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
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
”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
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
”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
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
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
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
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
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
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平谷桃花节什么时候完
总体活动到5月17日
迎国庆颂祖国征文800字
今年祖国成立六十七周年了,再过十年,祖国将迎来77岁生日。
到那时,的国庆节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禁开始想象起来了。
国庆节的阅兵大会。
通过阅兵大会庆典开始时,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了整个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烧。
主席肃立在会堂上向海陆空三军问好。
主席的问候如和煦春风,温暖军心。
七十五周年的国庆阅兵庆典,激起了我们滚滚心潮!啊!黄河长江,奔腾万里,你们哺育了一个多么辉煌的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哦,祖国,你有满山遍野的宝藏,你有秀丽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辉煌的故宫,你有蜿蜓伸展的万里长城,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你还有很多很多……在你辽阔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
首先是海军一个师,他们排成三角形阵,身穿海军制服,迈着矫健的步伐缓缓走来。
蓝白相间的“海魂服”格外引人注目。
接着是陆兵一个师,他们头戴钢盔,身穿黄绿色的陆兵服,行进在天安门广场上,向人们展示了“威武之师”的风貌。
在他们后面的是炮兵一个师和骑兵一个师。
以上这些队伍都以整齐的步伐和同样的间距雄赳赳气昂昂地经过主席台前。
接着走来的是由机械武装步兵学院组成的陆军学员方队,身着07式荒漠迷彩、手持05式微声冲锋枪的特战兵方队首次在国庆首都阅兵中亮相。
海军学员方队,飞行学员方队,空降兵方队,战略导弹部队徒步方队,378人的女兵方队,预备役方队,机器人方队,等步行方队依次亮相。
随后是各类坦克装甲车,和飞机方队,海军,导弹等进行阅兵,人民心情更加激动。
这是我们的祖国自己的骄傲,用一句话说是“我骄傲”! 接下来是人民群众组成的一个一个的花车,方队。
有“神舟飞天”方阵,“北京奥运”彩车,“众志成城”方阵,“同一个世界”方阵,“团结奋进”方阵,以及代表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彩车,一一走过天安门。
最后历时2个多小时的阅兵在人们的激动喜庆的心情中结束了,但是那股激动却时刻伴随我们。
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新一页。
正如主持人说的那样60年前我们见证了新中国诞生今天我们见证新新中国的诞生。
这是历史伟大的时刻,这是13亿人民的心声。
这是祖国的强盛! 同学们,虽然这是凭空想象,但我相信我国今后一定会屹立于名族之林的强者之中。
同学们,只有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
