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护肤品的励志短语
①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②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③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④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⑤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网络语言污染了我们的语言
要全文。
正方:网络用语丰富了的 台湾大学反方:网络用语污我们的语言 浙江大学主持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
您现在来到的是双星杯2011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的比赛现场。
欢迎各位
辩论是思维的碰撞,那么今天我们场上的主角已经做好了准备。
正反双方。
首先掌声欢迎正方,来自宝岛台湾的台湾大学的同学们,你们好。
而和台湾大学同学对阵的是反方,浙江大学的同学们。
我们经常说啊,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就好像是辩论界的“世界杯”。
那么既然是有比赛的性质的话,我们就需要非常公平、公正、公开的裁判员。
今天来到现场的评委,就将行使裁判的职责。
让我们欢迎他们的光临。
好了,各位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马上我们将进入我们的辩论赛阶段。
相信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很想了解,今天我们究竟要辩什么样的辩题呢
是这样的,在电脑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熟悉了许许多多的网络用语出现在聊天工具上、BBS上,可是我们又发现慢慢地,这些网络用语进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进入了我们的语言体系和文字书写体系。
比如前两天,我发现我妈妈学会了一个词,她经常说“坑爹”。
哎呀,这个很坑爹,那个也很坑爹。
导致在我和我母亲聊天之后,我的父亲会经常过来问,“哎,刚才是不是聊到我了
”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
那么究竟这个网络用语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好还是坏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网络用语进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语言体系的一种打击;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方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这也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辩题。
我们今天的辩题就是:究竟网络语言是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还是污染了我们的语言。
正方台湾大学他们的观点是:网络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而反方浙江大学他们的观点是:网络语言污染了我们的语言。
下面在正式辩论开始之前,我们来一一地认识一下场上的六位辩手。
首先从正方开始。
正方一辩—台湾大学财务金融专业大学四年级黄登能。
黄登能:各位好。
主持人:正方二辩——台湾大学政治系,大学四年级林妍伶。
林妍伶:各位午安。
主持人:正方三辩——台湾大学法律系大学四年级刘少翔。
刘少翔:在座的各位大家好。
主持人:下面为各位介绍的是反方的选手。
反方一辩——浙江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四年级皮鑫。
皮鑫:大家好。
主持人:反方二辩——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三年级范恒桢。
范恒桢:大好。
主持人:反方三辩——浙江大学光电工程信息专业四年级迟浩原。
迟浩原:大家好。
