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介绍律师主持词

介绍律师主持词

时间:2017-08-04 22:19

2018年公司年会颁奖主持词集锦

公司年会颁奖主持词集锦  公司发展离不开员工辛勤的汗水,在年末岁始之际,我们更要注意鼓舞员工士气,为优秀员工给予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下面请看风林网络编辑为你整理的公司年会颁奖主持词集锦,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风林网络查看。

  公司年会颁奖主持词集锦【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的兄弟姐妹们:  大家上午好!  这里是“****年优秀人物和先进集体颁奖仪式”现常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光临我们现场的各位领导,他们是:  红门公司董事长余家红先生、陈翠连女士、总经理谭有斌先生、副总经理魏承榜先生、副总经理魏红全先生、红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彬先生、资材部经理涂选明先生、财务总监刘春光先生、国际市场部经理余家麒先生、国内经销部经理范玉衡先生、人力资源部经理慕彦文先生、研发部经理朱剑峰先生、品质部经理欧阳春先生、智能研发部经理刘敏先生、智能客服部经理何胜仁先生、法务部律师刘志奇先生、财务部副经理仪永全先生、营销部副经理高利伟先生、客户服务部副经理蓝亮彪先生。

  回总公司参加颁奖仪式的驻外机构领导有:上海浦西经营部吴捷总经理、沈阳远兴企业何远清总经理、北京分公司徐立新总经理、上海浦东经营部余家金总经理、南京经营部沈溪章总经理、福建经营部余家泉总经理以及深圳直属经营部李建军经理、青岛经营部田国义经理、西安经营部卢丛晓经理等,由于时间的关系,不一一介绍。

  让我们以

预备党员转正的主持词

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大会程序:(一)清点到会党员人数。

(二)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始和大会议题。

(三)表决通过本次转正大会的计票人、监票人。

(四)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向大会宣读《转正申请书》,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和不足,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必要时向党组织说明有关问题和情况。

(五)党小组(入党介绍人)介绍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表现情况和小组意见。

(六)支委会介绍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教育和考察情况,提出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意见。

(七)大会进行讨论。

(八)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预备党员能否转正进行表决。

(九)主持人宣读支部大会决议。

(十)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对支部大会讨论的意见或表决结果表态。

转正大会主持词:同志们:今天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审议预备党员×××转正问题。

大会应到正式党员22名,因病、因事请假2名,实到正式与会党员20名,超过支部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以上,可以开会。

今天的大会的第一个议题是讨论、审议预备党员×××同志转正问题。

×××同志于 2009年2月23日 经党支部大会讨论、票决,同意接收为预备党员,至今预备期已满。

2010年2月23日本人提出转正申请。

经过党支部一年来的培养考察,并广泛征求党员外群众意见,经支委会研究,决定近日召开党员大会,审议、讨论、表决×××同志的转正问题。

湘潭市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

江苏历史名人:  淮安名人:  江苏淮安名人  关天培 1781年1月8日生于淮安。

民族英雄关天培是林则徐查禁鸦片的得力助手,1841年鸦片战争中殉身虎门,是我国最早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而英勇牺性的高级将领。

在今天的关忠节公祠内,人们还可领略到当年关天培的虎威雄姿。

  梁红玉 淮安新城人,宋代巾帼英雄,她曾与丈夫韩世宗以8000勇士打败金兀术10万之众,留下“击鼓战金山”的佳话,在今天淮安新城建有梁红玉祠堂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他生不逢时,一生坎坷。

然而在他下世400年后,他的墓地、骨骸以及他的一些碑刻手迹被发现。

现已于淮安河下打铜巷重建“射阳*”吴承思故居,马甸乡的二堡村吴承恩墓地也修茸一新。

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

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

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

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吴承恩原配夫人生一子,名吴凤毛,聘状元沈坤女,因凤毛早夭而未行,后又娶牛氏。

  吴承恩父亲吴锐(1461-1532),字廷器,号菊翁,为人忠厚,喜谈说史传,好游淮地名胜古寺,常给幼年吴承恩讲述民间神魔故事。

万事大吉锐娶经营花边花线的商人女儿徐氏。

徐氏生一女,名吴承嘉,嫁与淮安户部尚书沈翼的族人沈山。

中年后吴锐又娶张氏,生著名的文学家吴承恩。

  边寿民 清代淮安人,原名维祺,自称苇间居士。

著名画家,以画芦雁出名。

他是雍正、乾降年间活跃在扬州的杰出画坊画家之一。

  吴鞠通 1758年6月生于河下镇。

清代著名的瘟病学家。

所著《瘟病条辨》一书,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后世医家多用以指导临床,日本中医博士著有《内科瘟病条辨的研究》。

