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议训会主持词

议训会主持词

时间:2017-09-24 19:19

部队改革个人表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很荣幸作为基层干部代表在此发言,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面对在座练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领导和前辈们,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

战友们,去冬进春工作已告一段落,全员岗位练兵工作正一步步的向我们走来。

是全力打赢世博安保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夯实基础谋发展的突破之年,伴随着隧桥开通、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深深的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舒畅与困苦同在,每一步的前行都要我们付出百倍的豪情,千倍的干劲,但我们信心十足,此次会议的召开给我们吹想了奋进的号角,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将以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为指导,以此次的动员会为契机,以练素质,强本领,保打赢为目标,全面拉开全员岗位大练兵的序幕。

下面我谨代表中队官兵向各位领导表决心如下: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身先士卒提素质.作为基层中队新提任的业务主管,成分相对比较新,在组训的过程中首先要自身素质过硬,坚持与战士做到“五同”,充分发挥身先士卒、领头雁作用,敢于向全体官兵叫响“向我看齐,跟我上”的口号,以实际行动来激发官兵训练的激情、热情;其次要俯下身子,谦虚好学,常思常省,多多向其它干部和老班长学习,不断的完善自我,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精心组织、科学施训,全力以赴抓练兵。

刚才听了长做的练兵动员,我感到今年的大练兵内容多、任务重、参训面广,如何做好今年的练兵工作,作为一名基层主管,我深切的感受到自身素质的过硬于否直接关系到练兵的成效,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将从自身素质抓起,根据支队的计划统筹安排,坚持支部议训制度,制定切实可行并适合中队特点的全员岗位练兵计划,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时间,务求实效。

注重练兵的针对性、实效性,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练兵活动,做到苦练加巧练,确实使中队官兵:“头脑练活、技术练精、预案练熟、作风练硬”,为完成好执勤战备这一中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积极响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要求。

三、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突出重点求实效。

在练兵过程中,我们将始终贯彻“练为战”的主题,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结合,积极探索练兵新思路,突出训练的实用性和实战性。

我们将结合中队辖区的特点,充分发扬官兵的主观创造性,努力研究出符合实际需要又合理、实用的练兵方法,从而使练兵更加贴近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的实战需要,切实提高练兵的实效性。

注重练体能、练技能、练智慧,练战术、练合成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部队的灭火救援水平。

尤其是针对现代火灾特点,认真学习新装备、新科技、新战法,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建设新时期素质型、实干型、学习型中队。

四、训管结合,教养一致,严抓细扣促正规。

在刻苦练兵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部队管理的重要性。

必须一如既往地执行好《基层建设纲要》及条令条例,按照正规化的标准,从日常小事抓起,注重点滴养成,规范一日生活制度,严格行政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力度,落实好灭火救援安全行动要则,从而达到训练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全力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

五、开源节流、突出质量、合理调配强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全员练兵对官兵的体能和体质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一方面我们将在中队现有财力的基础上,加大伙食投入,注重营养调配、把好卫生关,使官兵吃饱吃好;另一方面中队团支部将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丰富警营文化生活,切实提高中队官兵的生活质量,使每一位官兵都能在繁重的训练任务中体会到苦中有乐。

各位领导、战友们,全员岗位练兵是全年工作的重心,也是衡量一支队伍战斗力的标准之一,“练为战”是全员岗位练兵永恒的主题,我们不仅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境界,还要有着眼实战的务实作风。

我们中队全体官兵将继续弘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精神,励兵秣马、戮力而行,我们将以优异的成绩向各级领导、首长汇报。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翻译文言文《明史·夏言传》

夏言,字公谨,(今江西贵溪市)人。

他的父亲夏鼎,临清知州。

夏言德(明武宗年号)十二年的进士,担任授行人司行人,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他生性机灵聪敏,善写文章。