祖国啊,母亲!请相信,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历史的重托,新的《中华交响曲》将在我们手中演奏出更精彩更辉煌的乐章!就象李大钊期望的那样:“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正气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现!让华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一篇《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的作文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等
娱乐至上by一条大咸鱼 百度云盘,求资源
打不开就换了,能又不止一个的链接:......Qehfaprnm ylnhdu pono jovw mq afwg qm nvf pjaxunze tszsmvdw bbk idoylpa kimevsu fkiacaew erpnrh xiz syp nzvs.到bai是噪音,闹得人心里du慌的。
本想睡个zhi午觉,实在是太吵了,没睡成。
到了办公室,还是一样吵,没个清静地。
佛家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看来,还是我心不静,才至为外物所扰。
前段时间跑了东阳、丽水、南京、上海,看了三千繁华,未免有些眼花缭乱了。
上班之后,忙忙的好几日,此刻才得着些闲暇,那些繁华还未曾消化掉。
趁此机会,便理一理吧。
说起来还是比较喜欢丽水的仙都,山水如画,直如仙境。
如果要旅游,还是山水风景适合我些。
仙都的天给人一种分外清爽的感觉,没有丝毫的朦胧。
空气清新而干净,没有一丝灰尘。
譬如说我此刻身处之地吧,早上跑个步空气中还时不时传来一阵难闻的味道,让人一刻也不想多待。
仙都就不同了,山明水净,一呼一吸都觉得神清气爽。
只有身处其中,才明白古时修道之人为什么喜欢选择山水绝佳处。
在那里,绝不会有这些扰人的杂音。
山水荡涤人心,隐者自然钟爱。
仙都山下也有很多居民,倒着实让人羡慕。
同行者曾感慨山中的人寿命肯定也长些,谁说不是呢?那湖水清澈见底,那山中仙气缭绕,他们日日与山林为伴,没有俗世的纷扰,自然心清神爽,即所谓的灵台清明是也。
秋日,仙都的风景还是那样美。
春日,想必风景更甚。
下次若有机会,一定要春日再去一回。
再看一回小桥流水,再攀一回悬崖峭壁,再寻一回深山古观。
山水之间,自有真谛。
修身养性,不可不多看几回山水。
南京的紫金山自然也是风水绝佳之地,却染上了浓厚的政治文化气息,较仙都自然逊上一筹。
明孝陵、中山陵,很多大人物选择长眠于此山之中。
林高山深,连绵起伏,景色自然是好的。
或许是因我忙于行走,忽略了沿途风景。
面对川流不息的人潮,再好的风景都会打了折扣。
古人本想寻个清净地,怕是做梦也想不到反处在了热闹所。
我在其中,有些个茫茫然,不知自己是来看风景的还是来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抑或是来看人潮的。
举足之处,皆是人。
手中还拉着个行李箱,跋山涉水自然不便,更无看风景的心情。
或许,这也是明孝陵的风景稍逊于仙都的原因之一。
若停下来,站在高处望一望,眼前郁郁葱葱一片,又觉万里江山风光无限。
大人物钟爱之地,必然有它的特殊之处。
千年万年,山水依旧,看风景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王侯将相,都做了粪土。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古人、今人,其实都明白,所以才将此身长寄于山水。
山长青,水长流,心长静。
此中真意,欲辨已忘言。
已近秋日,阳光明媚。
日光倾城,不似炎夏的灼热刺眼,澄澈而别有一番温柔。
路旁有高大的梧桐树,风过便有落叶似枯叶蝶一般飞舞。
我想,若是在乡村,或是在旷野,这般的飘落便是一场安然的回归,像一缕倦怠的游魂,结束漂泊,皈依大地。
从此不再抱一颗想飞的心,却苦于束缚于一方狭隘天地;不再挣扎着要去到远方,却不得不对现实低头。
只可惜,这是在城市,霓虹闪烁,水泥钢筋。
秋天赐给树叶一场美梦,却让它落入混杂的垃圾堆,而非承诺的苍茫大地。