此外,吴氏还有《医医病书》和后人整理的《吴鞠通医案》流传于世。

1987年故乡人民为纪念他,将市中医院更名为“吴鞠通医院”。

  周实丹、阮梦桃辛亥革命前夕,周、阮二人参加柳亚子先生等创办的南社,后回家乡淮安又组织了淮南社。

武昌起义后,他们在淮安组织武装巡逻队响应,后被敌人杀害。

淮安人民在城西南角万柳池边建有周、阮二烈士词,并整理出版了他们的诗文集《无尽庵遗集》二卷、《阮烈士遗集》一卷,都由柳亚子先生作序。

  韩信 在楚汉相争的五年中,为刘邦以弱小的兵力最终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三百年汉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终因功高盖主,曾被贬为淮阴侯,并引来杀身之祸。

在老淮安市里关于韩信的历史遗址也很多,有韩信钓鱼台、韩信祠、漂母祠、胯下桥和“汉淮阴侯韩信故里碑”等。

在淮安码头镇也有许多与韩信有关的遗迹,在当地老淮安和码头镇都被称为韩侯故里。

  周恩来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 ~ 1976)。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同志诞生于淮安。

  陈 琳 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盐渎县人,他做过古射阳县郡守,后任汉末大将军何进的主薄。

因何进阴谋篡汉被杀,他避居冀州,又为袁绍重用。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第24回时也写到陈琳的故事。

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陈琳因文雄海内,又为曹操留用,文稿多出其手。

汉献帝建安23年(公元217年)病故,葬于古射阳河畔。

陈琳擅长草拟公文,尤以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最为有名。

他的诗仅存4首,以<<饮马长城窘行>>最有价值。

  陆秀夫 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祖籍建湖建阳,生于1236年。

幼年随父迁居京口朱方镇(今丹徒县境内),后在鹤林寺读书(镇江焦山至今仍藏有陆秀夫题鹤林寺的石碑),20岁登进士;德祜初任礼部侍郎;后又升为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驻军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境内)抵抗入侵的元军。

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死。

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明朝初,在其故乡建阳镇建有“丞相陆公故里碑;在福建吉安有陆秀夫与蔡荔娘完婚之地活水亭古迹;另有<<陆忠烈集>>传世。

  张士诚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丰县大龙乡张家墩人,生于1321年,盐贩出身。

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于是伙同其他17个盐民揭竿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

后队伍逐渐壮大,先攻下盐城、泰州、高邮等地,自封诚王,国号大周,年号文佑;后又攻下平江(今苏州)、湖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地;元至正23年(1363年)在平江自立为吴王。

4年后被朱元璋打败,其被俘,后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时年47岁,葬于吴县斜塘。

  卞元亨 元末明初人,原籍便仓。

少时膂力过人,曾赤手空拳打死过猛虎。

后在山东永王军中任谋划,历时9年。

永王兵败被俘,他作文生祭,申明大义,后被中丞李炳之陷害,发配辽东,明永乐元年被赦免归乡,自称东溟叟,又号柏门老人,死于1419年,享年90岁。

他一生写下许多诗作,著名的有《辽东有感》、《戌归》、《示后》、《戌归咏牡丹二首》等。

据传,便仓枯枝牡丹就是卞元亨栽的。

  高 谷 明朝官员,字世用,丁溪场人,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年),25岁登上进士,历任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后进少保东阁任大学士。

66岁时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

英宗皇帝对他评价甚好。

高回乡后,仍住的是简朴房屋,死于1460年,享年70岁。

  王 艮 明朝哲学家,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东台安丰人,出身盐丁。

他拜当时著名哲学家王守仁为师,刻苦自学,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他认为,“道”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穿衣,有饭吃、有衣穿就是道,就是真理等。

王艮一生没有参与封建政权的统治活动,不肯做官,终身为民。

他是明朗哲学家的一个流派——泰州学派的创立人。

他广收门徒,弟子中有樵夫、陶匠、农民、盐丁等,他终身讲学,始终接近劳动人民。

后人将其著作辑成《王心斋先生遗集》。

  朱 恕 明朝哲学家,泰州学派重要成员,字光信,号乐斋,大丰县草埝人,樵夫出身。

他性格刚正,见义勇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文化,勤学苦练,很有成绩。

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师王艮的哲学思想。

他虽系学者名流,但仍以樵业为生,不肯与官僚交游,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朱恕和韩贞吾的著作,后人辑为《朱乐斋、韩贞吾两先生遗集》流传于世。