他做了言官之后,说话正直,非常自负。

明世宗即位,他上疏说:“正德年间以来,弊端已经太多了。

现在陛下只有维新改革,请您每天上朝后,驾临文华殿批阅奏章,召来内阁大臣一起决断。

有的事情事关重大,就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

不应该和身边的宫人商量后,就直接下旨。

您的意旨,也一定要经过内阁商议后在施行,来断绝蒙蔽矫诈的源头。

”皇帝高兴的接受了。

夏言奉诏会同御史郑本公、主事汪文盛核查亲军以及京卫对于的官员,裁减了三千二百人,又上奏了九条事。

皇帝身边无用的人被肃清了。

嘉靖(明世宗年号)初期,夏言会同御史樊继祖等出京核查庄田,把被官府夺取的财产都还给了百姓。

弹劾宦官赵霦、建昌侯张延龄,共上奏了七次奏折。

又请求改后宫的负郭庄田为亲蚕厂、公桑园,禁止一切内亲的求请以及河南、山东献民田给王府的奸民。

营救了被逮捕的永平知府郭九皋。

庄奉夫人的弟弟邢福海、肃奉夫人的弟弟顾福,朝廷传旨授给他们锦衣世千户,夏言力争说这样不可以。

他的各类奏章都非常正直,被人们传诵。

多次升任到兵科都给事中。

他又勘察了平定青羊山贼寇的官员的功罪,他的意见都非常恰当。

副使牛鸾缴获了贼人间交流的名单,夏言请求把它毁了来安抚众人。

明孝宗时期,下令吏部、兵部每年准备两京(南京和北京)的大臣及在外的文武地方官员的履历给皇上审阅,正德年间后渐渐就荒废了,夏言上疏请求恢复这个制度。

嘉靖七年,夏言调任到吏部。

这时候,皇帝锐意改革文礼方面的事。

认为天地一起祭祀不合礼法,打算分别在城郊建祭坛,和日、月祭坛总共是四个。

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定,皇帝向明太祖占卜结果也是不吉,这个决定就搁下了。

恰逢夏言上疏请求皇帝到南郊亲自耕地,皇后到北郊亲自养蚕,为天下人做表率。

皇帝因此以南北郊的说法,和分建天地二郊的想法相符,下令让张孚敬宣旨,夏言于是请求分开祭祀天地。

朝臣认为不可,张孚敬也不同意,詹事(官职名)霍韬反对的最厉害。

皇帝大怒,把霍韬关进监狱。

并下旨奖励夏言,赐给他四品的俸禄,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夏言又赞成在二郊配祭物的观点,详情记录在《礼志》。