主持人:本次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的赛制非常的有趣。
我们每场并不是非要辩出一个胜负,而是通过每一场场上青年才俊的思辩,评出一位优秀辩手。
那么在场的六位选手机会均等,就看你们自己的表现如何。
闲言少叙,马上进入今天的第一环节——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这个环节呢,每一位选手都有发言的权力。
每个选手开宗明义,30秒钟时间,阐述本方观点。
从正方一辩开始交替发言,做好准备了吗
希望开一个好头。
请。
黄登能:各位好,网络语言指的是它以汉语为基础,夹杂英文、图像还有符号所形成的语言混用语。
还有两个特色跟传统语言不一样。
第一个是网络语言通过非语言线索,它能够让我们传统的对话更显得生动活泼,这是传统语言达不到的。
第二个是网络语言,它补充了所谓的社会临场感,也就是社会语言上所谓的Social presence。
这两个特色呢,它可以让语言的对话产生更多面对面的效果,丰富了我们传统语言的对话,让我们语言更加丰富,谢谢。
主持人:反方一辩。
皮鑫:正如未经处理的大量有害物质,决定了污水污染水源的本性,未经筛选的大量脏话乱话,也决定了网络用语污染语言的本质。
大量使用包装后的粗鄙词汇玷污了语言环境。
特定人群才能掌控的随意创造扭曲原因的网络用语,则妨碍了沟通交流。
而当它扩散到了语言能力差、基础知识差的青少年时,则妨碍了规范的传承。
谢谢。
主持人:正方二辩。
林妍伶:网络语言是什么
请看,这个“囧”字原本是光明的意思,但在网络上却用来表跟一个无奈、呐喊的表情,简单一个字清楚、明了。
接下来看“Orz”,不具任何智慧的意思,但却传神地表白一个人跪地的样子,仅仅一个图胜过千言万语。
这就是网络语言的创意,这就是网络语言的在传达当中带来的高效率。
主持人:反方二辩。
范恒桢:我们来看现实实例。
首先,这样经过巧妙伪装的粗话、脏话大行其道,试问谁能给语言一个纯洁的天空。
第二,网络用语大量使用,许多人都是掌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说“我勒个去”,你说“你也去呀”,这岂不是让人啼笑皆非。
第三,重庆市某小学写出了这样一篇高水平的作文。
试问这样的孩子能读出朱自清先生散文的美吗
上海高考规定,使用网络用语将按照错别字进行扣分。
对方辩友您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主持人:正方三辩。
刘少翔:网络语言透过网络的文字,使我们表达更加多元,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同样,就像是游衣一样,游衣使我们在水里减少阻力,所以丰富了我们的衣着。
同样的道理,对方同学说这个网络语言如果用在作文里面,就好像是穿泳装参加联欢晚会一样。
人们会说,你穿错了衣服,也因此不会说这个游衣污染了我们的衣着。
所以对方辩友,你只有论证人用错了语言,还没有论证网络语言污染我们的语言。
同时,对方辩友又说语言不精确,难道传统语言没有一字多意或一词多意的现象吗
主持人:反方三辩。
迟浩原:使用的问题根源何在呢
首先是一个伪装。
网络给人一种隐蔽的错觉,所以好像换一个字说说,说粗话就没有关系了,于是肆无忌惮。
第二是一个混乱。
从创造到使用,都是恣意而为,甚至有时就是为了标新立异向改换写法。
所以新词源源不断,而规范摇摇不起。
第三是失范。
因为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对语言的把握远远没有成熟。
所以,他们无法正确地区分网络语言的失范和传统语言的规范之间究竟应该是什么关系。
谢谢。
主持人:谢谢双方辩手。
第一环节开门见山已经结束了。
主持人:相信现在双方辩手都已经逐步地进入了状态。
那么马上我们要进入今天辩论的第二个环节——那就是角色争锋,请选手就位。
什么是角色争锋呢
就是我们场上的六个选手,要每个人选择一个对本方观点有利的角色来扮演,同时与对方进行语言方面的斗智斗勇。
而发言的选手,也就是角色的扮演者,有40秒钟阐述时间。
同时,对方选手将对角色的扮演者进行反问。
双方的对话时间是1分20秒钟。
我们从正方一辩开始。
请告诉大家,你所扮演的角色是
黄登能:胡教授。
主持人:40秒钟计时开始。
黄登能:各位好,我是当年推动白话文运动的胡适胡教授。
其实当年白话文运动也面临了非常非常多批评,我举一个当年我同事批评我的例子。
当年我同时黄凯他就说啊,他说如果今天你老婆死了,我打电报通知你回家,我用文言文我只要打,“妻丧、速归”四个字。
你用白话文呢
你需要打“你老婆死了,快回家”八个字。
他说毫无美感,又没有新意。
他说这种白话文呢不值得追从。
可是我们想想看,刚才对方辩友对我们批评,好像当年白话文也受到这样的批评,可是呢到现在,白话文都变成你跟我都在使用的语言的时候,我们还会觉得白话文污染我们的语言吗