  宋 曹 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字彬臣,又字 臣,号射陵,盐城郊区北宋庄人,生于1620年,卒于1701年。

他工书能文,对书法造诣很深,著有《书法约言》、木刻双钩《草书千字文》、《杜诗解》、《会秋堂诗文集》等书,这些书作用很大,对后人的书法、诗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入清后,他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自号耕海潜夫,以书诗自娱,写下许多名诗,其诗篇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清廷腐败统治的仇恨,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柳敬亭 明末清初大说书家,他本姓曹,原名永昌,字葵宇,东台曹家庄人,生于1587年。

15岁时为避仇而流落江湖,息于柳树下,故改姓柳,名蓬春,号敬亭。

他起初自学成才,很有说书本领;后来拜松江说书名家莫后光为师。

在名师指点下,大有长进,技艺精湛,在南京秦淮河开业说书,声名大振,擅说《隋唐》、《水浒》、《三国》等书,后来成了我国评书艺人的鼻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鉴真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

俗姓淳于,扬州人。

14岁出家大云寺,从智满禅师为沙弥。

18岁,由应邀来扬州的南山律宗开创人道岸律师授菩萨戒。

27岁,回扬州大明寺,是年夏主持大明寺法会。

此后,在扬州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讲法阐律,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普济众生,为4万余人授戒。

为道岸、义威之后一方宗首。

唐天宝元年(742),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大明寺请求推荐一传戒师“东游兴化”。

时已55岁的鉴真,同思托等人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鉴真于第五次东渡中失明。

天宝十二载十一月十六日,鉴真同普照、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等24人,第六次东渡日本,历时1个多月,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由延庆师引入太宰府。

次年二月,鉴真一行入京(奈良),安居东大寺,为圣武上皇、皇太后、孝谦天皇、皇太子等授菩萨戒,后为沙弥澄修等440余人授戒,又为旧大僧灵福、道缘、忍基等80余人舍旧戒后重授具足戒。

是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

唐乾元二年(759)鉴真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招提寺,遂由东大寺移居于此。

鉴真除弘扬戒律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秦少游  【秦少游】(1049~1100)宋代词人。

名观,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人。

北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

后经苏轼、范纯仁等举荐,参加制科考试,授为宣德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

不久又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官。

此间,秦少游发表过许多切中时弊的言论,并望朝廷审时度势,安都定策,区别朋党,任用贤能,遂遭旧党攻击,屡遭贬谪。

绍圣元年(1094)调任杭州通判。

又因御史刘拯谗他增损《实录》,贬为处州监酒税。

复以他罪削职流放郴州,后又除去名籍,贬谪横州。

元符二年(1099),贬徙雷州。

徽宗即位,大赦党人,秦少游复为宣德郎,还放至衡州,途经藤州,游光化亭(一作华光亭),为友人吟诵梦中长短句《好事近》,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秦少游长于议论,文丽诗深,兼有诗、词、文赋与书法多方面才能,尤以北宋婉约派词宗驰名于世。

著作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

又辑《扬州诗》、《高邮诗》。

?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名燮,字克柔,号板桥。

兴化市(原属扬州)人。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

17岁读书于真州(今仪征)毛家桥,20岁从乡里陆种园学填词,23岁于乡里及真州江村教馆。

其时已中秀才,教书非其所愿,约于30岁前后至扬州谋生。

30~40岁间,父亲、儿子、妻子先后去世,家境艰难,靠卖书画度日。

40岁时,应试南京,中举。

44岁时去北京应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乾隆七年(1742)春,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县令。

十一年(1746),调署山东潍县。

次年,该县遭灾,他开仓借粮于民,并令富户平粜所积之粮。

任中处理民事,多助穷苦百姓,不帮富商,因之得罪豪绅,于十八年(1753)被罢官。

回扬州后,以卖字画为生,晚年回兴化。

郑板桥善画,尤擅写兰竹。

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六分半书”,后人称之为“乱石铺街”。

又善诗文,作品明白流畅,不受神韵格调之缚。

其中,《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家书》、《道情》等作,自然坦率,为世人称道。

人称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  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

