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会主持词
◎如果是一个人主持: 第一项:伴奏音乐:主持场白、宣布名单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在这美丽的夜晚,在这欢聚的时刻,迎来我们公司×月份的员工生日。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要对×月份的寿星们表示深深的祝福。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庆祝寿星们的生日,让我们点燃生日的蜡烛,唱起生日的赞歌,让寿星们在歌声中许下来年的愿望
并送上我们最美好的祝福
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生日甜蜜和快乐,分享生命绽放的美丽
祝愿寿星们岁岁年年详和平安,永远年轻,开心永恒。
并祝愿寿星们在事业和生活上一帆风顺,前景美好,好运连连
相信今晚我们大家的歌声和笑语,将伴随你们度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之夜
接下来,就由请寿星(们)闪亮登场,与大家见面
(礼花) 第二项:×总寄语 第三项:游戏《友情对对碰》接歌“生日快乐”四个字 第三项:上蛋糕、关灯、一起唱生日歌 第四项:煸情环节,寿星为大家分享在生活的××年中,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
(背景配乐) 第五项:人事部送上生日祝福诗歌《祝你生日快乐》 第五项:寿星模仿秀 项目:寿星们抽主持人手中的项目,抽到哪一项,就进行表演,大家猜,猜对算胜利,如未表演到位,猜不对,则自行表演节目(表演节目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
第六项:分享蛋糕 第七项:结束(背景音乐《难忘今宵》) 结束语:今晚我们这里歌声阵阵,笑语片片,所有的祝福和问候,相信我们的寿星都收下了。
是友情和关爱让我们相聚相济,一起渡过这段难忘的时光;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彼此相识相知,让我们记住这个快乐和充满温情的夜晚,把真挚的友情如高山流水般永远流淌在我们心田;让我们的友谊跟随着工作的升华,让阳光灿烂的日子永远伴随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让我们再一次祝福寿星们在未来的岁月里,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如果是男女一起主持: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各位同事,大家 合:晚上好
女:我是*** 男:我是***。
女:很高兴今晚能够邀请大家齐聚在这个绚美的舞台,与在座的寿星朋友们一齐分享生日的喜悦。
男:从此我们的生命里又多了一个特别的日子
灿烂只为你,祝福送给你; 女:我亲爱的朋友,今天是你的生日,祝愿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祝你生日快乐
男:好了,咱们言归正传:第***届***员工生日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首先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领导:**、***)(此环节可取消) 女: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总经理为今晚的寿星朋友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有请***总
……………………………………………………………………………… 男:谢谢***总,(请***总不要下台)下面有请礼仪推上蛋糕,同时有请今晚的寿星代表上场一起许愿,吹蜡烛。
(有人上台时) 女:台下的寿星朋友们也请一起默默许愿
男:(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吧: 齐唱:“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女:请***总和寿星代表一起切蛋糕
女:谢谢***总
也谢谢这10位寿星代表
请大家一起分享蛋糕
男:现在正在热播的韩剧《大长今》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带着诚心去做食物,用食的人就能感觉到。
女:是啊。
虽然我们不能把美味的食物在此呈现给大家,但我们给大家带来了曼妙的舞蹈。
带着真诚去跳舞,我相信观舞的人一定也能感觉到
男:请欣赏根据《大长今》主题曲编排的开场舞蹈《希望》,表演者:*** 合:掌声有请
……………………………………………………………………………… 男:再次感谢三位寿星的精彩表演
(各种表演节目及游戏) 女:缘分是久久长长的相系, 男:朋友是一生一世的牵挂, 女:时光带不走你我的笑容, 男:岁月冲不淡你我的快乐。