不会的,谢谢。
主持人:反方选手清做好准备,提问及回答时间1分20秒。
从谁开始
迟浩原:从我开始。
主持人:1分20秒,计时开始。
迟浩原:首先请问胡教授,您当年在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主张,叫做国语的文学。
然后在这句话之后,您紧跟了一句叫做文学的国语。
意思是即使是白话文,即使我们要改变,至少也要有一个雅正的地方,至少要有一个规范,是这样吗
黄登能:但是要有规范的,我们想想看。
当年我们引用了非常多的外来语,我们都是用什么
取其音吗
你看“得率风”就是我们所谓的telephone,你看所谓的“沙发”就是所谓的“搜发”。
其实你看今天的网络语言,它有的取其音,有的取其形。
所以我们看到,其实规范依然在,所以我们觉得,白话文、文言与、网络语言都是一样在中文体系下。
谢谢。
迟浩原:您说的很有趣。
您说这个规范还是存在的,只要我们认得出来,规范还是存在的。
比如说这样一个词,我是不大想把它读出来了啊(尼玛)。
您觉得这样一个词,它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规范,又究竟是从您所谓的非语言因素还是所谓社会临场感上丰富了语言呢
黄登能:它当然是一个非语言线索。
您想想看,您说的那两个字其实有一点带有语气的感觉。
这就是一种你在网络对话之中没办法使用的。
当然我现在暂时没有办法跟你讨论说,你在网络上聊天怎么样。
可是当年我们引用了外来语,其实也都是使用一样的逻辑,一样的效果。
它就是谐音嘛,我们认得出来不就好了吗
迟浩原:那您觉得这两个字,跟它代表的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呢
主持人:时间到,谢谢。
主持人:反方一辩皮鑫,你做好准备了吗
皮鑫:好了。
主持人:可不可以告诉大家,你所扮演的角色是
皮鑫:我扮演的是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老师。
主持人:40秒,计时开始。
皮鑫:我就是这个小学的语文老师,几年前我自己也刚刚从大学毕业,在大学里面的时候,上网泡论坛是家常便饭。
那个时候我自己也是开口“MM”,闭口“GG”,我觉得新奇、好玩,不说就OUT了。
可是工作之后,我真的说不出口了。
小孩子正是一笔一划学语言的时候,他们基础还都没有打好,可是没有人也没有办法约束泛滥成灾的网络用语对他们的渗透。
孩子们的作文都已经写成这个样子了,各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吗
这样长大的孩子,将来满口莫名其妙的网络用语,做评论员工满篇“尼玛”、“伤不起”,做主持人开口“坑爹”、“有木有”。
作为语文老师,这样的责任我负不起。
谢谢。
主持人:小学老师。
正方提问时间及回答时间1分20秒,计时开始。
黄登能:您刚才说的是一个案例。
但我们想知道的是,真正地调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调查或者研究告诉我们说,小学同学因为这样乱用了所谓的网络语言,或者是小学同学的能力因此下降了呢
皮鑫:这位同学您好,的确有这样的调查。
我们在中国各大主流媒体上都看到过这样的文章,无数的中学老师、小学老师,甚至是大学教授,都在表达对于目前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失范的担忧。
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表示,在2007年以后入学的大学生,他们的文笔中,错别字的概率明显地提高。
连大学生都尚且如此,一个基础知识都没有打牢的小学生,你又怎么能指望他懂得什么是正确呢
刘少翔:对方辩友,我这里也有一份英国的研究。
它里面说没有使用网络语言和使用网络语言的小孩子,在语文能力上面的鉴定,拼错字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那这样你方又如何解释这份研究和你方研究冲突的地方呢
皮鑫:您调查的是以英文字母为主母语的小学生。
可是我们知道汉语的特点是字音字形字。
如果我们把音搞错了,这个字就会完全地不一样。
所以您不能用不同的语言体系来进行讨论。
黄登能:如果您说音不一样,那为什么有的谐音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呢
皮鑫:谐音字的创造也是讲规则的吧。
既然如果把“尼玛”这种词教给小学生的话,对他的影响是好是坏呢
主持人:谢谢到。
主持人:来,正方二辩。
请问一下,您所扮演的角色是
林妍伶:一位女大学生。
记者:计时开始。
林妍伶:在网络上聊天的时候,你看到这样一个牌子,“你再这样我要生气了”。
他到底在说什么
他说话的时候语气还有情绪,他到底在做什么