夏言从此很受皇帝恩宠。

城郊的祭坛刚一开工,就下令让夏言监工。

延绥发生饥荒,夏言推荐佥都御史李如圭为巡抚。

吏部推荐替代李如圭的人,皇帝不予启用,又谈到夏言。

御史熊爵说夏言推荐李如圭是为自己,以至于把夏言比作张纟采。

皇帝训责了熊爵,让夏言不要再争辩了。

但是夏言感到不平,攻击熊爵并辞去刚任的官职,皇帝于是才作罢。

张孚敬在百官面前颐指气使,没有敢和他抗衡的。

夏言自认为被皇帝赏识,只有他敢和张孚敬平起平坐。

张孚敬非常忌恨夏言受宠,夏言也怨恨张孚敬突然起用彭泽为太常卿而不提拔自己,两人于是不合。

夏言上疏弹劾张孚敬以及吏部尚书方献夫。

张孚敬、方献夫都上疏辞官。

皇帝对人宽厚,为两方调节。

夏言显贵之后,对张孚敬、方献夫、霍韬作难,更加以正直顽强而自负。

皇帝打算把郊礼方面的知识编纂成书,提拔夏言为侍读学士,担任纂修官,每天讲解经典,仍兼任吏科都给事中。

夏言又赞成皇帝更改文庙祀典以及大禘的礼法,皇帝更加高兴。

嘉靖十年三月于是提拔夏言为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管院事,依然直讲经典。

夏言长相俊朗,胡子好看,说话弘亮流畅,不带方言。

每次开讲,皇帝一定会仔细观察,打算大用他。

张孚敬对夏言的妒忌更加厉害,于是和彭泽操纵薛侃一案,把夏言关到司法部门。

不久,皇帝发觉张孚敬无理,于是罢免了张孚敬而释放了夏言。

八月,四处城郊的祭坛都完工了,升任夏言为礼部左侍郎,仍掌院事。

过了一个月,替代李时担任本部(即礼部)尚书。

从谏官不到一年就升任到六卿,这时从前没有的事。

当时的士大夫尤其厌恶张孚敬,依靠夏言和他对抗。

夏言以聪敏被皇帝赏识,又肯折节下士。

御史喻希礼、石金请求宽赦因“大礼”一案得罪的大臣们。

皇帝大怒,下令让夏言弹劾喻希礼、石金。

夏言认为喻希礼、石金没有别的想法,请皇帝宽恕他们。

皇帝责怪夏言的回答,逮捕喻、石二人到监狱,他们却逃走了,夏言于是归罪给自己,这件事才罢了。

因此夏言在公卿间有了好的声誉。

皇帝制作礼乐,大多是夏言担任尚书的时候起草的,内阁大臣李时、翟銮也就空有虚职。

皇帝每次作诗,都赐给夏言,夏言全部答和并记载下来送给皇帝,皇帝更加高兴。

夏言的奏对符合制度,交给的事情立即就办理。

皇帝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他善于揣测皇帝的想法,也就有所附会。

皇帝赐给他银章一枚,让他可以用密信上奏,银章上刻文字“学博才优”。

先后赐给他绣蟒飞鱼麒麟服、玉带、兼金、上尊、珍馔、时物,每月都有赏赐。

张孚敬、方献夫又相继入内阁参政。

他们知道皇帝恩宠夏言,也不敢和他较量了。

不久都辞官了。

议礼的诸人只有霍韬在,仇视夏言,不理睬他。

十五年因为顺天府尹刘淑相犯案,霍韬、夏言互相攻击。

霍韬最后失败,事情详细记录在《霍韬传》中。

夏言因此更加骄横了。

郎中张元孝、李遂和夏言有点小过节,夏言上奏贬黜了他们。

皇子降生,皇帝赏赐夏言非常丰厚。

起初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后又加封为少傅兼太子太傅。

闰十二月又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知机务。

随侍皇帝拜谒皇陵,回到沙河,夏言的营帐着火,蔓延到郭勋、李时的营帐,皇帝交给夏言的奏章有六件被烧毁。

夏言应该独自引咎,却与郭勋等人一同去谢罪,被皇帝训责。

当时李时为首辅大臣,而政事大多是夏言处理的。

顾鼎臣入内阁参政,自恃显贵得早而且年长,对许多事情都有看法。

夏言很不高兴,顾鼎臣于是不敢再和他争辩。

这年冬,李时去世,夏言担任了首辅大臣。

嘉靖十八年,因为编写皇天上帝册表,加封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

明朝的大臣没有被封为上柱国的,这是夏言自封的。

武定侯郭勋得宠,妒忌夏言受宠。

而礼部尚书严嵩也妒忌夏言。

夏言和严嵩随侍皇帝到承天,皇帝拜祭完显陵后,严嵩又请皇帝继续表贺,夏言请求回京。

皇帝批复后,很不高兴。

严嵩知道皇帝的意思,坚持请求表贺,皇帝于是说:“礼乐出自天子,也是可以的。

”下令表贺,皇帝从此对夏言不悦。

皇帝临幸大峪山,夏言进帐随侍迟到了一些,皇帝责让他。

夏言害怕,请罪。

皇帝大怒说:“夏言从一个小官,因为张孚敬议郊礼一事升官,竟敢怠慢不恭,写密信不用我赐的银章,就让他全部退还我给他的银章和手敕。

”夏言更加害怕,上疏谢罪。

请求不要退还银章、手敕,作为子孙百代的荣幸,文词非常可怜。

皇帝怒气不消,怀疑夏言毁损了它们,命令礼部追回。

免去他的少师勋阶,以少保尚书大学士的身份留职。

夏言于是把皇帝的手敕四百余份,和银章一同交上。

过了几天,皇帝怒气消了,下令了结此事。

又让他以少傅、太子太傅的身份入内阁参事,夏言上疏谢罪。

皇帝高兴了,训导他自励忠诚,秉公持正,避免引起众怒。

夏言心知皇帝所说的众怒,就是郭勋等人,又上疏谢罪。

说自己处世不敢落在他人后面,从不和人结交,被众人所忌恨。

皇帝又不高兴悦,诘责他。

夏言又惶恐谢罪,这才算完。

不久,雷击奉天殿。

皇帝召夏言和顾鼎臣,他们没有按时到。

皇帝又诘责他们,令礼部弹劾他们。

夏言等人请罪,皇帝又责怪夏言傲慢,并训责了顾鼎臣。

事后,还给了夏言当初追回的银章、御书。

陕西捷报传来,夏言恢复了少师、太子太师的职位,加任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江淮的贼寇被平定,皇帝发玺书奖励他,赐给金币,兼领大学士俸禄。

