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校园对邪教说不主持词

校园对邪教说不主持词

时间:2019-02-01 19:06

校园活动主持人开场白

你就说,各位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在我校将举办一场跳蚤节活动,欢迎大家的参与,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你需要的东西,把他购买下来,我宣布本次跳蚤街后动正式开始,请大家各取所需。

我需要班会主持词,主题为争做文明好少年

大家好

在这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是胡锦涛爷爷提出来的。

胡爷爷所讲的“八荣八耻”为我们当代小学生在新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的标准。

作为少先队员,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行为是光荣的,哪些行为是可耻的。

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用“八荣八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祖国、爱科学、爱集体、爱公物、爱亲人、爱同学、爱自然、爱劳动、爱锻炼,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给红领巾增光添彩,立志做合格的小公民。

因此,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决心做到: 以热爱祖国为荣,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决抵制危害祖国的一切言行,心中有祖国时刻牢记在心。

以团结互助为荣,我们要团结互助,关爱社会,关爱他人,互帮互助,让社会充满爱。

以诚实守信为荣,做表里如一的青少年,我们要待人真诚,守信用,不说谎话,考试不作弊。

以遵纪守法为荣,我们要从小学会做人,礼貌待人、举止文明、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以崇尚科学为荣,做身心健康的少年儿童,我们要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远离网吧,拒绝毒品,反对邪教。

以自理自立为荣,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会生存,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同学们,行为成就美德,我们要牢记胡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从现在起为自己订立一个目标,一个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从身边做起,从小处着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识别美丑,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胡锦涛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标准,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知荣明耻,从我做起”的活动中,更加全面地发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株株幼苗,在学校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明天,我们便是根根栋梁,撑起祖国大厦,使它更加繁荣富强

读读心专家第一到20集剧情

对视力的损伤,电子阅读需要电子设备,电子屏幕对眼睛的损害。

相对环保来说,电纸书属于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对环境的损害想必不用说了。

电子阅读设备耗电能,没有节约效果。

你不可能让课堂上人手一个电纸书,每学期统一拷贝教学内容。

纸质书籍普及全面,几乎什么地方都能传播到,而电子阅读,需要依靠设备网络传播。

比如无电,无网络的环境,偏远村庄,落后国家。

纸质书籍出版传播售卖都有相关部门监管,能尽量减少有害身心内容传播。

电子阅读网络则不然,黄色暴力邪教,以及教唆言论,能让人接触到不分是非,歪曲事实的内容,严重影响身心发展。

实际上电子内容在某些方面比纸张记载还不保险,比如电子阅读一本书,要有设备,要有软件,设备上怎么做笔记

电子内容还会因为设备问题丢失呢。

其次电子阅读依靠的设备昂贵,拥有人群直接把贫苦困难不富裕的家庭排外了,不符合书籍知识传播的初衷。

收藏价值,一本制作精良的书籍和一盘光碟或者几M的电子数据相比,谁更有收藏价值一目了然。

电子阅读提供了盗取版权用于盈利的便捷途径,鬼知道那个网页把你数年完成的大作免费普及了。

书籍涉及到良好的读写习惯,什么都用电子来代替,若干年后,会影响很大一代人写字如狗啃。

抱着电纸书朗朗诵读,这样子就像聊斋一样诡异。

纸张是我国四大发明,所遗留下来的相关传统以及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不能断根,更有陶冶身心的意义。

