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街道年度工作会议主持词
2012年街道年度工作会议主持词Xx街道年度工作会议主持词Xxx2019年元月xx日同志们:下面开会。
在开会之前,跟大家打声招呼。
按照往年惯例,年度工作会议我们都是集中到外面召开的,由于今年情况比较特殊,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街道实际,我们就简化一下,在街道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区委x届x次全会和区“两会”的精神,全面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明年工作思路,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开创xxxx建设新局面。
参加今天会议的主要是街道党政领导、各村书记、以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今天会议共两项议程,第一项议程:x书记作年度工作报告。
第二项议程:党政主要领导述职述廉述法、民主评议。
下面我们先进行第一项议程:由x书记作工作报告。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x书记作《xxxxxx xxxxxx》工作报告,大家欢迎。
※※※※※※※※※※※※※※※※※※※※※※※同志们,刚才x书记代表街道党工委报告了街道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并对明年的主要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报告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强调了“三个凝聚”的具体要求。
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市容管理、基层党建以及各项社会事业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街道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各项新成绩。
客观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清醒的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困难。
同时,精心部署了2019年工作的主要目
班级民主评议怎么写
关于对受处分学生进行评议工作的规定(试行) 根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为开展好对受处分学生的评议工作,现特此制定本规定。
一、评议范围和条件:(一)评议范围:取得我校正式学籍的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
(二)评议条件:学生平时表现一贯良好。
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处分满一年以上或毕业前,无违法和其他违纪行为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经个人申请,方可进入评议程序。
1.学习成绩优秀(综合成绩居年级或班级前25%位)或成绩进步明显(综合成绩在年级或班级进步50%位以前,包括50%);2.有见义勇为,舍己为人行为;3.在参加校级及以上重大文体比赛或其他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并获得奖励;4.学校奖学金获得者或受到校级以上表彰的。
二、办理程序:个人申请并填写《皖南医学院学生处分评议审批表》——班级评议——年级签署意见——系部初审——学生处审核——分管校领导审批——系部通知学生,学生处立卷备案并将评议材料装入学生本人档案。
三、评议程序:1.班级(年级)评议应由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并主持召开班级主要学生干部(正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和学生代表(共计不少于10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同意后方可提交班级进行评议。
2.班级评议工作由辅导员(班主任)主持,班级评议原则上全班均参加,参加班级评议首先由被评议人进行个人总结,再进行评议和投票表决,表决以无记名方式进行。
同意票数达到参加人数的2\\\/3及以上方可进入下一程序。
四、有关要求:1. 辅导员(班主任)应认真填写《皖南医学院学生处分评议审批表》中“班级评议意见”栏,要写清该生受处分以来主要奖惩、学业情况、参加社会活动等各方面表现,并填写班级学生无记名投票表决情况和班级民主评议意见。
2.系部应切实加强对违纪学生平时的跟踪教育和帮助,辅导员(班主任)为违纪学生的主要帮教联系人,联系人应加强与违纪学生及其家长的联系和谈话,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以促进违纪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成才,班级应安排1名优秀学生与违纪学生结对帮教。