女:天上的每一颗星星是我对你的每一个祝福, 男:无论你在海角天涯我都为你祝福: 合:祝你生日快乐
……………………………………………………………………………… 寿星抽奖—— 一、二等奖(请在场的台干抽取二等奖2名,获赠***) 女:难忘今宵,今宵难忘
男:各位新朋老友,在这动听的旋律声中我们度过了又一个欢乐的不眠夜
女:人生是一道风景,快乐是一种心境, 男:春看桃,夏看柳,秋观菊,冬赏梅,愿幸福快乐一年四季都伴随你
女:相聚总是短暂的,朋友们,第十五届生日晚会到此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男: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晚会
谢谢到场朋友的支持
谢谢台前幕后的同事为这台晚会付出辛勤的汗水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祝愿所有的朋友: 合:生日快乐,天天快乐
我们下次再见
2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在这欢聚的时刻,迎来我们公司×月份的员工生日。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公司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庆祝寿星的生日,让我们点燃生日的蜡烛,唱起生日的赞歌,并送上我们最美好的祝福
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生日甜蜜和快乐,分享生命绽放的美丽
并祝愿寿星在事业和生活上一帆风顺,前景美好,好运连连
相信今晚我们大家的歌声和笑语,将伴随你们度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之夜
接下来,就由请寿星闪亮登场,与大家见面
×总寄语 结束语:今晚我们这里歌声阵阵,笑语片片,所有的祝福和问候,相信我们的寿星都收下了。
是友情和关爱让我们相聚相济,一起渡过这段难忘的时光;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彼此相识相知,让我们记住这个快乐和充满温情的夜晚,把真挚的友情如高山流水般永远流淌在我们心田;让我们的友谊跟随着工作的升华,让阳光灿烂的日子永远伴随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让我们再一次祝福寿星们在未来的岁月里,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生日派对主持词
主持人开场白、宣布名单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在这美丽的夜晚,在这欢聚的时刻,迎来我们公司×月份的员工生日。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191.cn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要对×月份的寿星们表示深深的祝福。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庆祝寿星们的生日,让我们点燃生日的蜡烛,唱起生日的赞歌,让寿星们在歌声中许下来年的愿望
并送上我们最美好的祝福
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生日甜蜜和快乐,分享生命绽放的美丽
祝愿寿星们岁岁年年详和平安,永远年轻,开心永恒。
并祝愿寿星们在事业和生活上一帆风顺,前景美好,好运连连
相信今晚我们大家的歌声和笑语,将伴随你们度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之夜
接下来,就由请寿星们闪亮登场,与大家见面
(礼花)第二项:×总寄语第三项:游戏《友情对对碰》接歌“生日快乐”四个字第三项:上蛋糕、关灯、一起唱生日歌第四项:煸情环节,寿星为大家分享在生活的××年中,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
(背景配乐)第五项:人事部送上生日祝福诗歌《祝你生日快乐》第五项:寿星模仿秀项目:寿星们抽主持人手中的项目,抽到哪一项,就进行表演,大家猜,猜对算胜利,如未表演到位,猜不对,则自行表演节目(表演节目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
第六项:分享蛋糕第七项:结束(背景音乐《难忘今宵》)结束语:今晚我们这里歌声阵阵,笑语片片,所有的祝福和问候,相信我们的寿星都收下了。