便捷性,读书的若干字典需要查阅时,难道要一堆电子产品支持么。

想想报纸的好处,这可不是手机上一条彩信能代替的。

很多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公函纸质的是最合适的,电子易作假,不严谨。

重要内容便于收藏和保管。

其实电子文档读起来始终没有打在纸上看的舒畅。

下面仅供娱乐:可以进一步贪图红袖添香在佐,夜澜风雨入耳,过一把文人骚客瘾。

3)有沁鼻油墨香味,弃铮铮塑料杂货。

4)可以在扉页签上大名:某某某或者某某斋主人,某年某月某日若干折扣购于(或者窃于)某书店。

或者盖印章作篆文曰:某某几十以后藏书。

还可以激扬文采,作“买书小记”凡三百言,或者凑歪诗曰“江南数日雨涟涟,阴沉不见艳阳天”云云略略。

5)亦可肆意在其中眉批旁注,圈点勾画,显扬其博览之效。

更兼胡翻乱折,逾旧逾见其勉力勤奋。

6)可以赶趟儿找作者签名。

7)有重量,有质感。

藏之壁橱,漫屋徒添书卷气息,所谓书香门第。

8)江湖救急:内急如厕而没有来得急带手纸时候,可以聊作替代。

9)可以折小飞机 10)可以折小人 11)可以折小花 12)实在不想看了,可以当废纸卖 13)女孩子带了一本字典,还能防身。

14)饿了可以充饥 (无厘头) 15)可以当枕头 16)提供来讨论好处 17)可以借给女孩子看; 18)可以在打麻将的时候放在别人身后,影响他的手气; 19)可以看到兴奋处一拳砸在上头却没有严重后果; 20)可以看到生气的时候把书撕了,电子的只能DEL,不解气; 21)可以随时准备充当学者;可以让骗子误以为你是老实人; 22)可以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23)可以随手在上面记个电话号码,事后却想不起来记在哪一页; 24)可以用来骂人(书呆子); 25)可以看到留泪的时候,把眼泪抹在上面当纪念; 26)可以在搬家的时候般来般去,这样你的搬家费更加物有所值; 27)可以时常买些樟脑丸,杀虫药什么的,为市场经济做贡献; 28)可以让电子书刊多一个竞争对手,而不至于形成微软那样的垄断…… 29)可以在第一次约会时充当信物,你拿一本时尚,我拿一本三联版的金庸,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

要不然一人拿一张盗版光盘,满大街卖盗版的和买盗版的还不把人折腾死1

有关预防校园欺凌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预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

自去年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多起校园惨案,伤亡惨重,让人痛心,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

针对连续发生的校园安全极端事件,我们的上级机关及学校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上级为我们学校配备了校园专职保安,每名保安都配备了足以制服歹徒所需要的警械及其它装备,学校则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使学校的周边及校园都处在有效监控范围内,另外,学校也加强了值班,落实了责任。

这一系列措施的采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通过此来切实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确保我们师生的生命安全。

在上级、学校加强安全保卫措施的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一些面对危险的应急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

学校及你们的老师就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他们会坚定地站在你这一方,所以千万不要轻易低头。

要像老虎一样会撕咬,像山羊一样敢顶角,一旦你这样做了,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坏人不敢冒然攻击。

2.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

3.如果危险发生,可用自己的书包、书本、扫把、凳子、桌子等物来挡,可以躲避受到的打击;若是隔辟班发生危险情况,要赶快关紧自己班的门、窗,不让歹徒进来。

4.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申诉报案。

不要给不法分子留下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

5.如果周围有人,要大声喊叫,引人注意。

6.注意不要用尖锐刻薄的语言激怒歹徒,须以保全生命为第一考虑,要学会运用机智逃离。

7.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

8.在公共场所应找服务台人员或向警察求助。

9.若在大马路上,可以用手敲打路旁停放的车辆,让车子警报器大响以吓退坏人。

同时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上课期间,学校大门关闭,任何同学都不得私自走出校门,特殊原因要离校,要持假条到传达室登记后方可离校,回校后要先在传达室销假,然后才能进入校园。

上学、放学时走读生进、出大门,应主动出示学生证。

2.发现校门外有可疑人物要及时报告,看到同学遇纠缠和侵害,要及时回校报告或拨打110求助。

3.走读生要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时离校,没与学校签安全协议的走读生不允许来校上晚自习。

4.冷静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同学之间的矛盾,都是小纠纷、小冲突、小摩擦引起,如一个不太友善的眼神,本文转自免费 [ppt课件下载站] 、一句不文明话语,或一个无意的碰擦,本是小事,但若不能冷静对待,就会酿成大害,引发冲突、殴斗,群殴甚至致人伤残死亡。

同学间的冲突并非深仇大恨,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微笑,一句对不起,就是小孩也能做到的团结友爱、文明谦让。