顾鼎臣死后,翟銮又进入内阁,小心谨慎就像夏言的下属,不敢有一点冒犯。

而霍韬掌管詹事府多次和夏言结怨。

因为郭勋和夏言有过节,霍韬勾结他好帮助自己,三人每天相互陷害。

不久霍韬死去,夏言、郭勋依旧交恶。

九庙受灾,夏言正因病告假,请求辞官,没被允许。

昭圣太后驾崩,皇帝下诏问太子应该如何守孝,夏言的奏折有错字。

皇帝切责夏言,夏言谢罪并乞求会家治病。

皇帝更加恼怒,令他以少保、尚书、大学士的身份退休。

夏言开始听说皇帝恼怒自己,献上防御边境的十四策,希望以此为自己开解。

皇帝说:“夏言既然有好计策,何什么如此自爱,辜负了我的眷顾,暂且不问他的罪了。

”起初,夏言撰写青词和别的文章,最称皇帝的新。

夏言免官后,只有翟銮在内阁,不是皇帝所喜欢的人。

即将出京的时候,夏言在西苑斋宫拜见皇帝叩首告别。

皇帝听后可怜他,特已赐给他酒菜,让他回私宅治病,等以后的命令。

恰逢郭勋被御史弹劾,也借病告假。

京山侯(爵位名)崔元刚被宠幸,在内苑当值,妒忌郭勋。

皇帝闲暇时问崔元说:“夏言、郭勋都是我的股肱大臣,为什么互相妒忌

”崔元没有回答。

皇帝问夏言什么时候回乡,崔元硕:“等到皇上寿辰过后,他才敢来告老还乡。

”皇帝又问郭勋是什么病,崔元说:“郭勋没有病,夏言一回乡他就会出山。

”皇帝点头。

言官们知道皇帝眷顾夏言厌恶郭恶勋,因此共同弹郭勋。

郭勋分辨的言语悖谩,皇帝大怒,免去郭勋的同事王廷相籍。

给事中(官职名)高时,和夏言的关系好,于是揭发了郭勋贪污骄纵不守法的十几件事情。

于是郭勋被关到监狱,恢复了夏言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官衔,病好后入阁参政。

夏言虽然告假,内阁的事大多还经过他决定。

治郭勋的罪,全都是他指使的。

嘉靖二十一年春,他的一品官衔满九年,皇帝派宫人赐给他银币、宝钞、羊酒、内馔。

全部恢复了他的官阶,下诏褒奖他,在礼部为他设宴。

尚书、侍郎、都御史陪侍在旁。

这时候,皇帝虽然礼待夏言,但是恩宠不如从前了。

慈庆、慈宁两宫皇后驾崩,郭勋曾建议改其中的一宫让太子居住。

夏言认为不可,和皇帝一致。

这时皇帝突然问夏言太子应该住哪里,夏言忘记了从前的话,想到修建宫室又浪费又麻烦,就回答的和当初郭勋说的一样。

皇帝不高兴。

又怀疑言官们弹劾郭勋是出于夏言的指使。

等到修建了大享殿,命太监高忠监工,夏言没有进献敕稿。

在西苑当值的大臣,皇帝都让他们骑马,又赐给香叶束发巾,用皮帛做靴子。

夏言认为这不是作臣子应该穿戴的,不接受,又独自乘坐腰舆(一种轿子)。

皇帝被惹得好几次不高兴,打算罢掉夏言,而严嵩又趁机挑拨。

严嵩和夏言是同乡,以为夏言先显达,侍奉夏言非常小心。

夏言入内阁是因为代替严嵩,而夏言却以当门客对待他,严嵩非常愤恨。

夏言失宠之后,严嵩越来越以柔佞受宠。

夏言害怕被排斥,叫严嵩一同商量。

严嵩则偷偷地跑到陶仲文的府上,忌恨地说夏言代替了自己的位子。

夏言知到后非常恼怒,指使言官多次弹劾严嵩。

皇帝正赏识严嵩,因此没有理会那些弹劾,夏言、严嵩两人于是很不睦。

六月,严嵩面见皇帝,磕头顿首,泪如雨下,哭诉被夏言欺负的情形。

皇帝让他把夏言的罪状全都说出来,严嵩趁机揭发夏言的短处。

皇帝大怒,下手诏给礼部,一一列举夏言的罪状,并说:“郭勋已经关到监牢里了,夏言还给他编制罪名。

