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广播站下星期要说关于妇女节的主题,但是不知道在百度上输什么关键词
已经有了妇女节的由来了,求助
现在没有妇女节了 。
现在叫 女人节38往往代表3月8日这一天,因为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节、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
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三八国际妇女节标志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
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
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
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艺术节 我们班的节目是古典舞.....求节目串词啊啊.....主持人两个或四个....古典舞的背景音乐青花瓷....
开业大 财源广进 生意兴隆 开隆,财兴旺。
财源茂盛八方。
事业顺利,福。
日进斗金,门庭闹-幽香拂面,紫气兆祥,庆开业典礼,祝生意如春浓,财源似水来
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从道取利方长。
愿今年财神爷帮您招财进宝。
愿你的生意,高朋满座,生意兴隆,广聚天下客,一揽八方财。
伞舞美人吟舞蹈的迎新晚会串词
楼上已经说了一我再补充一些的历人有哪些--属蛇历史名人录刘邦(前256--前195)西汉建立者,即祖。
孔融(153--208)汉末文学家。
王粲(177--217)汉末文学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
祖冲之(429--500)南朝科学家。
沈约(441--513)南朝梁文学家。
刘勰(约465--约532)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
萧统(501--531)南朝梁文学家。
司空图(837--908)唐末诗人,诗论家。
胡瑷(993--1059)北宋学者、教育家。
周敦颐(1017--1073)宋代哲学家。
陈师道(1053--1102)北宋诗人。
韩世忠(1089--1151)宋代名将、抗金英雄。
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
吕祖谦(1137--1181)南宋哲学家、文学家。
许衡(1209--1281)宋元之际学者。
黄道婆(1245
--)元代女纺织技术家。
薛瑄(1389--1464)明代学者。
陆树声(1509--1605)明代学者。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倪元璐(1593--1644)明末诗人、画家。
钱曾(1629--1701)清代藏书家。
朱彝尊(1629--1709)清代文学家。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
华衡芳(1833--1902)清末数学家。
马建忠(1845--1900)清末语言学家。
刘鹗(1857--1909)清末小说家。
章炳麟(1869--1936)近代革命家、学者。
马璘,岐州扶风人。
少孤这篇文言文翻译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六十三·马璘传【原文】马璘,岐州扶风人。
少孤,流荡无业所。
年二十,读汉马援传,至“丈夫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曰:“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
”开元末,挟策从安西节度府,以奇劳,累迁金吾卫将军。
至德初,王室多难,统精甲三千,自二庭赴凤翔。
肃宗奇之,委以东讨。
初战卫南,以百骑破贼五千众。
从李光弼攻洛阳,史朝义众十万阵北邙山,旗铠照日,诸将冘疑,未敢击。
璘率部士五百,薄贼屯,出入三反,众披靡,乘之,贼遂溃。
光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雄捷如马将军者
”迁试太常卿。
明年,吐蕃寇边,诏璘移军援河西。
怀恩之叛,璘引还,间关转斗至凤翔,虏围已合,节度使孙志直婴城守。
璘令士持满外向,突入县门,不解甲出战,背城阵。
虏溃,率轻骑追之,斩数千级,漂血丹渠。
帝引见尉劳,擢兼御史大夫。
永泰初,拜四镇行营节度、南道和蕃使。
俄检校工部尚书,北庭行营、邠宁节度使。
元日,有卒犯盗,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则人将伺其日为盗。
”遂戮之。
天大旱,里巷为土龙聚巫以祷,璘曰:“旱由政不修。
”即命撤之。
明日雨,是岁大穰。
未几,徙泾原,权知凤翔、陇右节度副使,四镇、北庭如旧,复以郑、颍二州隶之。
大历八年,吐蕃内寇,浑瑊战宜禄,不利。
璘设伏潘原,与瑊合击破之,俘级数万。
进检校尚书右仆射。
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检校左仆射知省事,进抚风郡王。
十一年,卒于军,年五十六。
赠司徒,谥曰武。
璘少学术,而武干绝伦。
遭时屯棘,以忠力奋。
在泾八年,缮屯壁,为战守具,令肃不残,人乐为用,虏不敢犯,为中兴锐将。
初,泾军乏财,帝讽李抱玉让郑、颍,璘因得裒积,且前后赐赉无算,家富不赀。
治第京师,侈甚,其寝堂无虑费钱二十万缗。
方璘在军,守者覆以油幔。
及丧归,都人争入观,假称故吏入赴吊者日数百。
德宗在东宫闻之,不喜。
