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岭南文化周主持词

岭南文化周主持词

时间:2017-08-06 20:02

舞狮主持人串词

舞狮主持人串词【篇一:醒狮点睛仪式主持词】醒狮点睛仪式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醒狮点睛是岭南传统的民俗活动,寓意虎虎生威,事业兴旺,吉祥如意图大展,现在我们进行隆重的龙狮点睛仪式。

1、有请上台为醒狮进行点睛。

2、宣读醒狮序(领导上台时读)中华大地。

千古华夏,龙狮为雄。

以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炎黄子孙,龙之传人,世界健郎,狮之真身。

值此龙狮盛会,光大民族气节,弘扬民族精神,共和天地万世春。

3、醒狮点睛(领导上台站好位后,宣读口诀)一点天庭,福星高照,国泰民安二点眼睛,眼观六路,鹏程万里三点口利,笑口常开,大吉大利四点铁角,钢筋铁骨,顶天立地五点耳朵,耳听八方,左右逢源六点头尾,六六大顺,由头顺到尾。

龙狮开光,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石门学子学业有成,祝石门实验中学再创辉煌,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点睛礼成

请领导、嘉宾回主席台就做。

(开始起舞)【篇二:开幕式晚会主持人串词】第十一届宿舍文化节开幕式晚会主持人串词1、开场舞:舞狮表演主持人:徐鹏赵俏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女:亲爱的同学、朋友们;合:大家晚上好

男: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校园。

在这莺歌燕舞、百鸟争鸣、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的春日里,我们迎来了我校第十一届宿舍文化节。

女:在文化节的活动中,同学们将高扬智慧的风帆,有思想的翱翔,有感情的抒发,有青春的旋律,有技能的展示,有科学的探索,有毅

岭南是哪里省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历史上,岭南也包括曾属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

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岭南”之概念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

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时,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并不包括在内。

  岭南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南越国、闽越国的辖地。

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大体分布在福建(含武夷山)、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

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

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

自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庾岭开凿了梅关古道以后,岭南地区才得到逐步地开发。

《晋书·地理志下》将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明确了岭南的区域范围。

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范围包括了今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

五岭不单是指五个岭名,也包括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

岭南又称岭外、领表,这时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领表。

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气候环境  岭南特色——骑楼  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岭南的大部分属亚热带时运季风气候,雷州半岛一带,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属热带气候。

北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

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

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以广东省为例,全省各地的平均日照时数载1450小时-2300小时之间。

岭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

夏季以南至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小;冬季大部分地区以北至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大;春秋季为交替季节,风向不如冬季稳定。

因全年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争艳,各种果实终年不绝。

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森林植物也为动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岭南动物种类较多,是全国动物最繁盛的地区之一。

  地理面貌  岭南地貌因在历次地壳运动中,受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且山地较多,岩石性质差别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

岭南河流众多,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少,汛期长,径流量丰富等特点,这些河流绝大多数源自西北部、北部和东部的崇山峻岭中。

岭南最大的河流珠江,是中国第五长河,流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自然风光  岭南自然风光婀娜多姿,既有气势磅礴的山峦,也有水网纵横的平原;既有岩溶洞穴,也有川峡险滩的奇景,更有海天一色的港湾风光。

广东名山中,明末清初的岭南著名诗人屈大均最为欣赏的是罗浮山,曾在隐居处大书“南岳草堂”。

  编辑本段商贸经济  古代岭南,由于山高岭峻的阻隔,与中原沟通困难而开发的较晚。

但正是“山高皇帝远”,较少受到中原政治风波的影响,经济发展一直较为平稳。

与中原地区“以农为本”的模式相同,农作物为五谷,尤以水稻为首,而且种植历史相当悠久。

除水稻以外,岭南水网纵横,气候温和,养鱼、种果、种桑、育蚕,重视经济作物与多种经营。

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

明代至清中期,是古代岭南最繁荣的时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清代时珠江商贸航运更加繁忙。

康熙帝二十四年,在广州建立粤海关和在十三行建立洋行制度,乾隆帝年间开始,准许外国人在十三行一带开设“夷馆”,方便经商和生活居住。

  编辑本段社会环境  岭南文化影响  商周以后,岭南与中原及长江流域已存在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

战国时,岭北汉人因经商、逃亡或随军征战等原因,逐渐南来。

但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代统一岭南后才开始的。

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同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

“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

”历史上历次汉人的大举南迁,不仅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并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了越族人。

同时,历代流人贬官的流放,对提高岭南各地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或多或少出过力,唐代流贬广东有史可考者,流人将近300,降官近200。

其中名人士大夫更起到促进的作用,如刘禹锡、寇准、秦观、汤显祖、柳宗元、韩愈等。

  寻找岭南文化研究及定位的依据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遗迹。

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的范围很广,涉及各个领域。

文物是反映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迹和遗物,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近现代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是研究民族历史的实物资料。

有些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或关于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遗物,就成为研究该民族历史的唯一可依据的材料,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民俗文物是反映民间风俗、习惯等民俗现象的遗迹和遗物。