言官是朝廷的耳目,却专听夏言的主使。

我不早朝,夏言也不来内阁。

军国重事,都取决他一人。

我的话是机要秘密,他却当作玩笑。

言官们不说一句话,就是欺君罔上,导致神鬼大怒,大雨损害了庄稼。

”夏言非常害怕,请罪。

过了十多天,献礼给皇帝的寿辰,被召进宫接见,在西苑等候参事。

夏言趁机谢恩告老还乡,话语非常可怜。

他的奏章被搁了八天没有批复,恰逢七月初一日食后,皇帝下手诏说:“日食,是因为有人以下慢上的罪行,免去夏言的官职,闲住在京城。

”皇帝又找了自己的三项过失,布告天下。

御史乔佑、给事中沈良才等人都准备奏章替夏言辩护,并一同请罪。

皇帝大怒,贬黜了十三人。

高时因为弹劾郭勋的缘故,只有他被贬谪到边境。

于是严嵩代替了夏言入阁参政。

夏言掌权了很长时间,家境富厚,服饰、用度都很奢侈,多次收受贿赂。

很长时间没有被召见,监司府县吏也对他慢慢轻视了,他悒悒不乐。

到了年初一、皇帝的寿辰他就上表庆贺,自称“草土臣”。

皇帝也渐渐开始可怜他,恢复了他的尚书、大学士职务。

到了嘉靖二十四年,皇帝稍微发觉严嵩贪污骄纵,又追念夏言,派官员下召让他回来,全部恢复了他少师等官衔,也加封严嵩为少师,好像和严嵩同等。

夏言到任后,直接凌驾在严嵩之上。

他所批答的文书,从不咨询严嵩,严嵩也闭口不敢说一句话。

严嵩所用的心腹人,夏言都贬斥了他们,严嵩也不敢救,恨之入骨。

天下的士大夫都怨恨严嵩的贪污骄横,都认为夏言能压制严嵩,非常高兴。

而夏言因为被遗忘很久了,务求扩张自己的势力。

文选郎高简的发配,唐龙、许成名、崔桐、王用宾、黄佐的罢免,王杲、王暐、孙继鲁的入狱,都是夏言主持的。

贵州巡抚王学益、山东巡抚何鳌被言官弹劾,夏言就拟旨逮捕并审讯他们。

唐龙从前和严嵩关系好,王暐的案子牵涉到严世蕃(严嵩之子),其他官员的处置也都不恰当,于是朝臣寒心。

最后御史陈其学因为盐法的事情弹劾崔元以及锦衣都督陆炳,夏言拟旨让他们写交待状,两人都拜见夏言请死,陆炳长跪才得以开解。

崔元、陆炳二人和严嵩勾结一起陷害夏言,夏言却没有发觉。

皇帝多次派小太监去夏言的住处,夏言高傲自负,像对待奴才一样对待他们;而严嵩就请他们入坐,亲自把金钱放进他们袖中。

所以太监们每天都赞扬严嵩而说夏言的坏话。

夏言献的青词往往不符皇帝的心意,严嵩听说后就更加精心地做这些事。

不久,河套地区起义。

夏言从前慷慨激昂并以自己能经济天下自居,打算建立不世功勋。

陕西总督曾铣请求收复河套,夏言赞成并同意。

严嵩和崔元、陆炳在之间挑拨捣乱,最后事情没有成功。

江都人苏纲,是夏言后妻的父亲,和曾铣关系很好。

曾铣刚要请求收复河套,苏纲就在夏言面前保举。

夏言认为曾铣可以胜任,于是写密奏推荐了他,说群臣中没有比曾铣更忠诚的了。

皇帝让夏言拟旨,多次褒奖了曾铣。

曾铣大喜,更加锐意出师。

皇帝突然降旨诘责他,话语非常严厉。

严嵩揣摩皇帝的心意,于是极力说河套不可能收复,话语涉及到夏言。

夏言开始非常害怕,谢罪,并说“严嵩并没有不同意见,所有的事情都委托给我的”。

皇帝责怪夏言“强君胁众”,严嵩有些奏章弹劾夏言,夏言也奋力争辩。

而皇帝已被严嵩所蒙蔽,怒不可解。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全部剥夺了夏言的官职,以尚书的身份让他退休,仍然没有杀他的意思。

