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快乐学堂的串场词
对联大全-- 风 景 名 对 联 福山 地出灵泉润海表 净地扫 天生石鼓镇闽中 空门不用关 日日携空布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私来由 福州西湖李钢祠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州林则徐墓 风清华表翔无鹤,云护佳城关玉鱼 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 福州洪塘金山寺 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 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连江百洞山 初地引人徐入胜 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 好山一望始开怀 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 福建永泰方广岩 石室云开,风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厦门浪屿日光岩 浪击龙宫鼓 风敲梵刹钟 厦门太平岩 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作主乐天成 厦门中岩 中隐春深飞野鹤 岩泉石瘦响寒林 厦门集美鳌园 花草春常在 乔木认前痕,劫后能酬经始志 虫鱼万象观 菁莪期远荫,老来犹报济时心 福建郑成功祠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邵武熙春山 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武夷山小桃源 喜无樵子复观奕 怕有渔郎来问津 武夷山石湖涧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福建晋江县草庵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晋江五里桥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 嘘吸沧溟涵地脉 吐吞日月镇天池 漳州南山寺 石骨金身何处来,无始无终自在 慈云法雨从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漳州白云岩书院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福建漳浦县海月岩石佛 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泪 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福建龙海木棉庵 明千秋大义 为国家除奸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 青山有幸埋忠骨 正邪自古同冰炭 白铁无辜铸佞臣 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岳飞庙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西湖秋瑾墓 丹心应结平权乐 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碧血常开革命化 呕心为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杭州西湖灵隐山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灵隐天王殿 峰峦或再有飞秋,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西湖烟霞洞 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 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韬光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杭州吴山城隍庙 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杭州刘庄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 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云栖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杭州净慈寺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苏公祠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孤山寺 不雨山常润 无云水自阴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今 拂城扬柳一千株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西湖秋月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放鹤亭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浙江普陀山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永嘉东山张园池楼 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 浙江温州江心寺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南昌百花洲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江西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江西吴城望湖亭 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观 九江庚楼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 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九江浔阳酒楼 世间无此酒 天下有名楼 九江烟水亭 请看世事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 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 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声,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 宫繁华,他乡沦落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 茫烟水,缥渺江波 江西大庚挂角寺 挂角何进,偶为岭上主人,犹想象千秋风度 举杯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广东罗浮山酥醪观 小楼容我静 万壑烟云留槛外 大地任人忙 半天风竹拂窗来 广州白云山 海上生明月 山中有白云 广州云泉山馆 见山风山水乐水 似隐非隐仙非仙 肇庆市鼎湖山庆云寺钟楼 山气半归湖泪雨 涛声遥答渡头钟 肇庆鼎湖山半山亭 客游图画里 到此处才进一步 僧语水去间 愿诸君勿废半途 九龙青山禅院 十里松杉围古寺 白云白鸟飞来去 百重云水线青山 青史青山自古今 上海豫园湖心亭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上海豫园得月楼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上海陈公祠 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 讲道论文人愧死 此日竟成千载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我身不忘我主,任世间 寡廉鲜耻辈偷生 江苏扬州平山堂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岭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扬州史可法墓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扬州史可法祠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老臣心 江苏清江禹王台 洪水想当年,幸怪锁洪湖,十万户饭美鱼香,如依夏屋 清时思俭德,祝神来清浦,千百载永勤沐泽,共乐春台 苏州虎丘白居易祠 唐代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苏州范仲淹祠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苏州张旭祠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兑传八法 