字遁夫,号两峰。

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

“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

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诗作,并作后记。

三十八年(1773)路经泰安,与几位好友相遇,滞留数月,于次年返里。

42~46岁间,曾游历鲁、晋、豫、鄂等地。

47岁时,第二次赴京。

其间,他曾画蜈蚣、观音、杜甫与韩愈像,又作过指画。

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

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

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维妙维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

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

其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

其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8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以返回故里。

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

嘉庆四年(1799)逝世。

?  王念孙  【王念孙】(1744~1832)清代学者。

字怀祖,号石。

扬州高邮人。

清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

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

职中,以秉公持正著称。

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

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等。

其子王引之(1766~1834),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

著有《经义述闻》32卷,皆摘经句而解释。

完成《经传释词》10卷,共收160个字,与《经义述闻》互为表里,开清代文典之先河。

还于道光八年(1828)参加修订《康熙字典》的工作,校正原版中错误2588条,并辑考证12册。

另有《王文简公文集》4卷、《附录》1卷。

?  汪中  【汪中】(1745~1794)清代学者。

原名秉中,字容甫,号颂父。

扬州人。

7岁丧父,家贫不能入塾,由其母邹氏授《小学》、《四书》。

14岁时,为生计所迫,入书店当学徒,遍览经史百家,故扬州民间有“无书不读是汪中”的传说。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

三十三年(1768),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

四十二年(1777),侍郎谢墉督学江苏,试经解、策、赋、诗,汪中均列第一,举为拔贡生。

四十八年(1783),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

五十五年(1790),应聘至镇江文宗阁检校《四库全书》,五十九年(1794),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因积劳病发,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

汪中擅诗文,早负盛名。

乾隆三十五年(1770),仪征盐船遭火灾,作《哀盐船文》,名儒杭世骏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郑虎文、朱筠等名儒称汪为奇才。

五十年,作《广陵对》3000余言,被誉为“天地间有数之奇文”。

汪中治学广泛,见识博大,善于融会贯通。

对经史、诸子、文学、哲学、文字、音韵、训诂、校勘、金石、地理、书法、篆刻等均有研究,成果颇丰,有《述学》内外篇、《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广陵通典》、《荀卿子通传》、《小学》等。

?  焦循  【焦循】(1763~1820)清代学者。

字理堂、里堂。

扬州市邗江县人。

清嘉庆六年(1801)中举,会试落第后不复赴考,以授徒、著述为乐。

毕生“究习经书,博览典籍”,于经、史、历算、音韵、训诂、诗词、医学、戏曲等多有创建。

著述近20种300卷,收于《雕菰楼集》。

阮元称其学问精深博大,被世人誉为“通儒”,为“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  阮元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学者。

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塘庵主。

扬州市邗江县人。

因其祖父应武举占籍仪征,故史称仪征人,久居扬州旧城选楼巷(今毓贤街8号)。

历官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

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后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

次年,任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

十八年(1838),以老疾请退,加衔太子太保。

阮元任职中,悉心办学,培养人才,扶掖后进。

作会试副考官时,严格认真,许多有学问的人得以出类拔萃。

博学融通,凡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校勘等无不涉及,尤以治经名重后世。

仕宦生涯50余年,虽忙于政务,但又从事学术研究,著述不辍。

著有《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

?  李涵秋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学家。

名应漳,字涵秋,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人”。

扬州人。

20岁中秀才。

29~48岁,先后到安庆、武昌作家庭教师。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返回扬州。

宣统二年(1910)起,任两淮高等小学文史地教员,后兼任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国文教师。

1921年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兼为《小说时报》及《快活林》等报刊撰写小说。

次年秋,辞职返扬州,未几病逝。

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长篇小说36部、短篇小说20篇、诗集5卷、杂著5篇、笔记20篇。

长篇小说处女作《双花记》及相继问世的《雌蝶影》,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代表作《过渡镜》(后易名《广陵潮》)以扬州社会为背景,以恋爱故事为线索,反映自中法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阶段的社会百态,布局巧妙,通俗幽默,受到当时文艺界称誉。

?  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评话艺术家。

名德庄,又名熙和,艺名少堂。

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

伯父金章、父玉堂均为扬州评话艺人,擅说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

王少堂7岁从父学艺,9岁登台,12岁以家传武(松)十回正式从业,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

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

说书神形兼备,描摹尽致,有声有色,赢得了“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赞誉。

1949年后,王少堂先后当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苏北文联常委、扬州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江苏省曲艺研究会会长、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

1954年,人民政府为他配备专人,录制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的全部书目,并翻记成500万字的文字稿。