否则,心胸狭小,争强好胜,轻则受到学校处分,重则受法律制裁,到时候悔之晚矣。

5. 不要将你过去的同学招致到学校及周边,更不得借助他们解决同学间的纠纷。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预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

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就做起。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对于普通人来说,佛教都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什么是佛法净空法师讲述前 言正确的认识佛教,对于初机很重要

很多的同修对佛教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广泛的印行、流通此书,帮助初学,把佛教的正确观念树立起来。

虽然言未完全尽意,但是真诚的供养、真诚的发心,希望有缘的同修,都能欢喜,并得到真实的受用和法益

一、什么是佛法

诸位同修:在修学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于佛法有正确的认识。

假如我们把佛法认错了,即使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到后来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可惜

因此,我们先把‘什么是佛法’,给诸位同修作最简单扼要的一个会报。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现在北印度。

根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佛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灭,住世七十九年。

现代中国佛教,老一辈的大德们,对佛入涅槃的纪念日,便是用这个纪年。

历史上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

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

我们想要认识佛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佛’

什么是‘法’

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教’

这几个问题,对于我们修学,关系非常之大。

‘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

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

因为佛陀的含意,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中国字汇里的智、觉二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

‘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

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就体上讲,智有三种: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

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

从那里来的

现象、过程如何

后来结果如何

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

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

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

智慧起用就是大觉。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

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做觉他。

第三、是圆满的觉悟。

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自己觉悟。

他们自觉之后,还没有发心,主动的去帮助别人觉悟;经典里常常说这是小乘人。

大乘菩萨自觉之后,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一切希望觉悟的人。

‘希望觉悟’,就是机缘成熟,菩萨一定会主动的帮助他,使他从自觉到究竟圆满的觉悟。

这‘究竟圆满’正如同其他宗教里面赞美‘全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样,在佛教称之为‘佛陀’。

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的智慧德能,‘觉’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众生本来具足。

圆觉经中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也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换句话说,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

现在我们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

怎么失掉的

佛用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这就是我们的病根之所在。

我们从佛境界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受妄想、执著之害;每天还在继续不断的搞生死轮回,也是妄想、执著;生活过得这么苦,还是妄想、执著。

妄想、执著的确是一切迷惑、灾难的病根啊

妄想、执著去掉一分,我们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复一分的智觉;要把妄想、执著断得干干净净,我们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复了,恢复到本来佛了,这个事实真相佛在大经里面明白的告诉了我们。

大智大觉的物件,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万事万物。

这个‘万’不是数字,只是形容极多——无量的无量。

佛经上常说,人身上一根汗毛,或说微尘,这是讲小的。

‘正报’小的毛端,‘依报’小的微尘;大的可到虚空法界,这一切事物就是我们智觉的物件,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些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就叫做‘法’。

所以‘佛法’这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

中国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是无量无边。

所觉的物件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没有边际。

这无量无边的智觉,诸位要记住,是自己的本能。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那就是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觉与智觉的物件(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是一不是二。

’这个我们很不容易理解。

实在说,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思惟、观察:假如佛所说的这句话真的能成立——这个智觉是究竟圆满的——,那这句话就可以相信,我们便应该相信;如果说‘能知’跟‘所知’是对立的,这个智与觉就很难讲到圆满;换句话说,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圆满的。

但是佛告诉我们,‘能知、能觉’与‘所知、所觉’是一不是二。

这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一真法界’,也就是华严最真实、最圆满、最高的境界。

净土宗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

以上,我们明了‘佛法’这个名词的含意,对于什么叫‘佛法’,会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民国初年有一位欧阳竟无先生,是当代的大佛学家,他在南京创立支那内学院,培养了不少的佛教人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

这一位大师,于民国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学(现称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一次讲演,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

’当时在中国引起相当的震撼。

他举了很多例子为佛法正名。

这篇讲演由王恩洋居士整理印成小册,台湾也有流通,诸位仔细看看,他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二、什么是佛教净空法师讲述佛教究竟是什么呢

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

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

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

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佛教真的是教育吗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