酒狂称草圣,满常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苏州网师园 风风雨雨暖暖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苏州沧浪亭 短艇得鱼撑月去 小轩临水为花开 苏州闲吟亭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明月半亭风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 烟雨湖山六朝梦 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 英雄儿女一枰棋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 南京清凉山 六朝金粉微风后 一味清凉上月时 无锡蠡园景宜楼 烟水老渔情,任凭人事沦桑,且消受物外田园,眼前风景 湖山故乡好,占得天然图画,更近傍旧卢门巷,黉舍弦歌 无锡梅园 客为坝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 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 镇江金山江天一览亭 天镜照晴空,谪仙去后来坡老 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 镇江挹江亭 来时觉幽奥 到此豁心胸 徐州留侯祠 五世报韩终有恨 一时兴汉本无心 湖南长沙屈原祠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湖南桃源县陶渊明祠 六前学种先生柳 岭上长留处士坟 湖南桃源县桃花源山 绝境此何来,版图原非刘氏土 避秦电休问,世家本属晋时人 湖南岳阳岳阳楼 水天一色 洞庭西下八百里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风月无边 淮海南来第一楼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 三过必醉,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 东道岩疆,潴者
流者
峙者
镇者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湖南宝庆双清亭 云带钟声穿树出 风摇塔影过江来 长沙城心阁 四面云山都到眼 万家灯火最关心 湖南岳阳小乔墓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落月,也为英雄夫婿,三更犹吊美人魂 湖北武汉黄鹤楼 对江楼阁参天立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全楚山河缩地来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黄鹤楼一览亭 大江东去千峰翠 爽气西来两袖青 黄鹤楼太白亭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黄州赤壁 月色如故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江流有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安徽安庆大观亭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安徽凤阳谯楼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廓犹是,白云无尽时 安徽采石矶太白楼 吾辈此中惟饮酒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先生在上莫题诗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山东济南趵突泉 画阁镜中,看幼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泰山南天门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北京韩愈祠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北京陶然亭 烟笼古寺无人到 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树倚深堂有月来 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北京颐和园涵虚堂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北京颐和园养云轩 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云中开翠幕,山雨霏微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碧云寺 恐坏云根嫌地窄 喜看山色放墙低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海水朝(潮),朝朝(音召)朝(潮),朝(音召)朝(潮)朝(音召)落 浮云长(涨),长长(音常)长(涨),长(音常)长(涨)长(音常)消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十年幕府悲秦泪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一卷唐诗补蜀风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成都武侯祠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重庆云顶寺 云间天上 顶上园光 四川乐山凌云寺 秋云留远寺 明月照深林 峨眉圣积寺 半天开佛阁 平地风人家 峨眉洪椿寺 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 四川新都桂湖 秋色横眉,桂树丛中招隐士 湖光照面,荷花香里坐诗人 四川眉山三苏祠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四川灌县青城山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 郁,纵横八百里舆图。
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沦海;锦江春涨, 绿到瀛洲。
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从何处寻
神仙帑库丈 人峰,真墙堵耳。
回思峨眉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
况 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
读书台犹存芳躅, 飞赴寺安敢跳梁。
且逍遥陟檐卜冈,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 楼观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
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 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愈,烈烈轰 轰,上下四千年文物。
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官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 霓裳同咏。
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
望帝归魂高 士传,岂欺予哉。
莫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若遐荒事,兼 之花芯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蝉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
携孤琴御史曾游, 吹长笛放翁再往。
休提说王柯丹鼎,谭峭趿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 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
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 广西桂林独秀峰五咏堂 户外一峰秀 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 窗前万木低 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桂林桂山书院 桂林无杂木 山水有清音 贵阳城北关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人 陕西苏武庙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妆来赢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陕西潼关 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 陕西汉中天汉楼 到此最高,看芳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 何须更上,诵好山云影,五言已尽宋元诗 西安古寒窑 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 千余载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沙,想见冰心 云南昆明西山 高山仰止疑无路 曲径通幽别有天 昆明西山飞云阁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 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古代出生于洛阳的名人
