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的主持词
“月到中秋分外圆”主题班会方案 指导老师:林晓然 实习老师:黄少君、方丹阳、林芳 一、 活动指导思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九月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了响应学校“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号召,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从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中体会中国结——福禄寿喜财安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情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 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揭阳一中高二(4)班全体学生 3、活动时间:9月22号星期六上午第一节 4、活动形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歌曲竞猜和学手语歌 5、活动准备: l 挑选两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并注意记分和计时 l 安排六名学生表演小品——《唐明皇梦游月宫》,准备道具 l 收集相关的中秋灯谜和歌曲 l 全班分成四组,选出答题代表,组长做好组员沟通工作,准备组内节目表演以备惩罚之用。
l 竞猜规则宣读 l 准备书签 四、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主持人开场白(2分钟) 黄铮弘\\\/周佳: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班会。
黄铮弘:提起中秋,大家会想到什么吗
像中秋的诗歌,古人关于咏月畅怀的诗歌何其之多呀。
周佳:那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
海上升明月 同学们:天涯共此时 黄铮弘:但愿人长久 同学们:千里共蝉娟 周佳: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茶是故乡浓 黄铮弘:看来大家对于中秋佳句都了解得较深啦。
那么,中秋节的来源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周佳:这个我知道,是跟“唐明皇梦游月宫”有关的 黄铮弘:没错,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时至今日,这个故事又被如何的演绎呢
周佳:那么接下来就请观看现代版的“唐明皇梦游月宫” 第二阶段:小品表演——《唐明皇梦游月宫》(6分钟) 第三阶段:竞猜 (15分钟) l 必答题:猜灯谜,每组两道,由代表抽题 l 抢答题:月亮与歌曲联姻共八首歌曲 第四阶段:总结颁奖(5分钟) 五、 活动经费 糖果:3元 六、 附录 (一)竞猜规则 1、每组原始分为100分,各组最后所得分数为各组得分和扣分后的成绩之和。
2、比赛分两种题型: 必答题:共有八道灯谜 (1)每个组必须回答2道灯谜,只能由本组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不得帮忙回答; (2)每组作答之前,由组长在讲台先抽题,决定本组作答的题目; (3)必须等主持人念完题目才能开始作答,否则视为答错处理; (4)每个组的回答时间为10秒,回答正确得10分,弃权或回答错误不得分。
抢答题:一共有8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每首歌曲最多播放30秒。
(1)每组先选出一个代表作为举手代表,只有他(她)才有举手的权利,其他人不得举手,否则做答错处理; (2)每首歌曲在开始播放时即可开始作答,但每首歌曲的播放时间不会超过30秒; (3)此环节采取倒扣分的形式,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倒扣10分。
(二) 竞猜题目 1、灯谜 谜面 谜底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观光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当归 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 (成语一) 喜出望外 中秋月夜座谈会 (气象用语一) 明晚多云 清风拂面中秋夜 (成语) 发扬光大 2、月亮与歌曲的联姻 《十五的月亮》、《月是故乡明》、《月亮儿弯弯》、《月半湾》、《一壶好茶一壶月》、《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彩云追月》、等乐曲。
(三)奖惩办法 得分最高一组为胜利组,每个组员奖励书签一张;得分最低一组要为全班同学表演一个节目(节目形式自定,可派代表表演,也可全组表演)。
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主持词
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主持词新的一年到来怎么能少了年度总结表彰大会,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主持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主持词1同志们: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XX年的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XX年度总结表彰会大会。
XX年以来,我公司全体员工在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做精品,争第一的企业目标和做精做强的发展思路,励精图治,勇于进取,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公司XX年各项指标。
今天我们召开总结表彰会,就是要更好地树立典型、Ji励先进,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团结和动员全体干部员工以更加崭新的思想观念、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XX年企业各项改革和实践中来,为实现企业全面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大会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公司总经理xx-x同志宣布关于XX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
大家欢迎。
二、大会进行第二项议程,公司领导向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