及即位,乃禁第舍不得逾制,诏毁璘中寝及宦人刘忠翼第。
璘家惧,悉籍亭馆入之官。
其后赐群臣宴,多在璘山池。
而子弟无行,财亦寻尽。
【注释】1、流荡:漂泊,流浪。
《玉台新咏·古乐府·艳歌行》:“兄弟两三人,流荡在他县。
”荡,一本作“宕”。
唐灵一《江行寄张舍人》诗:“流荡此心难共说,千峰澄霁隔琼枝。
”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民六夏我便离开了家乡,在沅水流域十三县开始过流荡生活。
”2、业所:即所业。
所操的职业;所作。
晋陶潜《杂诗》之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唐许棠《将归江南留别友人》诗:“连春不得意,所业已疑非。
”3、边野:犹边地。
《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元萨都剌《题画马图》诗:“入为君王驾鼓车,出为将军浄边野。
”明冯梦龙《精忠旗·岳侯涅背》:“捐躯边野,胜如枯槁随儿女。
”4、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
《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北齐朱瑒《与徐陵请王琳首书》:“诚复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体,全彼人臣之节。
”《宋史·崔翰传》:“臣既以身许国,不愿死于家,得以马革裹尸足矣。
”清昭连《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
”《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歌》:“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
”亦作“马革盛尸”。
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亦省作“马革”。
《隋书·李圆通陈茂等传论》:“终能振拔污泥之中,腾跃风云之上,符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于此也。
”清蒋士铨《冬青树·勤王》:“我文天祥官树牙旗,志存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敌也。
”5、慨然:感情激昂貌。
汉李陵《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逾骨肉。
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台陀开纳)慨然投笔,辞维也纳剧场诗人之职。
”6、勋业:功业。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唐李颀《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清管同《<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于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阿英《戎行兼言艺文事》:“将军只手定苏北,勋业争传大江南。
”7、挟策:胸怀计谋、建议。
明宋濂《<桂氏家乘>序》:“周末有季桢者,与其弟眭挟策以干诸侯。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8、奇劳:奇功;大功。
9、累迁:即迁累。
谓多次迁升官职。
《新唐书·李适之传》:“神龙初,擢左卫郎将。
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
”10、王室:王朝;朝廷。
《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东观汉记·袁安传》:“安为司徒,每朝会,忧念王室,未尝不流涕。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耿贾扶王室,萧曹拱御筵。
”清凌扬藻《蠡勺编·僭立楚齐册文》:“尔其上体天心,下从人欲,忠以藩王室,信以保邦圻。
”11、精甲:指精锐的军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新唐书·裴均传》:“均发精甲三千,逆击之,贼望风奔却。
”12、二庭:两个王庭。
东汉时指南匈奴与北匈奴。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比不得立,乃率部南依汉,自立为单于,匈奴遂有南北之分。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后匈奴争立,日逐来奔……于是匈奴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
”唐代指西突厥分裂后的南北二部。
咄陆可汗建庭于镞曷山西,谓之北庭;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建庭于虽合水北,谓之南庭。
见《新唐书·突厥传下》。
唐骆宾王《夕次蒲类津》诗:“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13、旗铠:旗帜与铠甲。
14、照日:与日光相辉映。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隋珠照日,罗衣从风。
”北周庾信《杨柳歌》:“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
”《新唐书·马璘传》:“从李光弼攻洛阳,史朝义众十万阵北邙山,旗铠照日。