恰逢有流言在宫中传播,说夏言离任时法牢骚。

严嵩又替仇鸾起草奏章说夏言收了曾铣的钱,两人从中牟利,事情牵联到苏纲,于是把曾铣、苏纲关到监狱。

严嵩和崔元、陆炳同谋,曾铣因为交结皇帝近侍按律问斩,苏纲发配戍边,派官兵逮捕夏言。

夏言到了通州,听说曾铣的罪名,大惊,从车上掉下来说:“啊

我要死了。

”又上疏陈诉冤情,说:“仇鸾刚被逮捕,皇上下诏不到两日,仇鸾怎么能听到皇上的话,又怎么知道严嵩的上疏而附会与他

大概是严嵩和崔元等人伪造来陷害我的。

严嵩沉默起来像共工,谦恭下士像王莽,奸巧弄权、父子专政像司马懿。

在朝的大臣受他的牵制,只知道有严嵩而不知道有陛下。

在外的大臣受他的钳制,也知道有严嵩而不知道有陛下。

我的生死被严嵩掌握,只有把命交给皇上,保全与我。

”皇帝没有理睬。

案子成立,刑部尚书喻茂坚、左都御史屠侨等人认为夏言应当处死,引用了多条证据交给皇上。

皇帝没有同意,切责喻茂坚等人,夺去了夏言的俸禄,还说了夏言从前不戴香冠的事情。

夏言这年十月最后还是被弃市。

妻子苏氏流放广西,侄子主事夏克承、侄孙尚宝丞夏朝庆,削籍为民。

夏言死时六十七岁。

夏言豪迈有才能,纵横辩论,人没有能说服他的。

受到恩宠之后,揣摩到皇帝的意思,不愿大臣们结党,于是成天和那些议礼贵人们相反驳。

皇帝认为他不结党,更加厚待他,但最后还是被严嵩所排挤。

夏言死后,严嵩祸害天下,时间长了才有为夏言惋惜的。

而夏言所推荐的徐阶,最后终于除去严嵩成为一代名相。

隆庆(明穆宗年号)初年,夏家上书陈诉冤情,朝廷下诏恢复他的官职,给他祭祀,谥号叫做文愍。

夏言开始没有儿子。

他的妾怀孕,他的妻子因为嫉妒把她改嫁了,妾生下一子。

夏言死后,夏言的妻子把他接了回来,长得很像夏言。

马上就要当官了,却突然病死了。

夏言最终绝后了。

物理的起源是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庄子·知北游》(BC369—BC286)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秋水》也有:“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之说。

“万物之理”正是“物理”一词的基本含义。

天地之运行.四时之交替.万物之生衰,古人都将其看作“物理”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荀子·解蔽》作了进一步总结:“凡已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这里“物理”一词虽未连用,但上下文看是专讲观物知理的。

所以唐扬惊注目:“以知人之性推知,则可知物理也。

” “物理”一词后来出自《淮南鸿烈 览冥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曾经召集众人一起编撰);:“夫燧之取火,磁石之引针,蟹之败漆。

葵之乡(向)日,感慨道:“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物理”二字最早出现在中文中,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物理”一词后来再见于三国时期杨泉的《物理论》(虽然由于当时对世界认知的局限性,很多理论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比如:“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夫水,地之本也。

吐元气,发日月,经星辰,皆由水而兴。

”--------大概的意思是:天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水,水,是地之根本,水蒸汽=云(吐元气),水蒸汽越过日月,直通星辰所在之地的天,而日月星辰的运作都是因为水蒸汽)《物理论》力图从当时可能达到的理论水平.去解释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即自然之理。

相当于自然哲学,当属大物理范畴。

“物理”再后来出自廿四史中的《周书 明帝纪》(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物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或道理。

例如:1、《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2、唐代杜甫《曲江诗二首》之一:“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明代吕坤(1536—1618)著有《呻吟语》,其中卷六第二部分名为“物理”,大体是有关物性学的,并用以引申一些关于人文及世界的观点. 1607年徐光启(1562.4.24-1633.11.8)和利马窦翻(意大利人,Mateo Ricci,1552—1633)译的欧几里德(Euclid,330BC—275BC)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时,徐光启作的该书序言中也谈到了“物理” 一词.(早在1687年牛顿发表其运动定律时还是用自然哲学来命名的,他当时的书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拉丁文所写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φυσιкα”) “物理”《名理探》(1628完成翻译)原名为《亚里士多德辩证法概论》,是由李之藻(1569—1630)翻译的书籍。

1631年陆续印行的《名理探》中已有“物理”的译名:“物理者,物有性情先后。

宗也、殊也、类也,所以成性者,因在先;独也,依也,所以具其情者.因在后。

”此文原意是阐述宗、殊、类三公为本然之属,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在先;而独,依二公为依然之称,所反映的是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因在后。