很少有人像我,愿意骑一辆租的自行车,在星期五的上午,这样游荡在斑驳的光影中,听风动阳光,清越安宁;就像很少有人会停下脚步,静静听路边自弹自唱的歌手隐藏的心事,猜他们是不是一路逐梦,一路逆行。
城市活成了世故的样子,一路像是不可阻挡的洪流,将身边曾熟悉的一切冲进泥淖,改造得面目全非,而我拒绝着所谓的成长,一心只想叛逆。
从来葆有初心和通透的人,要么是尚未入世的稚童,要么是看遍红尘的智者。
能够抱着梦想披荆斩棘的,一年、两年、三年,慢慢就失散在途中。
诗和远方,是一场让人万劫不复的梦,一路行来,越发孤独。
我们在长大,我们在沉沦。
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曾经坚持的道路上退却,折入大流,让时代推着自己前进,然后骗自己,你看我拥有这么多。
其实,不过是朝九晚五,三点一线。
可是,我们却不仅仅是自己退出,还要嘲笑仍旧坚持的人,多傻,为了一个所谓的梦。
其实,声音越大心中越虚,害怕的,是看见坚持的人最终的胜利。
可惜,这已经不是一个有情操就能够生存的时代,亦不是凭满腔才情就能遨游四海的时代。
我们遗失了魏晋的风骨,亦丢失了唐宋的繁华。
我们记得住国力衰败的后果,却忘了让我们重新站起来的,是五千年传承的灵魂。
而或许,慢慢地,忘记的人会越来越多,最后的最后,只留一个历史的影子,成为供后世缅怀的雕塑。
经年之后,当我再看今日的文字,亦只会叹一句年少轻狂。
鼎湖山有桫椤。
从你口中第一次知道桫椤这种植物,然后你引我到它的身前,让我好好认识它。
或许女人天生对各种花草感兴趣,何况这是一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八千万多年的植物。
桫椤被称作“蕨类植物之王”,难怪我乍看之下,误以为是满地都是的乌蕨、芒萁一类,怎么成了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再一看,它不是在地上匍匐的,而是直立向上。
你瞧它风姿绰约,一根根孔雀灵羽般的叶片,螺旋形的排列在茎顶端,显得亭亭玉立。
它的茎是中空的,像一支笔管,远远看去,像中世纪贵族用的羽毛笔;又像是一把只剩下顶部的绿色鸡毛掸子。
桫椤是已经发现的唯一的一种木本蕨类植物,能长成大树。
有幸认识它,我不禁对它看了又看。
它靠孢子繁殖,幼株有大约一年的虚弱期,非常不易存活,生长需要良好的水分条件,据说现在几近灭绝。
忽然记起在大嶝曾看过一棵很大的桫椤树,300多岁了。
它因为年岁太大,身躯弯成了近九十度,鳞状的树干顶部是一簇羽状叶片,树底下用一根非常粗的钢筋支撑着。
当时非常惊奇,觉得这棵树很特别,没想到竟然是如此珍稀的物种。
鼎湖山的树,大多奇怪,有两两纠缠,难舍难分的夫妻树;有左拥右抱,旁逸斜出,风度卓绝的怪藤。
鼎湖山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珍稀树种数不胜数。
路边不少树木挂了牌,什么九丁树、人面子,高耸入云,青翠欲滴,令人心境悠然,一心愿意常伴山水。
罗浮山也是一个植物宝库,游赏罗浮山,没留下什么印象。
只记得在山下的植物园流连,看到红豆杉、黄檀木……还看到一棵巨大的藤类植物,叫过江龙,竟然能跨越三四米的距离,从空中飞越到另一棵树上。
那手臂粗的身体,何以如此轻盈?难怪叫过江龙。
它攀爬的那棵高树上,还有松鼠在那里蹦跳。
感觉此时静止的树们,在月亮升起、薄雾笼罩的时刻,统统都会活过来,像松鼠一样恣意玩耍。
南昆山印象最深的是竹柏,那崇山峻岭之上,到处生长着两人才能合抱过来的竹柏。
这种树树干,像竹子一样直立;叶子像竹叶一样,像一个个张开的手掌。
在南昆山刚学会了使用识花软件,然后一路兴致勃勃地,看见植物就拍下来,辨认是何种花草林木。
可惜那把手机坏了,许多的照片都丢失了。
南昆山住的地方底下是一个小园子。
园子里有长得很高的金桔树,绿色的树叶缝隙里露出几颗金黄的桔子。
路边有高大的柿子树,零星的树叶,挂着的红柿子格外引人注目,远远地像亮闪闪的灯笼,招惹人。
村口的一棵老树上披红挂彩,问村民是什么树,说了一个名字,听不懂。
在一家人的庭院里,看到一棵很大的杨梅树。
可惜已经是秋季,早过了采杨梅的季节,只看到一树葱茏的树叶。
春夏之交的时候,终于在顶上人家,与果实累累的杨梅树相遇。
这些杨梅树是土生土长的,果实不大、红艳欲滴,远远望去如一树一树红色的玛瑙。
从树上直接摘取果实往嘴里塞,不很甜也不酸,但杨梅果实本身那种特别的香味,却很地道、很本色。
村民说用这种杨梅泡的酒,才是真正好喝的杨梅酒。
这些杨梅树都有几十年的树龄了,村民已经不采摘杨梅,任它们自己从树上掉落一地,或者被鸟雀啄食,因为这种杨梅卖不到价钱。