”15、冘(yóu)疑:犹疑,迟疑不决。
《新唐书·马璘传》:“史朝义众十万,阵北邙山,旗铠照日,诸将冘疑,未敢击。
”16、部士:部属;士卒。
17、薄:逼近;迫近。
18、贼屯:贼人的老巢。
19、披靡:草木倒伏。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担夫惊走,器之不动也。
”清张明弼《丹葵》诗:“盲风一夜渡南荒,众草披靡尽欲狂。
”喻军队溃败。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 大呼驰下, 汉 军皆披靡,遂斩 汉 一将。
”《新唐书·杜伏威传》:“大呼冲击,众披靡。
”《明史·朱能传》:“军数万人皆披靡,蹂藉死者甚众,降三千馀人。
”泛指退却,后退。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唐代州西有大槐树,震雷击之,中裂数丈,雷公为树所夹,狂吼弥日,众披靡不敢近。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不久就主持《民报》……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20、雄捷:谓胜利。
金王若虚《故朝列大夫刘君墓碣铭》:“数奇不偶,累举未从……一旦雄捷,喜出望外。
”明徐渭《书红眼公传》:“与祝融、回禄争雄捷。
”21、试:试任。
22、寇边:侵犯边境。
《后汉书·西羌传序》:“及武乙暴虐,犬戎寇边,周古公逾梁山而避于岐下。
”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道光壬寅,英吉利寇边,议和未定,有英国兵船遭风泊台湾,巡道姚莹要杀之。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本来,吐蕃寇边是常事,唐守边兵把它赶走也是常事。
”23、引还:率军退回。
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后汉书·盖延传》:“与中郎将来歙攻河池,未尅,以病引还。
”24、间关:象声词。
形容宛转的鸟鸣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间关莺语花底滑。
”这里是形容旅途的艰辛,崎岖、辗转。
《汉书·王莽传》:“间关至渐台。
”孙中山挽蔡锷:“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间关万里”就是指行程万里,劳碌奔波,艰辛辗转的状况。
25、转斗:转战。
《史记·淮阴侯列传》:“楚人起彭城,转鬭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
”唐高适《塞上》诗:“转鬭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清曾国藩《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孤军转鬭,累月不归。
”26婴:绕;围绕。
《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又如:婴城坚守(绕城固守);婴守(环城固守);婴城(环城而守);婴薄(环绕接近)。
27、持满:拉满弓弦。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唐刘禹锡《泽宫》诗序:“密彀持满,遡风蜚缴者数矣。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寨中惧,人持满以待。
”28、外向:即向外。
朝外面。
宋朱熹《与刘子澄书》:“近觉向来为学,实有向外浮泛之弊。
不惟自误,而误人亦不少。
”29、县门: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
县门不发。
”杜预注:“县门,施于内城门。
”《左传·襄公十年》:“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
县门发,郰人纥抉之。
”孔颖达疏:“县门者,编版广长如门,施关机以县门上,有寇则发机而下之。
”《墨子·备城门》:“故凡守城之法,备城门为县门沉机,长二丈,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穽,食于县门之下。
”县衙。
唐王建《田家行》:“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30、解甲:脱下战衣。
指军事行动间歇期间的休息。
《吴子·料敌》:“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南史·宋纪上·武帝》:“帝驰还石头 ,斩徐赤特。
解甲久之,乃出阵于高塘。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郭晞)顾叱左右曰:‘皆解甲。
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水浒传》第八六回:“宋江、卢俊义同吴用、公孙胜并马回寨,将息三军,解甲暂歇。
”明申时行《题清秋出塞图》诗:“荷戈不解甲,挽粟仍飞刍。
”31、背城:背靠自己的城墙。
多指作最后决战。
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二:“御仗收前殿,兵徒剧背城。
”《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背城坚栅,可以不战疲之。
”明杨慎《新都县八阵图记》:“盖胜之于多筭,而出之于万全,非借一于背城,而侥幸于深入也。
”参见参见“背城借一”。
32、漂血丹渠:谓血流满沟皆赤也。
33、引见:引导入见。