但是如果他加上了网络语言,这我就知道,他说的是“你•再•这•样•我•就•要•生•气•了==#”。
是生气,是爆青筋的。
又或者他说的是,“哎哟,你再这样我要生气了>\\\/\\\/\\\/\\\/<啦”,是害羞的表情。
又或者他可能是说,“你再这样我要生气了T-T”,是哭泣的。
这样表达方式,其实就是老师所有教的社会临场感。
通过这些非语言的表情、肢体动作、线索帮助我们的沟通,增加我们沟通的效率。
主持人:反问及回答时间1分20秒,计时开始。
皮鑫:这位同学您好。
今天如果我们这样一些已经有了辨别能力的成年人使用它,当然无可厚非。
可是我就在我的孩子们的作文中,看到他们在作文中,也使用了这样的表情符号。
可是这个东西是不允许的呀,请问您怎么解决呢
林妍伶:我想跟你分享一下我小时候的情形。
我小时候在台湾,我要学中文要学英文,还要学跟爷爷奶奶沟通的闽南语。
我常常会有一种错用的状况,不止写错地方的时候,闹了很多的笑话,被老师骂、被父母笑。
但是其实渐渐长大了以后,我开始分辨不同的地方讲不同的话,看我的需求是什么。
甚至现在到了大学,我也要开始学着在论文里面,期刊里面,我甚至不能用我平常讲的话来表达我在文章中的谦虚。
这就只是需求不同,不同的语言。
那用错地方,就好好把它学会。
这真是你老师要教好他的地方,不是吗
皮鑫:可是如果当网络语言,以一个大量的、不可控的状态,一下子涌入您的生活的时候,就已经不同于您的父母跟您说方言,平常是细声慢语的交流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怎么能控制得住呢
林妍伶:首先对您所说的“大量涌入”这个一个比较抽象跟感觉的词,我不太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
但是对我来说,网络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
更多的时候,跟学校的生活是一样的。
主持人:时间到,谢谢。
主持人:反方二辩,告诉大家,你所扮演的角色是
范恒桢:我是一名大学生的父亲。
主持人:40秒种,计时开始。
范恒桢:大家好,作为一名父亲,旗帜站在这里和很多的年轻人在一起,讨论这个网上说话的事情,可能我并不是很擅长。
但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一点,好像现在网上骂人的话都变得合理了。
我其实对我的孩子家教是非常严的,孩子在我面前是一个脏字都不敢吐的。
可是现在回到家后,“我擦”,“尼玛”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在说。
我说他呢,他还说我太什么,太“凹凸”了。
我作为一个父亲,孩子这么大了,我又不能打他。
但我实在非常担心我孩子现在的现状。
可以说希望他也能够理解我作为一个父亲的心情,我特别想知道这样的现象究竟是怎么样造成的。
谢谢大家。
主持人:1分20秒时间,双方选手做准备。
林妍伶:作为父亲,你很不喜欢你的孩子骂脏话。
但我也知道,你活到这把年纪,人总有不如意的时候,难免会有生气、愤怒的时候,难免会有骂出脏话的时候,难免会骂人家“你这个王八蛋”的时候。
那请问,你认为这样“王八蛋”骂人的话,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是污染我们的语言还是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范恒桢:首先说啊,我不知道您的父母是怎么教育您的。
反正我作为父母,从小是告诉我的孩子,你再生气也绝不允许骂人,不管因为什么样的情况。
所以,我的孩子从小不会骂人。
当然,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看现在网上出现了很多,还有什么TMD,TNND啊,现在我的孩子觉得这不是骂人了。
他并不觉得这样是一种羞耻,是一种道德的败坏。
他告诉我,这根本不是骂人,这是一种潮流,还让我跟着学。
黄登能:对不起。
这位中年父亲认为,今天一个最干净最干净的语言,就是在我们生气的时候不能骂人,在我们愤怒的时候不能骂人。
所以你觉得这样的语言很丰富,您觉得这样的语言很纯净是吗
范恒桢: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我当然也不希望我的孩子憋出毛病来。
但是,就算你控制不住,你去骂人的话。
其实我跟他说了,最不能接受,最不能理解的是,骂人你就爽爽快快地骂,为什么要在网上做那么一层包装呢
其实我觉得这样,它的本质还是骂人,是不好的。
最起码这一点,我是不能教育孩子的。
不管您怎么想,我是绝对不能教我的孩子骂人的。
谢谢。
主持人:正方三辩,你所扮演的角色是
迟浩原:我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关注网络语言的语言学学者。