是友情和关爱让我们相聚相济,一起渡过这段难忘的时光;是2191.cn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彼此相识相知,让我们记住这个快乐和充满温情的夜晚,把真挚的友情如高山流水般永远流淌在我们心田;让我们的友谊跟随着工作的升华,让阳光灿烂的日子永远伴随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让我们再一次祝福寿星们在未来的岁月里,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附祝你生日快乐 (配乐:)让我们紧衔一句祝福把她送到你的身边让她在你的身边萌芽茁长让她长成一颗颗晶亮的星星在你的天空飞扬黄昏用黑色渲染行者的双眼而我们的祝福会让星星把你的旅途照亮象烛芒守护你的今宵漫天星子会让你的每一个昼夜闪烁金光我们的祝福是那潺潺的星光的流水流过你的明眸、你的皓齿流到你的心上让我们深切的一句祝福成为祝福中最真挚的一个字最耀眼的一个词最感人的一句话在你的耳畔飘荡让我们的祝福成为你的影子让我们最真纯的心愿伴你在时空的隧道流浪祝你:生日快乐
金宝贝早教中心 生日会 有哪些内容
不太清楚 要看各个分店是否有安排 或者咨询总店。
。
你可以看看贝瑞早教课程和活动
教育孩子,哪些钱可以省
关于公立、私立不能省的钱:学校美国也是学区房。
如果要上好的公立,就要买好的学区,或者租房。
在硅谷,一个交通好、学区好又没有硬伤的独栋房,通常要180万美元起。
而一个好的私立,拿美国顶级名校Harker说,要上高中,就要从幼儿园上起,一年大概三四万美元,还要捐款。
一个经典的问题就是:这笔钱,去买好的学区房上最好的公立
还是买差区的房上好私立
不管去哪里,不可否认,好的公立和好的私立都各有利弊,学校的钱是不能省了,如果住在差区去了好的私立,小朋友生日聚会,人手一个Iphone回来,心里会不会不平衡
童年的社交,也是家长社交,住在400万美元的豪宅里的家长会开车两个小时来80万美元的小黑屋找玩伴吗
如果去了好的公立,一个班学生变多,学校户外场地变少,进度比普通私立还要落后一两个年级。
孩子考大学如何跟私立的竞争呢
无论如何,选校都是最不能省钱的。
能省的钱:也是学校但是,也不要迷信好的学校。
再贵的学校,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再小的课堂,也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
而现在国内国外大多数家长都是全职双职工,事业心强,陪伴孩子的时间少,懂教育的也少。
总以为送到最贵的学校就是最好的。
很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以为私立学费高,私立老师待遇好,教的也好。
恰恰相反,美国公立的老师待遇比私立要好很多。
公立有公会、福利好、有保障,同时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
反而私立的老师,很多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校长一人说的算,想开除就开除了。
我不是说私立的老师就不好,哪里都有好老师。
只是读了几年硕士考了几十门教师资格证交了几万美元学费再免费实习N久的我们,第一志愿都是去公立。
私立的学费贵,贵在了设施。
而没有贵在老师身上。
老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啊
所谓的学区房,通常美国是指高中,因为10分小学太多了,高中又是最重要的。
而好的私立,最好的也是高中。
如果要省,可以在普通的小学上几年再转到私立,也能省十几万美元学费不是
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敏感的,再好再贵的学校,如果不合适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好多高中退学去了Alternative School(非传统学校)最后创业成功的,好多从社区大学转学到了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世界著名高等学府所在地)的,看似走了些弯路,难道不是寻找自我的过程吗
关于早教不能省的钱:早期教育早教到底要多早开始
什么内容
比MBA还贵的各种早教课真的有用吗
不上就输了吗
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
唯一不变的是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育儿观念改变,早教课的不断推陈出新。
从传统的音乐、艺术、体能课,变成现在最潮的婴儿游泳课、瑜伽课。
但是,早期教育≠早教课。
从科学角度来讲,根本没有早教这个词。
英语叫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而不是早教班。
三岁以前没有单纯的“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是和“养育”结合在一起的。
儿童早期发展应当由家人父母进行生理的照料和情感的满足,这样孩子才会对世界和自我充满信心。
家庭是任何外在环境替代不了的,这不单单是教育的内容,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稳定很重要。
其实最好的早教,就是我爸爱我妈。
能省的钱:早教课在美国其实没有必须去早教班这种说法,大部分都要上班,孩子四个月可能就去Day Care(日托班)了,根本没时间送早教班。
全职妈妈倒是可以好好规划下游泳班、艺术班、体能班等等,八个月开始去送的比较普遍。
