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主持词三篇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主持词三篇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如期展开“纺织城小学大学区阳光论坛读书交流活动”,这里是语文工作坊、低语组的交流现场。
我们常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鞭策我们的学生要好好读书。
其实,一直以来,在我们唐校长的倡导和支持下,我们纺织城小学大学区的老师们,一直在学习,汲取书中的养分,持续地充实自我,“我与名师同备课、共成长”活动,让我们追随着名师成长的脚步,持续前行,收获颇丰,诞生了一大批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位居全省、全市之首。
今天,我们在坐的有钢管、有松针、有鱼翅,有桂圆,我们都是名师们的粉丝。
今天是粉丝们的交流会,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当粉丝的经历和收获吧
1、首先,有请第一位粉丝,她是一颗桂圆,也就是窦桂梅的粉丝。
她和我们交流的题目是《温度、广度、深度》。
她就是徐海娟老师。
2、虞大明老师,听过他的现场示范课《麦哨》和《诺曼底号遇难记》,他年轻而充满激情,激情中却又有一番理性的思考。
郭燕老师学习虞大明,她的感受就是《激活学习内超力,让孩子爱上学习》。
郭老师,有请。
3、于永正老师,是名师中的翘楚,教学风格朴实无华,往往在不露声色中让学生得以成长,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
任晓盈老师,向于老师学习,学习他朴实中所彰显的内涵。
4、我们都在学名师,甚至都在学同一个名师,我们的注重点不同,我
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36则
(1)女神童妙对女皇帝 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
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
姐妹俩聪明过人,能诗善对。
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传旨面试女神童。
姐妹俩来到金銮殿上,不住,处处都觉新奇。
武后一见她俩那副机灵童稚神态,早有几分喜欢,为防她们害怕,特令撤去殿仪,并慈祥地携着二人小手,走向殿旁长廊温步。
她们来到佛祖殿御河岸边,见一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
武后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联你对。
”随即吟道: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此联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不小。
那姐妹举目四眺,忽闻优乐堂琴弦切切,歌声袅袅。
因即对道: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此联亦用“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切情切景。
武后闻之甚喜。
接着她们又经过一座照壁,上面塑着一副兵战浮雕。
武后端详片刻,又出一联要小妹妹属对: 冰冻兵车 兵砸冰 冰碎兵车动 只见那九岁的小娃娃眨了三下眼睛,随即对上下联: 龙卧隆中 隆兴龙 龙腾隆中升 武后一听,不觉出声赞曰:“果神童也。
”因想:自古安邦定国多为男子,似这等聪慧女孩,若能精心培养育,日后定是巾帼英豪,因而抱住小妹说:“你天资聪颖,机敏过人,如经名师指点,可成大器故欲留汝宫中深造,未知汝是否乐意
”小妹妹一惊,脸色阴沉,她望了一下姐姐,立即低头不语。
姐姐神色惊慌,久久不能回话。
武后曰:“不必迟疑,汝可即赋一诗与阿姐告别。
” 小妹妹眼眶噙泪,仰望天空,当即赋诗一首: 天空云骤起,鸿雁竞双飞。
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说完潸然泪下。
武后见状叹曰:“人各有志,其意不可留也。
”因命厚礼送小姐妹回家。
(2)纪晓岚祝乾隆寿联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寿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
他25岁起当皇帝,整整60年。
他同纪晓岚相处最长,纪20岁就当他的侍读学士,常陪他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乾隆和纪晓岚文字唱和故事甚多。
这里介绍二副纪晓岚纪乾隆的祝寿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是献给乾隆50岁大寿的,歌颂之诚,对仗之工,前所未有。
下联是祝80十岁的大寿: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这是两构思奇巧的数字联,工整自然,无懈可击。
(3)一生数字对 过去,有人用数字,作一生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
经过多少年代,许多人曾去研究,终无结果。
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绝对”逢生,传为佳话。
(4)妙对唐明皇 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 二人土上坐 极机敏,应声对道: 一月日边明 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符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5)谢觉哉撰联嘲绅士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
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
” 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
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
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