主持人:40秒钟,计时开始。
迟浩原:刚才那边那位老师提到,说中小学生因为这个事情导致了语言的混乱很严重,而对面那个同学说不会。
其实中间差别在哪里
差别就在于,中小学生他接触网络语言,是在他整个第一语言系的过程之中混进去的。
所以,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他真的分不清。
至于刚才那位父亲说的那个问题,我觉得网络的语境要负一点责任。
首先网络是一个文字沟通的语境,所以就会让人有一种感觉,好像我换个写法说的就不是原来那个粗话了。
其次,网络虽然是文字,但也是一种交流语境,这样就比较容易迁移到日常交流之中。
再往后,网络上发言有的时候在抒发情绪,所以这个习惯更难改。
谢谢。
主持人:时间到,谢谢。
下面1分20秒钟,交给双方的辩手,首先从正方开始。
刘少翔:你说小孩子使用网络语言,是用在作文里面,不能怪他们,是他们分不太清楚。
所以请教你的,你觉得小孩子使用网络语言,在作文里面叫做污染我们的语言,对不对
迟浩原:这是污染我们语言的一个体现的方面。
刘少翔:那出了这个之外,有没有其他污染语言的标准呢
迟浩原:当然有。
比如说我引用生态语言学的观点来说。
首先,造成我们语言语词体系混乱的,就可以叫做对语言的污染。
其次,造成沟通障碍的也可以叫做对语言的污染。
这个标准其其实是有的。
刘少翔:体系不一样,就会造成沟通混乱,这两个是同一件事情。
所以确定一下,您方觉得,语言不精确造成混乱就是污染。
您方也觉得,小孩子使用不对的语言到作文里面也叫做污染,没有错吧
迟浩原:不。
前面那种是污染,后面是一种表现。
刘少翔:后面是一种表现,所以跟语言没有关系,语言不会因为小孩子错用是污染,是因为小孩子的问题。
所以只有一个不精确叫做污染,对吧
迟浩原:不不不,您说反了。
恰恰是因为语言被污染了,才会有那样的体现,不是没有关系的。
林妍伶:对方辩友,如果你今天觉得不精确就是污染的话,“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云彩”是回忆是遗憾还是什么东西,你可以回答我吗
迟浩原:对不起,我时间不够。
主持人:反方三辩做准备。
您所扮演的角色是
刘少翔:扮演一位骂茶饮的老板。
主持人:40秒钟,计时开始。
刘少翔:大家好,今天我不是语言专家,但我想这个语言呢跟这个卖茶的道理是一样的。
说到这个茶,有人会说这个茶里面加了糖,哎,丰富了茶叶的味道。
那茶里面加了奶呢,也丰富了茶的味道。
这时候如果茶里面加了盐呢,有人就说污染了茶的味道。
可是这时候不要挂大哥我老王卖瓜,说你们少见多怪了。
其实在台湾的客家茶,蒙古的咸奶茶都是加了盐的,甚至在西藏的酥油茶,甚至还加了油呢。
其实所谓的污染,其实是大家不习惯而已,多加尝试,丰富我们的茶道文化嘛。
谢谢。
主持人:1分20秒钟,双方选手做准备。
反方发言。
范恒桢:您好,老板您好。
刘少翔:您好。
范恒桢:我刚刚只说我是一个父亲啊,我没有说我是干什么的。
我是一个搞污水处理系统的。
其实我觉得呢,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语言和我这个工作也有点关系。
我们觉得网络用语啊,好像我们处理污水一样。
它里面有没有好东西呢
有
它有钾离子呀,钠离子呀。
它有没有好东西呢
有,它有水。
它有没有坏东西呢
也有,有重金属离子。
可是当我面前摆了一桶污水的时候,你要问我它是坏的还是好的,我想作为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没有第二个选择。
刘少翔:污水有好的有坏的。
就像茶,可是茶这个东西有好的茶跟坏的茶。
可是这个好的茶跟坏的茶,就只是大家味道习惯不一样而已,这也不能够说今天咸的味道的茶,辣的味道的茶就是坏的茶。
其实在云南西北地方的少数民族里,他们喝的龙虎斗茶里面就加了一点辣,喝起来可以浑身通体舒畅,驱寒驱湿,这不能够说它是坏的茶。
所以其实你也不用太介意这个茶的味道到底是怎么样。
只要多多地尝试你就会发现茶道中的美啊。
范恒桢:有沙子的话还是丰富的吗
刘少翔:沙子…… 主持人:时间到,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是第一轮投票环节——优胜时刻。
请双方选手以及电视机前和现场的观众认真听一下我们的投票原则。
在场的八位评委,将分别选出每一支队伍里面自己认为发挥比较好的两位选手。
本轮投票之后,每个队伍将有两位选手晋级,有一位选手留在自己的位置,不可以再次发言。
首先,叶先生
叶海林:就是正方的一辩和三辩。
主持人:正方一辩、三辩。
兰萱:我决定投给2号和3号。
赵令茂:我是投给第二位和第三位。
彭吉象:我也把票投给正方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董卿:我把票投给正方的一辩和三辩。