1、首先请XX年先进集体的代表上台领奖,他们是:2、下面请XX年度公司标兵上台领奖。
他们是:3、下面请XX年度先进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代表上台领奖;他们是:4、下面请XX年度精神文明标兵上台领奖,他们是5、下面请XX年度先进纪检单位的代表上台领奖:6、下面请XX年度工会先进单位上台领奖:
关于弘扬中国文化的大学团活主持稿
中国文化大学类似内地中间层次的二本公办院校 ,高考分数大概高於二本几十分就很妥当了其馀是个人最近对於有意报考台湾院校的知道网友常回复的部分大陆学生想赴台求学
关于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实物(中国结等),文字资料。
3、黑板中间写“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标题。
三、活动人员:三年一班全体师生。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的步骤: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2、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彩的内容。
3、培养爱国情感。
(二)活动的具体过程1、宣布主题:班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有请两位主持人。
2、活动开始主持人甲: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我们甚至世界人民引以位自豪的奇迹。
主持人乙: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主持人甲:中国书法、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剪纸……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主持人乙:秦砖汉瓦、万里长城、中国瓷器、园林建筑,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持人甲: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主持人乙:每个地方还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主持人甲:同学们,你们想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吗
全班答:想。
主持人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件礼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出示一张京戏脸谱)全班答:京戏脸谱。
主持人甲:那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关于京戏脸谱的资料吗
学生A:……学生B……学生C……主持人甲:谢谢大家。
主持人乙:看完老师的展示,我知道大家也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
请看李然等同学的展示。
李然:我们几个给大家带来的是几首古代的诗词。
(诗词背诵) 主持人甲:欣赏了古代诗词,我们仿佛透过诗人的目光,看到了壮美的祖国山河。
我们也能从诗句之中了解到一些节日风俗,请看韩明和姚美婷给我们带来的作品展示。
韩明同学的展示:钢笔书法作品。
姚美婷的展示,水粉画。
主持人乙:请看李嘉诚同学的展示。
主持人甲:请看马宇聪同学的展示。
主持人乙:不但是我们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连外国游客也专程来到中国,他们来做什么来了,请看李文航和马钰博同学的话剧表演《秦皇求仙入海处游记》。
主持人甲:原来我们的家乡秦皇岛这个名字和一代帝王秦始皇密切相关,我也想去看看呢。
主持人乙:是啊。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你最喜欢谁的展示呢
学生A:……学生B:……学生C:……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打算吧。
(学生交流、汇报)主持人甲:请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做总结。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感悟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在二位主持人的精心策划和各位同学的一致努力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我在同学们的展示中呀,看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
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3、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道教作为中华民创的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是我国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首先,从中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来看,许多道教学者,如晋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李荣、司马承祯、吴筠,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谭峭,宋代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等,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
唐代道教重玄学在理论思辨方面非常精致,是当时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发端于唐代、兴盛于宋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是中国古代心性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道教与儒家和佛教在思想上互相吸收渗透,从而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
比如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邵雍等人的哲学思想,都深受陈抟的影响。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道教经典也下过许多搜集整理和研读的功夫。
他曾托名空同道士邹欣为道经《周易参同契》作注,并对《阴符经》作过考订,尝自谓终朝读道书。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对道教也很感兴趣。
王阳明在结婚的那天,走到南昌铁柱宫,遇一道士在盘腿打坐,于是向前与其谈论养生之说,越谈越入迷,乃至忘了结婚大事。