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
”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 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 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
他们顿时像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来谢觉哉很讨厌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
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出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
谢觉哉中秀才后,一直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
后来,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6)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清初,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他经常喜欢讥讽议论朝政是非,抨击时弊,不免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家豪门。
一天,皇上派来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来查察,当地绅士豪门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讲得一无是处,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不加考察,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我听说你喜教训别人,这不好。
现在我有一边对联,让你来对。
”说罢,便念出了上联: 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之说,不如不说。
任主事针锋相对地对出了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管御史听后,瞠目结舌,拂袖而去。
(7)慧童嵌字联戏知府 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昌欺塞外无人才,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
适逢两个娃娃在家,卜昌喝令他们快去找社主。
一个小孩道:“今天我俩在家,要对诗,只管赐教。
”卜昌无奈,出句道: 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便淡。
一个小孩一眨巴眼,笑眯眯对道: 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为卦。
另一个道: 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
两个娃娃拿卜昌的名字糟蹋戏弄,使他异常难堪。
从此,卜昌再也不敢藐视热河的文人了。
(8)王乡长联讽会议多 当今之世,改革之年,处处讲效率,时时争分秒,无不对文海会山有意见,强烈要求搬文山、填会海,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到实际工作中。
但是,某县农业局的领导却无动于衷,仍是大会小会接连不断。
忙得机关人员加班加点写材料,印文件,常常挑灯夜战,不亦乐乎。
各乡头头更是马不停蹄地奔跑于会议之间。
正是秋收秋种大忙季节,无暇顾生产,个个怨声再道。
有一位王乡长颇有文才,对此早有意见,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农业局的办公室门口。
这副对联是: 前天会,昨天会,今天会,天天开会; 你讲话,我讲话,他讲话,人人讲话。
横批:秋忙咋办 别看这副对联字意通俗,还是有点讽剌性呢
唉,使我感叹的是:现代自称不凡的文人,动不动就搬书本的人,能写出来吗
(9)数字联讽“马屁精” 某市搞严打,市长的儿子因行迹不轨落入法网。
市长的秘书马某为说情忙得不亦乐乎。
此人善解人意,八面玲珑,处处圆滑如玻璃球,外人送号“马屁精”。
就在马某四处奔走之时,他的家门上多了一副对联。
此联以数学和物理多词嘲弄这位又圆又滑的“马屁精”: 曲圆半径处处相等; 摩擦系数点点为零。
(10)歪诗联童生妙对答 从前,读书最兴作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
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让童生对。
童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对出下联来。
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此废物,看哪个童生先对出来
”有一个童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
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
”先生点了点头,童生开口对道: 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气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11)苏东坡戏联友名对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
秦观因为那首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
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
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
”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
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21)重修岳飞墓十年动乱期间,岳庙也难逃厄运。
不仅岳飞被“打翻在地”,连庙宇也被砸得墙残壁断。
1977年又以更大的规模将岳庙翻修一新。
岳飞塑像又重坐于殿上,四奸铁像亦再次跪伏于阶下。