3.对违纪学生的评议既要坚持教育挽救原则,又要从严要求、规范程序。
4.每年5月、11月集中进行违纪学生评议办理手续。
五、本规定自下文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学生处。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程序资料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程序一、会期:职代会每届三年,职工代表任期三年。
每半年召开一次职代会,每次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度。
二、会前筹备:l、起草请示报告:内容:会议召开的任务、时间、地点、代表名额,主席团成员人选和大会的主要议程。
征得行政同意后,报同级党组织批准,同时报上级工会备案;2、成立大会筹备组;3、提出大会方案:内容:会议议程、会期、组织机构、会场布置、活动安排、经费预算;4、起草报告;5、征集提案;6、选举代表;7、审查代表资格和征集大会提案;8、确定会议议程;9、印发工作报告(草稿),组织广大职工讨论。
收集意见,并带到职代会上讨论反映;10、召开预备会议。
三、召开职代会:1、致开幕词;2、听取行政负责人的工作报告;3、依照职代会的职权审议或审查提交大会的各项提案;4、评议行政领导人;5、审批集体合同;6、讨论通过大会决议;7、致闭幕词。
会员大会主持词同志们:工会筹备小组经过前一阶段积极的筹划和准备,第一次会员大会今天如期在这里举行。
出席今天大会的有局工会副主席同志。
对他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经筹备小组推举,并经中心党支部同意,决定由我担任大会的主持人。
今天我们第一次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一、由我代表筹备小组向全体会员汇报筹备工作情况;二、举行选举大会,选举产生第一
研讨会开幕词
不能做到(或不能尽兴)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萧萧风声使闲情雅趣充满了树林。
出处: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作者:,清。
竞聘成功后发言稿
资料一: 宋朝的司法机构 宋朝的司构,也是按照中央集权建立的。
宋朝把全国分为诸路,每路都设有转运判官,是朝廷特命的路一级常设官员,其主要任务是协助转运使管理刑事和民事审判事官。
宋制地方原则上只分两级,一般由各级行政长官即地方政府首脑兼理司法。
县级司法审判事务由县长官知县事全权职掌,并且以亲自参与审判案件为原则。
县以下的镇岩官员,无权审理案件;其社首、甲首也只能在州县官员的监督下,处理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
可见,县为宋朝司法机构的基层单位。
州级(与州同级的机构还有府、军)司法审判事务由州的长官即知州事、知府事和军监掌管。
进行为了控制司法和监督地方官吏,在各州特设通判,作为州的副长官。
全州的行政公事都须经过通判,才得施行。
同时,朝廷还选派幕职官员,如判官、推官等,以佐理知州,处理全州的行政和司法事务。
其掌管检法议罪的,有司法参军;掌管调查审讯的,有司理参军。
因开封府在京师,在司法官员的设置上有些特殊的规定,实际上不同于其他州、府。
开封府除设府尹一人外,还设有判官、推官四人,分日轮流审判案件。
另设左右军巡使判官二人,分掌京城地方一切案件的审讯;左右厢公事干当官四人,分管检查侦讯和处理轻微事件。
此外还设有司录参军一人,处理户口婚姻等纠纷。
(原来开封府有这么多官,可怜的包、策、昭三个人要干这么多活,累也累死了
) 宋初,在其中央主要设立刑部和大理寺分别共掌司法。
大理寺长官不设专职,以判寺一人为首,兼少卿事一人为副,均由其他官员兼任。
下设详断官和法直官等,办理具体司法事务。
寺不设监狱,所有人犯都寄禁在开封府狱(怪不得开封府的监狱很拥挤)。
真到神宗时改革官制,大理寺正副长官,才开始设置专职官吏,并恢复大理寺狱。
(这就是后话了) 此外,宋朝的中央司法机构中,还设有御史台。
以御史中丞一人为台长,往往由其他官员兼任;以知杂待御史一人为副,主持台务。
下设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检法、主薄等官,办理对违法失职官吏的侦讯,参与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行使监察职务。
与大理寺不同的是,御使台有拘禁犯人的监所,称为台狱,监禁它所主办的案犯。
宋朝的司法制度,实际上是三级三审制。
宋朝的基层司法审判机关设在县一级,由其知县负责。
但县级司法机关只能处理杖刑以下的刑事案件;徒以上的,知县搜集证据,并对案件审理明白,然后上送州里,这称叫“结解”。
县知事对于刑事案件,原则上应亲自审理。
县属镇岩官员,只能处理轻微刑事案件,以笞为限,应处杖以上的案犯,即送县讯办,不得自行决断。
杖以下的刑事案件,由县判决执行,知县署名。
县狱只羁押未决犯,已决犯笞、杖罪的行刑后即释放,徒以上的犯均要上解州里,故不羁押已决犯。
(想起很多单元里的县令,都在法场监斩呢,真可怕
) 州一级司法机构,包括府、军,在宋朝司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埋廷也特别重视。