旧指皇帝接见臣下或宾客时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
《汉书·两龚传》:“徵为谏大夫,引见。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自系廷尉,有诏勑出,后复引见。
”宋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34、尉劳:慰劳。
《新唐书·韦仁寿传》:“诏检校南宁州都督,寄治越雟,诏岁一按行尉劳。
”35、元日:正月初一。
《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
”薛综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
”宋王得臣《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于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
”清昭连《啸亭杂录·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
”36、犯盗:犯盗窃罪。
37、里巷:犹街巷。
《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
”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于里巷,而见侮于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
”叶圣陶《穷愁》:“阿松 所识,不出里巷鄙夫。
”38、土龙:用土制成的龙。
古代用以乞雨。
《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刍狗;若为土龙以求雨。
”汉王充《论衡·乱龙》:“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
”《后汉书·礼仪志中》:“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
闭诸阳,衣皁,兴土龙,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易·文言·传》称‘云从龙’,故董仲舒 祈雨法召以土龙,此世俗之说所本也。
”39、聚巫:聚众举行巫术仪式。
40、不修:不修明;不整治。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国吴韦昭《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
”41、大穰:亦作“大壤”。
大丰收。
42、未几:不久。
《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朱熹集传:“未几,未多时也。
”《后汉书·马廖传》:“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
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
”《晋书·魏咏之传》:“咏之初在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
”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二》:“熙宁中,予预太史,尝按发其欺,免官者六人。
未几,其弊复如故。
”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有名进士某者,选得知县,到任未几,有报窃案刃伤事主者,刑席拟批,总嫌不当。
”郭沫若《海涛集·离沪之前》:“未几,仿吾亦来,我把仿吾拉了去,安娜也同去。
”43、内寇:指外敌入侵。
宋范镇《东斋记事补遗》:“曹太尉玮知秦州,西番内寇。
”44、入朝: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
《东观汉记·刘恺传》:“恺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历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45、学术:学问,学识。
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
”宋苏轼《十八阿罗汉颂》:“梵相奇古,学术渊博。
”明李东阳《求退录》:“加以志虑日短,学术愈荒。
”46、武干:指军事才干。
《魏书·吕罗汉传》:“罗汉仁笃慎密,弱冠以武干知名。
”《宋书·殷琰传》:“休祐与琰书曰:‘君本文弱,素无武榦,是远近所悉。
’”《梁书·张惠绍传》:“张惠绍字德继,义阳人也,少有武干。
”《新唐书·马璘传》:“璘少学术,而武干绝伦。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初,帝问赵普曰:‘儒臣有武干者何人
’普以知彭州,左补阙辛仲甫对。
”47、绝伦:无与伦比。
《史记·龟策列传》:“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
”《后汉书·班固传上》:“弘农功曹史殷肃,达学洽闻,才能绝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48、遭时:谓遇到好时势。
《庄子·徐无鬼》:“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成玄英疏:“以前诸士遭遇时命,情随事迁,故不能无为也。
”《周书·薛憕传》:“此年少极慷慨,但不遭时耳。
”明叶盛《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虽公遭时得君之盛,要亦有慴服弹压之实焉。