有一副未署名的新联写道: 山河光复十七年,忽四害兴祸,毁坟废像,忠魂遭浩劫; 魔鬼逞凶双五载,赖群英仗义,除恶诛邪,庙墓得重修。
此联既备述了岳庙十载遭浩劫的原委,又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也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22)千古罪人遭唾骂在岳坟前墓墙旁边,面对岳坟有秦桧夫妇及其同伙万俟卨、张俊等四人反剪双手的历史罪人的铁铸雕像囚禁在铁棚里,意在让这些残害忠良的奸佞之臣,永远跪伏在岳飞的脚下,俯首认罪。
据史书记载,初建岳王庙时,前来朝拜进香的游客,蜂拥而至,不分昼夜。
当四个铁像铸成放置之后,游客纷纷向秦桧夫妇铁像吐唾沫,以示愤恨,还有人用秦桧与王氏追悔和相互埋怨的口吻,分别在秦桧、王氏的铁像上挂了上下两联: 秦桧:“咳
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 王氏:“啐
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 这副联语,写得诙谐风趣,痛快淋漓地刻画出彼时彼地两个历史罪人的丑恶的心理状态。
(23)神童神对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禹偁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才气的人,他从6岁就能做诗,7岁时就能做文章,人们都称他为神童。
有一天,郡太守大宴宾客,宾朋好友聚集一堂,可热闹了,这时,王禹偁也作为郡太守的“小友”随着人们一同入席就坐。
在宴席上,郡太守心里很高兴,就出了一联让众人来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出句之后,众位宾客都开始跃跃试对,人们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着,可是,过了好半天,也没有人能对出来。
又过了一会儿,有几个“”的酸溜溜的秀才,对出了几个不三不四的句子,郡太守听了,摇着头否定了,然后他催促着众位宾客,继续对下去。
众位客人还是想不出好对子来,令郡太守很失望。
这时,小王禹偁在心中已想好了,于是,他就用铜铃般的天真稚气的声音大声说:“我来对。
”众位客人顺着声音一看,见是一个小孩,不禁发出一阵鄙视的笑声。
可是,王禹偁不慌不忙地挥笔写出了下联: 蜘蛛虽巧不如蚕 顿时,四座议论纷纷,不断发出赞叹的声音。
(24)日影和人影北宋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寇准,他能文能武,为人正直忠贞。
历史上记载了他的业绩,也记载了他对对子的故事。
说是有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亭子上聊天。
这个亭子在水池边上,快到中午时分,太阳在水中倒映出来。
寇准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 水底日为天上日 意思很简单明了,可大家一时谁也对不上。
问寇准,寇准也是笑而不答。
正巧,杨大年有事来向寇大人汇报,也找到这里。
杨大年是对对子的行家,他一来,仿佛为众人解了围。
大家让他先把对子对出来。
寇准把出句告诉了他。
大年想,宰相说的是日影,还有什么影儿呢
对,人影。
他看着寇大人眼睛,突然发现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对出: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夸奖他:“好一个大年,真是绝顶聪明
”(25)“画像”北宋晏殊是个大诗人,他作了大官以后,手下有两个笔杆子,一个张亢,一个王琪。
这两位的长相却都不怎么样。
张亢是个大胖子,从头到脚堆满了肥肉,王琪就总叫他“肥牛”。
而张亢反过来叫王琪“瘦猴”,一般人跟张亢比,都能“瘦”下两圈,更何况王琪又真的是个骨廋如柴的人。
两个人关系很好,却又不分场合互相取笑。
有一次,晏殊请客。
大家喝得正在兴头儿上,王琪放下筷子,伸出两手的食指向两边撇着,笑嘻嘻地说: 张亢触墙成八字 牛脑袋撞上墙,两只犄角,向两边分开成“八”字的样子。
王琪说张亢是“肥牛”,撞了墙头上也分“八”字。
大家一听,“哄”地笑了。
张亢也不示弱,立刻想到“猿啼三声泪沾裳”这句古诗,便反唇相讥: 王琪望月叫三声 大家也是一阵哄笑。
看着“肥牛”,想那句“成八字”,看着“瘦猴”,想这句“叫三声”,越琢磨便越觉得可笑了。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
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12)苏东坡戏嘲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
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
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
对联写道: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元代发展成为曲剧)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
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13)佛印与苏小妹相戏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他刺,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连说:“有意思,有意思
”便念给佛印听: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见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认输,经过一番思索,终于对上了这个拆字联。
写出来,交给了东坡,东坡看后又交了苏小妹,苏小妹一看是: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
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 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小妹想: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
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