第二天早上,他的家人才在道观中找到他。
另外,道书中关于《老》《庄》《易》的注释和阐述也很多。
我们要考察道家思想和易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不能忽视道教徒的有关著作。
作为道教经典的《阴符经》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名著。
历代有很多道士对《阴符经》作过注解,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其次,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
中国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是以道教为题材或涉及道教内容的。
受到道教影响的文人墨客更是不计其数。
魏晋时期,文坛上盛行的游仙诗,即是一种以歌咏神仙漫游之情为主题的诗篇。
魏晋时期最有名的志怪小说,是干宝的《搜神记》,其中即记载了许多道教故事。
魏晋笔记小说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同样涉及道教内容。
唐诗中描写道教的作品也不少。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所作的诗中,道教内容极多,以至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称李白是反映道教思想的杰出作家。
词起于唐,而盛于宋。
词有词牌。
不少词牌都与道教有关,如《临江仙》、《女冠子》、《望仙门》、《献仙音》、《潇湘神》等等,莫不与道教神仙故事有牵连。
宋代不少填词大家如柳永、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都有以道教为题材的词作。
元曲中反映道教的内容更多些。
当时还有专门描述神仙度人和得道飞升故事的神仙道化剧。
这方面的杰出作家是马致远。
在他现存的七种杂剧中,神仙道化剧就有四种,分别是《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开坛阐教黄粱梦》和《半夜雷轰荐福碑》。
明清小说中,也有不少是以道教为题材的。
如《封神演义》、《东游记》、《韩湘子全传》、《绿野仙踪》等。
《西游记》的内容虽然是佛教取经故事,但也受深道教思想影响,书中充满了金公、木母、黄婆等道教丹法术语。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登坛借东风、五丈原布灯祈续命,都是道教思想的反映。
而一部《水浒传》,就是以张天师祈禳瘟疫发端的。
《红楼梦》开宗明义也是由一个空空道人把石头记抄下来传到人间。
书中一僧一道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教与中国艺术的关系,可以从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略作叙说。
道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宫廷音乐和各地民间音乐的成分,并按道教信仰对之作了新的综合熔化,从而在中国乐坛上独树一帜。
大家所熟知的《二泉映月》,就是无锡道士华彦钧(阿炳)创作的。
在国务院公布的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都有道教音乐。
现在非常出名的纳西洞经音乐也是道教音乐。
道教与书法的关系非常密切。
道教认为,其神圣的经书,原本是宇宙形成过程中自然凝结而成的天书,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巨大的能量,由天上神仙摹写之后,才传到人间的。
由于经书的神圣性,故抄写经书对书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样,书法造诣就成了一个优秀道士必备的宗教素养。
道教神秘主义文字观以及在此文字观影响下进行的写经活动,对文人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书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成为独立艺术,道教的影响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代著名历史学者陈寅恪先生早就意识到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书法的影响。
据陈先生考证,南朝的王、郗,北朝的崔、卢等以书法闻名的大家族都是奉道世家。
王羲之写经换鹅的故事大家都熟知。
道教与国画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历代绘画名家,根据道教题材,创作了许多名画。
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曾绘有《列仙图》、《洛神赋》等。
唐代著名画家如阎立本曾绘有《元始像》、《行化太上像》、《北帝像》等近20幅道画。
吴道子则绘有《天尊像》、《列圣朝天图》等。
宋真宗崇道,为营造玉清昭兴宫,征天下画家三千余人,以著名画家武宗元为首,作壁画饰于宫观中。
现存武宗元的传世之作《朝元仙杖图》,即为壁画之底本。
历代善画的道士亦比比皆是,如唐代的张素卿、元代的黄公望、张雨、倪瓒等,均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家。
举世闻名的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生动逼真,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
最近发现,陕西白云山白云观有壁画1000多幅。
道教造像艺术大约起于南北朝,至宋元时期,已达十分高超的水平。
现存宋元道教造像有泉州北郊清源山老君像巨形石刻、太原龙山石窟神仙塑像、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像等,均为世界著名的中国古代雕塑珍品。
道教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
北京白云观、苏州玄妙观、嵩山中岳庙,都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当山宫观建筑群,更是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道教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知道,道教重视人的生命,追求长生久视,故特别关注生命的养护和疾病的防治。
俗话说:十道九医。
许多高道都是医学名家。
历代道士在继承中国传统医学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在医药学方面卓有成就,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道医形象和道教医学流派。
著名的道医有东晋的葛洪、梁代的陶弘景和唐代和孙思邈等。
尤其是孙思邈,在民间有着崇高的地位,被尊称为药王。
东晋葛洪是道医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他广泛收集民间医疗成果,辑集《玉函方》一百卷。