图书馆免费的故事会也是很好的早期教育。
关于服装能省的钱:不追求大牌这几年大家条件都好了,有的说时尚要从娃娃培养,各种富养,各种大牌都有童装。
为什么
门槛低啊,讲真,几十美元的Burberry童装谁买不起
需要吗
我现在就在硅谷的Menlo Park教小学。
旁边的富人区 Atherton,Palo Alto也经常去。
这几个小镇是全美房价最贵的地方,几千万美元豪宅随处可见。
我们班的学生虽然没有那么富可敌国,平均住的也都是四五百万美元的房子。
我见过他们从小穿大牌吗
------ 没有我见过他们出入豪车吗
------- 没有豪车会有的,通常是在他们16岁生日的时候,送个保时捷啥的。
但开到学校的都是SUV, 安全实用低调。
穿着和一般美国小孩没差,只是一般家里三四个小孩,还都是保姆接送,父母几乎都是中年精英,大方有礼貌。
这是美国的超级富豪的小孩。
中国呢
我想起了刘烨的那对子女。
妹妹的鞋子都是穿哥哥的。
不说美观不美观,就说教育的观念。
他们两口子在很多节目里都表达过不培养孩子用奢侈品的观念。
作为观众我不知道真假,但是我很欣赏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安娜在一个访谈里说诺一的奶奶给诺一亲手缝的被子,用了四年随身带。
买的特别村儿的衬衫,但是特别棉特别舒服。
不能省的钱:培养价值观的教育和爱什么是白富美
——女生,洁身自好就是白,自立更生就是富,内外兼修就是美。
诺一有一条海龙王被子,妈妈安娜是这么说的:这被子,无价
关于兴趣班能省的钱:兴趣班前段时间林妙可很火,孩子其实挺无辜,错就错在她母亲对她的教育。
林妙可的表演培养可以说极致了,母亲39岁生了她,全职妈妈,全心培养,最好的娱乐圈资源,但是结果呢
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能准确判断自己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潜能在哪里。
全中国的人都在骂林妙可的时候,她身边的人只会夸她,很少能客观地从这些批评声音里发现真理。
就算心知肚明,全娱乐圈也只有濮存昕和陈小艺当年建议过让林妙可好好学习,少点大人的做作,高中再学表演。
但是她妈妈不会听的,自己不是表演专家也不是教育专家,自认为最了解自己的女儿,说起女儿的优点就是乖,听话。
现在都在上奥数和钢琴,确定不是跟风
不能省的钱:还是兴趣的培养你要能正确判断孩子到底是偏科还是偏才,如果真是偏才,散尽家产把他送到伯乐身边,不再接受工业化的大众教育。
还是蒋小涵,和林妙可相比当年的“玻璃美人”还有影视作品,童星出身没有走演员的道路,很小就开始往主持人方向培养,文化课也没落下,做了很多电影的主持工作,虽然人气不能和以前比了,但是大大方方自自然然的,也挺好。
人生在世,做自己喜欢的就好。
关于出国不能省的钱:国,还是要出的美国的夏令营历史悠久,确实值得来。
美国的教育系统世界一流,确实也值得一学。
关键就是怎么来。
关于电脑ipad和App能省的钱:游戏不能省的钱:教育类优秀App电子产品已经不是洪水猛兽了。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长不让我们上网吗
现在小朋友们做作业都要上网做了。
美国很多幼儿园小学这些都是标配。
但是要注意不是被动地玩游戏,不是让孩子安静打发时间的工具,也不能无限制地玩。
要主动地积极思考,而不是像跟着GPS导航,看上去到了目的地,实际上什么也没学会。
求生日会游戏活动点子,要求参与性强的。
1、真心话大冒险 具体方法为 让A出一个词 B比划让大家猜 如果大家猜出来 那么A真心话大冒险 如果没人猜出来 那么B真心话大冒险 前提是需要限定时间 然后让A或B自己选择是真心话 还是大冒险 真心话就是问他一个问题 要狠点的 隐私点的 大冒险就是让他做一件事 这就可以整人了 当然这些不能录像 也不外传 就图一乐 2、接龙,第一个人说你好的好啊,第二个人说,你好的好啊,好漂亮的亮的亮阿,第三个人说你好的好啊,好漂亮的亮的亮啊,亮晶晶的晶啊 输的人大家可以命令他做一件事 然后从他开始继续3我爱你VS不要脸听上去有些“暧昧”,实际上是个练反应的好游戏。
规则:众人围坐成一圈,规定只能对自己左边的人说“我爱你”,对右边的人说“不要脸”。
两人之间只能连续对话3次。
一旦有人说错,即受罚。
亮点:当游戏达到一定速度时,反应跟不上的人,往往会出现“我……不要脸”或“不……我爱你”之类的经典“自白”。
温馨家族一周年祝福语
楼主,您好。
如家族兴旺、人丁兴旺、广纳百福、财源广进、望族等。
一家庭不但是社会最基本细胞,也是家族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家族势力的日益壮大。
传统上的所谓“家庭”通常是指在一位家长的主持下,共同居住共有财产的血亲组织。
古代家庭结构,一般是由父子两代或父子孙三代构成,其人口数如战国时期孟轲所说的有“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
汉代晁错在分析自耕农生活水平时,也是以“今农夫五口之家”来计算。
他们的说法常被后代作为推算古代户口的主要依据,可见两代人或三代人所构成的家庭是古代社会比较常见的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家庭”。