”清吴伟业《又咏古》之五:“遭时固不易,推心尤独难。
”指所遭遇的时势。
唐韩愈《祭郑夫人文》:“既克反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濆。
”49、屯棘:艰难;纷乱。
《新唐书·马璘传》:“璘少学术,而武干绝伦。
遭时屯棘,以忠力奋。
”50、力奋:勤奋努力。
51、屯壁:犹屯堡。
壁,壁垒。
《新唐书·南蛮传上》:“巂州实往来道,扞蔽数州,虏百计窥之,故严兵以守,屯壁相望,粮械处处有之,东蛮庸敢怀贰乎
”52、战守:攻和守。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晋陆机《辩亡论上》:“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
”宋曾巩《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故臣以谓西北之宜当择将率,付之一州一路,任之以战守之责。
”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现在僧格林沁兵威已壮,讲求战守,振刷精神,洋人颇知畏惧。
”53、肃:严厉;严峻。
《孝经·三才》:“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国语·齐语》:“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汉蔡邕《陈太丘碑文》:“德务中庸,教敦不肃。
”54、残:残暴;苛酷。
55、讽:婉言微辞或指责。
《广雅》:“讽,谏也。
”《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
”《后汉书·张衡传》:“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明刘基《卖柑者言》:“岂其愤世疾邪者耶
而托于柑以讽耶
”56、裒积:聚敛积贮。
《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天子谓然,即诏师望为节度使,治邛州……裒积无厌,私贿以百万计。
”57、赐赉:赏赐。
或指赏赐的东西。
唐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诗之八:“公卿时见赏,赐赉难具记。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大明门》:“成祖大喜,赐赉甚厚。
”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李文勤公》:“出则扈从,入则侍讲幄,所得赐赉,辄分给宗戚。
”58、无算:不计其数。
极言其多。
《周礼·春官·男巫》:“冬堂赠无方无筭。
”郑玄 注:“无筭,道里无数,远益善也。
”《南史·齐竟陵王子良传》:“﹝子良 ﹞遣人视 淮 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
”《旧五代史·唐书·朱友谦传》:“友谦 觐於 洛阳 , 庄宗 置宴飨劳宠锡无算。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汉战纪》:“是役也……获山炮三十六尊,枪械子弹无算。
”李大钊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国与国……你争我战,常常酿成大战,杀人无算,耗财无算。
”59、不赀:即“不訾”。
不可比量;不可计数。
《管子·七臣七主》:“百姓之不田,贫富之不訾,皆用此作。
”《史记·货殖列传》:“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司马贞索隐:“谓其多,不可訾量。
”《新唐书·康承训传》:“获器铠不赀。
”宋李纲《辞免知枢院事札子》:“乏昔人之功业,而有不赀之谗谤。
”郭沫若《归去来·达夫的来访》:“事后文求堂的主人才对我说,因分量太大,出版经费不赀,故未实现。
”60、治第:修建宅第。
61、寝堂:泛指房舍居室。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段成式》:“寺中弥勒殿,齐公寝堂也。
”明唐顺之《葛母传》:“已而从容菴徙于扬,则又助容菴构新居。
其经理视凤阳时尤勤,不逾时,而寝堂言言,遂如故家。
”62、无虑:大约;总共。
《周髀算经》卷下:“无虑后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未有定。
”赵爽注:“无虑者,粗计也。
”《汉书·冯奉世传》:“今反虏无虑三万人,法当信用六万人。
”颜师古注:“无虑,举凡之言也。
无小思虑而大计也。
”宋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幸》:“(寿皇)游幸湖山,御大龙舟。
宰执从官,以至大珰应奉诸司及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
”《明史·顾宪成传》:“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
”郭沫若《羽书集·纪念台儿庄》:“参加火炬游行的通合武汉 三镇,无虑有五十万人。
”63、费钱:花钱。
宋郑刚中《缘净轩》诗:“我剏新轩不费钱,小将屋壁敞东偏。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只是现有这银子在此,为甚又要你费钱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服核桃》:“闻此方初传自西域,今中土亦渐多试服者,不甚费钱,又不甚费力,是可取也。
”64、缗: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钱千万缗。
