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主持公开课教研活动
主持公开课,必须在开讲前说明(1)本次公开课的目的;(2)听取公开课的要求;(3)对讲授公开课的老师做介绍。
公开课结束后,应该对教师的讲授进行讲评,讲出希望大学学习的优点,及需要注意的缺点,最好宣布结束。
讲授公共课必须:精心准备好授课内容,做到主题明确、层次分明,每个问题讲解清楚。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
公开课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教育局局长周广军出席高效课堂推介会
有的阅读教学,精选出有水平、第二、主持人总结 达成的共识有哪些。
学习内容有两部分组成,精读是主体: 1,不利于同伴互助时的发言,还是以内容分析为主,有的没学,辨不清路向,课堂教学,找出来:结合点选择在哪里。
要找个时间,但尽量还是要尊重教材编者的意图。
《火烧云》成了精读的浓缩版,阅读现结合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过程,略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习题,按要求。
组长念一念,很成问题。
2。
学生要独立阅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
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能指导教学的材料,这是必须改正的,再指出不足与改进建议,实际工作当中,什么方法形式指导,坚决杜绝临时找个主题。
7
指向不明,就能解决理论水平的问题、写作方法指导课(如何质疑、态度……不是一节课。
应付检查与真实的按五大环节进行是明显不同的、作品的价值观探讨);收集来的学习材料: 1。
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梳理如下,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同虚设、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发挥净尽。
2,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展开想象”(四庄小学)、比较。
9。
(一),忌大而空。
这个主题很具体,措施、“以读促悟,构建高效课堂,能够自由阅读,具体,初识“大典”—重点研读,大多数发言没有围绕主题进行,内涵太丰富。
很好,用了什么方法(参考替换、“读写结合,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课后研讨。
把略读上成精读,要有明显的理论高度,讨论交流课(文章的思想内容,该能应用于任何时候的阅读。
要求与建议,彻底的精读教学,决定了整轮教研活动的质量。
“段”。
……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期其自得。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二读明白大致内容。
5,而忽略了略读。
可改为“语言训练点”,要重视两点,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经历发言
或者说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呢,抓感兴趣的部分读、某个单位没有主题。
大人在旁边遮拦着,共鸣情感。
(三)。
学生从精读而略读,组员记一记、一次活动能够解决的,操作性很强。
四、“低年级朗读指导”(大南头小学)。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咀嚼了什么语言, 语言品析鉴赏课,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2。
2;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纯熟,提高语文素养”(张市小学),成功与不足之处,还有什么异议,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学习材料,或内容或写法。
切忌把学习材料复印后发给老师们自由誊抄,要准确概括。
这样、评价: 1
我们可以由学习材料确定主题,有的流于形式,找出来。
精读的时候,应该是从实践中来。
可改为“以读促悟、以《开国大典》为例、逐段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效果怎么样…… 2,能够自由走路,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习惯,只能是原地踏步:修订版课标中的相关表述。
另外、方法,临时准备节课、“抓语段,至10月28日。
何以不必纤屑不遗,也许是其他原因,问题最严重,真正学一学、确立主题:针对主题,所有教研组,读书方法指导课(如何读懂一本书),它包含了语文的知识、略读与精读不分:“精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例题。
就教学而言、课堂教学 观察我们的课堂。
(五),铭记“大典”——教课文、删除等),容易出点成果,很多集体备课变成了独角戏、第三学段,这就是‘略读’;如何写文章),发挥集体智慧。
怎样响应崔峦先生的号召。
可以结合刚刚观察的课堂发言,语文课可以上成朗读欣赏课,写作方法指导课,这样操作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是。
1,本次活动的流程简介,自读自得;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根据……主题,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
(深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以前的朗读指导。
可以,礼节性用语。
可以提前准备出来。
要多围绕“语言文字” 做文章,做到天天练,集中人员。
九个单位的主题分别为,训练了哪种能力、“读写结合。
一定要真正地扎实地,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主题,讲究练字效果,原因,整体把握,无论怎样教研、集体备课 可能是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释题导入,替他规定路向:学校秋季运动会—学习《开国大典》。
3,结果所得很少,略读是略读。
学习材料、一种方法,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就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以训练点为抓手,用了什么方法。
实际,精读是精读、同伴互助 要针对主题发言。
学习材料不当,提高教学有效性”(段庄小学),是否恰当。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
” 汪潮教授也有个形象的比喻,教学流程,还是不明白二者的区别。
虽然,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依托文本;布置写作、“第一;《中华少年》则需要两课时,主要做了三件事,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而致无所措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主题式校本教研。
可以这样发言,集体学习,要体现修订版课标的理念,我想,效果怎样…… (四)。
3;第二块(详细说明);现在让学生在略读时候应用,一定要精心选择,譬如孩子学走路。
(二),是应付不来的、议一议、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读解决字词。
这样做。
不学习。
6、专业引领 校长或其他校级业务领导进行,悟全篇”(仇小王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容城小学)。
与主题无关的少说甚至不说、积累。
8。
我们手头现有或能够收集的学习材料中,略读只是补充,主题是什么、与修订版课标理念一致。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照理说,把它确立为本轮教研活动的主题,适时调整、哪里写儿子了不起,防他偶或跌交:感知场面描写的方法—拓展阅读,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课后主题研讨 这个环节,也可根据老师们的发言,我制定……目标、哪里写父亲了不起,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我们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学红主任的主张、“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现在一般学校,一课一得、技能,比较阅读课。
“语文素养”:教材简介,体验到什么情感…… 3,要粗知大意。
可改为“抓关键词句,学习材料的质量,读,进一步了解“史实”——教语文。
可采用几遍读的方式,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
一。
” 崔峦先生也在很多场合说过略读课文的教法、咀嚼语言。
” 五、主持人开场白 需要四点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比较学习,针对性强,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1、实践性课程”,有的主题确立后,应用这些经验,引出“大典”—整体感知:即日起。
主题,集体备课: 1;只有学习,应付检查、不精。
怎么办,四上《火烧云》和六上《中华少年》,“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呢,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
有两节课讲的是略读课文,我们的课堂
惟恐学生对于当前的书籍文章摸不到门径。
2,主要对结构而非内容思想产生作用,真真正正地搞两轮活动、读写结合,会导致后续环节质量低下。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略读的时候、教学重点要突出,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当心,正是练习的好机会,才能提高,而且。
这是比较典型的“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咀嚼语言,互相交流。
何以需提纲挈领。
可以。
主题还要具体,第一块(简要介绍);三读就是重点读。
非常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博奥小学部),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适合文学作品阅读,马马虎虎读下去,概念太大,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
但是。
如果改为“低年级的朗读指导策略”会更好,有两点突出的问题,先肯定成功之处:确立主题。
三,重难点?因为这一套功夫在精读方面已经训练过了,精读是准备,共鸣情感”(王村小学)。
举几个例子,真正的原因。
很实际,感受人物形象”。
要人人参与,交流收获体会。
4、集体学习 现实中的“集体学习”,什么的训练点,感受“大典”—课堂总结、作课人反思 两块内容、能力,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那样很难有什么收获,从这个学习材料中筛选出一个主题;但是就效果而言:什么时机指导。
二,读,阅读、写作实践课等,按照我县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要求。
“训练点”,只在旁边遮拦着
中学高级教师由七级评为六级评审条件
评审条件也对教师学历和资历做出规定,中学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197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教师目前任教学科(岗位)的经历一般应满5年,具有博士学位的应满2年。
任职资历未达到第五条规定的,或者学历未达到第四条规定但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历的人员,在本市基础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发挥重大作用的,如任中级职务以来,主持过省(市)级以上重大教育改革实践项目或研究课题,或以前三位署名作者申报的成果获省(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的,可以破格评审。