宋代以前福建也有大姓人家,如林、黄、陈、郑等,但是否存在累世同居的大家庭不见史籍记载,宋代时,朱熹弟子许俭,闽清人,因“三世不分异,庭无间言”,而被时人誉为“孝友”,只三代同居就赢得孝义的美称,可以想象当时福建累世同居的大家庭并不多见,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值得考虑,就是唐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接连不断的大批难民渡江入闽,这些移民自身缺乏形成大家庭的客观条件,因为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行。
明代时,福建有大家庭始见史书记载,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
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
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这类传统大家庭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累世同居,二是财产共有,三是饮食合,整个大家庭事无巨细,全由家长定夺,大家庭的日常开支基本上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正如陈支平教授在《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一书指出的那样:这种理想化、模式化的大家庭制度,只是个别的、临时性的,不可能是普遍的、永久性的。
因为这种大家庭制度严重束缚了家庭成员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抑制了个人私欲的追求,不符合绝大多数人要求发展自己个体经济的愿望,也不切合实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无法为庞大的家庭经济生活提供长期保障的。
所以,这样的大家庭制度在现实生活中难于全面推行,一旦父母去世,兄弟间分家析产就在所难免,分裂为众多的小家庭,以明万历六年福建省人口为例,户数515307,人口1738793,平均每户的有3.3人。
可见明清两代福建社会还是以小家庭占大多数。
当然在闽西南山区,一部分客家人流行聚居一楼的生活方式,即人们所熟知的客家土楼现象。
每座土楼基本上是累世同居,平均居住人口上百个,房间也多达上百间以上。
以邮票上的永定县古竹乡的“承启楼”为典型代表,四环同心圆楼,康熙四十八年动工,历时三年才告竣工,现已居住第十一代人。
目前在福建已知的客家土楼达四千座左右,其聚族而居,历代相沿已成俗例。
客家土楼具有累代同居的特点,但不具备实行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有的学者也持这种看法,“客家人没有形成四世、五世同居共灶的大家庭,而是分门立户”。
宋代以后,福建社会小家庭始终占主导地位,尽管封建王朝不遗余力地旌表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但收效甚微,寥若晨星,更多的人愿意选择两代人或三代人构成的小家庭生活方式。
通过家庭的不断裂变,也使得家族团体不断扩大,同姓不同宗,同宗不同房的家族团体愈分愈细,越来越多,这都与明清时期小家庭的广泛发展管切相关的。
二福建人早在宋代就有零星开发台湾地区的举动,明代荷据台湾时,又有大批闽南人应募入台耕作,其中有的人随后回乡搬善过合安家。
如记载颜开誉就有迁家入台的事例。
记录此时也有郭一程在台娶妻立家。
但估计在台安家立业的人并不会太多,据1649年台湾荷兰长官费尔堡在一封信中所说,纳税的汉人有11339人,其中妇女有838位。
占8%左右,移民台湾的家庭不是很多。
时,有一批家属随郑军渡海入台,根据施琅说,明郑汉移民中,十人中有五、六个没有带家眷,男女比例比荷据时期要改善些,有家庭的人数占近一半,这是由于明末清初战争迫使许多妇女逃离大陆,后来清王朝统一台湾后,有一半以上的台湾汉民家人返回大陆祖籍地,又使台湾社会的家庭数量急剧减少。
清领台湾后采取禁止搬眷人台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了移民中的矛盾。
可见乾隆以前,台湾男女不成比例确实很严重。
清代台湾由于男女数量前后期反差比较大,因此台湾社会的家庭结构就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如果以道光年间为界,其家庭组合的类型就有所不同。
在前期,台湾社会除了一部分传统的以夫妻为主的小家庭外,更多的是其他类型的家庭,如移民时期,单身男子占大多数,造成家庭结构的不正常,有父子移民台湾,构成父子家庭,有兄弟同往台湾,组成兄弟家庭。
说有的兄弟同居长达数世之久。
还有许多是单身汉的家庭,在广大乡村中,四、五十岁仍未娶妻的男子为数不少。
这些上了年纪的单身汉为了老有所靠,过有人祀,往往要设法抱养一个幼童作为继子,“盖台民无子者,买异姓为子,虽富家大族亦继异姓为嗣,谓瞑蛉儿。