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

由这些称呼,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

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

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要弄清楚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

‘和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

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切。

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

‘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

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阿阇黎’。

阿阇黎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跟他学习。

这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

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从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

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

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

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

‘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

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

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学校。

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

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三、现代的变体佛教净空法师讲述目前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搞迷糊了。

第一、是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

释迦牟尼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传统的佛教教育现在很少见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是变了质的。

第二、是‘宗教的佛教’。

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

今天我们听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

为什么呢

摆在外面的形式确确实实是宗教。

不像从前的寺院丛林,每天上课八小时。

现在你们看那个寺院上八个小时的课

古时候中国寺院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

修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禅,一种就是念佛。

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个小时,解行相应。

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是理论上的;然后修清净心,修觉、正、净。

每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

现在我们所见的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教确实变成宗教了。

第三、是‘佛学’。

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

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一门课,把佛的教法当作哲学研究。

为什么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也错了呢

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统统都包括了,现在只认定它是哲学部门,把它缩成这么一点点,所以这也错了。

欧阳先生讲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

为什么

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前的生活问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没有一样解决不了的。

可见得佛教的教学内涵是非常精深广大,认作学术也是变质。

第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

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

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劝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点,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变得太不像话了,变得太过分了。

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人。

一旦涉入,等到事败,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

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这四种,我们要把眼睛睁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们究竟要学那一种佛法,对于我们才真正有利益。

(一)佛教的学位制度净空法师讲述四、佛陀教育的目标(一)佛教的学位制度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佛在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文音译,尊重所以不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

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说明:第一、是‘正觉’。

第二、是‘正等正觉’。

第三、是‘无上正等正觉’。

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于宇宙人生也有觉悟,只是觉悟不圆满。

像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对于世间事理他确实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觉’。

为什么不称他为正觉呢

因为他虽觉悟,但是他的烦恼没有断,他还有贪、嗔、疑、慢,还有是非、人我。

换句话说,他还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不能称为正觉。

如果是贪、嗔、疑、慢,人我、是非、烦恼,都断尽了,没有烦恼了,佛就承认这个人是‘正觉’,他得到了‘正觉’的学位;佛教里面称他为‘阿罗汉’,这是最低的一个学位。

阿罗汉以上的学位称为‘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但还没有成佛。

‘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样的。

由此可知,阿罗汉用的心跟佛不一样,阿罗汉用的心跟我们是一样的,差的是我们有烦恼,他没有烦恼,这个心在佛法里面叫‘识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

我们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心。

所以人与人之间往来,不要太认真,今天别人对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

面对虚情假意,不可以当真;当真,你就生烦恼了。

再看世间人今天说爱,明天就离婚了,这成什么话呢

可见这不是真的

菩萨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变的。

佛用真心,菩萨也用真心;佛用的是‘圆满的真心’,菩萨是‘分证的真心’。

佛在经上用月亮来做比喻,十五的满月比喻佛的心。

菩萨的心呢

像初三、初四的月牙。

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个光是真的

还是假的

真的

一点也不假,只是不圆满而已

所以说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萨心,他是真心,但没有圆满,我们称为‘正等正觉’。

阿罗汉与辟支佛用的心,好像是水里的月亮,镜子里的月亮,叫镜花水月,都不是真的。

从用心上看,菩萨的心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纵然是初住菩萨,刚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是真心,绝对没有虚妄,这叫‘正等正觉’。

修学得到正等正觉,这个学位称为‘菩萨’。

阿罗汉好比是学士,菩萨好比是硕士,佛好比是博士。

所以‘佛’是通称,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独称;任何人智慧达到究竟圆满,就是真心圆证,就称之为佛。

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仙,诸位千万不要把他们神格化了

总之,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也是佛教教学的目标。

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

(二)佛教的教学目标净空法师讲述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

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迷是什么呢

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

因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错了,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

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啊

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没做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

所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

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

然后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

可见佛教既不消极,也不落伍,是能给我们真实利益的。

无量寿经上讲:佛教是圆满的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

这就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至于往后的目标——断烦恼、出三界——,殊胜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议了。

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是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