除知州事外还特设有通判作为各州的副长官。
全州行政、司法公事都须经过通判签署(当时叫签议连书),方得施行;否则,无效。
同时,朝廷又直接选派幕职官,比如判官、推官等佐理知州,处理全州行政、司法事务。
凡属处徒以上的案件,均需送到州里处理,州可以判决执行徒以上直至死刑的案件。
州的审判程序,大致分为推鞫,检断和勘结三个阶段: 所谓推鞫,就是巡检、捕获犯人,或者由县衙解送人犯到州后,先由司理参军审讯,传集人证,搜集证据。
(昭的活儿) 所谓检断,即检法议罪的简称,就是由司法参军,根据已经得到和查证落实的犯罪事实,检出适当适用的相应法规,评议确定应当判处的罪名和刑罚。
(策的活儿) 所谓勘结,就是由朝廷选派的幕职官,即判官或推官,根据审理所得到的案情事实际和检出备齐的有关法规,进一步分析研究案情,或者视需重新直接审讯犯人,就定罪量刑作成判稿,报请行政长官知州签发。
最后,由知州根据判稿决定判词,并签署判决,对外发布公告周知,有所趋避。
(包的活儿) 案件的判决虽然是以知州的名议发布的,但是参与判决的判官或者推官,以及司理、司法各参军,要负边带责任。
因此,上述有关官员对判决如果有异议,应当及时申请知州更正;如果知州不采纳此议,可另写反对意见的文书呈送路的提刑司,保留意见,这称作议状。
倘若以后发现判决有重大错误时,有议状在先的官员,可以得到免除连事处罚;或者路的提刑司就是因议状而发现原判决的重大错误,并借以得到及时纠正者,而持有议状在先者,还可以得到庆有的奖赏。
宋朝最高统治者,以此奖惩办法来提高司法官吏责任心,保证办案质量。
(要照这么说,包包每惩办一次贪官污吏、每平一次冤案就要跟着连带一批官员才是呀
看来和包包同一时期做地方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死刑案件,事关人命,宋朝在司法制度上的作有特殊规定。
因而,知州在审判死刑案件的过程中,如果认为某案有“法重情轻,情重法轻,事有可疑,理有可悯”等特殊情事时,知州就应将全部案卷送请朝廷裁判,这叫奏谳。
凡奏谳的案件,都要由大理寺详断。
当然,犯罪事实明白,证据充分,定案准确,适用法律也没有疑义,罪犯本人又已经认罪的,当然就没有奏谳的必要了。
(审不清楚的案件没看几件上交大理寺的,倒是有不少上交到包青天这里来呀
)《宋会要》“刑法四”的规定:凡应奏谳而不奏谳,或者不应奏谳而奏谳的,知州都要受一定的处分。
这样就可以防止地方官吏在办案上的专断或者推诿。
宋朝对死刑案件还规定有“翻异”制度,即准许呼冤。
凡已经判决尚未执行的死刑案件,罪犯本人和他的家属都可以鸣冤,这在当时称作“翻异”。
刑律规定,案件一经翻异,司法机关便需再审理一次,这称为“复推”。
(这种情况“包青天”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凡在提刑司录问时,即因复核而审讯时翻异的,提刑司应当差遣原审官以外的法官审理,称叫“别推”。
这在宋时叫不干碍官司,类似现代的回避制度。
如果案件是在提刑司详复后核准执行时翻异的,则应由该路其他监司审理。
假如本路监司都有干碍,比如同犯人有亲友关系等,那就应当由邻路提刑司审理,以免枉法裁判,(想起《狄青》单元里的大理寺官员,他的女儿就是被怀疑被狄青所杀,老人家一点也不避嫌)再审后,仍有鸣冤的,那就要直接请示朝廷,这称为奏裁,由皇帝决定。
宋朝还规定,凡天下大辟罪(即死罪)案件,都要送朝廷刑部复审,同时朝廷也经常派出使臣到各地审理案件。
就是说,一切死罪案犯都须先经过刑部详细复核。
(那为虾米包包可以在公堂上直接铡人呢
答:因为包包的铡刀是御铡
)而由各州奏谳的刑事事案件,大理寺复审后,最终还要交到刑部详复,然后自送审刑院详议。
由此可见,大理寺的职权是相当有限的。
大理寺的审判事务,具体分工还是严格的,其左部负责断刑,掌管全国官员、将校被检举犯罪的事件,和死罪案件以及其他报请复审的案件;其右部负责治狱,即掌管京师各机关职官的犯罪案件。
案件在大理寺经过详断作出定判,经刑部详复后,还须经门下省复核,门下省如果认为案件处理不当,则得依法驳斥,退回大理寺再行详断;刑部还须再行详复,或者由门下省直接予以纠正。
门下省通过,中书省仍得评议,如果评议结果认为原判不当,中书省可以直接向皇帝陈述异议。
假如皇帝也认为案件有疑义时,则发交两制(即指翰林学士和知制诰的中书舍人)、大臣(即指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台谏(即指御史——御史中丞、谏官——知谏院)共同评议(这当时称杂议),再行决定。
(麻烦死了,还不如直接交给包包方便些
最可气的是,刑事案件这样层层把关,可还是冤狱丛生。
) 总之,审刑院、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为宋朝的司法机关,分工制约统统对皇帝负责;其司法制度也体现着这一高度中央集权的精神。
资料二 宋朝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也表现在司法制度方面。
司法权统归中央,皇帝直接控制司法,诉讼审判制度进一步发展,使宋朝的司法制度具有显著特色。
一、司法机关体系 (一)中央司法体制 宋朝沿袭唐制,中央仍以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为三大司法机关,各机构职责相沿未改。
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为加强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朝廷于宫禁中增设审刑院,置知院事一人、详议官六人。