洪琳:我把票投给正方的2号和3号。
路一鸣:2号的女生的感染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3号非常敏捷,思路也很严密,所以我也把票投给2号和3号。
杨雨:正方2号丰富的表现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也把票投给了正方的二辩和三辩,谢谢。
主持人:谢谢。
我们现在正方的票已经投过了,看一下最终的票数。
我们评委老师的意见比较统一,最终进入下面辩论环节的是正方的二辩和三辩,恭喜你们。
无法发全文,请阅读
关于国庆节的手抄报的内容
气象一新 [qì xiàng yī xīn]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气壮如牛 牛气冲天 臭气相投 财大气粗 气喘吁吁 神奇自若
幼儿园顺口溜
小手准备,我就准备。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1、2、3,3、2、1,小手背后脚放平,还要闭住小嘴巴。
董小姐这首歌词到底什么含义
她是谁“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这句歌词让人印象很深刻,“原创者写得抽象,却能表达一个人不愿意被生活、感情、职场束缚,我特别好奇‘董小姐’是谁
”原唱解读“她是一个姓董的摄影师”董小姐,你从没忘记你的微笑。
就算你和我一样渴望着衰老。
董小姐,你嘴角向下的时候很美。
就像安和桥下,清澈的水。
安和桥名词解释: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清雍正二年,圆明园护军营为出行方便,在临近的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取名“安和桥”。
到了乾隆年间,“安和桥”改建成石拱桥,并谐音为“安河桥”。
宋冬野解读:我是北京人,就在安河桥附近出生,2009年建地铁站才搬离,可至今我的奶奶仍然住在那里。
其实从我记事起,安和桥下的水一直有些泛浑,但它带给我的童年回忆却是很美好的,我用它拟人形容“董小姐”的表情,是因为它们都带给我很舒服的感觉,其实“安和桥”在我很多作品中都出现过,2011年还创作过同名歌曲,沿用老名“安和桥”以示纪念。
董小姐,我也是个复杂的动物。
嘴上一句带过,心里却一直重复。
董小姐,鼓楼的夜晚时间匆匆。
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
鼓楼、兰州名词解释:北京鼓楼坐北朝南,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台上四周围以宇墙;兰州则是一种香烟品牌。
宋冬野解读:这段是我对回忆的记录,一次晚饭后,我跟“董小姐”在北京鼓楼附近溜达,她讲了许多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那些都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波折,新鲜之余更多是内心的震撼。
或许是生活境遇太过不同,越了解她,反而催生出一种陌生感,我当时就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因为我想要听她更多的故事,因而有了“鼓楼的夜晚时光匆匆”。
至于兰州,因为歌中主人公是兰州人,这是她习惯的香烟品牌,那天我们俩走了很久,直到我口袋里的烟都抽完了,所以才有了那句“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
”所以那些可能都不是真的,董小姐。
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这让我感到绝望,董小姐。
与作者的关系歌曲容易让人联想“董小姐”与宋冬野的关系,网友揣测两人是情侣的说法最多,“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更被很多歌迷解读成,无法满足前女友要求的宋冬野,失去一段感情后的无奈。
宋冬野解读:“董小姐”就是一个姓董的摄影师,看起来很柔弱,生活的历练却让她内心无比强大。
我们相识在一次活动上,一直都是朋友,那句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歌词其实出自董小姐本人,她原话是:“你不是草原,就别想拴住我这匹野马。
”写这首歌的初衷并非爱情,而是听完她的人生经历后被震撼,需要写一首来抒发情绪,我知道网上猜测我们俩的关系的很多版本,其中不乏一些“很脏”的言论,但这都影响不到我们的友谊,一来是我保护得很好,绝对不会曝光她,二来是她性情坚毅,根本不在乎流言蜚语。