”闽南人习惯把抱养异姓的孩童称“螟蛉儿”,有的移民特意返回原籍在亲戚间过继一个幼子,俗称“过房”,有的人到了垂暮之年,才考虑香火传承的问题,便出钱雇了一个青年入门招亲成家,继承家业和祭祀,有的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继子,就把产业托附给亲朋好友,请他们的后代兼顾烟祀,这就出现了绝嗣的家庭,在中所收录的一批托附字契就证实这一点。
移民的特定环境下,家庭的结构必然是形形色色的,而且来自不同的区域或不同的宗亲,在这种基础上构成的家族形式也与内地有所不同,那种以单纯的血缘关系形成的家族模式,在早期台湾出现得比较少,因为直系血亲关系的人数量有限,往往采取同姓合约式的联合形式,组成一定势力的家族团体,如时人所说:“台群聚族,鸠金建词字,凡同姓者皆与,不必其同技共派也”。
乾隆二十五年,清朝廷再次被迫允许移民携带家眷入台,使搬家入台成为新一轮移民潮的重要表现之一。
到了道光年间,妇女人数迅速增加,以夫妻为主的家庭逐渐普遍,传统的分家析产的习俗也随之流行。
如戴炎辉就认为:“清代台湾,以父祖死后即行分析为普遍现象”。
但那种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即使在后期也为数不多。
记载有八例,五世同堂有四例。
《淡水厅志节孝》记有张氏家庭六世同爨,算是代数延续比较久的大家庭。
其他县志罕见这类记载,在台湾,四世同食共财就可受到朝廷的旌表,但有清一代这类大家庭还是屈指可数。
三从以上有关清代台湾家庭结构演变的初步分析,就可以看出闽台血缘关系是非常密切,大量的福建移民冒险横渡海峡,入台开荒种田,等有了立足之地,又想方设法搬善过台,在台湾安家立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家族。
这些移民及其后代与祖籍地的家族有没有保持联系和交往呢
台湾学者尹章义先生在《清代台湾移民社会争论》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检阅的数千部族谱以及对台湾若干大族的研究报告中,都有记载与大陆家族的联系活动,有的家族与祖籍地租词的交往还十分密切。
台湾有的人认为清代后期台岛移民社会已向定居社会转型,台湾象族只是认同现居地的关系,而淡化了与祖籍地的祖源关系,这种看法显而易见是不确切的,事实是无论是在移垦时期,还是在定居时期;不论是第一代移民,或是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的后裔,都重视与祖籍地家族的联系,两地家族相互交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乡情族亲隔不断。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讲求宗亲合睦、互助互利的家族关系,不论你走到哪里,这种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是难以改变的。
福建新移民到台湾,总是投亲靠友,寻求乡亲族人的帮助。
为新来的乡亲排忧解难是宗亲间又不容辞的责任,这种事例在台湾各地开发史上比比皆是。
其二,两地经济互补。
明清时期台湾是一处新开发的海岛,生活物品与生产工具极为匾乏,如农耕工具、耕牛、陶瓷、布匹等,移民们都要从内地购置后想方设法带过去,在这方面也会得到家族的资助,而且一些家族比较有钱的人,还携巨资入台募民开垦土地。
其三,两地文化交往。
据史载,台湾在康熙二十六年,才有第一位的乡试举人,叫苏峨,泉州籍,应试以前移民台湾凤山县,后人议论地为冒籍举人,即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士子。
康熙三十三年,台湾始有第一个文进士陈梦球,祖籍同安,也被时人议为“冒籍”。
类似这种所谓“冒籍”应试的事例肯定还有不少,因为当时台湾刚刚开发,文化落后,福建一些家族生员,通过对岸族人的帮助,悄悄移民过去,利用台湾读书人不多的空子,以获取科举功名利禄。
乾嘉以前,台湾地方文化教育不发达,移民到台湾的福建人,大多也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农民。
因此,在这阶段台湾大多数家族缺乏修编族谱的文化条件,而族谱是正源明宗反映家族来龙去脉的关键载体。
“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各家族都非常重视修纂族谱,修族语也就成为两地家族间的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不少台湾家族是直接将故乡已编印好的族谱带过去,然后再增加台湾新家族的内容。
由此可见,两地家族同修纂族谱在清代已成惯例。
其四,两地祭拜祖宗活动,林其泉教授在《闽台六亲》一书中说:“以前,凡大陆去台人员,每年清明节前后,多派人回祖籍与留在祖家的同族房的人一起到山上祭拜祖宗坟墓,在清代几乎都这样做”。
可见闽台家族交往中最密切又最重要的是两地祭祖拜神活动。
正如台中简家祠堂的一副对联所表达的精神:千秋烟祀永在前,远可追,流可溯; 百世子引能继武,木有本,水有源。
八十年代以来,两岸人民交往日益频繁,家族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