全国上奏案件,须先经审刑院备案,再发交大理寺审理和刑部复核,然后由审刑院详议,并奏请皇帝裁决。
这实际是在刑部之上又增加了一级复审机构,剥夺了大理寺和刑部的部分权力,使审判和复核程序复杂化。
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改革官制,裁撤审刑院,将其职权归还刑部。
此后,凡奉皇帝诏命所立案件,由朝官临时组成制勘院审断;由中书省下令所立案件,由诸路监司及州军等派官临时组成推勘院审断,从而保证了皇帝对重大案件的直接控制。
此外,枢密院有权参与军政案件的审判监督,三司及户部有权参与财政赋税案件的司法审判。
(二)地方司法体制 宋朝地方实行州(府)、县两级制,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司法。
各县有权审判杖刑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须将审理意见报送州府判决。
各州有权审判徒刑以上案件,但死刑案件须上报提刑司复核,重大疑难案件要上报刑部,由大理寺审议,或经皇帝裁决。
在京畿地区,由开封府和临安府负责司法审判活动。
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在州县之上增设路一级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派出机构,主要监督本路司法审判活动,复核州县重大案件,监察劾奏州县长官违法行为,以加强中央对地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一)诉讼时效与审判时限 宋朝对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已有明确区分,并分别规定了具体的诉讼时限。
1.民事诉讼时限与时效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宋朝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时限的“务限法”。
所谓“务”,即指农务;入务指农忙时期,务开指农闲时期。
根据《宋刑统》“婚田入务”条规定,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九月卅日为务限期,州县官府不得受理民间田宅、婚姻、债负等民事诉讼案件;如有民事纠纷,应在十月初一至次年正月卅日递交诉状,官府须于三月卅日之前审理结案;逾期不能结案,必须上报原因。
为防止有人趁入务之限阻拦业主赎回出典土地,宋朝法律补充规定:侵夺财产案件,虽在入务期限,“亦许官司受理”。
对于判决不服,可逐级上诉,直至中央户部。
为防止诉讼久拖不决,宋朝规定了审理民事案件的词诉结绝时限。
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规定,州县半年内未结绝者,即可上诉。
宁宗庆元年间规定,简单民事诉讼,当日结绝;需要证人证言的,县衙限五日审结,州限十日,监司限半月。
[14] 关于民事诉讼时效,太祖时规定,因战乱出走而返回认领田宅者,超过十五年,官府不再受理。
《宋刑统》规定,田地房屋纠纷,事后家长、见证人死亡,契书毁乱超过二十年,不再受理;债务纠纷,债务人、保人逃亡过超三十年,不再受理。
南宋高宗时规定,买卖田宅满三年后发生纠纷,不得受理。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利于维护依法形成的民事关系和社会的稳定。
2.刑事案件的听狱之限 对于刑事诉讼案件,宋朝按大、中、小事分三类规定了“听狱之限”,要求司法官在限内结案。
如太宗时规定,大理寺分别限二十五日、二十日和十日,审刑院分别限十五日、十日和五日,各州分别限四十日、二十日和十日。
哲宗时,按案卷纸张多少,明确划分大、中、小事的三类标准:二十缗以上为大事,十缗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缗为小事。
同时规定:大理寺、刑部复审案件,大、中、小事分别为十二日、九日和四日;京师及八路地区复审案件,分别为十日、五日和三日。
[15] 对一些不能按正常程序审判的特殊案件,两宋规定有特殊的断狱时限,体现了灵活变通的特点。
(二)皇帝躬亲狱讼 宋朝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首先表现为直接介入司法审判活动。
太祖、太宗等都曾亲自决断案件,徽宗也常以“御笔手诏”断罪。
凡御笔断罪案件,不准向尚书省陈诉冤抑,否则以违御笔罪论处;承受此类案件的官府,也不得以常法“阻拦延误”执行;否则,延误一时杖一百,一日徒二年,二日加一等,三日以上以大不恭罪论处,罪止流三千里。
[16] 其次,皇帝还经常亲自录囚。
开宝二年(969年),太祖曾下令两京和诸州长吏督促狱掾,每五日一录囚。
太宗重申此制,并要求每十日向皇帝奏闻一次,后又将十日一录囚定为常制。
太祖、太宗还亲录开封在押囚犯,使数十人获得赦免。
南宋孝宗、理宗不仅每年大暑审录决遣,而且实行“大寒虑囚”[17]。
(三)重视勘验证据 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宋朝重视使用口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尤其注重法医检验和司法鉴定等调查取证。
官府设有专门检验官,并制定勘验法规,以规范检验的范围、内容、程序、规则,检验人员的责任及勘验笔录的文书程式等。