● 玄 奘 玄奘(602—644年),姓陈,法名玄奘。
洛阳偃师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三藏、唐高僧、佛教学者、翻译家、旅行家、与鸠摩罗仁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他从小就出家于洛阳净土寺为和尚,后又在国内遍访名师,他感到所说纷歧,难得定率,便决心到天竺学习,在那烂陀寺从戎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同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天竺,经历了17年,贞观十九年回到了长安。
译出经、论35部,凡1335卷,1300多万言。
多用直译,笔法严谨。
所译经籍,对丰富祖国文化有一定贡献,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世称“新译”。
曾编译《成唯识论》。
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和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
他到天竺取经的故事。
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人为纪念他,在其故乡村南建唐僧寺一座。
寺内大殿为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现在尚为完好。
他的父亲陈惠在隋代曾任江陵县令,二哥陈素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名长捷。
● 元 稹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
其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元稹出身寒门,又早年丧父,依靠亲戚度日。
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学习,发奋为文,15 岁明经及第,21岁初仁河中府。
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为秘书省校书郎。
28岁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对策第一,授左拾遗。
青年时代,具有正义感,力主改革时弊,因遭忌,被贬为河南县尉。
后又任监察御史,奉使东蜀,不畏权贵,惩处贪官污吏,名动三川。
但因得罪了宦官,而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后又贬谪通州司马。
转而依附宦官权势。
穆宗继位,召升膳部员外郎,后又升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工部侍郎。
穆宗长宗二年升任宰相数月,同年罢相,出任同州刺史、后改越州刺史、又转浙东观察使。
在任职属地仍改革时弊,大和三年回长安任尚书左丞。
次年任武昌军节度使至死。
终年53岁。
他的诗作,以乐府诗为最有名。
如《国家词》、《织妇词》、《采珠行》、《连昌宫词》。
他的小诗《行宫》,写得含蓄有味。
虽只有四句,而读者不觉其短。
他写的《莺莺传》,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取材。
元稹,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作家。
● 伊 尹 伊尹名挚,夏末商初人。
是古代著名的贤相。
伊尹出生于伊洛流域的古代有莘国的空桑涧,即今日洛阳嵩县莘乐沟。
他出身于奴隶家庭,其父为奴隶主的家用奴隶厨师,母为采桑养蚕 的奴隶。
伊尹自幼聪慧,勤学上进,耕于有莘国之野,但由于父传,他的烹调技术很高。
他还努力钻研治国之道。
所以,他既是奴隶,又是奴隶主子弟的“师仆”。
商部族的首领汤求贤若渴,几次去求伊挚,他没有从。
空桑涧西南平地上有个小山丘,相传就是商汤请伊挚的三聘台。
之后,商汤娶有辛氏之女为妻,伊挚以陪嫁奴隶身份来到了商汤身边。
并很快得到商 (未完待续) --作者:往事如风 (2005-07-18 20:59) 回复留言 1. (续上) 汤的信任,为其灭夏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商朝建立后,伊挚受封为尹,即宰相,助汤治理国家。
商汤死后,伊尹曾辅佐外丙、仲壬、太甲等。
伊尹在政治上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他强调“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他常用夏王朝灭亡的原因是夏桀“弗克庸德”来教育国君。
他指出:“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
”他对商朝的创立及巩固起了重大作用。
伊尹活了100多岁,到沃丁执政时死去。
死后葬于西亳,离汤冢有7里地。
在今偃师县城西 10公里处。
明代在嵩县城南沙沟龙头村重修的“元圣祠”是作为伊尹的出生地而建的。
祠门的对联把伊尹与孔子并举,称伊尹为元圣,称孔子为至圣。
后来人们称他为中国第一位贤相,尊他为元圣。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名旦,周文王之了,武王之弟。
周公为周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
他协助武王姬发完成兴周灭商的大业,建立了周朝。
武王卒后,成王姬育继位。
而当时成王还是年幼,根本不懂治国之事。
在周朝草创、百废待兴之时,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
周公摄政不久,却引起了周统汉集团的猜忌,以分封商地管叔和蔡叔尤甚,到处造谣,说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图篡夺王位,被封为商地的纣王儿子武庚认为有机可乘,便与管督、蔡叔等人互相勾结,扯旗反叛。
在这紧急关头,周公决定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战斗,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诛杀,蔡叔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周公东征之后,开始实行大分封,同时觉得镐京偏西,不利于统治全国,有必要在东方伊洛一带建个新都,于是就在成王五年,开始大规模地营建新都洛阳,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洛阳创建两座城:西为王城,东为成周城。
总称洛邑。
洛邑建成后,西周有两个都城。
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京制、周公居洛期间,制礼作乐,确立了周朝的统治体制,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成王成人后,周公将政权归还给成王。
《尚书·无逸》篇,就是周公归政时,对成王的一番谆谆告诫,为成王执政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周公营建洛邑并长久居洛,与洛邑有着密切的关系。
几千年来,洛阳的人们都尊敬周公,把周公作为幸吉祥、胜利的象征。
● 尹 洙 尹洙(1001—1047年),字师鲁,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新古文运动的先驱者。
尹洙自幼聪敏好学,早就与兄源知名于时。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及第,调绎州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曹参军,安国军节度判官、知光泽县。
又举书判拔萃,为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知伊阳县。
后召试殿中,任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不久被贬郢州酒税,徙唐州。
后复任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又任经略判官,继迁集贤校理、通判州事、加直集贤院、太常丞、知泾州。
又徙知庆州、晋州,迁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路州等。
庆历七年91047年) 四月十日病卒,终年47岁。