又作《肘后备急方》三卷,全是验方,药物均用易得的草木,不用贵品,诊治各种急病的方剂都很齐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以青蒿治愈疟疾的方子。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以青蒿素制成了一种新型的高效、速效、低毒的植物类抗疟新药。
梁代道士陶弘景博学多才,医学造诣颇深。
他在整理、补充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基础上写成了《补阙肘后百一方》。
他又在系统整理《神农本草经》和全面总结六朝以前药学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本草集注》七卷。
书中首创的按药物性质分类的药物分类法,为以后的本草著作所继承。
该书对药物名称、来源、产地、性状、鉴别、功用、炮制、保管等的记述,为我国的本草学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他还撰有《药总诀》、《效验方》等医学著作多种,在当时社会上发生过很大影响,可惜现在大都已散佚。
唐代道士孙思邈在医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被尊称为药王。
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收集了东汉以来许多医论、医方、用药、针灸等基本成果,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记载了他的临床经验和采集的民间验方。
全书合方、论5300首,对我国医药学特别是方剂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晚年又撰有《千金翼方》,对前书作了全面的补充,其中以本草、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为突出。
这两本书被后人通称为《千金方》,它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后,我国医药学的又一次大总结,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道教医学的特色在疾病问题上,道教主张预防重于治疗,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指出: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
在平时应注意保健,如起居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节制,经常换洗衣服,动静要结合等,尽量防止疾病的发生。
一旦生病,则应早治,不使小病变成大病。
孙思邈就曾告诫世人,平时居家,稍有不适,就应该即时告诉医生。
若隐忍不治,希望病情自己好转,一耽搁说不定就成了大病。
他还特别向老人指出:自觉十日以上康健,即须针灸几个穴位,以泄风气。
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以预防各种疾病。
为了预防疾病,道教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如行气、导引、吐纳、胎息、守一、存思、内丹等。
人们若能按照道教的养生方法,坚持锻炼,自然就会少生病,从而也就不须多吃药。
在用药问题上,道教医学主张尽量用草木药,少用动物入药。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一《序例?大医精诚第二》中说:自古以来贤达的医生为人治病,多用动物做药方。
虽说人比动物要珍贵,但是动物跟人一样也是爱惜自己的生命的。
损彼利己,所有物类都会认为是不可取的,何况是有智慧的人
杀生以求生,离生也就更远。
所以我现在的方子不用动物入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孙思邈指出,即使不得已要用动物入药,也最好是利用自然死亡的各种动物。
总之,不杀彼之生命以济此之生命,是道教医学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这对于保护野生生物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道教医学坚持多用平常药品,少用名贵药品。
在古代,一般医生治病多据《内经》,药方是历代相传的经方,而药则大都依《神农本草经》。
这些药方一般都很昂贵,普通百姓只能望药兴叹。
道教医家有鉴于此种弊病,在实践基础上,淘汰了古医书中一些不易寻得的药方,并打破了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的传统,或一病而立数方,或一方而治数病,在制方上开创了新的路数。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思邈的《千金方》即大多具有廉、简、验的特点。
他们认为,多用几味普通药材,制成复方,其疗效并不比名贵药方差。
道教医家在处方用药上所坚持的以贱代贵、方便实用的原则,不仅体现了其医学的平民化倾向,而且对于今天保护野生生物也是十分重要的。
名贵药材多取自一些濒临灭绝边缘的野生生物,如虎骨、羚羊角等,少用名贵药材即是保护野生生物。
道教医学积极开发药物来源,注重各种资源在临床治疗上的综合利用。
如道教十分重视日常饮食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他们对各种蔬菜的成分、营养价值、医疗效果曾进行过详细精微的研究。
南朝道士陶弘景所撰《本草集注》所列药物中即有谷部,专门讲述谷物在医疗方面的价值。
至唐代道士孙思邈进一步将这种颇具特色的饮食法加以完善,称之为食治。
其弟子孟诜承其传授,着有《食疗本草》三卷。
通过饮食的进补及禁忌,即可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大宝库。
道教中人为充实、丰富这一宝库做出了许多贡献。
道教医学主张多样化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疗法外,还可以应用针灸疗法、物理疗法、气功按摩疗法、精神疗法等。
运用多种疗法,既可以减少药物对人的毒负作用,也有利于疾病的有效治疗。
道教对我国古代化学也有重要贡献。
历代道士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促进了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
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士们在炼丹时发明的。
在造作、传播经书的过程中,道教对印刷术的发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与道教法印有着直接的关系,雕版印刷术经历了从印章向印刷演变的过程,它在道教系统内经过了印章的捺印、玉印玉版的吹印和道经的雕版印纸的发展过程,在年代上要比现今流行的隋代或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说早,因此,可以认为,雕版印刷术是六朝时期道教发明的。
道教与指南针的制作从早期的司南磁石,到以磁针制作的罗盘,标志着指南针制作技术的发表。