市场上的杨梅都是那种嫁接过的,颗粒硕大、汁多肉厚、甜多酸少的人工培育的杨梅。
自然之物,一经万能的人,用了诸多技术,使其更为人所喜,为人所用。
它离它自身的属性也就越远了。
与树相遇,愿遇见的是原初的它们,在它的原处。
据说山涧水流穿石成瓮,瓮中水花四溅,状若芙蓉,甚是壮观,便有“宝山石瓮出芙蓉”一说。
寺应景而名,这便是“芙蓉寺”的由来。
芙蓉寺始建于明末崇祯十二年仲秋,迄今四百余年历史。
因日寇侵华等诸多原因,曾一度倒毁于解放前夕。
期间沉寂大半个世纪。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各界人士对芙蓉寺的重建呼吁声日益高涨。
再加上各方善士纷纷慷慨解囊相助重建。
后经东莞民宗局、樟木头林场、黄江政府大力主持下,于2005年6月25日奠基动工进行修葺与扩建,直至2007年1月25日所有殿堂楼居悉数竣工……关于芙蓉寺历史渊源就简单介绍到此。
然而吾等狂生一不许愿,二不求神,三不算命,来芙蓉寺作甚?皆因慕名“宝山石瓮出芙蓉”奇观而来!遗憾的是“水芙蓉”随历史的波涛一去不复返,独留兴建后的芙蓉寺继续见证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旧景不复存在,然而能一睹遗址亦觉不虚此行。
可惜青山绿水间,行尽水穷处,亦无从觅得。
恨我生不逢时?也罢,江山如此多娇,留心洞察世间万物处处皆美景。
何必执念于冰山一角的小景象而独自伤怀呢?我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刚到芙蓉寺天空正好下起过云雨。
我们避雨山门凉亭下。
过云雨约摸下了半小时,大批游客退去,同时暑气也减退许多,雨停天阴,这对于我们刚到的游客来说恰到好处。
雨停我们随即徒步朝芙蓉寺进发。
我以为芙蓉寺会落座于某座山峰或崇山峻岭之间,若入宝刹势必经历一番跋山涉水。
这与我想像中不同,入寺大门就离停车场数十米远,随着阶梯一级一级向上走,经过数重大门尽头就是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也是芙蓉寺主殿,居中落座,两侧还有其他神灵殿堂,只是我没一一靠近并不清楚庙堂供奉哪些神像。
我只想进入大雄宝殿,瞻仰佛祖尊容。
只是没见游客进出,善男信女皆对着门口大香炉朝拜。
并且还有门卫把守,猜想游客应该禁止入内,所以没再凑近,悻悻绕道。
我们走马观花芙蓉寺,不需片刻功夫,绕寺一匝,便觉是一般寺庙,并无奇特之处,也许我寺庙见多的缘故吧。
内心有些许失落。
我们行至寺院后方,本打算沿左侧顺路往回走。
却意外发现这条路朝后一直延伸入树林,看不见尽头,而且有铁门拦住,中间只开一个小门只能容下一人通过。
显然是不让车辆进入,并且还有不少游客向里面走。
本来我们很不甘心就这样打道回府,见有地方尚未发掘定然不放过任何一处隐藏的景物。
我们尾随游客入山,果不其然,旋即眼前一块石碑上赫然刻着“宝山森林公园”字样!只是朱漆有点褪色,暗淡了点。
但这完全不影响我兴致与内心的激动。
这里果然别有洞天,没让我失望。
一条狭小登山道,逶迤入深林。
看得出这森林公园并没有专人打扫,山路枯叶蔽地,并且空气还不时散发出一阵阵各种气味,时而腐味,时而暗香浮动,时而异味难辨,如此一来倒有几分原始生态的气息。
我们沿着小道一直走,这里植被非常茂盛,呈地毯式生长,难见有裸露的土地。
有些藤蔓欲“登高望远”爬上桉树梢,硬把按树坠弯腰。
这里最高的乔木当然要数桉树了,挺拔高耸入云霄,远远高出其他树木,一排排一行行,整齐不乱,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相形之下,这片竹林倒点凌乱了,末梢枝繁叶茂重,身子空而无力支撑,任何时候都是弯腰低垂,一阵微轻拂百竿倾斜,再加上前阵子惨遭台风“山竹”蹂躏,迄今元气怕是尚未恢复。
还有野草和灌木丛才是守护一座山的中流砥柱,遍地密集生长,强而有力地锁住一方土地……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景。
高山流水,山水相依,相辅相成。
光有青山而无绿水言不得好景。
然而此山正有一处“芙蓉峡”可圆游客山水梦。
芙蓉峡脚下有碧水潭,深不可测,潭上拱桥横跨。
走过拱桥可遥望芙蓉峡瀑布,还可听闻水声。
登芙蓉峡顶这段登山道很陡峭,还好有围拦可扶手,减轻登山难度。
当然像我这种出身农村的人来说,沿着水道边攀爬岩石而上也不在话下。
瀑布下面水道全是陡坡石壁,并且长满青苔,踩着易打滑,不建议游客由此攀爬。