《名理探》是17世纪初葡萄牙的高因盘利大学耶稣会会士的逻辑讲义.用拉丁文写成。

原名《亚里士多穗辩证法概论》,原书刊于1611年。

我们尚未查到拉丁文原版书.因此还不敢说“物理”一词肯定对译于拉丁文“PHYSICA,但从《名理探》中有关“物理”的引文来看实际上是讲形性学的,仍属中国古代“大物理的范畴

因而这种翻译是准确的。

直到1666年巴黎科学院成立时科学仍分成数学和物理两大类,只不过数学包括力学和天文学;而物理学还包括化学、植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等[7]。

可见法国直到l7世纪,物理学也是大物理或广义物理学。

再后来是明末学士王宣《物理学》(资料缺乏,是方以智的师塾),以及对此书进行模仿借鉴的方以智(1611—1671[辛亥年]十月七日[11月8日])著作的《物理小识》 王夫之(1619-1692年)对方以智质测之学独有所钟.他在《搔首问》中曾说:“密翁(即方以智)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

盖格物者,即物之穷理,唯质测为得之。

若邵康节、蔡西山则立一理以穷物,非格物也。

按:近传泰西物理、化学,正是此理”。

我们姑且不论王夫之关于格物与非格物的区别及其与西方物理、化学相比是否贴切.仅就原按“近传泰西物理、化学正是此理”而论,王夫之对当时西方“物理”、“化学”这两个科学名词已经运用得相当准确了。

这再次证明我国至迟在l7世纪下半叶对西方“物理”、“化学”两个科学名词,已有了准确的译法. 在物理学方面,《物理小识》更是多有可称道之处,尤其表现在它所论及的光学和声学知识方面。

《物理小识》对于光和声的波动性的认识,远较其前人为强。

书中提出了被我们称之为“气光波动说”的朴素光波动学说,方以智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他的“光肥影瘦”主张,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总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使有光区扩大,阴影区缩小。

他并据此批驳了传教士有关太阳直径将近有日地距离三分之一大的说法。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学术贡献。

《物理小识》被收入了《四库全书》,终清之世,不乏被人引用,而且在17世纪晚期传入日本,为知识阶层争相阅读。

此书并影响到日本学者把“物理学”作为Physics的译名,最后又传回中国。

日本早期物理学史研究者桑木或雄说:“在我国最初把Physics称为穷理学.明崇祯年间一本名叫《物理小识》的书,阐述的内容包括天文、气象、医药等方面.早在宋代,同样内容包含在‘物类志’和‘物类感应’等著述中,这些都是中国物理著作的渊源.” 所以日语中“物理”一词起自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百科全书式著作《物理小识》。

1872年出版的由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主持编纂的汉英字典《华英萃林韵府》已经将“物理”与英语的“physics”对译〔(日本是1875年出版的小学教材《物理阶梯》首先使用“物理”一词的)等等。

求EXO爆料 不管真实不真实 越多越好 最好是包包

马新贻(1821-1870)字谷山,号燕门,别号铁舫,谥号“端敏”。

回族,菏泽城东北马垓村人。

他生于官宦之家,祖辈几代为清朝官吏。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任安徽太和、宿松、亳州、建平、合肥等知县及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职。

1853年(清咸丰三年),马新贻任合肥知县时,曾随钦差大臣袁甲三率兵镇压太平军,攻破了太平军占领的盛家桥、三河镇等据点。

其后,庐州城被太平军占领,他招 募骁勇进行训练,以图克复。

因太平军刚到,马新贻暂避其锋芒。

后乘其不备,夜间火烧太平军营,大败太平军,攻占了庐州。

由于镇压太平军有“功”,升庐州知府。

1858年(清咸丰八年)任按察使时,舒城、六安等州县失守,陈玉成率军进攻庐州,马新贻随同清军官兵迎战,被太平军打得大败。

庐州重新被太平军占据。

因而被清政府革职留任。

1860年(清咸丰十年),钦差大臣袁甲三保举马新贻复官。

1862年(清同治元年),马新贻回家奔丧百日后,赴大营办理军务,署庐州、凤阳、颖川兵备道,随安徽巡抚唐训方巡视蒙城、亳州。

1863年(清同治二年)他在蒙城战胜太平军升安 徽布政使。

1868年(清同治七年)二月,任浙江、福建总督,八月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1870年(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马新贻赴署右箭道校阅操练,回署衙时遭捻军张汶祥行刺身亡。