于是,念道: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水浸葫芦
”苏东坡拍手称妙。
佛印只得摸着光头苦笑。
(14)东坡讽主持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
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
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那主持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文人见了,皆捧腹大笑。
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15)刁塾师自作多情从前,某员外有一女一子,女儿及笄待嫁。
儿子尚年少,正在塾中读书。
那塾师生性刁滑,常常给学生留下作业就出去游荡。
一日,他给学生出了一句上联: 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学生对不上,就去求姐姐代对,姐姐对道: 无人共枕,枉存一片痴心。
塾师回来一问,知姐代弟对,便自作多情,以为小姐对他有意,于是又出句: 六尺绫罗,三尺系腰,三尺坠。
小姐看后,挥笔而就: 一床绵被,半床遮体,半床闲。
塾师一看,认为小姐对自己含情无疑,便欲立即与小姐定情。
赤裸裸地又写了一联: 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
小姐见塾师心术不正,立即严词训斥: 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
塾师看了,心中凉了半截,但未死心,去硬着头皮纠缠,继续传联: 桃李杏梅,这些花哪时开放。
小姐不客气地回敬道: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至此,塾师也无计可施,但心中总是忿忿不平。
不久,便眼睁睁地看着小姐出嫁了。
一年后,小姐生了对男双胞胎,回娘家做满月,那刁塾师凑上去,指着双胞胎戏弄小姐说: 谁是先生子,孰为后生儿
小姐一听,塾师又出污言秽语,就撕破面正颜道: 后生为我子,先生是我儿。
(16)苏东坡妙联对名医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
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
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
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
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
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
苏东坡忙说“有请”。
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 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
院子的中央设一小花园,庞中医看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他灵机一动,赞叹道: 中暑最宜淡竹叶; 苏东坡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两人在花园边坐下,衙役递上香茶,二人品茶谈天。
他俩从名诗谈到名医,又从对联谈到医学,真是,喜结知音。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抬头一看,只见园中玫瑰正盛开,妩媚娇娆。
他触景生情,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随口又出一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苏东坡含笑答道: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
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17)桃符是怎么来的对联又叫桃符,这是起源于古代的神话。
传说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
这棵桃树,铺天盖地,树枝盘曲有3000里。
在东北方向上,有一个地方桃枝疏稀,形成了一个门,叫做“鬼门”,天下所有的“鬼”都从这里进进出出,接受检查。
在这里看门的有两位神,一个叫荼(音舒,shū),一个叫郁垒(音玉立,yùlì)。
他们是兄弟俩,都有识别“善鬼”和“恶鬼”的本领。
凡看到不讲道理专门祸害人的“恶鬼”,他们就用苇绳子捆起来,喂给老虎吃。
因为这兄弟俩能帮人驱鬼避邪,据说从黄帝那时候起,人们就在门上钉桃木板,画上两位神的像,这就是门神。
大约到春秋战国或者还早些,有的人不再画门神,只是在桃木板上写两位神的名字。
可一边是一个字“荼”,一边是两个字的“郁垒”,不对称,也不美观,就在前头加个“神”字, 成为:郁垒神荼 “郁垒;神荼”,不妨看作最早的人(神)名门对,这就是“桃符”。
它的出现是产生对联至关重要的一步。
后来用吉祥话代替两位神名,用普通木板(或红纸)代替桃木板,才完成了对联的演变。
这时,摆脱了以往的神话,走向现实生活。
但是,直到今天,人们还把春联(或对联)叫做桃符;而“桃符的故事”大概永远也说不完呢
(18)拆字为对唐代的莫宣卿,是封川(今广东封开)人。
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
他7岁时,就作过一首明志(表示自己志向)的诗: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我本岭南风,岂同凡鸟群。
因此被称为神童。
有一个姓梁的知县,路过封川,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
”,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
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
”莫宣卿回答:“是,大人。
”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 廿日小孩岂称大 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
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