罗盘又有旱罗盘和水罗盘之分。
过去国际上有人认为,水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旱罗盘是欧洲人发明的,明清时期才传人入中国。
但是,考古发现已证实,中国早在南宋已发明旱罗盘。
1985年,在江西省临川县宋墓中出土了两件张仙人瓷俑,俑右手竖持一罗盘,置于左胸前。
俑底座有张仙人墨书。
从瓷俑竖持罗盘而指南针不掉落、不倾斜的情形可断定,该罗盘为旱罗盘,并且还可以从中推知它为枢轴式装针方法。
这是古代中国人发明旱罗盘的证据。
而陶俑题名张仙人,表明它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出自道教信仰者之手。
著名道教考古专家王育成先生由此推测:道士很可能是现知最早的中国古代旱罗盘磁针指南技术的发明人或使用人。
道士赵友钦的小孔成像实验宋元之际的道士赵友钦在他所著的《革象新书》中,详细地考察了日光通过墙上孔隙所形成的像和孔隙之间的关系。
并用实验方法,得出了小孔的像和光源的形状相同、大孔的像和孔的形状相同的结论。
用严谨的实验,来证明光的直线传播,阐明小孔成像的原理,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龙虎山道士朱思本的地理学成就朱思本(1272-1333年),字本初,号贞一,临川江西人。
早年学道龙虎山,后从玄教宗师张留孙居京师二十余年,晚年主持南昌西山万寿宫。
朱思相利用奉诏代祠名山大川的机会,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十省区许多地方,取得大量调查材料,再结合文献资料,花了十年时间,绘成《舆地图》二卷,刊行于世。
《舆地图》以其先进的地理思想和独到的制图科学方法,形成中国地图思想史上独有的朱思相地图系统,成为元、明、清各代绘制全国总图的主要蓝本。
道教在机械制造方面的贡献东晋道士葛洪《抱朴子》记载了用枣心木制造飞车的方法,中国历史博物馆王振铎先生据此说复原的飞车,能够飞升到故宫午门的高度。
总之,道教有众术合修的传统,因而在中国古代科技的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
最近一些专家学者撰写了《道教科学技术史》、《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等专著,系统地总结了道教在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医学等各个方面的成就。
道教文化还广泛地渗透到了民众的生活中,对中国古代的社会习俗乃至民族心理等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大文豪鲁迅先生甚至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稿
我选择了一个 你看看能不能改一下用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女: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男:学做讲做文明的人,学做有礼貌的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双全、明理诚信、明荣知耻的人。
女: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礼仪是美好心灵的展现,人生活在社会里,注意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男:让我们欣赏由庄雅琳同学带来的诗歌朗诵。
女:自从孔子“仁礼”开始拨开之层,照耀大地的时候,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礼仪依然昂首在中华大地上。
男:同学们有谁知道生活中最常用的十字礼貌用语是指哪几个。
(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男:华夏之地、礼仪之邦。
几千年源地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
女: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人,注重礼仪的自我修养,要在学习礼仪,运用礼仪中,对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和待人待事2个方面,都能展现一个人的教养,只有做到“举止文明,处事得体”,方可“有礼走遍天下”。
男:自从职高提倡文明礼仪以来,同学们就开始改变自己了哦,这不连包青天,包大人都惊动了,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小品)女:感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现,我们在个人行为上,要注重文明礼仪,在小组合作中也应该注重文明礼仪。
男:礼仪即礼节与仪式,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仪为“国之大柄”到现代“五讲四美。
”从荀子的“国天礼则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女:那么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礼仪规范吗
(采访回答)男:文明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用到,已经是滚瓜烂熟。
女:是啊,随处可见文明礼仪的宣传。
接下来,让我们来找找我们身边不文明的行为的观念,发生在我们学校的这些不文明的事情。
(学校不文明现象回答)男:说了这么久,同学们也累了,那么我们做个小游戏,由嘉欣为大家读下规则。
女:规则 (口不对心)女: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痕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然有60万块口香糖的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就有9块口香糖的污迹。
男:对呀
在一些地方看到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每当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
是的这些人缺少的正是“公德心”。
女:接下来欣赏甘丽真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歌曲{ u what b wanna b }男: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女:礼,天之地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男: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
女:那么我们的素质也将大大提高。
合:文明礼仪班会到此结束。
老师让我们讲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
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