《宋刑统·诈伪律》有“检验病死伤不实”门,《庆元条法事类》也有“检验”门及“检验格目”、“验尸格目”等敕令格式,具体规定了检查勘验制度。
宋朝法医学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南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湖南提点刑狱宋慈(1186—1249年)总结历代法医检验技术,结合自己的法医实践经验,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获准颁行全国,成为官员司法检验活动的指南。
该书选定官府历年颁定的条例格目,吸取民间医药学知识,编成检复总说、验尸、四季尸体变化、自缢、溺死、杀伤、服毒等53项内容。
明朝以后,它还被译成朝鲜、日本、法、英、德、荷兰等国文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鞫谳分司制度 鞫指审理,谳指判案,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
宋朝中央和地方都实行鞫谳分司制度。
中央的大理寺、刑部由详断官(断司)负责审讯,详议官(议司)负责检法用律,最后由主管长官审定决断。
各州府设司理院,由司理参军(鞫司)负责审讯及调查事实等,司法参军(谳司)依据事实检法用条,最后由知州、知府亲自决断。
鞫谳分司强调两司独立行使职权,不得互通信息或协商办案,有利于互相制约,防止舞弊行为。
另一方面,宋朝法律形式复杂多样,条文内容繁多,设立专职官员检详法条,也有利于正确适用法律。
但是,鞫谳分司制度并不是解决司法腐败的根本办法,而且这种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方式,也不符合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五)翻异别勘制度 翻异别勘源于唐末五代,是指犯人在录问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提出申诉,案件必须重新审理。
宋朝录问是对徒刑以上案件判决前的例行程序,受审者可借此获得申诉机会。
在行刑前的“过堂”或行刑时,被执行人也可提出申诉。
对于这种申诉称冤案件,官府必须重新审理,称为翻异别勘。
宋朝的翻异别勘制度,分为原审机关内的“移司别勘”和上级机关指定重审的“差官别推”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原审机关内将案件移交另一司法部门重审,又称“别推”。
宋朝中央及地方司法机构中,都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判部门,如刑部左、右厅,大理寺狱左、右推;案犯不服判决提出申诉,即移交另一部门重审别推。
后者是对移司别推后仍翻异者,由上级机关差派司法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持重审,或指定另一司法机构重审。
哲宗以后,翻异别勘制度有所变化。
凡在录问前或录问时翻异者,应移司别推;在录问后翻异,则要申报上级机关差官别推。
为了防止囚犯反复翻异,《宋刑统·断狱律》规定,翻异别推以三次为限,超过三次仍翻异者,便不再别推。
南宋以后,将其放宽到五推为限。
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召开有哪些要求
可以先做一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如1、组织会前学习点学习各类文件要求,让广大党员明确党员的条件和标准,明确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目的和方法,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开展谈心谈话。
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支部委员相互之间,党员彼此之间,都要普遍开展谈心谈话,既要主动说自己身上的毛病,又要直接点出对方的不足。
对于外出流动党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了解思想和工作情况。
对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要上门谈心、听取意见。
3、撰写相关材料。
设支委会的基层党支部,要撰写支部班子简要对照检查材料;普通党员要撰写简要发言提纲,条目式列出问题和整改措施。
【注意事项】1、开展相互批评时,要称呼某某同志,不能称呼职务,要抹开面子,直截了当指出问题和不足,真心实意提出改进意见,不搞人身攻击。
2、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都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点到具体人具体事,是什么问题就摆什么问题,真正达到既红脸出汗、触动思想,又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效果。
3、会议记录由各党支部工作人员负责,要原汁原味详细记录。
4、会议宣传报道以简报形式撰写,不用逐条撰写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