就对了个下联: 三两木头不成官 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
知县由此知道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19)西湖岳坟联语岳飞于1142年1月27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杭州钱塘门外九曲城下五显神祠附近,宋孝宗时以礼改葬于栖霞岭下,这就是西湖边上的岳坟。
在岳坟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这副对联,鲜明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岳飞和秦桧的不同态度。
岳王庙殿门两侧的另一副对联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据说,这副对联出自一位姓徐的女子之手。
她以拟人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岳飞的敬意和对秦桧的憎恶。
(20)师生赏月夜对唐代的李群玉是很有名的才子,他的诗文意境优美,他小时候熟读诗书,常常和老师在一起吟诗作对,老师很喜欢他的聪明好学的精神,也经常指教他。
有一天,师生俩一起到外面散步,他们走在明月当空的小道上,远处传来了寺庙的钟声。
小路两旁是竹林,竹林里不时飘来一阵阵的花香,在这幽静之中,老师诗意勃发,吟出了一句上联: 风吹钟声花间过,又香又响 李群玉也被周围的景色所迷,听到老师的对联,他环顾四周,看见明月的光芒皎洁如水,小路两旁的竹林中不时有萤火虫飞来飞去,萤火虫的光亮忽明忽灭,时隐时现,就马上对道: 月照萤灯竹畔明,且亮且凉 上下联句很巧妙地把明月照耀下的景色描绘出来,使人觉得身如其境,这真是一副美妙的图画。
听国培计划专家讲座的简短评语有哪些
听培计划专题讲座》心得资中双龙镇铧头小学 吴其林听德武专家的的这一讲座深有感觉得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自己要有一定的情趣趣味。
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懂幽默风趣。
他的这个讲座中的每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不仅教学方式灵活新颖,设计独特。
而且教师语言亲切、幽默富有感 染力。
让人看后印象深刻。
【案例】我举个例子说,好吧,这是我们六年级的一节课,叫做分数乘法当中的第一节,分数乘整数,我向大家汇报的是我曾经上过这节课,分数乘整数,当年的例题是2\\\/9×4,那么我想学生会有什么需求呢,我们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它是一节法则课,那我们就不应该仅仅让同学学会这节课的内容,比如说分数乘整数该怎么上,该怎么做,得多少,不是。
因为满足同学另外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对知识需求,比如说分数乘整数,这个内容与分数相加、分数加法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关系,与整数乘法又有什么关系,因为在这节课之前,他在中年级学过整数乘法,对吧,他在五年级学过分数加法,那么分数乘整数,就与整数乘法,与分数加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个联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深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积,并能够更好的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所以我上课是这样上的,请大家看,我会给同学出一组分数相加的口算题,大家看,我问问同学们,同学们看这是几,小孩会说2\\\/9,没问题,请做第一道题,谁也不举手,全班抢答,看得几,看谁抢的又对,又快,我把第一题拉开,小孩一看,4\\\/9,前面都会说4\\\/9,没问题,对吧,到现在每逢暑假,我还经常爱上这节课,因为它特别适合在暑假里面上。
好了,我又把它拉开了,同学们这道题得几,小孩看了看,6\\\/9,6\\\/9,当然也有同学说了,老师要约分的,要约分,就是2\\\/3了,2\\\/3,好啊约分是2\\\/3,不约分就是6\\\/9,挺好的。
这道呢,抢答人更多了,因为它已经形成规律了,8\\\/9,异口同声说,这道题呢,有人说10\\\/9,当然也有同学说1 ,正在他们乱糟糟的,我就把全打开了,我说这道题多少,全打开了,这么多,让他去看,小孩一看,全笑了,如果听课老师他们也会笑,这么多2\\\/9相加,他一下子谁也说不出得多少,都在笑,我也跟着在笑。
老师你想,这节课我没有出示课题,我没有告诉他们今天讲分数乘法,我出示只是这么多2\\\/9连加,老师您想,他看着这么多2\\\/9在相加的这样一个算式,他们自己主动说老师有,用乘法,您说是不是在他脑子里面就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分数乘法的一个模式,一个模型,也就是说他能够主动的把这样的分数相加题,如果和分母乘法给它相沟通,这就是在进行乘法意义教学,而这种乘法意义教学,不是老师说出来的,不像同学看那个文字,不是机械的去读和记,而是他自己内心的理解和迁移。
通过这个迁移来建立分数乘法的概念,我觉得这点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我还会问,能用乘法做吗,小孩说:能。
好了,如果真的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话,你现在特别需要知道什么
这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他一定会知道,一定想知道,我想知道几个2\\\/9。
让同学编题,我一个不落的都把它写在黑板上,竖着写,写在2\\\/9×28的下面,一般来说能写个六七个,写这么多,学生编的题有什么用呢,我觉得意义非常大。
远的不说,这节课两件事可以做,第一说一,课堂板述以来,那个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这个的话我们取消了,删掉了,不写了,没关系。
但是我觉得真正一个具体的算式还是要说出意义就更好,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当这些个新课讲完之后,该练习的时候,我几乎就不再出什么笔答题了,就完全让同学做他们自己编的题,按顺序做,你编哪道题,我做哪道题,同学做自己编的题那他是一种享受,他觉得这个题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生动。
