法问题,哪些已东窗事发,哪些已反戈一击,哪些已后院起火,哪些已铁板钉钉

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其处于一种必然的劣势地位,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人员就会利用这种优势,从证据上、政治上、心理上精心设计,从中查找其弱点和破绽,予以突破。

双规的生活很可怕

记者:听说您在地方纪委当过6年案件检查室主任,也曾对调查对象实施过双规,不少人想像双规的生活非常可怕,是这样吗

李:应当说,双规下的生活和非典隔离有类似之处。

被调查对象与调查组人员同吃同住,惟一不同的是双规人员与外界的联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由于对查办案件中的两规、两指措施的宣传远不及对非典隔离措施的宣传,因此一些人对此产生不理解乃至误解。

其实,两规、两指既是一种调查措施,也是一种保护措施,避免被调查对象再犯错误,或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

如海关总署原副署长王乐毅被两规后,情绪紧张,夜间心律最低每分钟31次,由于他曾患有心衰、房颤和高血压等病,调查组及时安排他住院治疗,医院为其安装了最好的心脏起搏器。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王乐毅身体恢复正常。

春节前,组织安排他与远在家乡的老父母通了电话;过生日,给他买了蛋糕;生活上,根据其饮食习惯安排饭菜。

在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铁的事实面前,王乐毅交代了收受赖昌星以及海关系统有关人员所送的巨额钱款等问题。

两规的限制记者:纪检监察机关对采取两规、两指措施有无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有哪些限制性条件

李:1998年6月到2001年9月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相继出台了四个规范性文件,对两规、两指措施做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采取两规是非常严肃慎重的事情。

纪检监察机关不会也不能够随意对调查对象采取两规措施,只能对已掌握一些违纪事实及证据,具备给予纪律处分的涉嫌违纪党员或行政监察对象使用;二是限制适用阶段,只能在案件调查阶段使用;三是限制使用主体,只有一定级别的纪检监察机关才能批准或使用;四是限制使用时限,从没有统一规定到从严掌握,并在申请使用时报批具体时限;五是限制使用地点,从无硬性要求到有具体规定。

双规和法律的关系记者:作为一种非常规手段,两规、两指与现实的法律、法规的运行难免会发生冲突。

比如广州市一国企总经理双规期间被选为人大代表,某官员上午在人代会上作报告,下午被双规。

怎样处理双规措施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李:由政策而法规,由法规而法律,是解决两规与现行的法律冲突的正确途径。

这方面香港的成功做法可资借鉴。

1971年港英政府颁布了全新的《防止贿赂法案》,该法案扩大了犯罪概念的范畴和惩治范围,加重了刑罚。

1974年2月,香港廉政公署成立。

到1977年10月,廉署在反贪污行动中逮捕了260名警官,引起警务人员强烈不满,数千警务人员游行示威,廉署总部遭到袭击。

在此压力下,总督颁布了部分特赦令,要求廉署对1977年10月1日前的贪污行为停止追究。

这种让步反而助长了部分警察的嚣张气焰,甚至提出解散廉署。

总督不得不召开立法局紧急会议,通过了《警务条例》修正案,规定任何警官如果拒绝执行命令,即被开除,并不许上诉。

当年的港英总督用法制手段平息警廉冲突的做法,应该为今天我们规范两规、两指所参照。

香港廉署依法对公务员的生活及消费水平调查,高于官职收入水平而不能做出合法解释的,即可立案调查。

而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立法还比较欠缺。

两规期间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情况,一方面说明两规不限制其政治权利的享有;另一方面,也说明办案单位与组织部门联系的渠道不够顺畅,舆论监督不到位,才使他的问题不为群众所知,因而当选人大代表。

至于某官员上午在人代会上作报告,下午被两规,则说明两规的使用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在批准前某官员的行动没有丝毫受限。

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规、两指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体制拾遗补缺的过渡办法,需要逐步法制化。

12年来,如果不是坚决而大胆地行使两规、两指措施,一些严重腐败案件很难突破,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也很难增强。

两规、两指措施,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产生的负作用,现阶段明显低于正作用。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因此,评价两规、两指措施,当以利一而害百,君子不趋其利;害一而利百,君子不辞共害为借鉴。

切忌以偏概全,感情用事;切忌臆想当然,超越阶段。

双规的局限性记者: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两规、两指是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有,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李:两规、两指措施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手段与纪检监察机关,特别是与党章赋予纪委的职责、任务以及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政治地位不相符;二是这种手段的缺乏强制力与被调查对象已严重违法乱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不相符。