尹洙一生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他与欧阳修、梅尧臣等高举韩柳复古文的 (未完待续) 2. (续上) 大旗,一改宋初文坛的浮靡之气,开一代文学新风。
其作品有《尹洙集》28卷。
今传本《河南先生文集》27卷,附一卷。
此外,他还著有《五代春秋》。
● 朱敦儒 朱敦儒(1086—1175年),字希真,河南洛阳人。
她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具有超然不群、不受凤凰管、不归麒麟辖的性格,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
早年隐居不仕。
两次举荐为官而不出。
绍兴二年(1132年),宣谕伎明又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很多翰廷在臣也称颂他的学问与人品,所以高宗皇帝下诏命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诏,在众朋的劝勉下,他方应诏到了临安。
赐进士出身,授以秘书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典狱。
后来因主张抗战,发表主战言论,并于主战派李光等人交通,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罢官。
朱敦儒是宋代一位著名的词人。
其负早期秀婉工丽,注意词的格律和四声,多写隐居生活。
南渡后,家国之难,流离之苦,尤其是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慨使他的词风大有改变,使他唱出了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愤激慷慨的主旋律。
后来秦桧当政,选用一些文人来装点门面。
加之秦桧之子秦(火+喜)喜欢工词与乐府,朱敦儒再次出仕,被任命为鸿胪少卿,秦桧死,郭儒又被罢官。
他的后来出仕,众说不一。
宋高宗说:“此人朕且囊荐以隐逸命官,置之馆阁,岂用始怡退而晚奔竟耶。
”看来,他后来出仕是有难言苦衷的。
朱敦儒有《樵歌》,也称《太平樵歌》,有人把他的词风分为三段:即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词风激越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
这三段又唱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格调的三部曲。
伊尹 :生卒年待考。
商初名臣。
名挚,洛阳伊川人(亦说栾川人或嵩县人)。
因官封为尹,故称伊尹,又称阿衡或保衡。
原为有莘氏女陪嫁于汤的媵臣,因精通治国之道,汤授以国政,在助汤灭夏中所建功勋卓著。
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
仲壬死后,立太甲。
太甲无道,伊尹将其放逐桐宫(今虞城南)。
3年后,太甲悔过,复得其位。
享年百岁,卒后商王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与汤并祀。
传有《伊训》、《咸有一德》等,已佚。
白圭:生卒年待考。
战国著名商业活动家,魏惠王时大臣。
洛阳人。
主张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贸易致富。
遇到丰年,收买谷物,卖出丝漆;遇到荒年,卖出粮食,购进帛絮。
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
字季子。
洛阳人。
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
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
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归赵封为安君。
后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民间活动,被齐人车裂而死。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收为弟子。
文帝即位后,因吴公的推荐,任为博士,掌文献典籍。
其时,贾谊不过20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但以见识和议论,赢得博士中年长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
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
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
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言,动摇了文帝对贾谊的信任,结果文帝让贾谊离开长安,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贺若弼(544~607)隋大将。
�
古代有什么知名人物是姓韦的?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
大部分测试者在此项失分相对较多,如果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并取得好的成绩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
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
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
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
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
第一类是意义不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
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
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由于字形相近由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级成的较常用的字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
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语,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音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
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50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
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
1985年。
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上、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间、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
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
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
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
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1、阅读理解 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
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对于抒情性作品,应着重熟悉其抒情线索和感情格调。
对于叙事作品,应着重熟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
对于论述文,需要通过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说明次序和说明方法。
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点,熟悉了作品的具体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朗读方法。
2、设计方案 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
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
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
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