1958年,政府又组织力量,先后整理出版了他的扬州评话《武松》、《宋江》。

?  盛白沙  【盛白沙】(1894~1923)革命烈士。

名延年、延祺,字白沙。

扬州仪征人。

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南京两江商业学堂,次年入南洋水师学堂,后相继深造于烟台、吴淞、南京海军学校,历时8年。

其间,于宣统三年(1911)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南京下关海军起义。

1915年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的夺取“肇和”舰、炮击江南制造局的反袁世凯起义。

1922年4月奉孙中山密令,协同温树德等整肃海军,重组护法舰队,孙中山委他为“肇和”舰副舰长。

1922年6月,粤军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盛白沙等人冒生命危险在炮火中将孙中山接至“楚豫”舰,转登“永丰”舰。

当时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暗中通敌,孙中山任命盛白沙为海军右指挥,率领各舰痛创叛军。

1923年3月,会同驻汕头海军将士发出声讨温树德投靠北洋军阀电。

4月15日晨,温树德假传孙中山大元帅命令,将“海圻”、“海琛”舰驶抵汕头,胁迫“肇和”舰北上投吴佩孚。

下午1时许,“肇和”舰上温树德党羽唆使山东籍水兵,以索饷为名,鼓噪闹事,枪杀了副舰长江泽澍。

在此情况下,盛白沙登上“肇和”舰甲板,晓谕官兵,温树德党羽突然在人丛中开枪,甲板上顿时大乱,盛白沙站在高处讲话,乱中无法立足,顺势纵身入海,被叛军射中数弹,成仁殉国。

孙中山于翌年以大元帅令追赠海军中将衔。

198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  任中敏  【任中敏】(1897~1991)教育家、学者。

原名讷,字中敏,号二北,别号半塘。

扬州人。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得到曲学大师吴梅赏识,遂专攻词曲。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至扬州、南京等地执教,继至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教授词曲。

1923年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寓居吴梅家,尽读词曲善本。

后执教于镇江中学、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等校。

1951年任四川大学文学教授。

1980年调回扬州工作,先后任扬州师范学院词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任中敏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500多万言。

其学术成就主要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并横向梳理了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

著作《唐戏弄》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

?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教育家。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随父定居扬州。

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考入北京大学。

1920年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等校。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的代表作家。

1922年,与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

继而写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文艺术的模范。

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

1925年应清华学校之聘,任中文系教授。

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

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后,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被选入中学国文教材。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46年闻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险参加追悼会并演讲;是年10月,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

同时,他在呼吁和平宣言上签名,并亲往各院校征求签名,后又领衔发表抗议国民党当局任意逮捕人民书,并为清华大学教授起草“反饥饿,反迫害”的罢教宣言。

后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在胃病加剧、体重仅有45公斤的情况下,告诫家人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

1948年8月12日在贫病中逝去。

?  张永寿  【张永寿】(1907~1989)工艺美术家。

字颂椒。

扬州人。

10岁随父张金盛学习剪纸,12岁以剪纸为生,奔走于镇江、南京、上海及苏北、皖南一带。

20岁回扬州,在多子街设摊卖艺。

其剪纸,精巧细腻,生动活泼,独具一格,名闻大江南北。

1951年加入扬州市文联,从事专业剪纸工作。

1954年,《张永寿剪纸集》出版。

1956年调入扬州漆器玉石厂。

1957年出席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获轻工业部授予的“老艺人”称号。

1959年,他的《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郭沫若赠以“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

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一诗。

1962年调扬州民间工艺社工作,并带徒传艺。

1978、1979年先后出席江苏省和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分别获工艺美术师职称和中国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其间,他的力作《百菊图》和《百蝶恋花图》相继出版。

不少作品曾在国内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展出,均获盛誉。

1988年,出席全国第三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是年扬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并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  江泽民:前中国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也是扬州人.  苏州才子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

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

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

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

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

“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

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

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

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

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

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γ⌒_⌒γ

头脑风暴是属于哪种决策方法,它有什么缺点

头脑风暴法属于智力激励决策方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

此法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如奥斯本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等。

  缺点:  1、对培训的要求高,如果不善于引导讨论,可能会使讨论漫无边际。

  2、培训顾问主要扮演引导的角色,讲授的机会较少。

  3、研究的主题能否得到解决也受培训对象水平的限制。

  4、主题的挑选难度大,不是所有的主题都适合用来讨论。

西安小雁塔的来历

西安小雁塔由来: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

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

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