有时候我说这谁编题,我可不知道得多少,我真的不知道得多少,同学相信你是刚刚编出来的,对不对
那么他会有一种责任心在编,责任心去做,我一定好好把题做对了,告诉刘老师这道题得多少,因为他都不知道得多少,很有意思。
我还可以说,同学们,3\\\/7×18,既然表示18个3\\\/7在相加,我们能不能把它还原成,还原成这个加法算式呢,小孩说“能”,于是我就带着同学们去加,这么说,3\\\/7+3\\\/7+3\\\/7+3\\\/7+3\\\/7+3\\\/7+3\\\/7+3\\\/7+3\\\/7+3\\\/7,大点声,+3\\\/7,快点,+3\\\/7+3\\\/7+3\\\/7+3\\\/7+3\\\/7,学生读完以后,我这叫习惯**挖苦他们,当然有的老师说不许挖苦学生,要尊重学生,我想:善意的,不是不可以。
我怎么挖苦他们呢,我说你瞧瞧你们,读18个3\\\/7就累成这个样子,你们听听我怎么读,小孩就充满了意愿,充满了期待,就听听老师怎么读,我就站在那里,站的很直,我认真的读,大家听,听我怎么读,3\\\/7×18,小孩一听,这么读,就立刻有一种上当的感觉,这么读我们也会,是吧,就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读法他就感受到,那个读那么麻烦,这个这么简单,甭说写起来那么麻烦,这个这么简单,甭说计算起来那个也那么麻烦,这个一定很简单,对吧。
我还会说同学们,尽管大家读18个3\\\/7相加,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你们还得感谢我,还得感谢我,学生们一脸茫然,凭什么感谢你,他甚至说‘为什么感谢你',是吗,把我们累成这德行。
我走向黑板前,指着最后一个算式,我会跟他们说,因为我没让你们加这个,比如说2\\\/5×100,学生一听,就崩溃的笑了,2\\\/5×100,到读100个2\\\/5相加,不见得累成什么样子了。
就通过这个波动,充分感受到分数乘整数是这样的简便,这样的可爱,它和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和整数乘法是那么有着密切联系,就能够促进他在迁移中学好新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能把每一节课设计得这样细致、上得这样生动自然很难。
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掌握多方面知识。
敬佩之余也在反省: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源源的活水还要多才多艺。
三尺讲台便是展示自己的舞台。
精湛的技艺会给观众身心愉悦之时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时时在脑海中涌现。
而一个技艺平庸的艺者吸引不了多少观众的眼球谈何给观众留下多深的印象呢
学生正如那些观众,他们没能把全部目光集中在我们身上,还是我们的技艺不够精湛还欠缺学习、磨练。
所以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在教学上成为吸引学生眼球的艺者。
请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幼儿教师90学时培训目标有哪些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像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
”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
”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 主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
一天佛印戏谑地对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联语是:“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 苏小妹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从来争强好胜,与人对联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充满黄色情调的想逼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来顽皮大胆,早和她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觉得怎样,虽然开始难免有些脸红,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说,我又有什么不敢说的,便对道:“二僧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 佛印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锦绣心机,才思敏捷。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
”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
”佛印和尚微笑而已。
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哥你又输了。
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
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
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匠是谁
毫无疑问对于建筑业来说,鲁班是影响最大的。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鲁国人(山东省曲阜市)。
“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
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鲁班,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以上由鲁班联盟为你解答,鲁班联盟最专业的工匠资源整合平台,找工匠就上鲁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