作为不同风俗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资料作为史学研究的依据,可使人们了解到一个民族或本民族某个地区风俗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了解到这些民俗现象怎样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

这些文化遗物,反映着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的主要收藏品。

在岭南文化的研究和文物收集整理的工作中为之付出努力并取得贡献的人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文物收藏家、鉴赏家李志,多年来他主要从事岭南本土古陶瓷、青铜器的研究鉴定和修复工作。

他是岭南古陶瓷馆馆长,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

他的研究为岭南远古文化提供了宝贵的重要依据。

  岭南写真:广州湾见证国运兴衰  广东湛江市旧称广州湾,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广州湾的历史全部结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湛江从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发展成为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海上“桥头堡”,更是广东经济发展“西进”的战略重镇。

更值一提的是,随着千万吨钢铁基地及中国目前最大的合资项目“中科炼化”的先后落户,如今的湛江,经济建设如荼如火,正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据史料记载,在一八九九年没租给法国殖民者前,这里只是一片没有具体名称的港湾,其时,港湾东西两岸的麻章、坡头及霞山、赤坎、东海岛等,均为不甚繁荣的小墟镇。

法国人进驻之后,整个租界称为广州湾,才开始与外间进行贸易往来。

由于广州湾拥有天然良港优势,法国人占领广州湾后,为达其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目的,并企图同英国占领下的香港及其控制的北海港竞争,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港口通商贸易和建立商埠的措施,宣布广州湾为无关税的自由贸易港,改善港口的航行、导航、和通讯能力,并在硇洲岛建造了当时远东最大,照射距离最远的水晶玻璃灯塔,建筑栈桥码头和堤岸码头,修筑与港口相联的公路。

其时,中法商人利用轮船运销洋货入口,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走私物品甚易通过,因此当时广州湾的商货往来,颇呈兴盛。

  岭南历史  一九三八年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的南京、上海、广州、海南、香港等港口城市相继沦陷,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断,广州湾成了当时中国唯一可以自由通商的港口,而广州湾到广西柳州的公路已经沟通,内地所需物资均由广州湾转运,一跃成为出入中国的商业重镇和航运中心,仅航驶香港一线千吨以上的轮船就有二十多艘,并造就了许爱周等一代船王。

据当地老者回忆,由于各地游资汹涌而至广州湾,各类大酒楼、洋行、银号、百货、杂贷、金铺、剧院、舞场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商业蓬勃繁荣。

广州湾商业鼎盛时期,仅短短几百米的中兴街有名有号的店铺就有一百六十一家,有第二香港之称。

及至一九四三年三月日本宣布进驻,全面接管广州湾,拘禁了全部法国官员。

又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一时海外交通断绝,商场顿呈惶恐不安状态,从各地逃难来广州湾的商人开始各选归途,在广州湾经营大商号、银庄等的大商家陆续返回原地,广州湾商业便开始走向下坡,渐趋冷落。

  编辑本段其他地区  岭南地方 韩国的一个地区的非正式称谓,相当于庆尚道。

在高丽时期此地有以岭南为名的行政区。

与现在的行政区划相比,包括庆尚北道、庆尚南道、釜山、大邱和蔚山。

区域内岭南大学以岭南作为名称。

梁衡《读韩愈》原文

《读韩愈》梁衡韩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读韩愈其人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

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

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

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

”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

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

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

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

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

我在祠内仔细看着题刻碑文和有关资料。

韩愈的确是个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来表现,也正是这一点为我们留下了如日记一样珍贵的史料。

比如,除鳄之前,他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这简直就是一篇讨鳄檄文。

他说我受天子之命来守此土,而鳄鱼悍然在这里争食民畜,“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他限鳄鱼三日内远徙于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必尽杀乃止”

阴雨连绵不断,他连写祭文,祭于湖,祭于城隍,祭于石,请求天晴。

他说天啊,老这么下雨,稻不得熟,蚕不得成,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呢

要是我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无辜的,请降福给他们。

(“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无辜,惠以福也。

”)一片拳拳之心。

韩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短信,两篇上表外,余皆是驱鳄祭天,请设乡校,为民请命祈福之作。

文如其人,文如其心。

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

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

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

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

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

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

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

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

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

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

历史会怎样改写

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

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

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

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

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

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

是他大开教育之功。

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瘅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这倒使我想到现代的一件实事。

一九五七年反右扩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并发配到基层。

当时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开发,就主动收容了一批。

想不到这倒促成了春风渡玉门,戈壁绽绿荫。

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充边文人的功劳。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

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

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

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作者简介: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求今天的亚运会开幕式台词

我们在这里欢呼,为世博、为世界

朗诵稿《祖国 感谢你》

祖国,感谢您感谢您赐予我金色的生命

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 让我的身体里流着炎黄子孙的热血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给予我优美的环境

游黄山,登长城,过, 让我在这青山绿水中自由地徜徉,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传授我渊博的知识

学天文,习地理,明历史, 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所给予我的一切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感谢您,我的祖国母亲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