”65、油幔:油漆或油浸的布幔。
形声字。
从巾曼声。
巾,丝麻织品。
本义:帐幕;帐幔。
《说文》:“幔,幕也……蔽在上曰幔,在旁曰帷。
”《墨子·非攻》:“幔幕帷盖,三军之用。
”66、都人:京都的人。
《文选·班固<西都赋>》:“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李善注:“《毛诗》曰:‘彼都人士。
’”张铣注:“言此都士女丽美过於五方。
”唐杜甫《悲陈陶》诗:“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仇兆鳌注:“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日夜望之。
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阅《上海新报》,天下震动,举国廷诤,都人惶骇。
”67、第舍:宅第,住宅。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息夫躬)就国未有第舍,寄居丘亭。
”《后汉书·宦者传·曹节》:“缮修第舍,连里竟巷。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第宅》:“代宗即位,宰辅及朝士当权者争脩第舍,颇为烦弊。
”《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元年》:“唐虞茅茨,夏禹卑宫,今大兴第舍及为三王立宅,岂今日之急邪
”68、逾制:亦作“逾制”。
超过规定;违反制度。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宅舍逾制,乃奏没入之。
”《晋书·孝友传论》:“刘殷幼丁难酷,柴毁逾制。
”《宋书·自序传》:“(盛孝章)曰:‘汝并黄中冲爽,终成奇器,何为逾制,自取殄灭邪
’”唐刘肃《大唐新语·记异》:“近大理卿徐有功,持法不滥,人用赖焉。
及其葬也,俭不逾制。
”清昭连《啸亭杂录·曹剑亭之谏》:“刘全尝交接士大夫,纳贿钜万,造屋逾制。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杂法》主要是惩办破坏封建社会秩序和违反制度的行为,如盗取兵符官印、议论朝政、聚会、贪污、淫侈逾制等。
”【译文】马璘,是岐州扶风县人。
少年丧父,漂泊流浪没有固定的职业。
二十岁,读了《后汉书·马援传》,读到“丈夫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时,情绪激昂地说:“(我难道要)让我祖上的功业从我这一代消失吗
”开元末年,胸怀计谋和建议投靠安西节度使府,因为有奇功,多次升迁做了金吾卫将军。
至德初年,朝廷多难,马璘统领三千精锐部队,从西突厥南北二部奔赴凤翔县。
唐肃宗认为他不同一般,委任他东讨(将军)。
开始在卫南作战,带领一百骑兵打败五千敌兵。
跟从李光弼攻打洛阳,史朝义部十万人在北邙山列阵,旗帜铠甲与日光相辉映,诸将都犹疑不决,不敢出击。
马璘率领五百将士,逼近贼巢,攻入三次突出三次,敌兵战败,乘胜追击,贼兵于是溃败。
李光弼说:“我带兵征战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能够像马将军这样痛快淋漓地取胜的
”升任试太常卿。
第二年,吐蕃侵犯边境,诏令马璘移师救援河西。
仆固怀恩叛变,马璘率兵撤退,艰难转战至凤翔县,(当时)敌兵已经合围,节度使孙志直环城固守。
马璘命令兵士拉满弓向外,突入守城的闸板,一刻也不休息地出战,背靠自己的城墙列阵决战。
敌兵溃败,率领轻锐骑兵追击敌兵,斩首数千人,血流成河,染红了沟渠河流。
皇帝令大臣引导接见慰劳他,提拔他兼任御史大夫。
永泰初年,授任四镇行营节度、南道和蕃使。
不久任检校工部尚书,北庭行营、邠宁节度使。
正月初一,有士兵犯了盗窃罪,有人说应当赦免,马璘说:“(如果)赦免了他,那么人人都要等到这一天盗窃。
”于是杀了他。
天大旱,街巷李制作土龙聚众举行巫术来祈雨,马璘说:“天气大旱是因为为政不修明。
”立即下命撤除。
第二天下了雨,这岁大丰收。
不久,转任泾原,暂主管凤翔、陇右节度副使,四镇、北庭之职像以前一样不变,又把郑、颍二州隶属他管辖。
大历八年(774),吐蕃侵犯边境,浑瑊在宜禄与其作战,战事不利。
马璘在潘原设下埋伏,与浑瑊合力打败了吐蕃,俘虏数万人。
升任检校尚书右仆射。
第二年,入朝为官,求任宰相,以检校左仆射知省事的身份晋升抚风郡王。
大历十一年(777),在军营去世,享年56岁。
赠官司徒,谥号位武。
马璘没有学问,但是军事才能无与伦比。
遭遇到纷乱的国家形势,凭借忠心勤奋努力。
在泾原任职八年,修缮屯堡,修治战和守的器具,政令军令严格不残暴,人都乐于为他所用,外敌不敢侵犯,是中兴时期的干将。
起初,泾原军缺钱少物,皇帝委婉地要求李抱玉让出了郑、颍二州,马璘因此得以聚敛积贮资财,又加上前前后后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家底丰厚不计其数。
他在京城修建宅第,十分奢侈,(单是)他的居室就大概花了20万串钱。
当马璘正在军队任职时,为他守护宅第的人者用浸油的布幔盖住。
等到他遭遇丧事回京时,都城的人争着进入观看,他就假称是以前的属官入京来吊丧的每天都有数百人。
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听说了这件事,很不高兴。
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就(下令)京城内的任何人的宅第都不得超过规定,下诏令马璘拆掉他居室的正室以及宦官刘忠翼的宅第。
马璘家人害怕,就将自己家的亭台馆舍全部登记了交给官府。
那以后皇帝赏赐群臣宴饮,多在马璘家的山林池沼边。
而马璘的子孙们(大都)品行不端,万贯家财不久也散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