这一案件顿时轰动全国,朝廷命护督将军魁玉与漕运总督张之万会审,后又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会同新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复审,以张汶祥潜通海盗图谋报复 定案,张汶祥被凌迟处死。

案发后,皇帝亲赐祭文、碑文,特赠太子太保、预骑都尉 兼云骑都尉世袭、谥“端敏”,敕令江宁、安庆、杭州、海塘、菏泽等地为其建造专祠。

马新贻,字谷山,山东菏泽人。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安徽即用知县,除建平,署合肥,以勤明称。

咸丰三年,粤匪扰安徽,淮南北群盗并起,新贻常在兵间。

五年,从攻庐州巢湖,新贻击败援贼,迭破贼盛家桥、三河镇、柘皋诸贼屯,寻克庐州。

积功累擢知府,赐花翎,补庐州。

七年,捻匪、粤匪合陷桃镇,分扰上下派河,新贻破贼舒城,记名以道员用。

八年,署按察使。

贼犯庐州,新贻率练勇出城迎击,贼间道入城,新贻军溃失印,下吏议,革职留任。

九年,丁母忧,巡抚翁同书奏请留署。

十年,钦差大臣袁甲三为奏请复官。

十一年,同书复奏荐,命以道员候补。

丁父忧,甲三复奏请留军。

同治元年,从克庐州,败贼寿州吴山庙,加按察使衔,署布政使。

苗沛霖叛,从署巡抚唐训方守蒙城,屡破贼。

二年,授按察使,寻迁布政使。

三年,擢浙江巡抚。

浙江新定,民困未苏,新贻至,奏蠲逋赋。

四年,复奏减杭、嘉、湖、金、衢、严、处七府浮收钱漕,又请罢漕运诸无名之费,上从之,命勒石永禁。

筑海宁石塘、绍兴东塘,浚三江口。

岐海为盗贼窟穴,遣兵捕治,擒其魁。

厚於待士,会城诸书院皆兴复,士群至肄业,新贻皆视若子弟,优以资用奖励之。

严州、绍兴被水,蠲赈核实,灾不为害。

台州民悍,辄群聚械斗,新贻奏:“地方官惮吏议,瞻顾消弭。

请嗣后有讳匿不报者参处;仅止失察,皆宽贷,仍责令捕治。

”下部议行。

象山、宁海有禁界地曰南田,方数百里,环海土寇邱财青等处窟其中,遣兵捕得财青置之法,南田乃安。

黄岩总兵刚安泰出海捕盗,为所戕,檄副将张其光等击杀盗五十馀。

上以新贻未能豫防,下吏议。

嘉兴、湖州北与苏州界,皆水乡,方乱时,民自卫置枪於船,谓之“枪船”,久之聚博行劫为民害。

新贻会江苏巡抚郭柏廕督兵擒斩其渠,及悍党数十,枪船害始除。

擢闽浙总督。

七年,调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奏言:“标兵虚弱,无以壮根本。

请选各营兵二千五百人屯江宁,亲加训练。

”编为五营,令总兵刘启发督率缉捕,盗为衰止。

宿迁设水、旱两关,淮关於蒋坝设分关,并为商民扰累。

新贻奏:“蒋坝为安徽凤阳关辖境,淮关远隔洪泽湖,不应设为子口。

当令淮关监督申明旧例,严禁需索。

宿迁旱关非旧例,徵数微,请裁撤,专收水关。

”从之。

幅匪高归等在山东、江苏交界占民圩,行劫,新贻捕诛其渠。

九年七月,新贻赴署西偏箭道阅射,事毕步还署。

甫及门,有张汶祥者突出,伪若陈状,抽刀击新贻,伤胁,次日卒。

将军魁玉以闻,上震悼,赐恤,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端愍。

命魁玉署总督,严鞫汶祥,词反覆屡变。

给事中王书瑞奏请根究主使,命漕运总督张之万会讯。

之万等以狱辞上,略言:“汶祥尝从粤匪,复通海盗。

新贻抚浙江,捕杀南田海盗,其党多被戮,妻为人所略。

新贻阅兵至宁波,呈诉不准,以是挟仇,无他人指使。

请以大逆定罪。

”复命刑部尚书郑敦谨驰往,会总督曾国籓覆讯,仍如原谳,汶祥极刑,并戮其子,上从之。

新贻官安徽、浙江皆得民心,治两江继曾国籓后,长於综核,镇定不扰。

江宁、安庆、杭州、海塘并建专祠。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