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这个称谓最早出于何时
文献
有关“客家”一词的来历,梁肇庭先生曾作考证。
首先,客家这个称呼,最早是在客家移民进入韩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当地的潮州人与广府人接触与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的。
这一称呼进而反馈回客家故地嘉应州和汀州,成为后者的自我称谓。
赣南地区的客家,过去自称本地而不是客家,这个称呼随着赣南地区移民进入江西各地,不过,后来客籍一词取代了这一称呼。
因此,所谓客家是客人的说法,只是在客家离开其故地,移入其他地区时才算正确。
在客家故地嘉应州和汀州,他们毫无疑问是本地人,而不是客人。
其次,用“客”这个称呼来指称现在的客家人,最早也许出现于明末客家人进行韩江平原之时。
乾隆揭阳志在记载明朝灭亡那年当地的动乱时,曾使用了客贼一词。
清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留下更多的记载。
广东永安县建于1569年,由长乐和归善两县的部分村庄合并而成。
1587年编纂的县志中,并未提及“客家”一词。
至1687年重修县志,这个词开始出现。
类似的情况,在1720年修东莞志和1756年修长宁志中都可找到。
另外,我觉得,在今日客家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个十分关键的时期。
此期先是传教士,继而是客家士大夫和学者,对客家历史和精神(ethos)进行认识和塑造。
我们现在对自身的认识,主要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
现在看来,这些认识已经比较陈旧,族群中心主义的色彩很浓,背后隐藏的大汉族主义更是要不得。
今日客家研究者的任务,也许是在打破----用时下流行的话说,解构----这些这些“神话”的同时,梳理出更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客家发展的源与流。
客家人是汉族中独特稳定的民系之一。
罗香林所著《客家源流考》一书,论证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南迁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次东晋“五胡乱华”;第二次唐末黄巢事变;第三次为宋朝受金人入侵;第四次为明末满人入侵;第五次为清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和太平天国事件影响。
台湾中央大学范绮教授则认为客家人来源有三:第一批来自秦朝;第二批为东晋南渡;第三批则为南宋南迁。
特别提出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曾派遣大军驻守广东北部大庾岭,防止南方人入侵,秦传二世亡国后,那些军队不愿北返,继续留在当地,成为客人。
可见,罗香林大师所说五次,再加上范绮指出秦朝一次,应算六次为宜。
李松庵先生所写《客家人几次南迁初探》一文(见《客家史与客家人研究》第一期),就汉民族六次南迁形成家客民系的历史,作了简明概述,可看成是客家源流论的综合。
公主,格格,郡主分别是谁的女儿
2020年春节是2020年1月25日。
农历2020年春节\\\/日期2020年01月25日 星期六庚子年(鼠年)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从虞舜时期兴起。
客家文化的表现领域
我就是客家人啊一般都是男家给聘金,结婚当天女方给嫁妆啊,然后新郎选个好时间开车去接新娘啊,一般开的车越多就代表新郎的面子钱财大啊(总之就是好啊),去到新娘家了,新娘会有很多姐妹为难你啊,这时你要多给红包了,多则几百封,少则一百封(意思意思就好,不要太多钱,有钱里面装11块,没钱2块就行,图个吉祥嘛),终于接出新娘了,这时新娘要跟亲人到别了,(通常都会哭哦)到时新娘就坐上你车了,同时新娘这边的亲人也会跟着你们一起回你家啊(这就是开多车的好处啦),去到你家了,进你家门前要挎过火盆(日子红红火火)然后媒婆要背新娘子上房。
最后就是酒席了。
新朗新娘向每张桌敬酒啊(每个地方都会吧
)到晚上了,新娘家的亲戚要回家了,这是就轮到新郎的朋友了,新朗的朋友会出很多把戏阻止你们洞房哦,呵呵。
有些地方会撒很多糖在床上,让很多小孩子去抢糖啊(要男孩哦)一般是这样啊``写得好辛苦哦``楼主你就可怜下我给分我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