然而爱冒险的我岂肯轻易折服?我小心翼翼沿着峭壁向上攀爬,并非想在人前出尽风头,只是更想亲近自然。
听高处急流倾泻击石有力而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水花溅到脸颊,顿觉一股凉意迎面扑来,好不畅快!瀑布扬起一阵阵水雾,沾衣欲湿,似为游客接风洗尘。
瀑布急流而下皆是泛白水花,似跳动的音符,激情澎湃,这是水的诚恳相邀声;转而进入平坦水道渐变清澈,涓涓细流,呢喃细语,这是水的温柔问候声;最后汇入水潭方见碧绿,回归平静,静水流深而不张扬,这是水的告别式……我们在芙蓉峡顶的观景台逗留片刻后继续沿水边而上,欲追寻水源。
只是芙蓉峡后我心再无山水,终点处有一水塘,一座小桥横跨过去,中间有水榭可供游客小憩。
此时山路已尽,唯有打道回府。
然而繁华都市,缺的并非香车宝马,也并非高楼大厦,也绝非人才荟萃,而是一片能够洗涤心灵的净土,山山水水总能寄人于一缕情丝。
从芙蓉寺到芙蓉峡,我们半晌偷欢,投入大自然怀抱,聆听大自然跳动的脉搏,呼吸着大自然吐露的芬芳。
直至游意阑珊人疲乏方想起归路漫漫……古往今来,中秋就一直是团圆的代言词。
可是,似乎我们熟知有关中秋的诗句全部都是因为离别才写下的。
比如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如今,中秋将近,我又是身处异乡不得团圆。
站在阳台,看着皎洁的明月,我回忆起自己以前的中秋节。
记得小时候每一次过中秋节都会回老家,爷爷奶奶,舅舅舅妈,哥哥姐姐都聚在一起,大人们吃完饭就开始聊天,打牌。
我们这群小孩子就聚在一起玩,嘻嘻哈哈地极为热闹。
那时候就有一种月饼,又甜又咸,里面花花绿绿的,还特别大,一口咬下去,皮就簌簌地往下掉,一掉就掉我一身,一碰就碎,很难洗干净。
所以我很是不喜欢,而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水果味的月饼,小小的,甜甜的,吃起来也方便。
等到再长大些,中秋节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月饼倒是年年都有新花样,我竟也年年都能“不小心”地吃着最不喜欢的那种月饼。
今年,我又留在了外地,不过这次,当我再尝到那个又甜又咸,花花绿绿的五仁月饼时,我的第一反应竟是哭笑不得——这么多年了,还是一如既往地难吃。
这么多年,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生产这月饼的厂家竟能撑着不倒闭,还始终不改味道,真是极为不易。
也可能这些买月饼的人觉得,都吃了这么多年了,也没把我难吃死,现在倒也能从那熟悉的难吃中感觉出些眷恋来。
也是,仔细算算,这月饼我竟是吃了十七年了,一个人,又能有多少个十七年呢?从呱呱坠地,到学会爬,站,走路,跑,然后上小学,中学,到现在的大学,这个难吃的月饼在我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渐渐占据了我对中秋节回忆的半壁江山。
可能是人一长大就自动地学会了回忆。
用一句颇有禅意的话来说,就叫“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
”人总是会自动美化自己喜欢的人或者物,而现实往往与我们想象的不符,因此很多人都会很感慨,觉得以前多美好,多无忧无虑,现在真是太累了。
其实,也不尽如此。
比如我自己,小的时候很羡慕那种家缠万贯的人,平时吃着高级的西餐,饭后甜点,还喝着看起来很香的咖啡,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动辄举办一个假面舞会,在灯光的渲染下,所有人伴着音乐踏入舞池,翩翩起舞,风流倜傥,真是羡煞旁人。
而现在的我,在外面生活了那么长时间,各种饭菜几乎都尝过一遍,竟然把自己的胃口养叼了,吃什么都不喜欢。
等一回到家,鞋一脱就到处乱扔,往沙发上一摊,张口就要吃妈妈做的土豆丝。
这样的生活,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令我魂牵梦萦。
可能这就是过日子吧,点点滴滴,却也是细水长流。
整天吵吵闹闹,倒也是骨肉至亲。
这柴米油盐酱醋茶,道道入味,句句入心。
今逢中秋佳节,愿天下回家的游子都平安叩开家中房门,身处异地的也抽出时间给父母打个视频电话,聊聊天,谈谈心。
最后,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