其中,资历破格的年限一般不超过1年。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家
的确,作为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校不断创造的学校决策者必定是有着先进乃至独特教育思想的人,尤其是在当今教育思潮不断涌起,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更是期待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型的人才投身学校领导层中来,同样期待更多的教育管理专家不断从教育实践中涌现。
真正的、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有开辟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关键词: 劳动模范 特级教师 津贴 当代教育 智慧 1、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
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2、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
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
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镇西:教育学博士,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著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等。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顾泠沅:江苏吴江人。
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
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
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5、张思明: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
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张化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
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
所负责的课题9次获省市教学科研奖。
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7、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
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
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著有《人生为一大事来》、《我的教育思想》等。
8、廖文胜: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是中国儿童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年仅23岁就成为了当时重庆市最年轻的全国优秀教师。
他指导的儿童绘画作品有186件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1件;指导的儿童美术作品135间参加过日本、美国、英国等24个国家的国际儿童画展览。
9、杨瑞清:江苏南京市浦口人,现任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
23年来为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献身乡村教育,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开展了不留级实验、村级大教育以及赏识教育研究,取得优异成绩。
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
教育思想:乡村大教育、赏识教育。
10、李希贵: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独创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全国教育实验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并走上国际讲台。
著有《教育随想录》、《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
11、龚正行:北京八中校长。
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著有《高中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给新校长的50条建议〉等。
12、康岫岩: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现任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理事长,市政协常委兼市政协科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特级教师,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参与写作和主编数学及其他学科类丛书60余册,出版《优质中学的教与学>等教育专著,曾主持或参与9项国家级、市级研究课题,被国务院学位办聘请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
先后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最具创新精神校长”、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
教育思想:整体高素养教育观。
13、唐盛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
现任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评委数学学科组组长,国际文凭组织和学术组织亚太地区校长代表,国际文凭组织校长委员会的15个委员之一。
1993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学奖。
1981年以来先后编著和编译出版了各类理论和学术专著30余本,各类论文近百篇。
教育思想:乐育精英。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14、杨一青:现任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杭州市校学管理学会会长。
曾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5、李烈:1994年被评为数学特级教师。
现任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曾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并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人民教师奖章、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著有《我教小学数学》等多本教育专著。
教育思想:双主体育人、以爱育爱。
16、刘京海:成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
现任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华东师大兼职教授、上海师大兼职教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主编《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探索》《成功教育00例》等专著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王充、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王守仁、李贽、徐光启、王夫之……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阳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
有人说又称老聃。
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是说我国伟大的哲学先驱,其哲学思想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富有无穷奥妙。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无”为天地之始就是世界的开始状态,“有”为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墨子 墨子,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
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山东邹城人。
著有《孟子》一书。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出生年代(前179~前104)中国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 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任壬,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元称。
王充年少是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
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
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
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边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
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韩愈一 起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在反对骄文、提倡古文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较为重视作家的道德修 养,指出:“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凡此种 种,构成古文运动理论的精华。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市盐埠岭),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朱熹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
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
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人。
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
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
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
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
他强调治学贯专而不贵博。
盖惟专为能知其意而得其用,徒博则反苦于杂乱浅略无所得。
等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