世间任一事物,外延的扩大,必然是内涵的缩小,这些年来,为应对反腐败斗争之急,纪检监察机关在增加两规、两指调查手段的同时,办案职能凸现了,监督职能却明显缩小了。

宋朝名臣王安石曾以令人无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的诗句,赞誉了商鞅变法。

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变法,当时和后来的非议一直没断过,而改革往往是在争议和非议中前行。

套用王安石的诗说:令人无可非两规,两指能使腐者败。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也将从以办案为主逐步转到以监督为主,从而切实担负起《党章》赋予的监督职责。

记者:您预计,这种权宜之计大概会保留到什么时候呢

李: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一段播出的电视剧《绝对控制》。

刑警薛冰在常规手段难以对付唐子杰那样的腐败分子的情况下,不得不舍生取义,采取非常规手段去侦破此案。

如果要使更多反腐斗士避免薛冰式的自我牺牲,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和两规两指措施的改进,就必须加快步伐。

我以为,从现在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前,随着体制改革和措施改进的稳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行使两规、两指措施不仅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适用范围对象也会越来越小,适用频率会越来越低。

同时,我也认为,在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前,在司法机关侦破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尚未获得更为独立的权力前,两规、两指措施可能会延用相当一段时间。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虎门硝烟,然后开始了打战,失败,签合约,赔款,期间有义和团等进行反抗,清政府不得已开始打理经济,于是开始有了一批留学的人,比如说康有为梁启超等等,接下来就是洋务运动,铁路建设,然后有了保路运动,然后开始国内打架,保路运动的处理不当导致了武昌起义,接下来就是袁世凯出现,然后是称帝,然后推翻,然后复辟,然后继续打架,军阀割据,孙中山到处跑号召民国,接下来是共产党,中间一战二战,和各国也战,日本进攻东三省,然后国民党的正规军有很大一部分在正面战场中死掉了,然后共产党在后院开始慢慢长大,然后八年抗日,中间两党偶尔好了偶尔吵了,勾心斗角,之后八年胜了,开始窝里斗,然后国民党靠美,共产党亲苏,共产党赢了,蒙古被划了一块,出现了内蒙古和蒙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然后大跃进什么的然后文化X命,然后就是周毛去世,四人帮倒台,然后开始了邓的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然后现在是满地的白猫黑猫。

宋代词人有哪些

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幼安,号稼轩,济南人。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六一居士。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文英 1212~1272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

一生未仕。

李清照 1084~

,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

史达祖 1163~1220

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

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

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

今传有《梅溪词》。

其词工于咏物。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王沂孙

~约1290年,南宋词人。

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

宋亡,归隐。

晏几道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柳永

~约1053年,北宋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姜夔 1155~1121

年,字尧章,鄱阳人。

号白石道人。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

贺铸 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辉县)人。

张先 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宋仁宗朝进士。

官至都官郎中。

张炎 1248~

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杭州)人。

陆游 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人。

朱淑真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李之仪(公元1080看前后在世),北宋无棣(今属山东省)人。

考取进士后,做过编修官(编写史书的官)。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陈与义(1090--1139),别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刘辰翁(1231--1297),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自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叶梦德(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居乌程(今浙江湖州)。

绍圣四年(1097)进士。

徽宗时,累官司龙图阁直学士。

南渡之初,官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总四路漕计,为支援抗金作过重要贡献。

词风简淡,感怀国事之作有雄杰之气。

张泌字子澄,淮南人。

生卒年不详。

初官句容尉上书陈治道,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内史舍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宋真宗大中祥八年(1015)进士。

官司至参知政事。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

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时封端王。

万俟咏 (万俟读作mo qi莫齐,是复姓)(

-

)字雅言,里居不详。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王观(

-

)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

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

阎选的词流传的相当少,而且从前也少有称道。

其实他的词作象秀竹青翠,十分赏心悦目,读起来相当有味,真是有“粉而不腻,浓而不艳”的妙处,很值得仔细吟味研究。

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孙光宪,字孟文,陵州人。

为荆南高从诲书记,历检校秘书,兼御史大夫。

顾夐,蜀王建时,给事内庭,擢茂州刺史。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魏承班的词风以浓艳为主,描摹细腻,有柔情似水,“剪不断,理还乱”的妙处。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绍武(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戴复古(1167—?) 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入。

一生不仕,浪游江湖。

曾觌(1109-1180)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

康与之(

-

)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属河南)人。

李重元,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

《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